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説課稿彙編十篇

【實用】説課稿彙編十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説課稿彙編十篇

説課稿 篇1

“美術”就是“美的藝術”或“美的技術”。美術是在技術的基礎上追求“美觀”的綜合。而美術課就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美育課。既然美術課的技術性很強,那麼,在實際的美術課堂上,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技能、如何把美術本體與教育功能有效的結合 ,是值的我們好好學習的。

新教材和老教材相比在繪畫技法要求上降低了很大的難度,而《大家來運動》這課如果不能撐握一些基本的繪畫技法是無法完成本課的目標,也無法呈現出一堂好課。那麼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能掌握一定的繪畫技能,教師如何在課堂中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和觀察人在運動時的動態規律,使學生在感受生活樂趣之中,學會畫生動的人物動態呢?接下來我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和難點來説一説:

《大家來運動》這是小學第四冊第十八課的內容.

藝術源於生活.從小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本課旨在通過“運動”這個題材的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欣賞、探索、創作、評價活動,從而認識到運動的美、健康的美,意識到運動的重要。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發展觀察、感知、形象思維能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在參與美術、文化的交流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促進個性發展。

《大家來運動》本課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運動項目有不同的動態特點。

2.初步學習表現人物的動態。

3.通過對人物動態的描繪,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點:欣賞、感知、探索、理解運動場上及生活中人的運動動態,讓學生意識到運動的美及健康的重要。

難點:對運動中人物動態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 用遊戲導入,用音樂激趣,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

用音樂與遊戲來調動學生的繪畫積極性,讓學生有學的慾望,變被動為主動。在遊戲中體會運動的快樂。

二、 如何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中快樂的接受運動中人物的繪畫技法,同時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美術好情感。

1、 用圖片刺激學生的感官,腦海中形成各種不同運動中人物的姿勢。引導學生欣賞比較、自主探索、發現運動中的人物有什麼特徵

2、 借用小木頭人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運動中的人物的特徵。圖片只是一個初步的印象,用小木人來總結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運動中人物在運動時身體哪些部位是有變化的。

3、 讓學生通過簡單練習初步撐握繪畫技法。

通過前面兩步其實學生繪畫慾望己經開始蠢蠢欲動了,這時再讓學生自己參與遊戲和作簡單的繪畫,恰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感受到畫運動中的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難。

而比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着畫運動中的人效果要好些。

在做簡短評價時解決學生很容易犯的錯誤:同一種運動中人物的動態是有很多種的,老師只是呈現了一個瞬間,再次借用小木人來加以説明,學生就很容易接受。

4、 用猜猜看的添加遊戲完成本課的提示。繪畫運動中的人物時應畫出運動器具的要求。讓學生明白繪畫運動器具的重要性。並且教學生如何把前面簡筆畫的人物,過渡到穿上衣服具體的人物的畫法。

通過以上四個環節解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撐握了運動中人物繪畫技法。

三、展示、評價、延伸

1、用特別的報名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用繪畫的形式來報名自己想參加的運動項目,最後剪好貼到黑板的報名表上。

2、組織引導評價:從人物的動態、衣服的色彩否有創意、人物的大小比例等方面評價。

3、通過身邊的例子,生病和健康的兩個孩子來對比,進一步讓學生明白運動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熱愛運動、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用公園的雕塑作品,讓學生感受到運動中的人是美麗的。讓學生意識到運動的美及健康的重要。

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黃山怪石》是四年級第一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閲讀教材,是一篇內容有趣、語言淺顯的遊記。課文寫的是小作者與父親一起遊覽黃山,對黃山千奇百怪的石頭情有獨鍾,通過對黃山怪石的描寫,使讀者體會到了黃山石頭的奇特、有趣。

課文的重點是第二節中爸爸的話,前一句運用比喻的方法寫黃山的怪石千奇百怪,姿態各異;後一句用擬人化的手法把黃山怪石栩栩如生,情態逼真的特點描繪了出來。既概括了黃山怪石的特點,統領全文,同時,下文中(3-7節)“飛來石”、“神仙曬靴”、“金雞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猴子觀海” 五個景點的特徵又都能從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另外,課文描寫黃山怪石的語句生動傳神,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黃山怪石的奇趣,而且還使學生體會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因而也是提高朗讀和訓練説話能力的好教材。

二、教學對象分析

我班學生比較天真且活潑好動,學習的情緒、興趣易受外界物質刺激的影響。經過3年的小班化課堂實踐,學生基本上能在學習組長的帶領下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另外,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所以大多數學生能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在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上還有所欠缺。

三、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感情朗讀和積累課文語言,初步瞭解黃山怪石的奇特景觀,並對大自然這種巧奪天工之作表示由衷地讚歎,從而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積極愉快地投入以朗讀感悟、小組合作為主的學習活動中,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使學生更喜歡語文,並不斷參與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

知識與技能:

1、學習課文中描寫黃山怪石的語句,正確把握黃山怪石的特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描寫黃山怪石的句子。

3、學做小導遊,能用生動的語句描述黃山怪石。

a。學有餘力的學生能仔細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黃山的怪石。

b。中層學生能展開合理的想象,靈活地運用文中的語句或句式,形象地描述其它的幾塊怪石。

c。學有困難的學生能運用課文中的語句,具體生動地描述課文中的五處景點。

4、初步瞭解過渡句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1、藉助多媒體演示,直觀地感受到黃山風景的秀麗神奇。

2、以“怪”字為突破口,通過朗讀感悟,準確體會黃山怪石的特點。

3、在合作學習中,用找關鍵詞語並理解對方法,明確課文是如何寫出這個“怪”字的。

4、在積累課文描寫黃山怪石語句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仔細地觀察,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用上優美的語句描繪怪石。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感悟,引導學生體會黃山怪石的特點。

