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挑山工》説課稿

《挑山工》説課稿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挑山工》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挑山工》説課稿

《挑山工》説課稿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課題是《挑山工》。首先我説一説對這篇課文的理解。這一篇課文被放置在快與慢單元中,意在培養目標如一,堅持不懈的精神,具有良好的時間觀念。但從本篇文章的題材來説是一篇寫人記人的記敍文,單純強調道理也容易犯道德説教之嫌。如何發揮出語文靈動的人文氣息,從站在人的角度,來看人的品質精神及長年累月下來所積累下來的人生道理,將更有易於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打通了學生與文本中人物的情感交流。所以我將嘗試着以分析挑山工的形象為視角、以感受挑山工精神特別是目標一致堅持不懈的精神為重點,有利於整體把握文本,而挑山工對目標如一,堅持不懈道理的揭示則將在人物形象分析的過程中水到渠成地完成。

四年級的學生具體了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基本讀懂課文內容,但認識能力比較有限,看問題較膚淺、片面,不容易發現文字下面所包藴的豐富內容,所以還要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加強前後文中的聯繫,細讀品味。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學生會的上面打圈圈,我們教給學生是他暫時不會的但讓他跳一跳就能摘到樹上的桃,這種發現的驚喜肯能激發出他們學語文的興趣。

通過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確定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 學會寫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積累節奏、平衡、心悦誠服、意味深長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讀出“我”的詫異和欽佩,讀出挑山工的得意和憨厚。

3 感受挑山工樸素而平凡的人物形象,學習挑山工不畏艱辛,樂觀向上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目標如一才能順利達到終點的人生智慧。

對此,我選用以下教學方法:

1 變序教學法。

不採用從段到篇的程序教學,而是圍繞着挑山工人物形象,感受、品析,這樣能更好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 演示教學法

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抽象思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藉助於形象,對於摺尺形路線是直線的兩倍如果藉助於簡筆畫,就能讓學生一目瞭然了。

3 文本細讀法

引導學生抓住意藴豐富的詞句深入挖掘,如“得意”、“二十年”、“笑”等等,感受一字一詞下所包藴着的人的精神世界。

4 對比導析法

為什麼挑山工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挑山工講的理到底是什麼,對這些難點的理解,要通過遊人與挑山工在攀爬的態度上比較。

5延伸拓展法

聯繫自身,這是一個將挑山工的精神品質,深刻的認識內化昇華為學生的精神營養為目的的教學方法。

學法:1 質疑探究法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圍繞有用,相同與不同進行思考,不僅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究,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 合作、討論法

合作、討論,既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能使學生智力上得到互補,在思維衝撞中有新的發現。

二課時

説教學程序:

一 導入:

同學們敬佩什麼人?有沒有人敬佩幹體力活的?有一篇文章是寫泰山挑夫的,他們長年幹着又苦又累的活,靠氣力吃飯,但是就是這樣的人還讓作者這樣的大作者敬佩不已,他們身上有着我們可以缺的一些東西,想不想知道呢?好,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挑山工》。

這樣的導入是從學生的情感體驗入手,讓學生從情感反差中認識到幹體力活的人也有可貴的品質,這樣的開頭能為學好課文定下一個好的情感基調,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是一種切實的引導。

二 自學生字詞。當堂聽寫一些詞語。完成教學目標1

三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其中包括兩個小環節:

(1)選你喜歡的一段,在由四人組成的小組裏讀。每人都試讀一段,其它同學糾正。

(2)再次讀文,以默讀為主。同時想想讀完課文了,你能不能用一兩句話跟我們介紹挑山工。

初讀部分是讓學生對挑山工有個大體上的認識,讓學生自由言説,教師不做評議,為後文提升學生的認識,讓學生感到有新的收穫做好準備。

四 細讀文本,感受挑山工樸實的形象。

1 挑山工是一個怎樣的職業?

2 挑山工的行走路線?

