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化學説課稿合集5篇

化學説課稿合集5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説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説課稿合集5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各位領導、評委、各位同行: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選修四 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第三節電解池的第一課時,我主要從六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闡述

一、教材內容

本節課是化學選修四第四章第三節,第一課時的內容——電解原理。教材通過“電解氯化銅”的實驗展示電解原理的實質,並認識電解池的功能。“電解氯化銅”的實驗是理解電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心。通過該實驗將推導出電解池的工作原理,電解的一般規律,電極產物的判斷方法和電極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其中電解的一般規律,電極產物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二、教材內容的重要性

電解原理是中學化學重要基本理論之一,既涉及到電化學的理論知識,又與氧化還原反應等密切相關,故佔有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原電池,通過對電解池的學習之後,學生將形成一個將氧化還原反應、能量轉換、電解質溶液、原電池和電解原理和有關計算等知識聯繫起來的知識網絡,對培養和提高學生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規律有很大的作用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結合高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電解原理,會判斷電極產物

2、能書寫電極反應式及總反應式,培養分析歸納知識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利用惰性電極電解氯化銅的微觀模擬,探究電解原理,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理解陰陽離子的放電順序,判斷電極產物。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電解知識的學習,發現其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價值,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並提高他們辯證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生勇於創新、積極實踐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重點

理解電解原理和以電解CuCl2溶液為例得出惰性電極作陽極時的電解的一般規律。

五、教學難點

理解電解原理,非惰性電極作陽極對電解產物的判斷

六、 教法

通過多媒體的應用,直觀形象的展示電解的過程,使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並適當進行問題探究、分組討論,歸納總結,體現“以問題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精神

七、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分析、比較、討論、概括、練習等學習手段,分析討論實驗現象,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其探索精神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與合作精神

八、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複習回顧——新課引入——探究活動——學習電解理論——演示模擬實驗——完善電解原理——課堂小結——學習反饋(固化能力,形成學科思想和學科能力)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注意突出重點,力求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複習回顧(2分鐘)

通過習題 複習回顧原電池相關知識進行熱身,並與本節課建立銜接

2、創設情景,引入新課(1分鐘)

通過名人典故引入新課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學習電解原理(20分鐘)

[設疑]我們已經知道,金屬和電解質溶液都能導電,金屬的導電過程是物理變化,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是否與金屬的導電過程相同呢?

探究活動1:(P79實驗4-2)

活動彙報:

與電源正極相連的碳棒上有能使澱粉I溶液變藍的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產生——Cl2

與電源負極相連的碳棒上有紅色物質析出——Cu

[設疑]CuCl2溶液在電流的作用下為什麼會分解生成Cu和Cl2呢?

然後通過多媒體演示通電前後溶液裏離子移動情況

【小結】(1)、電解:電解質在溶於水或熔融狀態下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通電時

自由離子作定向移動而在陰陽兩極引起氧化還原反應。

(2)、電解池:將電能轉變為化學能的裝置

(3)、電解池的形成條件:直流電源、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熔融電解質)、構成閉合迴路

(4)、電極名稱:陽極——與電源正極相連 陰極——與電源負極相連

(5)、電子移動的方向:

電源負極 →電解池陰極 →電解液中的陽離子(被還原)

電解池中陰離子(被氧化)→電解池陽極 →電源正極

(6)、電解本質:電解質溶液的導電過程就是電解質溶液的電解過程

4、離子的放電順序

[設疑]陰極為什不產生氫氣呢?陽極為什麼不是氧氣呢?

通過分析講解得出結論

【小結】溶液中離子放電順序:

陰極:+﹤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陽極:1、陽極若是活潑電極,金屬電極本身先於任何離子放電

2、陽極為惰性電極: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離子> F-

5、通過例題講解總結出電極反應式的書寫方法

(1).分析溶液中存在的所有離子(包括水的電 離)、並分成陽離子組和陰離子組。

(2).根據放電規律,陽離子在陰極發生還原反應,而陰離子在陽極發生氧化反應,完成電極反應式。(注意得失電子守恆)

(3).由陰陽兩電極反應式,合併得總反應式。(弱電解質的須保持分子形式)

