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3篇

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3篇

導語:“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也是集體備課的進一步發展,而【説課稿】則是為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説“怎樣教”,説課稿則重點説清“為什麼要這樣教”。以下是小編整理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以供參考。

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3篇

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一)

一、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自然界中,千變萬化的線無處不在,大到蜿蜒的公路、筆直的高樓、挺拔的山峯;小到一草一木、一桌一凳,甚至小朋友圓圓的臉蛋、彎彎的眉毛、翹翹的小嘴巴……就是因為有了這些線,世界才更加絢麗精彩。這些存在於生活中有趣的線,正是幼兒教育鮮活的教育資源。《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中明確強調:加強課程的內容與幼兒生活的聯繫,關注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為此我設計了大班美術活動《我們身邊的線》。

二、活動目標、重難點

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綱要》的精神和幼兒認知特點,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了以下目標:1、通過在自然生活中尋找各種形態的線,認識到線的存在使我們生活豐富多彩。2、多種感官參與感受不同形態的線,加深對線的認識和理解,提高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激發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作品欣賞中,幼兒對畫面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本活動重點和難點就是:能夠正確的感受並理解畫面所傳達的情感和信息。

三、活動準備

為了使活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做了以下準備,教學具方面:畫面優美、富有動感的多媒體課件、錄音機、不同節奏的音樂若干段、展版、柔軟的線、彩筆、紙張。幼兒知識經驗方面:對不同形態的線有初步的認識。

四、教法、學法

新課程倡導幼兒學習要: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與成人不同,存在於動手操作中,存在於感興趣的各種活動之中,存在於接觸鮮活的自然界中。為此本活動的教法是:引導探究、鼓勵參與、倡導操作。幼兒是學習的主人,在幼兒的學習方法上,要引導他們大膽地感受、觀察、體驗、表現,進行主動學習。

五、活動程序

本活動中,在認識線、理解線並學習用線造型的過程中,我有意將簡單的線複雜化,以各種手段調動幼兒視覺、觸覺、聽覺等各種感官,為幼兒架起了一座通往審美世界的橋樑,把抽象的線賦予情感、注入美感,並在幼兒心中得到活化,成為幼兒自由創造的個性化符號。教學中我設計了"玩一玩、看一看、聽一聽、畫一畫、説一説"五個環節。

1.玩一玩——手中的線

首先,讓幼兒"玩一玩手中的線",並引導幼兒回想,線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然後利用課件,向幼兒展示一根動態的"S"形線,請幼兒把手中的線也試試變成這種形狀,幼兒愉快投入到操作中去,變好後引導他們説一説,這根線象什麼呢?還可以將線變成其他形狀嗎?幼兒的積極性極高,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再玩的時候,幼兒興趣盎然,把手中的線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形狀。完全投入到活動當中去,充分表達着他們對線的理解和認識。

2.看一看——畫中的線

在玩線的基礎上,幼兒對線已經有了濃厚的興趣。教師及時引導幼兒"看一看畫中的線"——教師打開課件欣賞畫面:雄偉的建築;彎曲優美的河流、公路;波瀾起伏的山峯,一幅幅美麗的畫面深深得吸引着孩子,令他們新奇不已,在欣賞的過程中孩子們驚奇地發現,這些自然界的東西竟然都是由各種各樣的線組成的,他們情不自禁地用手把畫面中的線在空中體現出來。此時,孩子們思維更加活躍,又説出了生活中、大自然中許許多多的線。在發現和表達過程中認識到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線,體驗到了線的美感和魅力。

3.聽一聽——音樂中的線

在情緒高昂的氛圍中,教師打開錄音機,緩慢而優雅的樂曲在教室裏迴盪,教師把幼兒領入了"聽一聽音樂中的線"這個環節。隨着樂曲的起伏,孩子們的身體、手勢竟然開始動了起來,他們進一步驚奇地發現,音樂中也存在着美妙的線。幼兒跟着音樂十分投入地表演起了音樂中線的旋律和節奏,教師及時參與互動,使幼兒更加活躍。(表演)樂曲不斷變化,或平穩、或急速、或喜悦、或悲沉,伴隨着對音樂的情感體驗,促使幼兒手舞足蹈,活動達到高潮,從而帶領幼兒步入最佳的審美境界。

4.畫一畫——心中的線

線條真奇妙、用它不僅可以表現自然界中的美景、音樂中的旋律,還可以表達人們各種各樣的心情?帶着疑問幼兒進入了"畫一畫——心中的線"這個環節。首先,展示第一幅作品畢加索的《哭泣的女子》,引導幼兒説説看到畫中人有什麼感覺,通過整體感知,自由談論對作品的第一印象或感覺,這是一種最原初的、最真實的知覺體驗,它伴隨着一種創造性知覺活動和思維活動,是幼兒產生審美愉悦的重要源泉。此時,教師支持、鼓勵和激發幼兒的表現欲,給他們一定的時間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還可以參與進去和幼兒一起做出真實的感受。接着引導幼兒深入感知畫面的語言,猜猜她在幹什麼?她的心情怎樣?她為什麼會傷心?她的面部用了哪些線條?逐步引導和啟發,使幼兒逐漸體驗到作品在視覺上和心理上帶給人痛苦、割裂的感覺。

