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小河與青草説課稿

小河與青草説課稿

各位專家、老師,大家好!

小河與青草説課稿

今天能有機會和我們班孩子在大家面前上了一節課,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獻醜了,表現不當之處,期待能得到您的指導與幫助

《小河與青草》是一年級上冊的最後一篇課文,這是一則寓言,在小河與青草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它們相互進行着欣賞,又相互進行着感謝,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簡單的話語間傳遞着和諧、美好的情感,可以讓孩子們受到很好的薰陶。下面我就説説這堂課的設計理念及關於體驗教學的淺薄思考。

體驗式閲讀教學是從語文閲讀教學自身的特點出發,強調學生在閲讀下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認為閲讀活動的本質就是引導學生的主體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創造,在體驗中提高語文索養,進而達到建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的目的。結合我校的省陶研課題,我從體驗式教學策略研究的角度出發,設計了課堂教學流程,帶領學生走進小河與青草的世界,時而成為小河,時而成為青草,通過設置情景、實驗再現,喚起學生的經驗、體驗,而種種體驗又轉化為學生的情感,在一遍遍朗讀中不斷昇華、內化。

一、強化誦讀,讓體驗在“生——本”對話中生成.

為了讓朗讀更有層級性,我引導學生先達意,後表情,先讀出語言的意思,再讀出對話要表達的情感。在教學之初,我就告訴學生一個小祕訣:讀故事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人物,讀小草説的話時,你就把自己當成——小草,讀小河説的話時,你可以把自己當成——小河。這樣讀故事,會感覺特別有趣,還容易把故事讀懂。這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角色置換來走進文本,不僅要理解語言意思,更要體會內心情感,實現“生—本”對話。比如,在第一次對話中,小草説小河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這裏首先要讓孩子理解河水清的程度,讓學生做做小草,想想能看到些什麼,調動學生的經驗儲備,知道河水確確實實清啊,清到一眼能看到底。接着我又問,河水這麼清,這是小河的優點。小草在説小河的優點,這就叫做……學生會説“誇獎”,我就順水推舟請小草來誇誇小河吧。運用角色置換,孩子不知不覺已經走進課文,把自己當做小草,體驗了河水的清澈,懂得了字面意思,加之誇獎是每個孩子都有的經歷,要朗讀出誇獎的感覺,讀好這句話要表達的情感,也不是很困難。

作為對話的讀書,不應該將文本純粹看成是一種定格的甚至是僵化的東西,而應該將它們看成動態的、有靈性的東西;閲讀它們時,應該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驗其中動態的、有靈性的東西,與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交會、情感交流,讓書真正“活”起來。

二、創設情境——讓體驗在“生——境”對話中生成

在語文教育看來,文本形式的教科書固然是最基本的課程資源,但僅僅侷限於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這不僅因為文本是符合性的、比較理性化的.,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感性生活、認知水平或人生經驗的“短缺”,造成溝通的困難。由此可見,創設情境是讓學生體驗真切的基本手段。特別是針對我們一年級的孩子,他們還處在感性思維占主導地位的階段,想象能力豐富,只要有吸引他們的情景設置,他們是很容易走進情景,並迸發出學習積極性。

整堂課中,我運用了多媒體設備,呈現給學生圖片和音頻,創造了一個多元而貼切的情景。課文插圖的反覆利用,認識了彎彎的小河、河岸的泥土、青青的小草、柔嫩的草芽,盡力把課堂裝點成課文中的童話世界。但我也不侷限學生的想象力。在試課的時候,我曾把一張河水的照片呈現在PPT上,河底的石頭清晰可見,可讓學生想象河底會有什麼的時候,學生除了石頭就什麼也回答不出了。看來體驗性課堂還應該培養學生調動過往經歷的能力。在引導朗讀中,我也不忘創設情景,“哪株小草來誇誇小河呢?”“小草,你長得碧綠碧綠是誰的功勞啊?你有什麼話要對小河説?哪株小草想來謝謝小河的?”每每朗讀,學生的情緒總是比較高,參與意識也比較強,彷彿積累的經驗和情感不得不外露。學生在朗讀它們時,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氣息,辨別語言的感情色彩,喚起他們的情感體驗,感受人物的心情,進而走進作品。

精心創設的情景,總能吸引孩子的好奇心,激活學生的生活積累,引起學生的想象,從而得到感受和體驗,使學生自己與自己的生活積累間的對話交流,激起了心中的共鳴,情景更為交流提供了平台。

三、引入互動,讓體驗在“生——生”對話中生成。

互動使每個人都可以從同伴那裏獲得信息和啟示,使同伴之間的知識和經驗共享,進而豐富學生個體的情感和認識。互動體驗的內容是特別針對課文內容而設置的,可能是之前學生沒有體驗過的,或不曾注意過的。

教參上有一個內容,需要理解小草為小河的清澈而付出的努力,由此來更加深刻地體驗小河對青草的感謝,但學生並不能理解小草長期堅持“緊緊抱住”所花費的力氣。為此,課前我帶領學生來到一棵大樹邊進行體驗,請一位學生緊緊抱住一棵大樹,學生細細的胳膊和大樹粗壯的樹幹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反覆強調要抱得緊緊的,手臂、身體和大樹間不能有空隙,體驗的學生累得直叫喚,傍邊的同學更是看在眼中。之後,我讓全班的同學都體驗一次“緊緊抱住”,學生間邊討論起要“緊緊抱住”一樣東西可不是件容易事。這為課堂上理解“小草就是用這樣細小的像頭髮絲這樣的根鬚緊緊地抱住泥土,那它該花多大的力氣呀!”而做好準備,更為表達出小河對小草的真誠感謝做好鋪墊。

在教學第5自然段的時候,我讓學生化身為小草,體驗一次青草從種子到發芽到長大的過程,其間,多媒體播放的流水的聲音就像小河在自己腳邊流淌,這種感受真切而新奇,而我則用“小草要發芽了,趕快喝水吧!(作咕咚、咕咚喝水狀)。小草,你想得高些嗎?趕快喝水吧!小草,水裏有很多營養,趕快喝水!你想比別的小草長得綠嗎?趕快喝水!小草快長吧!”來一次一次地讓學生體驗小草在喝水。有了這樣真實的體驗,學生一下就明白,小草的生長離不開水分,而小河就在小草旁邊,你想喝——就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小河給的水分夠用而且用不完,這就叫做充足的水分。

為了讓孩子明白課文中的故事其實也時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更本着學以致用、學用相長的想法,課堂教學最後我還加入了一個聯繫學習生活實際實踐體驗的環節,讓學生學着小河與青草對話的樣子,來誇誇同學的優點,或就同學的幫助進行感謝。在這樣的互動中,學生嘗試着將新學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我想體驗式課堂的魅力,它來源於生活實踐,目的是指導大家更好地生活。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我看來,教學生能夠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這樣,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人人都參與表演,人人是演員。很好地體現了“新教材強調與現實生活相聯繫”這一基本理念。學生在體驗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這既符合兒童好動的特點,又增加了學習的情趣,營造了活潑歡快的教學氣氛。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説,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是一種享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標籤: 青草 小河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ro0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