小結: 分電極、析溶液、判流向、斷粒子、書極式、寫方程

6、隨堂練習(7分鐘)

1、判斷

(1)電解、電離均需要通電才能實現( )

(2)電解池中電解質溶液導電過程即電解過程( )

(3)原電池的正極和電解池的陽極均發生氧化反應( )

2、以石墨作電極,電解下列溶液,寫出電極反應及電解總反應式。

(1)AgNO3溶液 (2)Na2SO4溶液

九、板書設計

第一節 電解池

一、電解原理

1、電解原理

CuCl2 =Cu2++2Cl-

陰極:Cu2++2e-=Cu (還原反應)

陽極:2Cl- - 2e-=Cl2↑(氧化反應)

總反應:CuCl2==Cu+Cl2↑

2、電解池的形成條件:直流電源、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熔融電解質)、構成閉合迴路

3、電極 : 陽極:與外電源正極相連,發生氧化反應(即失去電子)

陰極:與外電源負極相連,發生還原反應(即得到電子)

4、電解池中的'電子的移動方向: 電源負極 →電解池陰極 →電解液中的陽離子(被還原)

電解池中陰離子(被氧化)→電解池陽極 →電源正極

二、離子放電順序

陰極:+﹤Ca2+﹤Na+﹤Mg2+﹤Al3+ ﹤(H+)水﹤Zn2+﹤Fe2+﹤Sn2+﹤ Pb2+﹤(H+)酸﹤ Cu2+﹤ Fe3+ ﹤ Hg2+﹤Ag+

陽極:1、陽極若是活潑電極,金屬電極本身先於任何離子放電

2、陽極為惰性電極:S2- > I- > Br- > Cl- > OH- >含氧酸根離子> F-

三、電極反應式的書寫:

分電極、析溶液、判流向、斷粒子、書極式、寫方程

本節課我根據高二年級普通班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活動探究等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化學説課稿 篇2

1、知識與技能:

(1)瞭解化學實驗對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認識化學實驗的目的和意義,瞭解實驗的注意事項。

(3)瞭解常用儀器的名稱、使用範圍。

(4)能進行藥品的取用、加熱、洗滌儀器等基本實驗操作,瞭解操作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參觀化學實驗室,瞭解實驗室規則、儀器名稱。

(2)通過實驗探究,學習並學會一些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注重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

(2)通過對化學家們研究過程的瞭解產生探究的慾望。

(3)通過本節的動手實驗、實踐獲得樂趣,真正體會嚴謹的科學態度、合理的實驗步驟和正確的操作方法是實驗成功的關鍵。

【重點】儀器的識記。固體、液體藥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熱試管裏的液體藥品。

【難點】滴管的使用。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教材內容,課餘時間分組參觀實驗室、儀器室、藥品室,瞭解實驗室實驗規則、儀器的名稱和用途、藥品的貯存

教師:準備實驗所用儀器、藥品及多媒體課件

【實驗儀器及藥品】

試管、鑷子、藥匙、量筒、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刷、大理石、碳酸鈉、稀鹽酸、硝酸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硫酸銅溶液。

教學設計

學習課題:走進化學實驗室

教師活動:展示化學家的實驗室圖片,介紹科學家取得的成功與無數的實驗是分不開,讓學生知道實驗的重要性。

學生活動:觀看、思考。

你已經知道什麼?

播放違規實驗造成的實驗事故的課件或實物表演,使學生認識安全實驗的重要性。

觀看課件、演示實驗:

(交流與討論):參觀實驗室後,對實驗室的實驗規則、儀器、藥品的認識,形成認識

【課題1】固體藥品的取用:

(展示藥品):大理石、碳酸鈉

(提出問題):

1、將大理石放入試管內而不打破試管底,應如何操作?應用什麼儀器取用?

2、如何將碳酸鈉粉末放入試管內而不沾在試管壁上?應使用什麼儀器?