什麼是摺尺形?用簡筆畫,一目瞭然。為什麼要走摺尺形?(歸納出三點)。摺尺形的有沒有缺點?

“走的路程大約比別人多一倍”暗含着挑山工的辛苦和不易。

3 品讀有關於挑山工外貌、神情描寫的句子,體會挑山工不畏艱勞,樂觀開朗的精神。

比如“一天一個來回”“二十年”、“黑黝黝”、“長不高、又矮又粗”等。

生活這麼艱辛,工作這麼辛苦,他們是怎麼面對的?

笑對人生。

4 體會挑山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過渡語:這樣的挑山工多嗎?對,從“隨處”一詞可以看出來,但就是這樣毫不起眼的挑山工卻讓“我”感到奇怪,“大吃一驚”,還"心悦誠服",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挑山工走的路程大約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

挑山工説“不一樣”,怎麼個不一樣?引導學生能過對比,認識到遊人輕裝上山走直線,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摺尺形路線。遊人上山是玩賞,挑山工則是工作。遊人是走走停停,玩玩鬧鬧,挑山工一個勁兒往前走。

這就是挑山工所説的“理”勾畫出挑山工説的話,反覆朗讀,讀出那種厚道質樸的口氣。

挑山工這些話我們可以不可以把它想得更寬一點,例如做事上是否也跟走路一個理兒呢?

進而揭示出挑山工話中包藴着的深刻的普遍哲理:做人做事要腳踏實地、看準目標勇敢直前,就能達到成功的頂峯。

能不能舉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這個“理兒”?正反兩方面的例子。

5 挑山工的話對"我"有沒有什麼影響?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理解“需要”“它”等詞。

五 小結挑山工的形象,和精神品質,聯繫生活,合理遷移

使學生對挑山工精神領會得更深刻、更具體,有助於貼近生活的穩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真正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

《挑山工》説課稿2

一、根據課標説教材

本冊教材在編排上有兩個重點訓練項目:一是體會句子裏含着的意思,二是閲讀要有一定的速度。《挑山工》一課處在本冊教材的第二單元,這組課文通過不同的人和事揭示了怎樣做人的道理,本組課文訓練重點是“體會句子裏含着的意思”,有些具有深層含義的句子必須細細體會,才能讀懂意思。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課文的主要意思,聯繫上下文或時代背景來理解句子的含義。《挑山工》一課在本組課文中是第一篇課文,課文通過記敍泰山上的挑山工負擔重,走的路程比遊人長,但都走在遊人的前面,揭示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地朝着一個目標,腳踏實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達到目的。課文先從泰山上的挑山工談起,引出疑問,再通過“我”的經歷解決了疑問,最後寫“我”從中受到的啟發。《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三學段的閲讀明確指出: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再加上五年級的學生剛進入第三學段,需要整體提高語文素養,結合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從以下幾個方面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14個生字,會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誦讀、肌肉、拘束、耽誤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瞭解挑山工負擔重、路程長,但走得比遊人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挑山工説的話中藴含的哲理和最後一段話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針對內容説教法

為了達到上述各項教學目標,我在教學本課時選用的基本教法是:1.以疑促讀,以讀促思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要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教學本課時,我既要設計好能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的問題,也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讓學生帶着疑問充分地讀書思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2.以讀為本,讀中悟情法。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本課時要採用多種形式、各種層次的讀書方式,讓學生在琅琅的讀書聲中悟情明理。

三、着眼學生髮展説學法

因為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真正的主人,教師的教是為了不教,作為教師,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所以我在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主要採用以下的.學法:1.自讀自悟法。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2.批註圖解法。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在課本的空白處,用精練的詞句寫下自己對文本的點滴感受,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閲讀教學要培養學生對語文文字的理解、感悟,而感悟文字的方法很多,能根據語言文字畫出相應的圖,也是一種方法。教學本課時理解挑山工的“摺尺形”路線,讓學生邊讀書邊畫出圖形。

