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十篇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十篇

説課稿 篇1

* 教材解讀

首先是教材解讀:

《井上的樂趣》是我國著名版畫家郝力羣先生回憶童年生活所寫的一篇散文,收錄在《我的樂園》一書中。作者有條有理地寫了一個清涼的小天地——水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畫面。條理清晰,語言質樸純真,充溢着作者對快樂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令人讀來不禁想要一同嬉戲這塊快樂的小天地。

*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

4、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在探究中品讀古井帶給作者的樂趣、體會作者懷念美好童年及對故鄉真誠的愛。

第四點教學目標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 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由課題入手,直接揭題導入,從而明確的主要內容,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説話訓練、句式訓練等,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讀懂文意,體會文境。

* 説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能正確掌握字詞、朗讀等是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而經過較為系統的練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因此第一環節主要是揭題導入新課,並着(zhu)重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

1揭題導入

配樂出示相關圖片,教師描述情景:這是一個古老的水井,在它的周圍生長着許多有趣的植物,不時還有可愛的小蜜蜂、小鳥等動物來這裏做客呢!這兒也是作者力羣先生小時特別喜歡的地方,為他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口古井,感悟它的獨特樂趣。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接着是檢查預習環節。

2 檢查預習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彙報,互相提醒的形式來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關注字音:平翹舌音:桑葚 翹舌音:做巢 輕聲字:薄荷 後鼻音:耕地

易錯字音:懸崖 碾爛(nian) 哺餵(bu) 灌木 石臼(iu)

易錯字形:巢 螺 臼 (運用形象記憶法記憶)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 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版塊一 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本篇題目表述清晰,重點突出,因此我選擇把文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以貫穿起全文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此處的“井”是指作者童年時代家鄉的一口老水井,接着請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樂趣”的詞義,即“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那麼家鄉的這口井究竟給作者帶了什麼樂趣,讓作者的童年如此快樂呢?引導學生以這個大問題為線索去通讀全文,尋找答案。

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寬鬆的氛圍中實現資源的互補,使得學生的主體地方得以發揮。另外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很適合學生自學。基於以上兩點思考,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研讀文本。

此次小組合作要求主要有:

1 默讀課文,思考水井的哪些事物給作者帶來了樂趣?“趣”在哪裏?

2 圈畫出關鍵詞句,學習以寫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批註。

3 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流,要求每個組員都要發言。

4 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彙報。

我深知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時間。

版塊二 結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而其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後,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

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年段特點,對於交流環節我進行了以下的預設。

1 “趣”在生機勃勃的植物。

第三至五自然段向讀者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植物圖,這種趣味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較易能找到,

另外在學生彙報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的特點來講述,並學習作者這種準確的表述方法。

如甜杏是桔黃色的,紫桑葚是水汪汪的,薄荷草則是清香的,水井邊還會有什麼樣的植物呢?你能想一想,説一説嗎,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特點來進行言語實踐,在學生多樣的回答中也就理解了此處“……”的作用。此時可相機進行寫法小結,並副板書:抓特點來寫

再讓學生找找看作者詳寫了哪些植物呢?(有荊條、薄荷和酸棗樹)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描寫荊條一句,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蜜蜂的嗡嗡叫説成是在哼着小曲子,此處可以進行仿寫練習,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擬人句的用法及作用,感悟作者語言的生動。薄荷重在感受其清涼。而描寫酸棗樹的語段則重在啟發學生想象一羣小孩子撿紅酸棗吃的快樂情景,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進行讀説結合的言語實踐訓練。

水井邊的植物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甜杏、紫桑葚、薄荷、灌木等七種植物呢,讓學生感悟水井邊植物之多,這麼多的植物作者卻只選了幾個最有代表性的來寫,使得重點更突出,指明在寫作時,學生也可以學習這種詳略結合的寫法,並副板書,進行寫法歸納。這一部分帶領學生感悟植物多與特色各異,體會這生機勃勃的植物們給作者帶來的不同的樂趣。

2 “趣”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

古井邊不僅植物眾多,有趣的動物也不少呢。相信學生一定能找到這些有趣的小動物們的。叫作“倒”(第四聲)的小動物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教師可以補充相關圖片資料,告訴學生這種小動物其實就是蟻獅,形狀像沙和尚的頭,有一對大顎,因為平常總是倒退着走,所以被稱作“倒”因其會在沙地上一面旋轉一面向下鑽,看起來就像在耕地一樣。這麼奇特的行走方式相信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再如那“撲通撲通”跳進井裏的青蛙,“尾巴一翹一翹”的黃鸝,“在井上飛翔”的小蝴蝶……(ppt標註 體會省略號用法)總之小動物部分並不難懂,而且小動物的動作十分有趣,因此這一部分重在啟發學生想象小動物的動作,做一做動作,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小動物的活潑可愛,體會這份無邊的樂趣。

3“趣”在獨具特色的地形。

出示“我們的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地形好極了,它在一個懸崖下。”一句,這種地形好在哪裏呢?原來這裏的“崖壁是凹進去的”“井的左右是高高的石壁”。這時老師可以相機進行板畫古井的地形,幫助學生理解這獨特的地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從而讀懂這奇特的地形所形成的有趣之處,那就是作者所言的“下起雨來也下不到井裏”。“人家的井都是從井底往上冒,而我們的井卻是一股泉水從石壁的一條裂縫往下流。”在學生交流到泉水時,引導其感悟“叮咚叮咚”這一象聲詞的使用之形象,進行運用象聲詞的口語練説,並相機播放泉水叮咚作響的音樂,配以清泉細流,綠意盎然的圖片,引發學生感悟這天然泉水之清、之涼、之多。