注意指導學生,注重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規範性,讓學生互教互學,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實驗,學會分析實驗成與敗的原因。

觀察藥品,關注藥品的性質

閲讀教材P14-15,交流、討論,得出正確的操作方法。

(實驗探究)

1、用鑷子夾取一塊大理石放入試管中,並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2、用藥匙取少量碳酸鈉粉末放入試管中,並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交流與討論)對實驗成敗進行總結。

【課題2】液體藥品的取用

展示藥品:稀鹽酸

(提出問題):

1、回憶日常生活中,我們怎樣將一種飲料從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灑?

2、如何將稀鹽酸倒入試管內?

(練習與實踐):

1、細口瓶的瓶塞為什麼要倒放在桌子上?傾倒液體時,瓶口為什麼要緊挨着試管口?應快速

倒還是緩慢地倒?

2、細口瓶傾倒時,為什麼細口瓶貼標籤的一面要朝向手心?傾倒液體後,為什麼要立即蓋緊

瓶塞,並把瓶子放回原處?

觀察藥品

(聯想與啟示):

回憶日常生活經驗,交流與討論,結合教材P15液體的傾倒,得出液體取用的方法。

(實驗探究)

1、將少量稀鹽酸侄於試管中,並將試管放在試管架上。

(交流與討論)交流、討論,形成認識,對實驗成敗進行總結,完成練習)

【課題3】量筒的使用

(提出問題):

1、回憶初二物理學過的知識,如何使用量筒量取液體的體積?

2、量筒量取液體時,為什麼要使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麪的最低處保持水平?採用仰視或俯視,將會對讀數產生什麼影響?

學生回憶學過的知識,並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

(實驗探究):

1、用10毫升的量筒量取2毫升的稀鹽酸。

2、筒量取液體時,仰視或俯視,對讀數產生影響。

3、將量好的稀鹽酸倒入放有大理石的試管中,觀察並記錄發生的現象。

(交流實驗結果)

【課題4】滴管的使用

(提出問題)

1、少量的液體應使用什麼儀器?

2、用膠頭滴管應注意什麼事項?

注意指導學生實驗規範。

16滴管的使用,思考、討論。

(實驗探究)

1、滴管向盛有碳酸鈉粉末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觀察並記錄發生的現象。

2、滴管向盛有稀鹽酸的試管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觀察並記錄發生的現象。

(交流、總結)

【課題5】物質的加熱

(1)酒精燈的使用

(2)給物質的加熱

(提出問題)

1、確使用酒精燈應注意實驗事項是什麼??

2、精燈的火焰各部分顏色為什麼不同?

3、怎樣熄滅酒精燈?

(提出問題)

1、熱試管裏的液體時,能否將試管口對着人,為什麼?

2、果試管外壁有水的話,能否直接加熱,為什麼?

3、將液體加熱到沸騰的試管,能否立即用冷水衝?為什麼?

4、如何給試管裏的液體進行預熱?

閲讀教材P16-17酒精燈的使用,思考、回答。

(實驗探究)

點燃酒精燈,觀察火焰的分層,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2秒後取出,觀察發生的變化,記錄現象,分析原因。

學生聯想生活中見到的現象:

1、開水時,水裝得過多,沸騰時水會溢出。

2、過熱開水的玻璃杯馬上放入冷水中,杯子很容易破裂。

思考、交流、討論、歸納給物質加熱的方法。

(實驗探究)

1、三支試管,各加入3毫升的水,分別放在酒精燈火焰上方3釐米、燈芯、外焰上加熱,記

錄加熱的水沸騰分別所需的時間。

2、用量筒取2毫升的氫氧化鈉溶液於試管中,用滴管滴入硫酸銅溶液,觀察、記錄現象,

再加熱試管裏的液體,觀察現象。

【課題6】洗滌儀器

(提出問題)

做過實驗的儀器為什麼要洗滌?如何洗滌試管?

閲讀教材P18—19後,交流、總結。

(實驗探究)

將實驗中所用的試管、量筒等洗乾淨,並整理實驗桌和實驗室。

學完本節你應該知道什麼?