第二幅是同齡小朋友的作品《我們多快樂》,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及易和幼兒產生共鳴,他們非常輕鬆的理解了畫面,並且發現線條的應用、畫面表達的情感等,和上一幅作品產生了強烈的反差。通過對比,使幼兒明白了:不同的線條表現的畫面,會帶給人不同的心理感覺。從而突破重難點,使幼兒正確感知畫面所傳達的情感信息。

幼兒經歷了對線的多方位審美體驗與感受,線在幼兒心目中因賦予情感而情緒化,幼兒觸、視、聽覺的審美與心靈的體驗與一體,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再讓幼兒盡情地用線條表達各自的心情或對大自然、對音樂的感受,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幼兒會個個躍躍欲試,急不可待地投入到創作中去。通過幼兒對線的理解和表達,直接檢驗了活動是否在認識、情感方面達到了目的。

5.説一説——作品中的線

評價是美術活動的重要環節,"説一説——作品中的線"就是該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幼兒作品表達了每一位幼兒對生活的認識和情感,每一幅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面貌,作品呈現的方式也是多樣。教師把幼兒的作品佈置的展板上,主要以幼兒的自評和幼兒之間的互評為主,體現出幼兒評價的主體地位。幼兒可以在展板前隨意走動,向同伴介紹自己作品,畫的是什麼?用了哪些不同的線條?再看看別的小朋友的作品,他們畫的是什麼?用了哪些不同的線條?教師對每一個孩子的作品都給予肯定,並對個別有創意的作品給予激勵性評價。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喜悦的體驗,從而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髮展。從而圓滿結束此活動。

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二)

一、説教材:本次活動是一次大班的遮擋畫的繪畫活動。遮擋畫的教學是要引導孩子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物體之間的前後位置,以及相互遮擋的關係。因為作為大班孩子來説,他們原先對物體之間的空間關係上是一種主觀的想象的關係,對他們來説,每一件物體都是看得見的,所以,他們可以把前面的物體進行"透明",把後面沒有看見的部分也完整地畫出來。這就是大班孩子在空間知覺上的特點。但是,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去發現物體之間的這種前後位置、相互遮擋的關係。要引導孩子去發現"見"與"不見"的存在,看不見部分不需要畫出來,幫組幼兒解決"知"與"見"的矛盾,這就是我們遮擋畫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

本教材是我們互助組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現有水平自己設計出來的一個繪畫活動。

因為大班幼兒已經學會了畫動物,表現大樹。所以我們本次活動的重點可以放在表現遮擋關係上。另外,原先我們設計畫類似於《捉迷藏》這樣的畫,但是考慮到那種畫的構圖一般會有散點式構圖的可能,為了使畫面的美觀,構圖的藝術性,所以我自己設計了一次《大老虎來了》的活動。這是一個近景的表現。大樹可以一直畫到畫面的頂端,又能將動物畫大,更容易表現遮擋關係。同時畫面也更好看。

二、説活動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活動的性質,以及本班孩子的繪畫水平,我們設計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仔細觀察畫面,理解物體之間的遮擋關係。

2)嘗試用跳線法和添畫法表現物體之間的遮擋關係。

3)大膽作畫,細心畫出遮擋部分的畫面。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理解物體之間的遮擋關係,在繪畫中表現出遮擋關係。

活動的難點是用跳線法和添畫法表現出遮擋關係。

三、説活動準備

本次活動我們的準備分為物質準備和知識準備

物質準備主要是我們通過四個人的研討,精心製作了教具。我們的教具有一幅演示的畫面,主要是幫助幼兒理解老虎和大樹,大樹和猴子之間的遮擋關係。這幅畫的背景也是我們通過精心挑選的,主要是讓幼兒感受到森林的景色,可以激發幼兒表現出森林的情景。另外是一張現場示範的畫,現場示範的畫,我們在研討中也考慮到大樹的畫法,葉子的表現方法,大老虎的畫法(頭朝左比較好畫)、猴子到底遮住多少孩子才易於表現等等問題。以及作畫的紙用豎着畫的方式比較合適。