4 “趣”在自由無拘的玩耍。

古井邊豐茂的植物、可愛的動物、獨特的地形為童年時代的作者提供了天然的玩耍空間,而這種自由無拘的玩耍自然讓孩提時的作者感到樂趣無窮。那還等什麼?趕緊去看看小時候的作者都玩什麼了?原來他們用小手摸出小螺或者小蝦,可惜卻從未摸到小魚。這裏可以播放相關圖片感受捕捉的樂趣。對於為曾摸到小魚的遺憾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來體會,“多麼希望井裏能夠出現小魚呵!”這裏用了一個感歎號,作者該是多麼的期盼啊!為什麼如此期待呢?一個破折號向我們解釋説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們只在圖畫上看到那種小魚,而自己卻從未摸到過他們,一個省略號將孩子們滿心期待卻又落空的遺憾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後請孩子試着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在讀中體會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重要作用。(此時,副板書關注標點)

版塊三 透過文本,觸摸人物,昇華“趣”。

文本字裏行間都透露出“趣”字,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對於文字內隱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閲讀體會後,我會補充適當的作者背景資料,明白作者寫成此集子時已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並一生以自己出生於靈石,身為靈石人而感到自豪……這樣,這個“趣”字字不僅僅代表着有趣,也藴含着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真誠的愛了。

在這三個大版塊的教學中,我還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組織不同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講。另外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的文字,更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言語實踐的訓練。《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裏説的載體便是語言文字,因此在教學中我還關注了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接受寫作方法上的薰陶,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 拓展延伸、推薦閲讀。

推薦閲讀力羣回憶散文集《我的樂園》,走近作者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生活。

* 板書設計:

井上的樂趣

植物 抓住特色

樂趣 動物 懷念童年 有詳有略

地形 熱愛家鄉 關注標點

玩耍

總之,整堂課緊緊圍繞着“自主探究,自讀感悟”這一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閲讀的樂趣,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快樂歷程。!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1.教材內容

本節內容是從一個小狗活動的實例出發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圓的面積。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過了圓的周長,弧長等有關概念、公式,在這個基礎上,學好本節課,掌握圓的面積公式和有關計算,為學生今後學習和圓有關的圖形的面積奠定了基礎。特別是在面積的推導過程中,潛意識的培養了學生的極限思想。

二.目標分析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的數學教學應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能力為重,同時也要強化應用意識,所以教學目標的確定應建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而預備年級的學生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完備,所以根據本節課的特點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⑵幫助學生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

使學生了解從“未知”到“已知”的轉化過程,逐漸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實例引入,讓學生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活潑的數學天地,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探索,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重點難點分析重點: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以及圓的面積公式的應用。

難點:在圓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學生對圓的無限平均分割,“弧長”無限的接近“線段”的理解以及將圓轉化為長方形時,長方形的長是圓的周長的一半的理解。

四.教法分析1.教法分析:

針對剛邁入初中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採用啟發式,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悦,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

2.學法指導

通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教學手段

為了更好地展示數學的魅力,結合一定的多媒體輔助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增加形象感與趣味性,騰出足夠的時空和自由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教學過程1.複習(1)長方形面積公式

(2)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求法是通過割補轉化為長方形面積來解決。

2.創設問題情景,引入課題

一隻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長1米的繩子栓在草地上,問小狗能夠活動的範圍有多大?

問題:1.小狗能夠活動的最大面積是一個什麼圖形?

2.如何求圓的面積呢?

3.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引導:

平行四邊形面積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那麼圓的面積是否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面積來解決呢?

(2)實驗操作:

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圓分給各小組(前後四人為一組)。請同學們試試看,是否可以將圓轉化成為長方形。

(3)動畫展示

讓學生閉起眼睛想一想是不是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於長方形。

當我們把圓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於一個長方形,它的面積也就越接近了這個長方形的面積。

(4)得出結論:

啟發1:既然圓的面積無限接近於長方形。那麼我們如何根據長方形的面積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呢?

啟發2:長方形的長、寬與圓有什麼關係呢?

再次展示動畫。

設圓的半徑為r

啟發學生尋找規律,由圓的周長為2πr,推導得出長方形長為πr,寬為r,

圓的面積。

4.實際應用

(1)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求小狗活動範圍的最大面積問題?

(2)例題講解

例題1:已知一個圓的直徑為24分米,求這個圓的面積

注意書寫格式:1)寫出公式2)代入數字3)計算結果4)寫出單位。

(3)鞏固思考

小明家新買了一個圓桌,媽媽讓他求桌面的面積。你能夠幫助小明回答嗎?

(4)鞏固練習

例2.一個圓形花壇,周圍欄杆的長是25.12米,這個花壇的種植面積是多少?(π≈3.14)

練習:

1.判斷題

(1)圓的半徑擴大到原來的3倍,圓的面積也擴大到原來的3倍。()

(2)半徑為2釐米的圓的周長與面積相等。()

2.把邊長為2釐米的正方形剪成一個最大的圓,求這個圓的面積。

40cm

3.一塊直徑為40釐米的圓形鋁板上,有4個半徑為5釐米的小孔,這塊鋁板的面積是多少?

5.歸納小結

為了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認識,利用提問形式,從以下方面小結,學生先回答,教師歸納總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1)本節所學的主要公式是什麼?

(2)如果求圓的面積,必須知道什麼量?