四、整合資源説過程

鑑於以上教材的分析,教法學法的確定,我是這樣設計教學流程的:本課教學分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掃清閲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條理,學習課文的第一部分。第二課時複習檢查,理解課文二、三部分,體會句子裏含着的意思。下面我説説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

《挑山工》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的《挑山工》是浙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第四單元的閲讀訓練重點是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課文通過挑山工登山,雖然身擔重物、走的路程比遊人多一倍,但速度並不比遊人慢,揭示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哲理: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堅持不懈地往前走的,就能達到目的一種精神。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 學會課文中的8個生字及13個新詞語,重點理解“拘束、哲理、包藴”等詞的意思。

2. 讀通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3. 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感受挑山工不斷攀登的精神。

5. 細讀課文第1、2自然段,知道“我”登泰山時的“不解之謎”是怎樣產生的,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挑山工是怎樣挑貨上山的。

6.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聯繫課文對挑山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用自己的話説説挑山工是如何挑貨上山的。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課文中挑山工説的話。

本課分3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是學會生字新詞,能初步懂得幹什麼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感受挑山工不斷攀登的精神並認真研讀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挑山工是怎樣挑貨上山的。

二、説教法、學法:

為達到上述的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和課文特點,我先來談一下這堂課的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學法。

首先,由談話引入新課,接着提出問題:這些挑山工在登山時比遊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卻比遊人先達極頂,這是真的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來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在學到挑山工是怎樣把貨物挑上山頂的時候,運用講授法和觀察演示法相結合的方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進行自主學習,與學習小組成員進行合作學習,討論交流各自意見。

三、説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着重來談談自己的教學設想和意圖以及這堂課的教堂過程:

首先要轉變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課堂上克服教師對學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素質的教學特點。

在課堂上要體現兩個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課堂上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致力於導,學生致力於學,學會讀書思考,掌握學習方法,提高素質。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閲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的意圖:(1)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在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抓住問題“你知道課文寫了些什麼”,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寫了什麼。(2)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各種形式的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教學時抓住重點詞句的理解,讓學生感知並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挑山工是怎樣挑貨上山的;同時有感情地朗讀使學生初步體會挑山工向着目標不停攀登的精神。(3)採用讀讀、劃劃、議議、説説的方法,既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學生的説話、概括能力。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①挑山工是怎樣負重登山的呢?②登泰山時,什麼事使“我”產生了“不解之謎”?從整體上了解課文寫了什麼;再抓住“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這一問題,培養學生用概括性的語言表達思想的能力,同時通過表達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後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挑山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下面是具體教學過程:

1. 談話引入。

(1)談話揭題。板書課題。

(2)看着課題,提問:你想知道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3)學生質疑,教師歸納:①挑山工是幹什麼的?②課文會寫些什麼?

2. 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1)師導語過渡,出示自學要求:①自由朗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聯繫上下文重點理解“拘束、哲理、憨厚、包藴”等詞語的意思。②想想提出的問題,你還有什麼疑問?

(2)檢查反饋:①檢查生字新詞自學效果,指名回答。②讀了課文後,你知道課文主要寫了些什麼?

3. 細讀課文第1、2自然段。

(1)導語:讀了課文,現在你知道挑山工是幹什麼的嗎?泰山雄偉壯麗,山峯突兀峻拔,海拔1532米,挑山工負重登山,他們是怎樣挑貨上山的呢?

