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信條》説課稿範本

《信條》説課稿範本

《信條》説課稿

《信條》説課稿範本

一、説教材

《短文三篇》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三篇短文,富含哲理,令人深思,使人清醒,有思想衝擊的力量。它們告訴學生要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要學會思想,學會平等、合作和承擔責任,它有助於學生提高生命質量。同時,三篇短文質樸而富含哲理的語言和以小見大、比喻、對比等技巧的運用,值得學生借鑑。

二、説教法

根據新課程理論,為了維繫良好的教育生態,全面提高學生素養,在課堂上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理念,我採用“三段自主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學習,構建“高效課堂”。“三段自主學習模式”,即課前自學、課中展示、課後反思三段。這種學習模式最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

三、説學習目標和重難點預設

《語文新課程標準》注重“以學定教”。學生自學後,根據對文本的把握,教師根據對課程標準的把握,我們共同討論,師生一起預設學習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能説出關鍵句的內涵。

過程與方法目標:摘抄散發思想華彩的語句,品味文章樸實富含哲理的語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領悟文章豐富的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生命觀,提高個人素養。

學生跟老師一起預設學習目標,將以往的“要我學什麼”變成現在的“我要學什麼”。

我們還確定學習重點:能概括三篇短文的主旨。學習難點:能説出文章關鍵句的內涵。預設用1課時完成學習目標。

四、説學習過程

為完成學習目標,我引導如下:

第一段:課前自學。

學生利用課前30分鐘左右時間自學,自學內容是教師編制發放的導學案,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方向盤。學生自學基本上能弄懂導學案中50%的問題;餘下的對學,即“找學習對子”或小組成員,對餘下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弄懂近70%,初步達成預設的學習目標。餘下的30%屬疑難問題,留待課上展示時師生共同解決。

魏書生説:“教育歸根結底是培養習慣,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其實課前自學就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充分地預習,能激活學生的合作、探究慾望,為課堂展示做好準備。

第二段:高效課堂課中展示。

(這是我們課改後的教室——學生分組對坐,各組都有自己的學習領地,小黑板環繞在教室四周,以便各小組進行課中展示。高效課堂學習小組評價表,方便老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出及時評價。現在教室的任何地方都能成為課中展示的焦點。)

課前8分鐘,我讓課代表分配好導學案中的學習任務,各小組長抽籤明確要展示的`內容,組員則抓緊時間板書。上課鈴響後,老師帶領學生齊讀“學習目標”後,緊接着用5分鐘站立交流。站立交流一是讓展示的同學打好腹稿準備發言,二是讓其他同學討論本組答案,並看其他小組的板書,看有沒有需要補充、質疑、對抗的內容。這是高效課堂教學中心環節——“小組討論、合作探究” 的集中體現。交流結束後,學生開始分組展示,進行學習。

本課的具體學習過程如下:

第一環節,我設置為整體把握。主要是看看學生預習得怎麼樣。我設計問題如下:想想編者為什麼以這樣的順序編排三篇短文,它們之間有何內在聯繫。

抽到籤的小組展示的答案是:“這三篇短文是遞進關係,《熱愛生命》提出問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請問大家有什麼疑問嗎?”

這時有其他的小組提出觀點:“我們認為是總分關係。第一篇總寫,後兩篇分寫。”

看到兩個小組都沒抓住要點,我就提醒:“我設置這道題,是想讓你們‘不看書不行,看書不詳細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不行’。它明問三篇短文的內在聯繫,暗問文章的主旨。能不能圍繞主旨來回答這道題呢?”有學生回答:《熱愛生命》提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命題,要我們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對於死亡也不會覺得煩惱。《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和《信條》則闡述了具體做法,告訴我們人本身很脆弱,偉大之處在於能思想,人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人們在生活中,要遵守那些在幼兒園裏就學過的最基本的規則,如講究衞生、注意營養、要觀察生活、要與人和諧相處等等。接下來,我用課件顯示三篇短文的聯繫和主旨,讓學生能整體把握文本。這是本課的重點。