(3)已知圓的周長、圓的直徑是否也可以求圓的面積呢?如何求。

6.佈置作業

P105練習3.3(1)—2,3。

P106習題3.3—1,2。

六.評價分析:精心設計問題情景,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參與公式的形式過程,但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過程,學生的思維又常常受到課堂氣氛,突發事件的影響,所以教師應根據課堂實施和學生反饋的信息(舉手情況,題目的解答情況,學生討論小結的結果情況)因勢利導,隨機應變,調整好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同時也應該根據學生作業反饋的信息及時作好教後感筆錄,以便今後更好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圓的面積第二節課的目的主要是鞏固練習。

説課稿 篇3

我説課的題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四個部分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組共有四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互相比照,敍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本課是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我針對以上教材的分析,從三維度出發,將本課教學目標擬定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

認讀生字詞,能理解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説説青山不老的意思,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閲讀引發思考,敢於質疑。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思想感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是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關於閲讀教學中提到: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將此作為自己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此理念貫穿滲透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來制定教學方法所以在教學中主要讓學生通過自讀來學習課文,以讀代講,抓住重點詞語感悟法,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質疑、討論、交流從而培養他們閲讀能力、提高他們語文學習質量。

三、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安排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根據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課文;交流“老人創造的奇蹟和什麼情況下創造奇蹟”時,再由小組代表彙報,以讀代講,用讀去體會最後對重點句子的理解,通過寫感想後讀一讀。

我緊扣“以自學為主,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

2、交流反饋根據學生的彙報,重點將“盤踞、淤泥、風雨同舟、”等詞語,讓學生讀一讀加深印象。這樣通過學生自讀,不僅讀通、讀順了課文,而且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豐富了學生的詞彙,也為後面的閲讀掃清了障礙。

四、利用板書,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五、説板書計

我的板書設計是本課的主要內容這樣的設計學生一目瞭然,突出了本課的主要內容。

總之,整堂課我抓住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把讀書貫穿於閲讀教學的全過程自己認認真真地讀書,應當是閲讀教學最基本的內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設計教學時,主要想讓學生靠在課堂上讀通,讀懂,讀熟課文。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噸有多重》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五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噸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對質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教材先通過猜測大象大約三噸重的場景,導入課題並突出本課重難點,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噸”的應用,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3頭牛、10桶油、20袋大米等物體的重量,幫助學生學習並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接着,結合實際中的例子進一步學習噸及在生活中的應用,認識噸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最後通過練習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及質量單位的合理運用。

基於以上我對本課的認識和教材設計意圖,確定如下教學目標及其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藉助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感知了解噸的含義,通過想像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體1噸重的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並能進行噸與千克的簡單換算。

3、提高對物體質量的估計能力,培養學生比較、歸納能力,鞏固千克、克、噸質量概念之間的關係

4、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重點難點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噸,知道1噸=1000千克並進行換算

初步形成噸的質量觀念,能結合實際正確應用質量單位

二、説教法和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特點,為了更有效地瞭解1噸的實際質量,理解數學的抽象性,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在設計教案時擬體現以下幾點:

1、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標是應用,噸又是生活中常常會見到、用到的單位。這樣的內容決定了這節課的教學應該從生活中來,再走到生活中去。

2、啟發式教學

由教師創設生動情景故事,讓學生主動探索,在活動中去感知、發現,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能力。噸雖然在生活中常見,但對孩子來説,依然顯得抽象。為了能讓孩子對1噸有較為深刻的認識,課堂上要讓學生親自去嘗試,在親身感受中去想像,去推算。

3、情景教學法

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新課開始,通過現代版《曹衝稱象》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生、探究中。課堂接近尾聲,考慮到比較難調動學生情緒,因此又設計了《小“糊塗”日記》一情景,學習和運用“克、千克、噸“三個質量單位,並且能很好的對本堂課進行總結,又突出重難點。學生情緒激昂。

(二)説學法

學生已經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教學內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對於噸這個質量單位,噸是較大的質量單位,平時學生接觸較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雖然略有所聞,但接觸並不多。教材所展現的知識結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努力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生動活潑的材料與環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於探索的強大內動力。教師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積極實行探究性學習,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同時,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使情節更生動,並突出重點,提高效率。

説課稿 篇5

一、 教材簡介:

《我的叔叔于勒》選自短篇小説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國十九世際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善於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有典型意義的片斷,小中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作品構思新穎,描寫生動,人物語言個性化,佈局謀篇獨具匠心。這篇小説講述了菲利普夫婦得知因亂花錢而被他們趕走的弟弟于勒在國外發了大財後,開始熱切地盼望他歸來,可當他們在遊船上邂逅了淪為窮水手的于勒後卻視他為災難,由盼轉為害怕而急於躲避,以至改乘另一條船回家的故事。作者通過菲利普夫婦對親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截然不同的變化,批判了勢利、冷酷、只認金錢不認人的醜惡靈魂,也揭露了金錢至上、人情如紙的不良社會現象。

二、 教學目標:

在速讀的基礎上精讀,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體悟課文運用對比手法有效刻畫人物性格的寫法是教學重點。能力的遷移是難點。

【設定原因】

1。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是這篇小説的一大特色。作者通過了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對比揭示了小説的主題。

2。把這篇課文設置在八年級上速讀(三)的《“諾曼底”號遇難記》之後,是由於前一課通過先速讀後精讀的方式達成了讓學生通過人物語言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學要求。而且補充了契訶夫的短篇小説《變色龍》的閲讀。文中的警官奧楚篾洛夫由於狗主人的變化而多次變色,從而鮮明地刻畫出一個沙皇俄國時期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揭示了當時權勢金錢籠罩下的社會狀況。而這一點與本文有着異曲同工之處。兩文都在人物自身語言的客觀體現和感情流露方面進行了前後對比,給以辛辣諷刺,刻畫了巧言厚顏的“這一個”。這就更有利於學生在學習中理解課文內容與把握其主題思想,也更容易體悟對比手法在刻畫人物方面的有效作用。

四、教學環節:

(一)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前不久剛學過的契訶夫的短篇小説《變色龍》嗎?文中的沙俄警官奧楚篾洛夫因狗主人的不同而前後數次變色,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沙俄時代見風使舵、媚上欺下的小官員形象。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法國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看看文中是否也有如此善變的人呢?