2、學做小導遊,能用生動的語句描述黃山怪石。

四、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説:“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學生親身的主動參與、探索,才能使他們主動地得到發展,真正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學習的主人。因為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習中獲得知識,真正做到像葉瀾教授所説的 “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對於《黃山怪石》這樣一篇課文,學生基本能通過自學、結合課文插圖理解課文的意思,在教學中,為了使學生能有效地開展學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在課前就不動聲色地出示一份黃山招收小導遊的啟示,學生們通過觀看議論,激起了好奇心,樹立競爭意識。課堂上以招聘小導遊的形式,把學生引入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之中,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興致勃勃地學習課文,從而達到激發學習興趣的目的。

2。合作學習,體驗成功

第斯多惠説:“科學的知識是不應該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 由此可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而教師應是學生的領航者、組織者。因為課文內容有趣、語言淺顯,所以我決定放手讓學生運用已學的學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裏,不僅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而且學生在自讀討論中,思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孔子説:“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又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就表明一個人的力量是單薄的,要重視小組裏每個成員的力量與智慧嗎?更不用説,新的課程標準也指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教學“飛來石”、“神仙曬靴”、“金雞叫天都”、“五老奔天都”、“猴子觀海”五塊怪石的環節中,我採用了按興趣分組合作學習的小班化教學模式,尊重學生自己的自主選擇,請他們通過相互合作,着重探究一塊石頭的奧祕。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並在合作中體驗歡樂,在探索中體驗成功。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與人交往的素養。

當然,為了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研究能力,我們的小組彙報形式也是靈活多樣, 有邀請合作法、競賽搶答法、相互探討法等;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可以是個別的,也可以是小組的。

3、以讀為本,感悟積累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可見,讀“出之於口,入之於心”,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把握課文,還有助於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可以促進學生的想象力,對於學生思維發展有重要意義。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用各種形式讀書,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理解語言,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感悟積累。為了使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得,我還把朗讀、觀察、想象緊密結合,組織學生在朗讀之後,以導遊的身份來介紹,既幫助學生感悟理解了語言,又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同時還進行了語言表達訓練,—一舉多得。

4、拓展訓練,發散思維

教學的過程是思維訓練的過程。裴斯泰洛齊曾説過:“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思維的訓練,有助於學生拓展思路,培養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更要為學生設計些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能夠靜下心來,

進行深邃的思考,以發揮其內在的創造力。

教學中,我設計了讓學生自選小導遊級別,仿照課文描寫怪石的方法(名字、樣子、位置等)用自己的話或書上的語句(句式)來介紹黃山的怪石的説話練習。學生興趣盎然,紛紛投入到充分的準備當中去。在此過程中不僅促使學生內化了課文的語言、知識,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訓練和提高,而且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創造想象能力。從而達到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達到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的目的。 同時又照顧了不同學生的表達水平。

5、運用媒體,直觀形象

媒體以其自身的優越性,給我們的課堂帶來了許多樂趣。它可以勾畫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可以展現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敍述為優美的詩情畫意,它在帶給學生聽覺、視覺上極大的享受時,又能很好地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課文的語言文字。它融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並茂、動靜相融的教學場景,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接受刺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由於我班學生大都沒有到過黃山,沒有看到過黃山的怪石,通過媒體演示,增強了直觀性、形象性和真實性,學生彷彿身臨其境,近距離地感受到怪石的有趣、神奇。多媒體的演示,大大刺激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慾望,激起了學生的思維火花,又為學生的創造性表達提供了依據,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擴大了學生的直觀視野,豐富了直觀內容,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學習效率。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春風》,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五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説教材

第一點、教材地位及作用

《春風》是北師大版版七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主讀課文。該單元以“斑斕春色”為主題。新課標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因此確立的單元目標是要注重誦讀,感受作者融會在景物之中的深沉的情感,要從品味優美的語言入手,同時要能感受景物特點。

《春風》是林斤瀾的一篇散文,當代作家林斤瀾老先生,經常活躍在故鄉的江南和工作的北京兩地之間,對江南春風和北國的春風有着不一樣的情懷、感受和認識,在這篇文章裏他用江南的春風同北國的春風作對比。對北方的春風先抑後揚,用“粗獷豪放、”的語言把自己對北國春風別樣的體會,抒寫得淋漓盡致,為我們描繪了北國春風的粗獷豪邁、猛烈迅疾、強勁有力。歌頌了它的勃勃生機,竭力掃盡殘冬,催生萬物的可貴品質,表達了對驅散嚴寒,帶來春天的北國春風的無限懷念和深深敬意。 第二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結合單元要求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要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

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理解、積累文中重點詞語。

2、比較北國春風與南國春風的不同,認識對比、欲揚先抑的手法。

3、品味本課精彩的字句。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重視對課文的誦讀,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將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

2、分組合作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培養學生探究的習慣。

情感態度價值目標:通過領略本文自然景物的美,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1、對比和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

2、感受語言美、自然景物的美、感受北國春風粗獷、豪壯,領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品析重點句子,感受作者獨特的情感。

教學時數:兩課時。本節課是第一課時,多媒體教學。

二、説教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

1、採用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營造出直觀、形象、自然的春

天,給學生創設一個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2、採用朗讀教學法。“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做到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得主人,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採用探究討論教學法。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文中的重點和難點,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組織學生在討論、回答中學習本課,讓學生在討論中分析、感受作者的寫作成功之法。特別是本文的對比和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讓學生深刻體會,以便更好地運用到寫作中去。