第二環節,我設置為局部探究。三篇短文意味雋永,常讀常新,我把她們奉為我精神世界的一弘清泉,正因如此,我希望學生能和我產生共鳴。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們深入文本,找出自己深刻領悟了的句子,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展示組的同學站在該組黑板前,“下面由我為大家展示,我們組選擇的句子是《熱愛生命》裏的‘生之本質在於死’,我們認為人作為個體生命的存在,一生是極短暫、極有限的,死亡是每個人都不能避免的。這句話從終極歸宿來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話題。”

該學生談句子內涵沒能緊扣文本,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迴歸文本,學生可以用《熱愛生命》的最後幾句話“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來闡釋怎樣珍惜生命。同時,我引用史鐵生《我與地壇》中“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於死的事”這一段,引導學生弄懂這個句子的意思,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好好地幸福生活。

其他組的同學也踴躍選擇句子談體會,為本組加分。有同學選擇了《熱愛生命》中 “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這句話,他説,當他看到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看到操場上清澈的露珠和草叢中有“二蟲鬥”時,他都會覺得生活無限美好。這時我點撥一句,“只要我們用心觀察週遭事物,就一定會感受到生命的精彩,生活的美好。”

還有同學選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中“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信條》中的“不論你們年紀多大——當你們出門,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還是手拉手,緊挨一起。”等等,踴躍發言。

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我們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讓他們在交流、探究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和情感認知的交流,集思廣益,把學習引“深”或拓寬。同時,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在讀中積累,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薰陶,在讀中遷移。這個過程是熱烈的,很多學生有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的積極展示,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學生的課堂。加之,學生進課堂時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經驗,讓學生結合實際談體會,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説話的自信心,有助於點燃他們智慧的火花,進入合作展示狀態。

當然,把課堂還給學生,並不簡單地意味着“領地轉讓”,也不意味着教師無所作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對離不開教師的引導。這其實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夫”在“展示課之外”。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難點,用時最長,掀起了本課的第一個高潮。其間我也適時“精講點撥”講規律、講方法、講問題的突破口,一併帶出本文的行文技巧,如以小見大、比喻、對比等,讓學生有意識地應用到作文中去,最大程度地減少講授時間,把課堂還給學生。

第三環節,我設置為提升訓練。這是“有效訓練”環節,即根據學習目標,突出基礎性,設置合理的問題進行訓練。我讓學生模仿短文,寫自己的信條,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努力讓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上升到一種高度。“奇談天下”小組的同學展示:“行動遠比承諾有力量。”“不埋頭,哪有機會抬頭。”“即使翅膀折斷了,心也要飛翔。”“這一秒不失望,下一秒就有希望。” 其他小組同學也爭着搶着展示自己思想的光華。所有的“信條”都是同學們原創的,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讓同學們學有所獲,學有所用。本環節又一次掀起課堂的高潮。

第四環節,我設置為拓展延伸。我採用情境創設法,選取兩則讓人深思、發人警醒的關於生命話題的材料,一則是馬加爵臨刑前的懺悔,一則今年高考首日湖北一名考生考前兩小時自殺身亡的新聞。(詳見導學案)我想讓學生結合《短文三篇》給人的啟示,設想“假如我是他,我會怎麼做”,目的在於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主旨,熱愛生命,熱愛生活,享受生命賦予的快樂,讓生活過得豐盈充實,應該“努力地好好思想”,在生活中,只需要遵守那些最基本的規則,就會幸福一生。

以上各個環節的問題討論成果皆由學生分小組展示,展示後,其他小組進行補充、質疑、對抗,老師及時點評。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真正意義上成了課堂的主人。

第三段:課後反思。

這節課“我的反思”,還是帶着對三篇短文的理解,讓學生用理論指導實踐,説説“我的生活(或生命)需要有哪些具體改變”,希望同學們能夠寫下來,並付諸實踐。

其中“與心飛翔”小組這樣展示:“有計劃地做事”“提高學習效率,充實地生活,讓生命有分量”“用有限的生命去塑造輝煌的人生”。其他小組成員也踴躍發言,學生們的反思都極具個性,見地都很獨到。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分享快樂的熱烈的氣氛中,伴着第三個課堂高潮,我帶領學生完成了學習目標。

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閒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

標籤: 信條 範本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7gjx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