【説明】

用《變色龍》引入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第一時間關注課文中主要人物“善變”的這一特點,抓住本文的綱,可以使學生對人物形象、情節結構和語言文字都有全方位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整體感知和整體把握課文。

(二)初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

1。 默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

2。 文中哪些人物也很善變?怎麼變?為什麼變?

【説明】

本環節的作用首先是引導學生通過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來複述課文,既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又明確了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善變的菲利普夫婦而非於勒叔叔。

(三)重點閲讀人物語言。

1。 散讀文中菲利普夫婦的語言,比較其前後內容、語氣的不同。

2。 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3。 通過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的對比,作者刻畫出了菲利普夫婦怎樣的性格特徵?

4。 小結:作者通過把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進行對照比較,從而突出地反映了他們的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性格特徵。可見,對比手法的運用對於刻畫人物是十分有效的。除了語言對比,還有行為對比、肖像對比等等,也可以是人物與人物間的對比。

【説明】

首先,本環節通過採用個人朗讀為主、分角色朗讀為輔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領學生體會課文通過菲利普夫婦前後截然不同的語言描寫形象地塑造出一對自私、冷酷、勢利、愛慕虛榮、金錢至上的形象人物。體悟語言對比對於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效作用。

(四)再讀課文,找出其他運用對比之處,談談其作用。

再次默讀課文,小組討論,選代表發言。

【説明】

本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來自行找出文中運用對比的地方,並體會其作用。是上一環節的再現,但難度有所提高。在本文中除了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對比之外,還有人物的行為的對比,也有惜墨如今的環境對比。特別是文中的“我”處處顯露出對叔叔的同情,“我”的善良與富含親情與菲利普夫婦巧妙對比,使善者更善、惡者更惡,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

(五)小説主題的探討。

【説明】

人物形象的塑造的背後是作品的主題思想。作者的情節設置、人物塑造、技巧的運用都離不開作者的寫作目的。所以,必須要引導學生在閲讀作品後感知課文主題。

(六)總結:

運用對比手法寫人,在文學作品中很普遍。無論是同一人物的言行對比,還是不同人物的間的對比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法,它的運用可以使人物形象更鮮明、更突出。同學們如果在閲讀中能注意到這一點將有利於我們把握人物形象,如果在平時作文中也能有意識地運用這一技巧,將會使文章增色不少。

【説明】

再次強調對比手法的作用,並明確教學目的。

(七)作業:

課外閲讀契訶夫的《胖子與瘦子》,選擇完成一項作業。

A、通過列表簡略説明瘦子對胖子的稱呼、態度發生了那些變化,並分析其好處。

B、從對比手法的運用方面寫讀書感受。

【説明】

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兩位昔日同窗的偶遇後,瘦子得知對方身份前後的不同表現的對比,成功塑造了瘦子阿諛奉承、趨炎附勢的醜惡形象。這一閲讀作業是課堂學習的極好再現,也是能力的遷移。A作業的設置僅要求學生能找出文中的對比之處,並思考其作用。能再次體悟對比手法的運用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突出作用。而B作業的設置是文章賞析的嘗試,難度更高一些。

【附】

教法:

1。 整體感知法:

2。 自主討論法:

學法指導:

1。 朗讀法。

2。 討論法。

3。 抓住人物善變的特點來理解對比手法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

説課稿 篇6

【教材簡析】

《魚游到了紙上》課文記敍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以聾啞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隨着“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教學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魚游到了紙上”為線索,抓住重點的詞語來理解文章的段落、語句,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素質。

【目標確立】

根據中年段 “如何抓住重點詞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章內容,更好的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校本教研研究的問題,我確定了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抓住描寫聾啞青年畫魚和觀魚的句子進行訓練。

2、能力目標:

(1)有目的的進行課文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描寫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精神,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説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教學設計與教學特色】

一、欣賞名畫,導入新課;師故設懸念,生巧解課題。

師生一起欣賞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鄭板橋的竹。欣賞後,請生談談這幾幅畫畫得怎樣?教師適時引導:今天,我帶大家一起走進一位能讓魚游到紙上的“特殊”畫家,那就是27課《魚畫到了紙上》(教師有意把“遊”板書成“畫”)。當生質疑時,師故作愕然,問道:“不對吧,魚只會在水裏遊,怎麼會游到紙上呢?”請生回憶課文內容回答,巧解課題。

(導入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名畫,感知畫畫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樣,體會畫家技法之嫻熟,巧妙導入新課。我又想到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創設一個生活場景,從俗語導入,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題:為什麼是遊而不是畫。)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一)出示問題1:課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用“——”畫出有關句子,並説説自己的體會,有感情朗讀。

1、學生自讀課文,圈點勾畫,體會字詞句含義,有感情朗讀。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句並藉助多媒體來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其體會青年畫家技法之高超。

(二)問題2:這位聾啞青年為什麼能把魚畫的鮮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紙上?請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字詞句的含義,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1、學生進行“讀——思——畫——批——讀”,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並用多種方法閲讀,如:指名讀、範讀、比賽讀、評價讀等,體會青年人雖然聾啞,但專注和勤奮,這是他畫的魚之所以栩栩如生、贏得了大家讚歎的原因。

(三)交流:“魚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裏”之間有什麼聯繫?