四、説學法

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聽課文朗讀錄音的過程中,學會如何朗讀抒情散文,體會春的優美意境;在分小組合作探究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獲得研讀、精讀、品讀的學習方法,品味文中傳神的語句。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導入新課。,美好的春天總讓人情思飛動,浮想聯翩。同學們,你們腦海中的春天是怎樣的?春風給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生髮言,之後出示幾張春景圖片)

今天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林斤瀾筆下的春風。(出示課題作者)(出示教學目標)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消除學生上課開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二)簡介作家

林斤瀾是當代的作家,作品以短篇小説居多,講究構思立意,別具一格,林斤瀾是南方人,建國以後在北京工作生活。

(三)讀《春風》,品語言。

1、聽讀課文

(1)注意課文中的生字詞

(2)仔細聽朗讀錄音,注意朗讀的語音、語速、語調、情感等,聽讀後選擇自認為最有把握讀好的段落,模仿朗讀。

2、初讀課文

自主學習以下問題

(1)作者的筆下描寫了哪兒的春風?

(2)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一種什麼情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一個句子。

(3)作者為什麼一開始不寫自己喜歡北國之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該環節以讀為主,使學生對文中所描繪的“春風”有個總體印象,初步感知全文。)

3、再讀課文 討論:

4北國春風來臨後自然界有什麼變化?

5找出文中具體描寫北方春風的段落,反覆朗讀並畫出其中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北方的春風的。 6“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樑,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針扎。”

7“轟的一聲,是哪裏的冰河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4、比較探究

概括江南的春風與北國的春風的特點。温暖輕柔和悦,粗獷豪放猛烈迅疾強勁有力。你喜歡江南的春風還是北國的春風?

(四)體會對比、欲揚先抑的寫法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品表現手法。

提問:作者為什麼能把北國的春風描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把對北國春風的懷戀和讚美抒寫得淋漓盡致?

小結:在這篇文章作者抓住江南春風的怡人輕柔和北國春風的豪邁粗獷用江南的春風同北國的春風作對比,突出北國春風粗獷豪放猛烈迅疾強勁有力對北方的春風先抑後揚,要想理解這一手法,讓學生體會。用富有表現力的詞句歌頌了北國春風表達了對帶來春天的北國春風的無限懷念和讚美之情。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本課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學習內容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綜合與實踐”,本節課就“圖形與幾何”進行講解。根據大綱要求,有關本節課內容需要會畫直稜柱、圓柱、圓錐、球的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能判斷簡單物體的視圖,並會根據視圖描述簡單的幾何體。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三視圖,並掌握三視圖的畫法。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幾何體與其三視圖之間的相互轉化。

2.在教材中的位置:

《三視圖》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十九章《投影與視圖》第二節的教學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為高中進一步學習空間幾何打下基礎。

二、説學生

1、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包括:平行投影、正投影、中心投影以及空間幾何體結構特徵。

2、本班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高,好奇心強,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課堂教學中應重點突破。

三、説目標

1.通過探究與學習,理解視圖、三視圖的概念,掌握三視圖畫法,能夠進行三視圖與幾何圖之間的轉化。

2.感受從不同方向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一樣的結果,培養學生全面觀察的能力。通過對三視圖的分析,(採用實物模型)以小組探究的方法掌握三視圖的基本畫法,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外顯,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通過三種視圖才能確定一物體,啟發學生認識問題要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四、説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根據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注重引導與啟發,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討論法和體驗學習教學法,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合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掌握學習重點。由於本節課知識相對較抽象,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薄弱,所以在教授過程中採用直觀的演示法來突破知識抽象性這一難點。對於較簡單的理論概念,教師為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採用講授法。

2、學法:本着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為了盡力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角”,同時也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學畫三視圖時進行小組討論探究學習。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新知:

以古詩《題西林壁》導入(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

【設計意圖】切入主題,激發學習興趣,另外也能展現學科間並不是孤立的,有其互益性,數學也可以充滿文學是色彩

2、講解“視圖”的概念

結合上次課所學的“正投影”的概念延伸到“視圖”的概念。

【設計意圖】新知與舊知結合,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繫,便於學生理解

3、用圖片展示三視圖在生活中和工程設計中的應用,引導學生髮現通過三個方向的視圖,就可以確定一物體,引出對三視圖的研究。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髮現三視圖的組成

4、通過直觀的動畫演示,説明三視圖的形成過程,與此同時講解“主視圖”、“左視圖”和“俯視圖”的概念;將三種視圖之間的位置關係(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及大小關係的推演過程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用直觀的動畫演示來完成這一教學內容,便於學生理解知識

5、本節課重點內容為掌握簡單幾何體的三視圖畫法,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完成重點內容的學習。將學生分為十組,每組4-5人,將“四稜柱”“三稜柱”“圓柱”“圓錐”、“球體”的實物模型分發給各組,其中每兩個組所發模型相同,向學生説明任務要求。

活動任務:小組成員討論,探索如何將立體圖的三視圖畫出來。五分鐘之後,從所畫立體圖相同的兩個小組選出一組將小組成員討論出的三視圖畫到黑板上,另一組在此過程中仔細觀察,並對其進行評價。

根據學生所畫三視圖情況,引導學生總結畫三視圖的步驟(正投影、找位置、定尺寸)及應注意的問題。

老師重點説明畫三視圖時的細節問題,如看不見的邊用虛線表示、尺寸的確定與實物一一對應(嚴謹性),總結尋找畫幾何體三視圖的規律(柱體的主視圖和左視圖都為矩形、圓柱和圓錐的俯視圖都為圓形,但圓錐俯視圖中間有一黑點、球的三視圖都為圓形)。

【設計意圖】畫三視圖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小組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6、在PPT中由逆推法逐一呈現主視圖、主視圖+左視圖和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讓學生説出相對應的幾何體,訓練學生由視圖到立體圖的轉換能力,進一步説明確定一個立體圖形需要三種視圖來描述。

【設計意圖】幾何體與三視圖之間的轉化是本節課的難點,用逆推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掌握由三視圖判斷幾何體的方法,易於學生接受

7、課堂小結

視圖的概念

三視圖的概念

三視圖的位置關係及大小關係

畫三視圖的步驟

【設計意圖】梳理歸納本節課知識點,讓學生對知識形成系統的認識,加深記憶

8、情感價值觀教育

猜猜他們是什麼關係?