(2)自由輕聲讀這兩個自然段,自學思考: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請你畫一張挑山工登山的摺尺形路線圖,劃出有關語句,想想你是怎麼理解的?②登泰山時,什麼事使“我”心中產生了“不解之謎”?你是怎麼知道的?找出有關語句。

(3)討論反饋:

①挑山工是怎樣登山的?先指名回答,適時出示路線圖,教師引導概括:a. 肩挑沉甸甸的物品;b. 登山的路線是摺尺形;c. 登一次山,路程增加一倍。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説挑山工是怎樣挑貨上山的(自由説——指名説——同桌説)。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②再讀第1自然段,課文還寫了什麼?劃出有關句子讀讀。先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一起探究、討論,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重點指導下列句子:a. 在泰山上,隨處都可以碰到挑山工。(開門見山點明課題“泰山”,交代地點;“隨處”,表明這兒的挑山工多。)b. 登山的時候,他們一隻胳臂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臂垂着,伴隨着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保持身體平衡。(從動作上寫了挑山工登山與遊人的不同。)

③登泰山時,什麼事使“我”心中產生“不解之謎”?你是怎麼知道的?學生討論,找出有關語句。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重點指導:a. “奇怪的是挑山工的速度並不比遊人慢。”這句話既概括了第2自然段的內容,又起承上啟下的作用。B. “等你發現,你會大吃一驚,以為他們是像仙人那樣騰雲駕霧趕上來的。”這句話不僅寫出了“我”驚訝、不理解的心情,從而引出下文:去了解這是什麼道理。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通過朗讀讓學生體會挑山工不斷攀登的精神。

(4)默讀課文第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是從幾方面來寫的?根據板書先自由説,再指名説。

4. 課堂小結:教師可根據板書進行小結。

四、説扳書設計:

挑山工 遊人

走得慢 走得快

一心向着目標 不想目標

步步紮實 總停下來

一個勁兒往前走 東看西看,玩玩鬧鬧

板書是根據學生在回答再加上教師的歸納總結得出的,採用了這種對應式的板書:一是為了學生比較清晰的瞭解課文的脈絡,二是為了學生能體會到挑山工的那種不斷攀登的精神。

《挑山工》説課稿4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日,與眾同事們一起聆聽了由北京光明小學特級教師武瓊老師所執教的《挑山工》第一課時錄像課,這次聽課使自己感受頗深,受益頗多。現結合自己對新課表的學習、感悟與實踐,對武老師的這節課談談自己的淺見拙識。

一、重視朗讀訓練,激發閲讀興趣。朗讀是激發學生閲讀興趣,培養讀感、提高理解、欣賞能力的重要方式,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不是教師講出來的而是讓學生去毒、去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多度的機會。武老師這節課中就給學生創造了很多機會,如:開課自讀全文,讓學生初讀、初思;細讀挑山工所走路線,劃出線路圖;理解文字讀,比較不同線路圖是否尊重文本;想象畫面讀,把無聲的文本,變成有聲的語言,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選擇方式讀,給了學生展示個性的機會;讀後寫感受,在讀中受到思想的啟迪。總之,武老師把朗讀貫穿於閲讀教學的始終,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完成與教者、與學生、與作者的一次次對話,達到水到渠成的功效。

二、巧設思維情境,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閲讀方法,形成閲讀能力,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學中,既不能將抽象的方法硬性塞給學生,也不能讓其“暗中摸索”,我認為武老師能夠抓住訓練機會,巧設思維情境,有機滲透學法指導,如:開課之初,用“工”的多角度組詞;讀課文與想象畫面相結合;讀後寫感受的課堂筆記方法;回讀原文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等等,如清清泉水,自然而然地流入學生的心田,滋潤着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田,使他們在科學方的指導下享受讀書的樂趣,這真是功到自然成。

三、細微之處,彰顯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於武老師這節課的始終,這在細微之處也可見得。略舉幾例:其一,武老師在板書課題時,強調“挑”字的豎彎鈎的豎要長才好看,體現了課標中“……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的精神。其二,如果你是個細心人,你就會發現,武老師上課説的最多詞就是“願意”,如“你願意怎麼讀?”“誰願意把課文讀出來?”“你願意讀那句就讀那句”“誰還願意……”等等,一個個“願意”並非是語言的重複,足可見老師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的正確的個性選擇,以人為本,讓學生在自覺自願中學習,何樂而不為?若作為教學評價,不知是否恰當,就當作是一次學習,一次交流,學中品味、獲得、發展、創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erdn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