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金蟬脱殼課堂説課稿範文

金蟬脱殼課堂説課稿範文

一、説教材

金蟬脱殼課堂説課稿範文

《金蟬脱殼》本課極其生動地介紹了金蟬脱殼的過程,展示了那奇特動人的情景,啟發人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3段。第一段是第一、第二自然段,寫叔叔們的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要揭開金蟬脱殼的祕密。第二段是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寫金蟬脱殼的過程很奇特動人。

整個過程分脱殼前(第三自然段)、脱殼中(第四自然段)、脱殼後(第五自然段)。脱殼前是蟬自己爬上樹,找一個皮裂口處,停着不動準備脱殼。脱殼時,蟬蟲身體各部位分先後出來,順序是背——頭——腳——尾,整個勸作配合得自然協調。脱殼後變化最大的是翅膀與顏色。第三段是第七自然段,寫蟬兒趴在樹上,準備新的歌唱生涯。本課記敍脈絡清楚,金蟬脱殼的過程寫得非常細緻、生動,適合引導學生閲讀想象,同時又易於學生的遷移運用。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情況、編者的意圖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學習中學會默讀,初步掌握邊讀邊想,談自己感受的學習方法.培養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樂於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3、借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閲讀想象。

教學重點:

學生剛生入五年級,對於默讀,談感受的學習方法及表達自己的見解方面都不是特別的.適應,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我把教學重難點之一確定為教學目標中的過程方法目標.即:在學習中學會默讀,初步掌握邊讀邊想,談自己感受的學習方法.以培養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第二自段的教學,尤其是四、五兩個生點自然段,要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感悟,想象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誦讀。

結合教材特點,我確定的另一個重難點是: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二、説教法

我的教法主要是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時間進行閲讀,引導學生畫出自己感受深刻之處,談談感受,同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想象的能力。

三、説學法 :

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注重老師主導地位作用的同時,也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的作用。學生是個體,是充滿情感、充滿靈性的人。在教學中,我儘可能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主地思考,暢所欲言,為他們創設一個相對寬鬆的課堂氛圍。學生以讀為本,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並能展開想象的翅膀,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從而對課文內容產生真切感。

四、説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遵循語文教學從整體入手的後則,旨在讓學生通過複習,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對金蟬脱殼的奇特動人有一個初步的感知.也是做好與上節課的銜接,從而更好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來.把學生的思維引到本課堂中來。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6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脱殼時、脱殼中、脱殼後),理清文章的順序。

2、我根據教材的要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 “在金蟬脱殼的過程中,你認為哪種情景最神奇動人?”先將有關的語句圈畫出來讀一讀,再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閲讀感受。讓學生在默讀課文時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語句,再與同桌討論討論,讓學生在讀、畫、説中感受,抓住金蟬脱殼時描寫動作及顏色的詞,引導學生讀書、聯想,想想此時的蟬蟲像什麼。

高年級學生應該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尤其是預習,它是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的很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前一天晚上我佈置了預習任務,即課後第四題, 課上,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在進一步完善自己的預習成果,而後在小組進行交流,談感受,隨後才在全班進行交流.這樣的設計,給學生一個緩衝的空間,讓個人收穫融入集體,形成集體智慧,尤其是讓學困生得到同伴的幫助,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傾聽能力.

3、接着我導讀:此時這隻蟬蟲是個天真的孩子,你看他正高興地嬉戲呢!此時這隻蟬蟲是位運動員,你看他高難度的動作完成的瀟灑、協調。此時這隻蟬蟲是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輕盈優美。通過老師激情導讀,學生邊讀邊想象。

4、我朗讀上述三句話,學生閉目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及學生的想象力能力,感受金蟬脱殼過程的神奇。

5、金蟬脱殼前後的樣子有什麼不同呢?學生自由讀第3 、5自然段,再次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

在全班交流時,我遵循讀句子-----談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樣的步驟進行.以讀貫穿始終.並重視對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訓練.尤其重視學生在學讀中讀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學生與文本的交流,對話.

在這一環節中,我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完成了課後習題的處理,一舉兩得.

在研讀感悟的環節中,學生已感受到金蟬脱殼的奇特動人,作者精彩描述.課文語言文字的優美.此時摘抄積累已水到渠成,同時也落實了新課標中讓學生多積累的目標訓練.

(三)、學習課文第三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我再一次仔細看着蟬兒”,看到了什麼?默讀最後一段。

2、指導朗讀。

3、學習本文,對於我們寫作有什麼啟發?

安排這一環節是讓學生談到注意觀察周圍事物和學本課的寫作方法仔細觀察.有順序,有耐心.善於觀察.敍述時寫清楚,有順序等在談收穫的過程中,不過分追求統一標準,只要做到有理有拘就表示認可和贊同.

(四)總結課文

1、再次讀文,感受金蟬脱殼的神奇。

2、激發學生探索、觀察事物的興趣。

3、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用大語文觀關照生活,用語文的視角看生活,將校本資源與課本資源有機結合。把身邊的例子帶到學生的學習中,他們會覺得更加親切,覺得學習觀察、學習表達並不是難事,從而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特點準確生動表達的習慣和能力。

(五)、小練筆:觀察一種小動物,並寫下來。

課標要求學生在閲讀課文中學習表達方法,在習作中運用表達方法,做到讀寫結合所以我在這一環節安排了一個課外作業.觀察一個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學習本課寫法,寫一則日記.目的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

(六)説教學板書

7、金蟬脱殼

脱殼前

脱殼中 背→頭→腳→尾

脱殼後 翅膀→大 顏色→深 翅膀→斑紋 觸角→光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9nnk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