看問題不能只看單方面,同學之間相處也是一樣的,要從很多方面看待同學,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這樣你看到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多角度、全面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

六、説板書

七、説評價

1、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反饋情況,以及學生小組討論後所畫三視圖的情況,判斷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

2、小組合作探究環節,加入了小組之間互評的評價方式

本節課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重視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親自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獲取過程,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

八、説特色

1、打破學科界限,將語文與數學,工程學與數學相結合

2、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繫,化抽象為具體

3、將信息技術靈活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輔助教學活動的開展

4、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分組討論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配相應的任務,如將較簡單的畫出“球體”的三視圖分給能力稍差的小組

説課稿 篇5

培根《論厄運》與周國平《直面苦難》屬於同一個板塊“苦難中的尊嚴”,兩文均為哲理散文,篇幅不長,但要理解文章藴含的哲理難度較大。本節課的設計是以兩文的整合為基礎,讓學生對學習材料進行獨立探討,以提高問題研討的能力,加深對苦難的認識為目的。所以在設計時,先以學生篩選體現作者觀點的格言警句為突破口,以期理解每篇文章的內涵;然後學生進行兩文相同相異點的比較;透徹理解兩文深沉的哲思後,學生拓展開去,聯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難的故事,從中領悟面對不同悲劇時許許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後以練筆的形式將對苦難的認識形成文字,變成左右銘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內心,化為一種人格力量。

下面是一節課的教學過程。

師:人生苦短,風雲難測,我們難以想象海倫凱勒的世界,那是怎樣漫長的黑夜;我們難以窺探貝多芬被剝奪聆聽權力時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縛了霍金的軀體,宇宙中瀰漫着這位科學巨匠睿智的思緒;智障阻礙了舟舟的發育,而音樂王國裏卻飄灑着靈動的音符,苦難有非凡的意義,生命有崛起的尊嚴。今天讓我們走進培根和周國平的哲理散文——《論厄運》《直面苦難》,深入體會苦難中的尊嚴。

師:板書課題“苦難中的尊嚴”——《論厄運》《直面苦難》,點撥題目中的“厄運”“苦難”,指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會時時會遇到什麼?

生:齊答“逆境”。

師:展示學習目標:

1、品位凝鍊的語言,體會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較辨析的閲讀能力

3、培養正確面對逆境的態度

師:速讀(2分鐘),劃出《論厄運》中最能體現作者觀點的名言警句。

(幻燈片展示)

生1:好的運氣令人羨慕,而戰勝厄運則更令人驚歎。

幸運所需要的美德是節制,而厄運所需要的美德是堅忍,後者比前者更難能可貴。

生2:最美的刺繡,是以明麗的花朵映襯於暗淡的背景,而絕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襯於明麗的背景。

人的美德猶如名貴的香料,在烈火焚燒中散發出最濃郁的芳香。

我喜歡這兩句,它不僅説出了幸福的生活來源於厄運中激發出的堅忍的美德,更以比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文采。

師:點撥——這兩句話的確寫得不錯,可是它是不是最能體現作者觀點的名句呢?

生3:不是。它説得太形象了,特別是第一句,根本未點出“厄運”、“美德”等字眼。能體現作者觀點,但不是“最能”體現。

生4:超越自然的奇蹟,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

真正的偉人,是像神那樣無所畏懼的凡人。

生5:最美好的品質也正是在厄運中顯示的。

師:點撥——這位同學很會找,這句的位置是本文的末句,肯定是個收束文章的關鍵句。

師:引導小結——同學們找得已經很全了。通過剛才找到的句子,大家想一想,培根要大家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苦難呢?

生6:要“無所畏懼”、“勇敢戰勝”、“堅忍”。

師:很好。板書以上三個詞。

師:速讀(3分鐘),思考《直面苦難》中對於苦難作者闡發了哪三個觀點。(幻燈片展示)

生7:①面對社會悲劇,理想、信念、正義感、崇高感支撐着我們,我們相信自己在精神上無比地優越於那迫害乃至毀滅我們的惡勢力,因此我們可以含笑受難,慷慨赴死。

②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氣是我們最真實的勇氣。

③在無可告慰的絕望中,我們咬牙挺住。我們挺立在那裏,沒有觀眾,沒有證人,也沒有期待,沒有援軍。我們不倒下,僅僅是因為我們不肯讓自己倒下。我們以此維護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後的尊嚴——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

師:點撥——依行文思路看①句是作者要談論的話題嗎?

生:(齊答)不是。

師:這位同學的②③句,都包含了作者的觀點,找得還是挺準的。但是用原文能把作者的觀點完整表達出來嗎?這兩句的含義有沒有重複呢?

生8:不能完整表達,含義有重複,其實合併兩句即是一個完整的含義:面對自然苦難,我們應以最真實的勇氣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維護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

師:這樣已經找到了一個觀點了。另外兩個呢?大家可要找準關鍵位置。

生9:苦難磨鈍了多少敏感的心靈,悲劇毀滅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軟弱的,惟其軟弱而猶能承擔起苦難,才顯出人的尊嚴。

師:這樣看來,《直面苦難》的主旨是什麼?