(四)美讀課文。此時學生心裏對聾啞青年的專注、勤奮產生了敬佩之情。以輕柔音樂為背景,請學生隨着音樂美讀使自己感受頗深的句子,昇華情感,積累語言。

(研讀課文這一環節,體現了以下四個特色:

1、結構清晰。整個環節緊緊圍繞着“魚游到了紙上”這一主線展開了兩個問題,即“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聾啞青年為什麼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如同魚游到了紙上?”

2、語言文字訓練。特別突出了讀的訓練,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中描寫青年畫魚、觀魚的情節語句優美,讓學生多朗讀、感受,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體味意境;讓學生在朗讀、分析中理解詞意,體會句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讀書習慣。語言文字訓練還體現在:我指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結合圍觀人的語言、神態、動作想象當時議論的情景,這一環節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學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3、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青年畫魚、看魚的圖畫和有關句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把其中的重點詞語如“呆呆地、靜靜地……”用鮮明的顏色突出,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

4、突破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嘗試用關聯詞語“之所以……因為……”和成語“胸有成竹”來理解兩者之間的聯繫,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延伸。

1、從這位青年由“心中有魚到紙上游魚”的學畫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2、交流課前蒐集到有關勤奮刻苦、專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拓展延伸環節以故事感染學生,使學生學習勤奮、專注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四、鼓勵學生學習青年和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總結全文。

青年畫魚取得成功,得力於反覆觀察,積累了很多有關金魚的材料,心中有魚才能落筆生輝。作者寫這位勤奮、專注的青年,同樣得先進行觀察。那我們今後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收藏陽光》是西師大版第十一冊第六單元的精讀課文,課文通過講述田鼠尼克收藏陽光、顏色和單詞,在寒冬到來時,給同伴們帶來温暖與快樂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不僅需要物質的儲備,還需要精神的力量。選編課文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聯繫生活感悟,發現生活中的各種需求。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對高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及本課教材特點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1.學會本課生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從朗讀中理解田鼠們態度的變化及其原因。

3.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包含的深刻道理,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其教學重點、難點是從簡單的小故事中,明白生活的大道理。

三、説教法: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根據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精神,再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點,確定本節課具體教法如下:

問題導學法 —— 激發感情,引起興趣。逐步引導,逐漸深入。 展開聯想,拓展思路。

四、説學法:

學生獲得知識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很重視讓學生主動參與和互相學習,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強調一些學習習慣的養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合作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陶情、啟迪心智、感悟積澱的四重境界。因此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自主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懸念法——帶着問題,鞏固提高。

五、説教學程序: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課堂結構是:問題導入,激發興趣——整體感知,讀中學讀——研析結構,精讀感悟——感悟生活,加深認識——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一)、問題導入,激發興趣

1.陽光是什麼?它能收藏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收藏陽光”。

2.出示課題,學生讀題質疑:誰收藏陽光?為什麼收藏陽光?收藏陽光有什麼好處?

根據學生的疑問,巧妙地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知,讀中學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應該首先讓學生帶着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

1.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求學生邊讀邊作記號,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和沒有讀懂的句子。

2.學習兩個生字。可讓學生説説用什麼辦法識記,結合理解生字詞的意義。

(3.小組交流: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三)研析結構,精讀感悟

葉聖陶先生説過:“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於親。”所以在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扣“問“展開,結合學法指導,指導學生讀中悟情。

1學習第一層。

學生分角色朗讀,注意讀準人物對話,理解人物的不同心情。

思考:當其他田鼠們都在休息時,尼克還在幹什麼?

田鼠們聽了尼克的回答後,表現如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發揮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尼克是怎樣工作的。

2.學習第二層。

小組討論學習,尼克收藏的陽光、顏色和單詞分別是什麼?在文中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思考:為什麼田鼠們睜開眼睛,昏暗的洞穴頓時變得明亮?

引導學生扮演尼克,積極發揮想象,用上不同顏色的詞語,描述夏季的美麗景象。訓練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用語言表現生活中的美。

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歡呼雀躍”,從田鼠們聽得“入迷”,你體會到了些什麼?

聯繫生活實際,説説對“收藏陽光、顏色和單詞,收藏夏季美麗的景象,好在嚴冬來臨之際温暖自己的心房,這是多麼簡單的道理,卻又多麼實在”這句話的理解。

(四)、感悟生活,加深認識

1.從田鼠尼克的行為中,作者有什麼感受?畫出有關的句子讀一讀。

2.小組討論交流。

“精神儲備”和“物質收藏”分別指的是什麼?