思考、總結。

【佈置作業】

1、面作業:素質教育學案:P6-12

2、庭小實驗:利用家中的杯子、瓶子、筷子、匙、食鹽、冰糖、水、吸管、盆子等,進行固

體取用、液體傾倒、排水法收集氣體的操作練習。

學生完成作業。

化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化學給我們帶來什麼》一節是滬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一章的第一節。第一章帶有緒言的性質,旨在為學生打開化學大門,而第一節是學生學習化學的第一課,是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導火線”。俗話説:良好的開端必結燦爛之果,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節安排1課時授完。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如下:

(一)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⑴瞭解化學對社會文明和進步的推動作用;⑵認識學習、研究化學的意義;⑶使學生體會到化學科學對人類社會的貢獻,培養為服務於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

2、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堂講解、觀看影像資料、課堂討論來領悟學化學的意義,用化學史實和化學促進社會發展事件或聯繫當地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問題或用化學知識擺脱愚昧和無知,抵制迷信和偽科學的事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⑴讓學生體驗化學學習和研究內容的生動有趣,激發他們學化學的興趣;⑵激發學生為服務於社會而努力學好化學的責任感;⑶使學生擺脱愚昧和無知,抵制迷信和偽科學,提高科學素養。

(二) 教學重、難點

1、 重點:認識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 難點:認識化學為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

二、説教學過程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

1、 實驗導入新課。在講授新課前,教師以幾個趣味實驗(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空中生煙等等),展示化學學科的神奇與魅力。讓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對話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學方面的科學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當今世界面臨的與化學相關或依賴化學科學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你認為化學對人類認識、利用身邊物質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

老師略加總結並板書歸納:化學對於認識周圍物質世界的作用。

3、 介紹簡單的實驗知識,演示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的實驗。讓學生感悟實驗探究的學習、研究思想,並瞭解化學實驗是學習和認識物質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認識了物質,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質。並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代表演示鐵絲生鏽、含硫火柴的燃燒實驗。幫助學生了解鋼鐵鏽蝕的原因和鏽蝕的普遍性,認識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認識在使用某些物質時可能產生危害健康和污染環境的有害物質,説明我們在利用物質的同時,可能會產生某些負面影響,我們要利用化學原理和技術,改進生產方法,優化產品,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4、 播放錄像:播放有關水、鋼鐵、白色污染、化工生產、環境污染的影片剪輯。

5、 討論交流:同學們根據已有知識,説出自己知道的化學與新科技的知識。老師小結並板書。

6、動手探究:分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異。總結分析不同玻璃材料在性能上有哪些差異?

7、例題研討:

(1)發展“綠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強環保意識,是保護環境、提高人類生存質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説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鐵廠排放的白色煙塵 B.石灰窯放出的白色粉塵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築材料垃圾

(2)下列説法不正確的是( )

A.天然果汁中,絕對不含化學物質 B.汽車尾氣中含有多種空氣污染物

C.工業酒精不可兑水配製白酒飲用 D.工業用鹽不可代替食鹽用於烹調

8、課堂總結:教師簡要回顧所學,激勵同學們熱愛化學科學,努力學好化學。指導同學們課外拓展知識視野。

9、作業:假如你將來能成為一名化學家,談談你所最想解決的問題是哪些?

三、説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博採演示教學法、課件展示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諸方法之長,努力做到教法、學法的最優組合,並體現以下特點:

1. 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課中三項實驗觀察和一項簡單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思考、分析,最後探究得出結論,激發了他們以探究為特徵的求知慾望。

2. 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通過課件展示出一組問題(如你所知道的化學方面的科學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當今世界面臨的與化學相關或依賴化學科學解決的問題有哪些?你認為化學對人類認識、利用身邊物質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樂學情緒。

3. 加大教學密度: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做到高密度的學習知識,大信息量的優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通過播放有關水、鋼鐵、白色污染、化工生產、環境污染的影片剪輯,不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

化學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高中教材第一冊第三章第一節《氯氣》的第一課時。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課本知識結合實驗的方法,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演示實驗,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分析和歸納的能力。以下就是我構造這節課的想法。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是全章教材的重點之一。氯不僅是鹵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屬元素。對氯氣的性質、用途、製法等進行比較全面、細緻的學習和研究,不僅是下一節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律的需要,也是以後學習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質變化規律的需要;氯氣的化學性質也是第一章所學氧化還原反應知識的進一步應用和鞏固;在教材中對氯氣性質的認識,是以實驗驗證的方法完成的,這為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及思維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2.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氯氣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難點: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二.目標分析:

鹵素是一族元素,通過對氯氣的學習使學生通過聯繫和思考,更好的掌握整一族的元素。

知識目標: 知道氯氣的物理性質;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瞭解氯氣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實驗形成科學的觀察、思維、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鞏固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以及嚴謹求實、努力探索的優良品質。

三.過程分析

1. 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

首先讓學生觀察一瓶氯氣的顏色及其狀態,再向瓶中加入少量蒸餾水,振盪後,在瓶後襯一張白紙,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出氯氣的物理性質。

2. 學習氯氣的化學性質

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推理驗證法。引導學生由氯的原子結構分析,推測它的化學性質,再通過實驗來驗證,最後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概括出氯氣是化學性質很活潑的非金屬單質。

1.設問激疑:根據氯的原子結構,請學生分析氯氣的化學性質應該如何?如何驗證?培養學生由原子結構推斷性質的化學思想。

2.實驗驗證:

(1)與金屬的反應:做好兩個演示實驗①銅在氯氣中燃燒。 ②鐵在氯氣中燃燒。 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注意反應條件,寫出化學方程式,並註明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情況(應用第一章所學知識)。在做銅在氯氣中燃燒的演示實驗時,教師

一面演示一面提出問題。為什麼要灼熱銅,觀察到什麼現象?為什麼不活潑金屬銅能與氯氣反應?把產物溶於水又有什麼現象?進一步加水又有什麼現象呢?鐵燃燒的現象有什麼不同的現象?

氯氣能與金屬反應,那它能不能與非金屬反應呢?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與非金屬的反應

做好書上的氫氣與氯氣反應的兩個演示實驗,⑴氫氣在氯氣中安靜地燃燒。⑵氫氣和氯氣的混和氣體見光爆炸。特別是第二個實驗,當學生聽尖鋭的爆鳴聲時,會全班鼓掌表示祝賀!這種成功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自來水能不能直接用來養金魚?為什麼?通過這一與學生聯繫比較密切的生活問題引出氯氣與水的反應,能夠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以及進一步探究的慾望。

3.學法分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對氯氣有一定的認識,掌握氯氣的物理性質,通過現象看本質,分析和歸納氯氣的化學性質.很多活潑金屬和不活潑金屬極其非金屬能在氯氣中燃燒,並且會寫化學方程式.培養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動機.

4.歸納小結,佈置作業

(1) 氯氣的性質為什麼這麼活潑?其電子結構排布?

(2) 氯氣能與水反應嗎?會反應又生成什麼呢?

化學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説:物質的溶解對學生來説是非常的重要,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學第三冊第一章第七節課,以作為學習物質性質和結構的過渡和承接。

從能力結構來説:物質在水中的溶解非常的普遍,通過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的

知識目的:通過對物質溶解度的學習,使學生能熟練的判斷哪些是飽和溶液,哪些是不飽和溶液,學會簡單的溶解度計算。瞭解什麼是濃溶液,哪些是稀溶液,然後得出結論。學會用溶解度來表達物質的溶解能力。

能力目的: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德育目的:培養學生對日常生活中的現象進行探討,激發他們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掌握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之間的轉化,溶解度的概念,及固體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的簡單計算。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溶解度的計算,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本節課利用多媒體教學,利用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充滿樂趣,並且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既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突破教學難點。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通過對日常生活中菜的鹹與淡的討論來引入新課,為同學們創造探索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當中被老師帶入了新課的教學內容。

2)課講解: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安排學生親自來配製溶液,來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閲讀,培養學生的閲讀歸納、概括、總結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驗,瞭解在一定的條件下,溶質是否可以無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劑裏呢?

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不飽和溶液嗎?不飽和溶液可以轉變成飽和溶液嗎?如能轉化,怎樣轉化?

歸納總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因此在本節課前及課程教學完成之後,讓學生自已來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反饋練習:為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在講完一個知識點是,會有一些針對性的習題。而且變化比較靈活,來激發學生的性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d9y4k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