生10:人在自然悲劇面前,應該堅強挺住,維護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嚴,這種堅強是戰勝了軟弱而挺起的堅強,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難,它也有消極作用。

師:同學們對兩文的格言警句揣摩得很好。為了更透徹地理解兩文的哲理,現在請同學們用5分鐘朗讀剛才涉及的名句,並背誦其中的3句。

生:大聲朗讀並背誦格言警句。

師:小組討論(8分鐘),解決以下三個問題。(幻燈片展示)

1、兩文的觀點有哪些共同之處?

2、闡述的側重點又有什麼區別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夏夜多美》是一篇動人的童話故事,它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夏天的夜晚,一隻小螞蟻不小心掉進池塘,在危險時刻,睡蓮姑姑彎下腰救它上來,熱心的小蜻蜓犧牲休息時間,在螢火蟲的帶領下,把小螞蟻送回了家。讀了這個故事,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夏夜美麗的荷塘夜色,更被小動物們相互關愛的美好品質深深打動。這篇文章文辭優美感人,字裏行間都透着一股濃濃的温情,是人文內涵極其豐富的佳作。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認識“蓮、哭”等13個生字,會寫“她、他”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夏夜之美和助人為樂的精神之美。

二、説教法

閲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首先大膽創設優美的情境,讓學生置身於美麗的夏夜中進行學習。課堂上充分尊重學生閲讀時的獨特體驗,讓學生在情境中誦讀,在誦讀中體驗、感悟,使學生在感悟課文內容的同時,心靈受到薰陶和觸動,感受夏夜的美,培養審美情趣,學會關心別人,培養良好的品質修養。教學方式上以“導演和演員”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表演課本劇。以讀代講,讀中感悟,提供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的途徑。評價方式上,實現師生角色的轉變,由傳統單一的教師對學生評價轉變為學生互評、學生評價老師,從而培養學生用欣賞的眼光對待別人的情感和價值觀,激發其自信心、成就感。

三、説學法

以讀為載體,感悟文本。初讀時,要求讀準音,讀通課文。再讀時,瞭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初步感悟夏夜不僅景美,人物的心靈更美。細讀時,引導學生從“喜歡誰”入手,感悟睡蓮是如何關心幫助小螞蟻的。通過朗讀、理解、想像,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情感,感受夏夜“內在”的美,體現閲讀的層次性。朗讀採用自讀、齊讀、引讀、邊演邊讀等形式,保證學生有充裕的時間來朗讀感悟文本,在反覆的朗讀中讀通課文,理解內容,而且在與文本的反覆對話中鞏固。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三、再讀課文,互助學習

四、欣賞範讀,體會感情

五、寫字指導

六、作業:畫出你眼中美麗的夏夜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複習生字

有一天,螞蟻媽媽帶寶寶們去公園裏鍛鍊身體,瞧,他們正在練習跑步呢!在每一條跑道上都有一些關卡,讀出了卡上的字才能過關。哪一組小朋友願意幫幫他們啊?

過渡:天都黑了,可螞蟻媽媽的另一個寶寶還沒有回來,它到哪去了呢?

(通過創設故事情境,在情境中鞏固識字,既掃除了學生的閲讀障礙,又很自然地引出文中的故事。同時結合了本文中心,讓孩子們感受到幫助他人的樂趣。)

二、想像朗讀,激發感情

1、想象讀:閉上眼,聽老師讀,你聽到了哪些小動物?(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2、交流,粘貼帶名字的小動物圖片,學生邊看圖,邊讀出詞語。

三、自讀自悟,讀出感情

1、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話找出來,讀一讀。

2、把你喜歡的小動物的'話讀給你的好朋友聽一聽,並告訴他,你為什麼喜歡。

3、反饋交流。相機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邊讀邊悟。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在於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反饋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四、創設情境,指導表演

這麼美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演一演吧。

1、在這美麗的夏夜裏,公園裏靜悄悄的,大家都睡着了,池塘裏的睡蓮也閉上了眼睛……突然,怎麼了?

找兩個學生演螞蟻和睡蓮。(把抽象的文字還原成鮮活的情景,通過表演,加深對字詞的理解,讓學生興趣盎然地瞭解課文內容。)

2、爸爸媽媽找不到小螞蟻,該多着急啊!這時,誰來了?找學生扮演蜻蜓。

3、天太黑了,見不到路怎麼回家?找學生扮演螢火蟲。

4、旁白:小螞蟻爬上“飛機”,蜻蜓起飛了。螢火蟲在前面點起了亮晶晶的小燈籠。蜻蜓飛呀飛,飛過青青的假山,飛過綠綠的草坪,飛到一座花壇前,小螞蟻到家了。(歡呼狀)

(穿針引線地使故事情節自然發展。)

5、出示:星星看見了,高興地眨着眼。他們為什麼這麼高興?

(在師生共同讀演中感受到小動物之間互幫互助的真摯情感。)

6、組長分配角色,小組試演。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演。(之前的表演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小組再演,讓每個孩子都親身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全班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這充分考慮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好動、喜歡小動物、對分角色朗讀表演感興趣。)

7、展示表演。

五、深入感悟,深化體驗

1、指讀14-16自然段;藉助動畫、音效,集體誦讀,根據自己的想像自由地輔以動作。(利用多媒體動畫、音效以及學生自己做動作表演誦讀,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

2、是啊,夏夜多美啊!碧綠的河水,粉紅的睡蓮,青青的假山,綠綠的草坪,美麗的鮮花,閃閃的星星。讀完了這則小故事,你覺得還有什麼比這景色更美?生結合各種小動物具體説説“心靈之美”。(用優美的語言再現故事情境,讓學生的情感在優美的意境中受到薰陶,得以深化。同時,積累語言,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六、感悟,小結

1、讀完了課文,你想對大家説點什麼?(明白一些為人處世的小道理。讓語文學習成為孩子們學會生活的一種能力。)

2、老師相信你們會成為外表美,心靈更美的好孩子。

七、課外延升,拓展思維

1、夏夜很美,小動物們的心靈更美,你畫的夏夜美不美呢?請大家先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小組裏的同學,然後選出你們認為畫得好又説得好的小朋友上來説一説。

2、小朋友們不僅讀得好,畫得好,説得也棒,大家能把剛才所説的美麗的夏夜寫下來嗎?

