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鬆坊溪的冬天》説課稿範文

《鬆坊溪的冬天》説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鬆坊溪的冬天》説課稿範文

〈〈鬆坊溪的冬天〉〉是“二期課改”小學語文三年級上的一篇教材。文本是一篇借景抒情、情文並茂的散文詩。作者滿懷感情,描繪了自己曾經住過好些日子的一個高山地帶的小小山村——鬆坊溪冬天秀麗的景色,抒發了對大自然,山村的熱愛與讚美之情,是一首鬆坊溪的讚歌。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借用的三(1)班絕大部分學生喜歡看課外書籍,善於自主積累課內外的好詞好句。因此,在本課的教學活動中可以借助學生的這個長處,引導學生將已內化的知識和本課新積累的詞語靈活運用在課堂的説話練習中,提高學生的説話能力;另外,該班經過二年多的小班化教學,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比較強,故而在閲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在組長的帶領下自主學習課文。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發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學目標設定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絨”等4個生字和“柳絮”等6個詞語,尤其是“坊”讀音,“覆”和“絨”的字形;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在此基礎上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試着背誦全文;

3、知道課文的寫作順序,體會課文應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寫得生動、形象的方法;

4、積累文中描寫雪的語句,仿照課文的方法,學説一段“雪景”:

(1)學有餘力的學生運用課內外積累的語句仿照課文,展開豐富的想象,創造性地、生動地描繪雪景;

(2)學有困難的學生能運用課文中的語句,選擇一個片段描繪雪景;

5、教學重點,難點:

仿照課文的方法,學説一段“雪景”;

(二)過程與方法:

1、應用媒體、自讀、聽寫、合作、提示等方法,在語言環境中識字、記詞;

2、藉助音樂陪襯,通過自讀、引讀、賽讀等方法,領會文本的詩情畫意,培養頌讀的感情;

3、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品詞品句,體會課文運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寫得生動、形象方法,領略鬆坊溪滿天飛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態的冰雪世界;

4、設計單項嘗試,提供雪景場面,運用積累和內化的語言展開想象,説一段雪中的景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鬆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培養學生品味、欣賞祖國的語言文字之趣;

2、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對大熱愛自然之情;

四、教法學法設計

“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認為:“受教育者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要求教育活動的組織者由觀點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受教育者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要求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結構、全新的教育方法和全新的教育設計開展教育活動”。

根據“建構主義”的這一理論,我在本課教學中為學生搭建了以下“建構”平台:由感受→感知→感悟;由感悟→嘗試→模仿;由模仿→拓展→生成。而這樣的三個建構平台,又是以“讀”這條主線來貫穿的:即:通讀梳理,萌發學趣感受美;誦讀品味,誘發情趣感知美;引讀鋪墊,激發理趣感悟美。學生的學習由學趣→情趣→理趣,逐步上升。有興趣,就會參與;有情趣,就有真情的感動;有理趣,就有深切的感悟。最終使學習過程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不僅整堂課保持着旺盛的學習之趣、探究之情,而且引發理性的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應用什麼方法把鬆坊溪冬天雪景之美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應當説,這就是學法的歸納和提煉,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學力。

(一)通讀梳理,萌發學趣感受美

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布魯納也説:“學習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求知探索的內驅力。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挖掘其智慧潛能,使有着個體差異的學生都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並在教師富有情趣的教學藝術誘導下,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在趣味中獲知,在求知中生趣,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比如,以音樂為背景,以媒體為“中介”,展開與學生的談話,創設一個愉快寬鬆、和諧互動的教學環境來引入課題,步入鬆坊溪。讓學生通讀課文,找一找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講一講你讀了課文後的感受。這樣做可謂是一舉數得,既幫助學生讀正了字音,理清了文章的脈絡,又初步感受到鬆坊溪雪景的美,萌發了學趣。

那麼鬆坊溪雪景的美,又是如何生動、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呢?這樣,很自然地引入到對文本的深入學習。

(二)誦讀品味,誘發情趣感知美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探索,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展,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學習的主人。因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習中獲得知識,真正做到像葉瀾教授所説的“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據此,我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課文片段讀一讀,並講一講你喜歡的理由。這樣做的目的是着眼於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學習情趣的誘發。讓學生在媒體的幫助下,通過自主品讀、相互交流,發現、體味文本是應用比喻、排比寫出了鬆坊溪滿天飛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態的冰雪世界。從而使學生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達到有滋有味的情感誦讀。這樣不僅使學生產生一種感情的昇華,而且是學會品味,體驗學法的一種培育。

對於朗讀,特級教師張慶老師有個巧妙的比喻,他説學語文好象是“布雲彩”,“雲”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修訂大綱明確要求:“要重視語言積累”。朗讀是積累的前提,熟讀才能成誦。學生通過對語言的反覆朗讀,形象與聲音最終以詞的形式定格於大腦皮層中。因此在教學描寫雪花,溪石,石橋的時候,先以品詞品句着手讓學生感悟言語的凝鍊,詩的情致,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自己也來説説下雪時的

(三)引讀鋪墊,激發理趣感悟美

建構主義指出:教育組織者應當成為受教育者主動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同時在相應的教育預設、教育過程、乃至教育反思中,都必須強化“主導-主體”的對話、合作、溝通,強化生命的.動態互動,以使教育活動符合青少年的實際,激起受教育者的內需。

這就是説,教師的適時引導、適當點撥,對於“教學難點的突破,重點的落實”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要在整堂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為“教學難點的突破,重點的落實”做鋪墊、築台階。“預設”有利於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有利於分段思考,有助與逐步達標,因此往往會獲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在解決“難點”——仿照課文的方法,學説一段“雪景”之前,我就採用了引讀、想象、單項説話等方法,創設多種思維平台、語言實踐平台,為完成這一教學目標“鋪路架橋”,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層面上來“理性”地觀察、思考,着眼於認知過程內在邏輯的呈現,使學生對文本的表達手法有所發現、有所領悟,從而達到能靈活運用、創造性地説話。

四 練習設計

愛因斯坦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它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山一水,一詞一句,只要審美主體加以想象,無聲的文字符號就會變成充滿激情的語言,無形的畫面就會變成栩栩如生的景觀,隱匿於字裏行間的美就會自然地跳脱出來。”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去大膽創新,拓展學生語言文字的積累和應用。在教學完“下雪了”片斷後,我讓學生説説你見到下雪時的景色或雪花是怎樣的?“雪止了”這是一個靜中帶動的雪世界,再讓學生説説自己見到的一道道風景,欣賞雪止後的銀裝素裹。

五 板書設計

《鬆坊溪的冬天》溶入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描繪出一個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使人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為幫助學生理清作者寫作的順序,我設計了以文本脈絡為主線的板書,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背誦。

附板書:

下雪了 雪花 白雪紛飛

溪石 多姿多態

石橋 潔白如玉

雪止了 近處

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遠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royg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