“對於生存,精神儲備和物質收藏同等重要”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舉一個生活中的例子來説説。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聯繫生活談體會,談感受。

3.結合自己的感受,仿照課文最後一段的寫法,寫幾句話,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快樂的理解,對困難的理解

(五)、總結遷移,形成積澱。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給方法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並且帶着問題讀書,讀中解決問題,這僅僅是閲讀教學的淺層目標。而帶着疑問走出課堂才是創新型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為此,可以利用這樣的問題總結全篇課文:你認為自己這節課學得怎麼樣?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老師這節課教得怎麼樣?有哪些地方你覺得還沒有講清楚?繼而根據學生情況做出綜合性總結和評價。

一節好課的結束應該是學生課外閲讀的開始。我佈置的課外作業是:蒐集有關“收藏陽光”的名人故事和名人名言,並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寫下來,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六、説板書設計_

這堂課的板書設計非常簡單但又層層進入,從直觀上一目瞭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

陽光、顏色、單詞

精神儲備和物質收藏一樣重要

温暖、入迷、快樂

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瓦房店市職教中心的日語教師——xx。我説課的題目是《スミスさんはピアノを弾くことができます》。本課內容出自《標準日本語初級上冊》第20課。我將從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取教法與學法、設計教學過程、課後總結與反思這四個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

教材分析:《標準日本語》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日本光村圖書株式會社合作編寫。它的特點是:1.充分考慮中國人學習日語的需要,既注重打好基礎也不忽視實用性。2.在選材方面反映時代發展,注重語言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3.注重實際溝通,旨在從初學者的角度出發,系統地學習標準日語。

課程分析:本課的標題是《スミスさんはピアノを弾くことができます》。教學內容以語法知識為主,主要的語法知識點是動詞的基本形及其用法。由此我確定這節課的類型是語法教學課。根據教材內容我將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技能——認識動詞基本形並瞭解其用法

過程方法——能夠把動詞的ます形變換成動詞基本形,掌握由動詞基本形所構成的兩個句型的.實際應用

情感態度——在探求新知-練習-表達-交流的過程中去克服困難、培養意志力和自信力

課程地位和作用:本課在標準日本語初級的地位非常重要,在20課之前,謂語動詞都是以ます形結束句子,而本課學習了動詞基本形、21課學習了動詞た形之後,22課開始學習簡體句子( 簡體主要由基本形及た形結束句子),所以本課程有着承前啟後、承上啟下的地位。它的作用是可以對前面所學的動詞ます形進行終結和比較,又為將來學習句子的敬體向簡體過渡打下語法基礎。 學情分析:授課班級是二年級日語專業,對學習有興趣、有基礎、也有動力,但意志力薄弱,思維力差,學習態度較端正。為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學有所得,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並製作了PPT教學課件,將每個教學環節直觀立體的展示給學生,重點可以反覆訓練難點可以多次強調;同時注重學法指導與因材施教——

對於基礎差的學生我預設的目標是能夠完成動詞基本形的轉換;對於基礎一般的學生是能使用句型造出符合語法的句子;基礎較好的學生應達到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並嘗試應用語言進行交流。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教學重點是訓練學生把動詞ます形變換成動詞基本形。教學難點是正確理解和使用動詞基本形及其所構成的兩個句型。結合課程的地位,我把教學的關鍵確定為認知動詞基本形、理解形式名詞こと的語法作用。如此才能巧妙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二、選取教法與學法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在教法的選擇上體現兩個原則: 一是運用啟發式教學。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運用,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促發思考,形成完整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二是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日語的基本方法(動詞活用/句型替換),培養邏輯思維和自學習慣,力求做到葉聖陶老師所説“教就是為了不教”。在授課過程中,具體採用了提問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分組合作法。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得當的學習方法,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可採取:1、自主探究:把教學資料展示給學生,充分相信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留出足夠的思考和練習時間,使學生養成發現問題-思考-討論-發問的習慣。2、分組合作:有助於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問題,培養髮散性思維。

三、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六個環節。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出問題——上次課給同學們佈置的學習任務是什麼?(預習教材237頁動詞基本形) 你完成了嗎? 什麼是動詞的基本形,你如何理解“基本”這個詞? 誰能舉例子説説動詞基本形是什麼樣的? 我們之前學習的動詞都是以?ます形式出現的,那麼這節課學習的動詞基本形和ます形之間如何轉換呢?

激活學生的思考力和理解力,討論、發言貫穿其中,之後教師引入新課。 環節二:講授新課

“基本形”是動詞的基本形式,詞典中的詞條都使用這一形式。基本形和ます形之間的轉換規則是? 一類動詞:ます形去掉ます後,把い段假名變為う段。二類動詞? 三類動詞? 我們據此規則來完成下面動詞的轉換訓練。 學生作答,

教師操作鼠標顯示正確答案,如果不符則點擊返回重新作答??(進展順利的話還可以請同學來操作)

我們學習了動詞的基本形,那它們都用在什麼地方呢?接下來我們學習由動詞基本形構成的句型「?ことができます」。它的構成、接續和意義分別是怎樣的?構成和接續由教師對照課件內容敍述講解;意義請同學看着逐漸顯示的文字大聲讀出來,此處採取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抓住敍述的要點,正確理解該句型的意義。然後是練習和鞏固。請你應用句型把下列句子補充完整。訓練表達能力,教師點擊鼠標顯示正確答案,如果不符則點擊返回重新作答??

同樣方法學習第二個句型「~は???ことです」

播放20課課文對話的情景劇,請同學們去體會動詞基本形在實際應用中的表達習慣。

最後,補充説明一點: <動詞基本型+こと>起到和名詞相同的作用,因此,也可以用<名詞或者名詞短語>來代替。請看以下例句:

小野さんは 車を運転すること ができません

小野さんは <車の運転> ができません

私の趣味は 切手を集める ことです

私の趣味は <切手の集まり> ことです

環節三:知識延伸

我們參考以上練習的例句,想一想,以前我們也學習過如何表達能力和喜好,那是在第幾課呢?點擊鼠標,在屏幕上依次展示出11課學習的相關句型及例句表達——知識遷移、有關〈~ができます/すきです/きらいです〉的表達 ? 私は日本語がわかります

李さんはコンピューターができます

私は音楽が好きです

這是在11課學習的有關能力/喜好的表達方法,而這節課我們學習了「~ことができます」、「~は???ことです」也可以用於表達能力以及愛好 環節四:應用拓展訓練

和你的同桌一起談論一下自己的能力與愛好。注意要用到這節課的句型及例句。教師可給予及時的啟發、點撥。

環節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動詞基本形,它的轉換規則是什麼?又學習了兩個句型來表達能力或愛好,分別是什麼?