(體現了學科間的整合,拓寬了學生想像的思維空間。將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延升,以畫促話,給學生的心靈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讓其個性在繪畫與解説中充分張揚。)

説課稿 篇7

目標:

1、能圍繞中心話題,用較連貫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見解。

2、激發同情弱者,關心他人的情感。

3、養成在小組討論中輪流説話並耐心傾聽的習慣。

準備:幼兒製作的七色花

過程:

1、師生共同回憶故事情節,分組討論。

——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幫助自己實現什麼願望?

請幼兒分組討論,説完自己的願望後,自己撕去一片花瓣。

2、集體分享交流

各組推薦代表,向大家説説自己的願望。

——在你認識的人中,你想幫助它們試驗什麼願望?

每個幼兒可以説説自己的想法,沒説完一個,就撕去花瓣。

最後幼兒數數自己手中還剩下幾片花瓣,還有什麼打算。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屬於圖形與幾何範疇。是在學生掌握基本平面圖形的特徵和求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擴展,教材這樣安排的目的是通過學生觀察比較的活動,讓每個學生懂得面積比較方法的多樣化。同時,藉助方格紙作為載體,讓他們知道確定一個圖形面積的大小,不僅是根據圖形的形狀,更重要的是根據圖形所佔面積單位的多少來確定的。這樣,也為學生自己探索基本圖形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本課在本單元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本課主要內容,結合自己實際教學經驗,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藉助方格紙,能直接判斷圖形面積的大小。

2.通過交流,知道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3.體驗圖形形狀的變化和麪積大小變化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想象、動手操作,積累學生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空

間觀念,提升歸納總結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探索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以及培養學生合作

探究意識,獲得成功體驗。

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掌握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教學中可能遇到的難點是知道圖形形狀的變化和麪積大小變化的關係。在教學中,我一定會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空間想象能力。

二、説教法學法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技能,因此根據本課內容,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動手操作積累活動經驗。本課的學習對於學生認識自己周圍的平面圖形,形成空間觀念起着重要作用,應該針對不同起點的學生,全員參與,充分體驗。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2.交流碰撞中掌握數學方法。學生對獨立圖形面積的比較難度不大,但是對於組合圖形面積的比較有一定的困難。部分學生已經有一些等積變換(是指不改變圖形大小隻改變圖形形狀的變換)的意識,應以生生互學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在操作中進行猜測、反思、驗證,最終達到理解和應用。

3.評價激勵調動學習興趣。教學中學生的思維總是異常靈動,語言總是豐富多彩,因此只要他們言之有理,我都會給予認可和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説環節設計及意圖

這節課的設計,我以活動貫穿始終,先是讓學生獨立找出面積相等的兩個圖形;接着小組合作找出組合的面積相等的圖形;然後是出入相補原理的介紹及延伸學習,最後在鞏固練習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這些活動的設計,為學生架起了思維的橋樑,從而實現空間觀念的提升。同時,我的設計力圖體現以下三點:

(一)以數學方法為明線,數學思想為暗線,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

本節課,以比較圖形面積的方法觀察法、數方格、平移、翻轉、軸對稱、等量代換等為一條明線,學生通過觀察猜想、操作驗證發現比較圖形面積的多種方法。

(二)加強操作感知,積累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空間觀念。

本節課為學生提供了兩次動手操作的機會,一次是獨立探究“一個圖形和另一個圖形面積相等”;第二次是合作探究“兩個圖形組合的面積和另一個圖形相等”。課堂上,藉助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幫助學生進行空間想象,只有通過動手操作,從而積累感性的認識,逐步獲得有關表象,從視覺上去感知空間觀念、深化空間觀念。

(三)豐富空間想象,提升空間觀念。

在圖形與幾何的教學過程中,在培養學生觀察和操作能力之外,還要培養學生豐富的空間想象力。空間想象力是在豐富的空間感知基礎上逐步形成的,是空間觀念的進一步昇華。本課設計中,我給學生創造儘可能多地想象的機會,不斷的刺激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學生提出1號和3號可以通過平移進行比較,我馬上提出:“請大家想象一下,1號圖形平移到3號的位置,會出現什麼情況?”先讓學生想,再進行驗證。尤其在練習題的處理上,我更加突出想象力的培養,有一道選擇題是“下面的哪個圖形可以由左側的兩個圖形拼成?”我沒有直接給出選項讓學生去選擇,而是先拋出問題“想象一下,由這兩個圖形可以拼成哪些圖形?”給學生充分發揮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提升空間觀念。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的靈魂,為了能讓學生全面瞭解知識,突出重點,我力求板書合理、美觀,簡潔、明瞭。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學的初步設想,真實的課堂可能會有更多的精彩生成,我也會根據學情靈活調整,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給每位學生以更大的學習和發展空間。

附板書設計:

比較圖形的面積

SA=SB SA+SB=SC

S1=S3 S2+S5

S2+S6 S8=S9=S10

S5+S6

S2=S6

S5=S6 S2=S5=S6 S1+S3=S7

S2=S5

S8=S9

S9=S10 S8=S9=S10

S8=S10

説課稿 篇9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活見鬼》。我將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板書設計這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九單元,圍繞“破除迷信”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我所執教的《活見鬼》是這一板塊中的第二篇課文——一篇短小精悍、內容淺顯、借小喻大、幽默詼諧的文言文。它從反面講述了一個怕鬼、被“鬼”嚇得魂不附體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幹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並沒有鬼,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否則會鬧出笑話!文章共有三個層次:一是雨夜兩人同行;二是互相懷疑,一人撩試後把“鬼”擠下了水;三是兩個人相遇後相視而笑。課後附有對應的譯文。

本冊教材中雖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學,可是《新課程標準》卻沒有明確細緻的目標及要求,只是把它和古詩詞合在一起稱為“古詩文”,籠統地提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這使得小學文言文教學很難把握教學目標。把握得過低,無法達到編者選編的目的;過高,則會拔苗助長,使學生失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那麼,該如何正確制定它的教學目標呢?我想,要認真透徹地遵循課標要求,一要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瞭解我國悠久燦爛

的語言文化;二要培養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為中學學習文言文作好鋪墊;三是藉助譯文及教師的點撥,能理解大意,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由於上學期學生已經接觸過文言文,有一定的學習經驗。所以,在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即文言文同譯文一起出現,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6個生字;

2、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課文。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3、能根據現代文、工具書理解內容,在反覆誦讀中,能產生自己的獨特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採取自讀為主,重在感悟、積累的策略。

2、儘量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讓他們自己質疑、釋疑,教師適當點撥、扶助,必要時適當講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產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能領悟文言文語言的凝練,吸收我國古文的精華,感受古代語言的優美。

2、使學生懂得幹什麼事都不要疑神疑鬼的;世上並沒有鬼,要相信科學反對迷信。

同時,又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學習文言文要能正確斷句,流利地朗讀。力爭達到“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學生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能讀懂全文。理解兩人為什麼會“相視愕然,不覺大笑”。

二、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策略上要堅持以學生為主,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人,老師的一切行為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同時,《新課程標準》中多次提到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閲讀感悟的能力,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採取讀式教學法,該方法的模式為:導語激趣――――講究激勵性,初讀尋疑――――提倡自主性,再讀釋疑――――倡導探究性,細讀解析――――主張創造性,精讀入情――――講究情境性,美讀品味――――提倡鑑賞性,熟讀成誦――――主張積累性。這種方法既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自能讀書”,又能激勵興趣、情感、意志、動機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模擬表演法、創設情境法也是本課教學中兩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它促進了“讀式教學法”的讀,拓展了學生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除此之外,為了突破教學難點我還將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讀懂課文內容。

三、説學法。

因為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富有節奏韻味的古文更需要反覆誦讀。所以學生在學習本課時主要採用誦讀法和朗讀感悟法,讓學生在“初讀――再讀――細讀――精讀――美讀――

熟讀”的過程中,“尋疑――釋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誦”,體現學生從提出問題到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四、説教學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薰陶和啟迪”。而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可以適當地點撥,講解,但不必逐字逐句地串講對譯。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理解,大體上説出意思即可。因此,在教學這篇文言文時,我注重學生的朗讀和理解的層層遞進,把教學設計為“讀準字音、讀懂課文、讀出韻味”三個層次。 上課之初,我先通過談話:“同學們,你們有誰聽過鬼的故事嗎?那你覺得鬼會長什麼樣子呢?”然後觀察甲骨文“鬼”字的圖片,激發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揭示課題《活見鬼》。

1.在“讀準字音”這一環節中,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藉助工具書,通過反覆的朗讀,讀準文言文字詞的讀音,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前提。我指名學生朗讀進行正音,再通過教師範讀,讓學生對照自查,同時初步感受文言文朗讀時語氣緩慢並富有韻律的特點,為他們營造濃厚的文言文學習氛圍。

2.在讀準的基礎上,我引導孩子們“讀懂課文”。知道故事發生的時間及主要人物(持傘人和投傘人)。強調並鼓勵學生藉助課後的譯文自主理解課文意思, 然後採用“文白對讀”的方式,檢查學生自學理解的情況。首先是師生對讀,由我讀一句白話文,找學生讀出相應

的文言文,經過一段幫扶之後,就改為生生對讀。這種相互對照既解決了對故事內容的重複講解問題,也使學生對古、今語言的差異有了進一步的感受。

3.讀準、讀懂後,還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感受文言文語言的特點,激發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以熟讀成誦來幫助他們積累語言。為此,我又將讀好文言文,安排成了三個步驟:一是根據意思,讀出停頓;二是根據想像,讀出思考;三是根據體會,讀出韻味。

通過教師範讀,學生對文言文的停頓已經有了初步印象。而讀懂文言文時,通過對關鍵字詞的檢查,學生會發現文言文中一兩個字也可以表示一個詞甚至一句話。這時順勢引導他們體會在朗讀文言文時,我們不但要斷句,也要斷詞。只有學生正確地讀通、讀順文章了,他們的初步感知才會更加準確、有效。

4、但是,僅僅會斷句,還不能算讀出了文言文的真正韻味。而為了更好地指導他們朗讀好文言文,可以採用邊朗讀邊想像的方式,以讀促思,以想促讀。使學生在理解的同時,自然地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教學中,我打算引導孩子們通過想像進行品讀。例如對二人同行的場面,我着重讓學生想像和交流他們在每一時刻的心理活動,讓他們對二人疑神疑鬼感同身受;(板書“疑神疑鬼”)對二人相見的場面,我讓學生想像和交流當時二人的神態、語言,體會他們當時的恐懼和狼狽。在此基礎之上,讓學生進行模擬表演,以激發他們的合作意識、創新精神及應用表達能力。通過想像、表達和表演,實現對語言文字