幼兒的知識準備主要是事先已經學會動物(老虎和猴子)的畫法,初步會畫大樹。

在知識準備上,更主要的是執教者自己對幼兒遮擋畫的理解。為此我們也特別進行了相關的理論學習,在網上找了很多有關幼兒遮擋畫的心理髮展研究的文章。比如西南發展與人才資源研究院,西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高雪梅等老師撰寫的《幼兒遮擋繪畫的發展研究》、《幼兒遮擋繪畫的表徵策略與其內在機制的探討》、其他幼兒園教師撰寫的《解決幼兒美術中"知"與"見"矛盾的策略研究》、《幼兒遮擋繪畫的表徵策略及其影響因素探析》等。通過這些文章的學習,建立了對遮擋畫的理論,從而可以更好的指導自己的遮擋畫教學。

四、説環節的設計

1. 開始部分

本次活動,我們設計的環節是先通過故事來引出主題。故事是自編的,聽故事的目的一是激發幼兒作畫的興趣,二更是通過故事內容,讓幼兒對老虎和大樹、大樹和猴子之間的遮擋關係引起重視,從而知道在作畫的過程中表現出來。所以我們的故事也是精心設計的。

2. 基本部分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在本環節突破重點,解決難點。

在這個部分,我們先是把本次活動的任務交待給幼兒,提問:喜歡這張照片嗎?想不想畫出來?引發幼兒主動參與到繪畫活動中。然後又拋出問題:怎麼畫?先畫什麼?後畫什麼?把幼兒的思維引導思考今天的繪畫重點上來?

對於遮擋關係的理解,我們主要是通過故事的講解和教具的演示,以及提問的方法幫助幼兒直觀地理解老虎和大樹、大樹和猴子之間的遮擋關係。讓孩子再次重視這種遮擋關係,從而會在繪畫中表現出來。同時也是突出本次活動的重點。

在幼兒的認識上建立了遮擋關係之後,接下來則是操作上的表現,我們通過示範講解的方法,再次幫助幼兒明確正確的表現方法。我們要告訴幼兒的是跳線法和添畫法的繪畫方法,這種兩種方法的運用可以很好地幫助幼兒表現出遮擋關係。這也是我們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的策略所在。在活動中,我們也可以直觀地看到孩子們在運用這種方法,而且對遮擋關係的表現也能有效地進行。

然後花較少的時間(大約1、2分鐘),在構圖方面,在繪畫的一些注意點上,再對幼兒進行提醒,幫組幼兒順利地完成今天的繪畫任務。

在幼兒作畫的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對幼兒進行指導,瞭解孩子的作畫的現狀,及時發現問題,思考對策,隨時進行輔導,掌握個別幼兒的情況,對錶現上有困難的幼兒進行適當的個別輔導,以幫助他們完成作畫過程。對幼兒中有好的表現的,通過合適的方法進行提倡,引導其他孩子進行同伴學習,共享學習成果,使作畫活動達到更好的效果。

3. 結束部分

本次活動的講評部分,我們是放在幼兒對遮擋關係的表現上進行講評。幼兒通過看自己的作品,通過老師的分析,然後更加明確了正確的表現方法,更清楚地理解遮擋關係的表現策略。同時也表揚畫面漂亮表現大膽的作品,使幼兒獲得成功感,激發下次作畫的興趣。

五、研討過程介紹

本次研討,我們一共進行了四次研討和兩次試教。研討的過程也是我們不斷改進設計的過程。

第一次是遮擋畫理論學習,選材。

第二次是教具製作,教案修改。

第三次是第一次試教後的研討。

第四次是第二次試教後的研討。

第一次試教之後,我們發現孩子必需的知識準備(我們對孩子現有的作畫水平進行了分析),以及教具的操作上如何更加有效(開始我們是一個個出示,後改為一次性出示,分別演示),我們還修改了目標,修改了環節的設計。

第二次試教之後,我們再一次對環節進行了修改,對教師的示範畫進行了更改(包括老虎的朝向、猴子的位置),以方便幼兒作畫。

最後,我們還對一些細節的部分再三思考,不斷修改完善。今天是我們經過研討後的教學活動展示,希望各位老師聽了之後,對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給我們更多的指教。

大班美術活動説課稿(三)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早在小班、中班的常識課中,就有提到味道這一常識,幼兒對味道已經有了自身的感知,而本次活動正是前面知識的後續,新《綱要》指出:"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而本次活動建立在幼兒對味道已經有所感知的基礎上,讓幼兒從感受到發現再到創造性的表現,幼兒喜歡貼近自己生活的東西,不喜歡拘泥於摹寫對象的真實形象,因此我設計了《畫味道》為題的美術活動。

這次活動,開始環節的動機呼喚,鼓動幼兒的積極性,過程中注重激活思路、啟迪智慧、觸發創新,在結束環節把幼兒的興趣引向欣賞和獲得滿足上。能幫助幼兒通過嘗與説回顧對各種味道的認識與感受,通過畫,將自己的感受大膽、創新地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符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通過交流與評價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活動中獲得肯定與滿足感。這個活動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2、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目標起着導向的作用。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教材本身的.特點。整合了社會、認知、藝術、語言等領域,確立了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