環節六:佈置家庭作業

為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有所為,佈置了由簡單到複雜的三項任務,學

生可選擇性完成。

1.基礎題 - 239頁練習題第4題-將ます形變為基本形;

2.鞏固題 - 第5題-仿照例句練習會話談論愛好;

3.加強題 - 學過了動詞的幾種形式?預習21課動詞た形。

板書設計:基本型的變換規則

「ことができます」的構成、接續和意義

「~はことです」的構成、接續和意義

時間分配:導入新課 2分鐘

講授新課 25分鐘

知識延伸 5分鐘

應用拓展訓練 8分鐘

課堂小結 2分鐘

佈置家庭作業 2分鐘

四、課後總結與反思

總結:完成了預定目標,全體學生能運用變換規則説出動詞基本形;大部分能造出符合語法的句子;基礎好的經過教師的點撥可以運用兩個句型自由表達能力與愛好。師生都獲得了滿足與喜悦的心理體驗,並對未來的學習充滿了信心。

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於,教學目標與重難點制定得明確合理,符合課程和學生的實際;授課過程條理清晰,教與學步調一致;課件體現了知識之間的聯繫以及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過程,兼具邏輯性和操作性,可在今後推廣使用。不足之處在於,這堂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但沒有體現學生豐富自由的個性、激發創新與探索,課堂氣氛顯得沉悶呆板。而現代課程價值觀的一個重要思想卻是好的課程要致力於學生的智力與人格的協調發展,今後的教學設計應注意。

成功經驗:1.語法教學要抓住重點夯實基礎,把普遍適用的規則用準確的語言傳授給學生,在精講多練的原則下抓準點撥的時機,才能實現有效的語法教學。

2.教材是按照一定的邏輯編排的,每學習一項新知識都有必要回顧一下相關的舊知識,發現二者之間的聯繫再合理地加以利用,可以更高效的使用教材。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內容,不當之處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説課稿 篇9

各位評委上午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水平(三)中小學五年級上冊中投擲壘球的教學內容。下面我將通過以下八方面進行説課。

一、指導思想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團結協作歡樂競爭為主題,以遊戲練習為主線。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公平競爭,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和優秀的體育道德作風。抓住教材本身的特點在適當的時候滲入安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運動保健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中小學五年級上冊投擲壘球的教學內容。投擲練習是小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上肢肌肉,關節,韌帶等機能的發展;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本節課在教材安排上把單一,枯燥的內容儘量遊戲化,趣味化。選用趣味性強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準備部分選用遊戲“投擲紙飛機”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並導入新課。基本部分以“擊氣球”遊戲來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意識。把枯燥,單一的投擲課程轉換成了遊戲練習的形式。

三.教學目標

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教學中,要圍繞以“終身體育”與“快樂體育”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注重學生的全體參與與個別差異。

(1)認知目標:通過遊戲,初步瞭解和掌握原地投擲壘球的一些方法,並在遊戲的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讓95%以上的學生了解投擲壘球的技術動作概念。

(2)技能目標:經歷遊戲活動的過程,掌握原地投擲壘球的基本動作,發展投擲能力。體驗投擲活動的運動樂趣和方法。讓85%以上的學生掌握投擲壘球的技術動作。

(3)情感目標:培養良好的合作精神與創新意識,在學習中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四、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以及教材內容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體會兩腿用力的銜接和向前送髖的動作。

教學難點是:用力均勻程度,動作協調連貫。

五、學情分析

1、有利因素:小學五年級學生個性天真活潑、好動,而且興趣廣泛,其模仿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所以在本課時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徵,我採用以遊戲練習為主線,注重誘導、啟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大膽創新。

2、不利因素:由於部分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基礎,但是學生的心理素質不穩定,容易產生滿足而導致厭學的傾向,對學習新的技術動作帶來了一定的阻力。因此,在教學時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學習新內容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六、説教法,學法

1、教法

首先,通過觀看比賽錄像中正確的投擲壘球的技術動作,讓學生在大腦裏建立投擲壘球的技術動作概念,以便學生學習。

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教學中我以遊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以活躍單調無味的課堂氣氛,同時結合講解示範法、分組練習法、遊戲競賽法、情境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交叉使用。以培養學生勇於創新、敢於進取的學習精神。

2、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主要採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老師提出問題“要怎麼投才可以投的遠?”讓學生根據嘗試想象投擲動作,要怎麼投才可以投的遠. 其次,通過教師引導、啟發然後小組討論悟出動作要領。最後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新課程學習方法,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新意識。

七、教學過程

本課是根據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變化規律,再結合本課的任務和小學生的心理需求,以自主學習為重點,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本節課我分為:開始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開始準備部分

課堂常規: 教師集合整隊、師生問好、宣佈本節課的任務及要求。

準備部分:安排遊戲(投擲紙飛機)把學生注意力集中過來,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從靜止狀態慢慢轉變到運動狀態,達到熱生效果。