説課稿 篇10

説設計意圖:

夜晚,高高掛在天上的月亮在成人的眼裏已經是遙不可及的,更不要説會想到去品嚐一下月亮的味道了。但是在這則故事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被幻化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食物”。在孩子們的眼裏,它像極了一片香噴噴的薯片,還像極了一個圓圓的黃色的餅。而故事中的小動物們,為了能吃到那美味的月亮可謂不惜一切代價。在“夠”月亮的過程中,小動物們“疊羅漢”的執著和合作精神令人感動,故事中小動物們那可愛的“堅忍不拔”“堅持到底”的精神,對孩子們來説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及班內幼兒的發展情況,再加上科學活動《月相變化》中對月亮的陰晴圓缺變化已有了解。基於幼兒的已知經驗,藉助繪本故事對幼兒的吸引力,我設計了此次活動來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畫面內容,感受故事的有趣,學習用語言進行交往,並展開大膽的想象。

説活動目標:

1、根據圖畫線索大膽猜想故事情節及小動物的對話,並用連貫、完整的語句表達出來。

2、理解故事內容中藴藏的童趣,能對故事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與表達。

3、感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説活動準備:

1、PPT\圖畫書《月亮的味道》、音樂磁帶。

2、圖片:月亮、烏龜、大象、長頸鹿、斑馬、獅子、狐狸、猴子、老鼠。

説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引發想象。

1、猜謎導入:“有時像圓盤,有時像鐮刀,白天藏起來,晚上才出現。”(月亮)

2、(出示圖書)我這裏有一本書,是和月亮有關的,讓我們一起來來看看吧!“書上的月亮像什麼?”這本書的名字是?(《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麼味道呢?”

3、讓我們來看看故事裏的動物們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來聽故事。

二、閲讀圖書內容,幼兒觀察PPT圖畫書。

1、觀察PPT的第1頁,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內容。

(1)、這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事情?黑夜裏多少雙眼睛?請大家數一數?(九雙眼睛)有幾隻小動物嗎?(九隻小動物)

(2)、他們會是誰呢?為什麼?

(3)、他們在黑夜裏望着月亮在想些什麼?(引導幼兒猜測故事內容)

(4)、教師小結:靜靜的夜晚,圓圓的月亮掛在夜空。動物們都仰着頭,望着月亮。看得真專心都在想:月亮,是什麼味道呢?是甜的,還是鹹的呢?真想嘗一小口啊!可是呢,不管怎麼伸長了脖子,伸長了手,伸長了腿,也夠不着月亮。

2、觀察第2-5頁引導幼兒瞭解小海龜下定決心要去摸月亮並請大象、長頸鹿幫忙。

(1)、第2-3頁:一隻小海龜下定了決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夠月亮。“海龜夠到月亮嗎?有什麼辦法能讓海龜夠到月亮?它的好朋友是誰?那它會怎樣邀請它的好朋友幫忙?”教師示範海龜所説的話,幼兒觀看畫面。

(2)、第4頁: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看見了會怎麼想?會怎麼做?月亮輕輕往上一跳,大象還是夠不着怎麼辦呢?。會請誰來?他們會説些什麼?

(3)、第5頁:長頸鹿是怎麼做的?月亮有怎麼做?還是夠不着怎麼辦?

3、幼兒討論:“它會請誰來幫忙?”幼兒觀看PPT中出示的小動物,並分組講述小動物、月亮之間的對話,瞭解6-9頁圖畫書的內容。

(1)、長頸鹿是怎麼做的?夠到了嗎?他會請誰來?會説什麼?

(2)、教師出示小動物圖片,引導幼兒分組講述。

(3)、幼兒扮演小動物邀請幫忙,並學説對話。

4、幼兒觀察幻燈片第10頁教師提問 “小老鼠能夠到月亮嗎?為什麼?”“月亮在想什麼?什麼樣的表情?”

5、幼兒觀察第11-12頁圖片瞭解小動物夠月亮的方式“疊羅漢”和規律。

(1)、最後誰夠到月亮了?為什麼小老鼠這麼小能夠到月亮?

(2)、小老鼠會怎樣分享月亮?那月亮會怎樣?

(3)、出示貼絨圖片引導幼兒鞏固對小動物夠月亮方式的理解。“夠月亮的小動物都有誰?”“小動物是怎樣夠到月亮的?”“看到小動物們夠月亮你感受到了什麼?”

(4)、觀察12頁“小動物們都怎麼了?為什麼?”

三、引導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內容,感受體驗動物們齊心協力,成功“吃到”月亮後的快樂心情。

1、幼兒觀看PPT教師完整講述至小動物們相互合作夠到月亮。

2、討論:“動物們願望實現了嗎?”“那月亮的味道到底是什麼味的?為什麼?”

3、引導幼兒思考相互幫助,相互合作的好處與價值,讓幼兒懂得分享後大家的快樂與愜意。

四、引導幼兒欣賞故事的結尾,激發幼兒大膽想象和無限的思考。

1、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圖片,提問引導:“最先夠月亮的是誰?接下來的是誰?它是怎麼邀請小動物的?説了些什麼?”幫助幼兒梳理故事內容,掌握故事情節。

2、討論:“夜晚有幾個小動物看着天上的月亮?”一起夠月亮的小動物有多少??還差一個會是誰?

3、“小魚在想什麼?” “你能幫助小魚解開疑問嗎?那你會怎麼説?”

4、“你喜歡這個故事裏的哪個部分?為什麼?

五、教師小結:“月亮”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你能講一個和月亮有關的故事嗎?引導幼兒開發想象創編和“月亮”有關的故事。

標籤: 彙編 十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gnw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