(1)、運用不同的線、形、色大膽構圖,創造性地表現自己對味道的感受。

(2)、通過嘗味、説味、畫味活動,激發幼兒大膽與同伴交流自己對味道的體驗,在活動中得到心情的愉悦。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幼兒能學會運用不同的線條、色彩、形狀表現自己對味道的感受,並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將在後面環節介紹中做具體闡述。

3、説活動準備:

同時,我為本次活動做了以下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對各種味道已有初步感知,能説出各種味道,掌握各種繪畫的基本技能。

(2)、為了讓活動更有趣味性,我將場景佈置成 "食品展覽會"能更好的激起幼兒的興趣。

(3)、另外,本次活動的物質準備是:各種味道的食品,如:奶糖、檸檬、苦瓜、辣味牛肉乾、黃蓮、薑糖、穿心涼糖、話梅糖、酸梅糖、秀逗糖等等;為幼兒提供畫紙、水彩筆、油畫棒、水粉顏料、棉籤等作畫工具;為了讓幼兒在作畫時有一個輕鬆的環境,我準備了輕音樂一盒。

二、説教法:

在活動中,我運用了遊戲法、提問法、操作法等。

首先是遊戲法,遊戲能調動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開始就以參加"食品展覽會"的形式品嚐食物,充分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其次是提問法,教師提問的準確性,能引導幼兒有目的的,仔細的觀察,有利於幼兒進一步的學習與思考。

再次,我還用了操作法,讓幼兒品嚐各種味道,並將味道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發揮了幼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使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建立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此外,我還用了示範法、交流法、鼓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突出教師主導、幼兒主體的地位,達到各個領域和諧統一,從而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三、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提供幼兒熟悉的材料,創造良好的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提高幼兒認知,鍛鍊幼兒的能力,本次活動我讓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感官參與法:皮亞傑認知理論裏提到:"幼兒必須通過自身活動發現,認識客觀世界,不斷建構,完善自己的認知模式。"在整個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通過嘗、説、想,動手及動腦,進行學習,嘗主要是嘗味道,想是想想嘗後的感受,()説是將嚐到的味道説出來,動手和動腦是讓幼兒能動手將自己感受到的味道,用各種繪畫形式表現出來,體驗創作的樂趣。

2、另外,還採用了交流法,《綱要》指出"幼兒不會獨享個人的成功,他們總喜歡想方設法與他人分享,讓別人接納並期待別人給予的讚賞,互相啟迪、互相促進。"因此我為幼兒提供了説味道的環節,在活動這環節,讓幼兒充分地將自己的創意説出來,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體驗成功的樂趣。

五、説教學程序:

共有3個環節:

1、嘗味道,激發幼兒興趣。

2、畫味道。

3、説味道。

第一個環節,我以參與"食品展覽會"的形式激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自然的環境中進行品嚐,並且帶有一定的目的性,將品嚐味道後的感受説出來,為下畫味道做鋪墊。如:在幼兒品嚐前,讓幼兒明確嘗後要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可以從想到的和感覺到的等方面進行闡述。

第二環節畫味道,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在充分的感受後,對味道有了初步的體驗,我以引導語"如果要用畫畫的方式表現你吃到的味道,你會用怎樣的方式呢?"從而讓幼兒回憶起已學的繪畫方式,並且讓幼兒對繪畫方式進行搜索,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知道並啟發幼兒用線、色、形等方式進行繪畫,豐富

第三個環節請幼兒談談自己的作品,幼兒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版上,為了讓幼兒能從多角度進行闡述,教師進行示範講解,讓幼兒明確可以從什麼角度對作品進行完整的闡述,如:"我嚐到的是……味道,它給我帶來……的感覺,所以我用了……的顏色和線條來表現。"另外,以欣賞的角度,讓幼兒説出最喜歡的作品,互相交流評價,為幼兒提供自我表達的機會。通過這樣的交流,讓幼兒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他人,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語言的創造性。

接着教師進行總結,這樣有利於幼兒知識經驗的梳理。也為活動延伸做鋪墊。

六、延伸推進:

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味道,並嘗試用多種形式表現出來,嘗試着畫其他感覺,如聲音、冷、熱等,遷移幼兒已有經驗。(根據本次活動設計)

七、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師應該能夠抓住幼兒的興奮點,使幼兒產生濃厚的興趣,並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根據本次活動中,我使用教法與學法的選擇和程序的設計,會對活動重難點有所突破,但是由於本次活動以幼兒創造性為主,無法預計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因此我將在活動過程中,及時關注幼兒的表現,適當調整教學方式,使幼兒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標籤: 大班 説課稿 美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8dqjr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