學生動手製作紙飛機,在場地上放飛紙飛機,展示自己製作成果,同時為基本部分中的“採蘑菇”遊戲作鋪墊。也為學習擲壘球做好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學重點與難點的關鍵,是“教”與“學”的重點,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學中樂、樂中學,從而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本課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通過語言提示與誘導。老師提出問題,投擲紙飛機跟投擲壘球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培養學生應變能力和敏捷的觀察能力,激發學生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的探索精神。

2、讓學生自主建立友伴,引導,啟發學生創想多種拋接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台,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

3、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進行“擊氣球”比賽,在一定時間,以擊中數量多的一組為勝,此遊戲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4、“採蘑菇”遊戲。課堂上組織同學們扮演“採蘑菇”的角色。把我們放飛的紙飛機當做蘑菇採起來。為了防止我們的地球環境急劇惡化,我們每個人要踴躍地加入到“採蘑菇”以及捍衞地球的行列中去。樹立起同學們愛護環境、保護地球的決心。

(三)結束部分

學生與老師跳起輕鬆愉快、優美的集體舞《找朋友》進行放鬆活動, 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結束本課。

八、場地器材

場地: 田徑場一塊

器材: 收音機1個 壘球若干個 氣球若4個 紙張若干(學生自帶)

預計本次練習的密度約為45%--55%

平均心率在100—125次/分鐘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根據一年級孩子認知規律和學習需要,漢語拼音教學要儘可能有趣味,教學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 以喚起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所以本課教學設計意在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的課堂,通過情境感染、遊戲活動、多種形式朗讀等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輕鬆愉快地學習拼音。將學拼音與識字、讀文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最終使學生達到學會學生字、讀兒歌的目的。

二:説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內容,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

1、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兒歌。

2、激發學習漢語拼音興趣,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3、會做字、詞、句的説話練習。

三:説教學重難點

我將本課教學重點設置為正確認識字、詞、語、句、子5個生字,會讀兒歌《過橋》。教學難點設置為會做字、詞、句的説話練習。這樣設置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認知,讓孩子在認字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字詞句練習,對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

四:説教學方法

在開始學習生字的時候,運用講授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什麼是字,什麼是詞語,什麼是句子。接下來運用練習法讓孩子進行字、詞、句的説話練習。然後運用遊戲法對所學的生字進行鞏固。最後運用讀書指導法進行兒歌的教學。

五:説教學準備

本課的教學準備有生字卡片和課件

六: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複習舊知。

課堂一開始先利用情境導入,出示拼音王國圖片,導入本課,出示課題zcs。接着通過玩送拼音寶寶回家的遊戲,引導學生正確區分整體認讀音節、單韻母、聲母複習舊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聯繫生活,認字學詞説句子

1. 過渡:同學們,今天用在我們堂上還有一些生字朋友來和我們一起學習,看它們來了 (課件出示學過的生字:爸、媽、馬、土、不、) 小朋友們,你們還認識它們嗎?

2、指名認讀生字。

3、教師引導: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字,你認識嗎?課件出示“學”。

4、 指名給“學”擴詞。引導學生髮現,這些都是詞語,出示“詞語”的卡片。

5 、引導學生用“學生”説話。告訴學生,這些都是“句子”。出示“句子”的卡片。

5. 課件出示書中的字詞句,教師小結:同學們現在認識了很多漢字,兩個或幾個字連在一起組成了“詞語”,好多詞語和字連在一起就成了“句子”。

6. 出示帶拼音的詞語卡片,學生自由拼讀。

7.遊戲出示不帶拼音的“字、詞、語、句、子”指名認讀

8. 進行字、詞、句的説話練習。

學着課本上的樣子先説一個字,再説由這個字組成的詞語,最後用這個詞語説説句子。

設計意圖:漢語拼音的學習與學詞、認字本身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語文的學習又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在教學中教師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詞認字,拼讀音節,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拼讀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能力,使學習漢語拼音與學詞認字互相促進,同步發展,同時,也能使學生更加明確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是密不可分的。

9、遊戲鞏固,識記生字。

出示有本課生字的氣球,讓學生進行識字練習。

(三)學兒歌,拼句子

1. 過渡:剛才我們進行了一些拼詞語的練習,接下來你們有沒有信心根據音節來拼讀一首兒歌呢?

2. 教師範讀兒歌,學生聽準字音。

3. 引導學生看書,自由讀兒歌,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拼一拼或問老師和同桌。説一説在兒歌中讀懂了什麼。

4. 學生圈畫紅色的音節,自由練習拼一拼,讀一讀。

5.引導學生學習“了”的 不同讀音以及兒歌中“一”的聲調會隨着後一個字的聲調而變化。

6.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朗讀兒歌,並嘗試加上動作。

7. 全班同學帶動作朗讀兒歌。

設計意圖:在故事情境中將朗讀兒歌、拼讀音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邊學拼音,邊讀兒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做到了閲讀與拼音同步發展。

(四)重點提示,總結收穫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幾個生字,還會讀兒歌《過橋》,大家藉助拼音今天又有了 不少的收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的過程中繼續加油,讓我們在拼音王國中有更大的收穫。

(五)作業

1、把兒歌《過橋》讀給家長聽。

2、和家長練習做字、詞、句的説話練習。

五:説板書設計

本課重點是讓孩子明確什麼是字、詞語、句子,並會認這五個生字,所以我將板書設計如下,對本課重點內容有一個提綱挈領的小結和展示。

畫 字

畫家 詞語

我長大了想成為一名畫家。 句子

標籤: 模板 説課稿 十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4llpe7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