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的説課稿彙編七篇

實用的説課稿彙編七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説課稿彙編七篇

説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家》這篇課文是語文版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個單 元所選的四篇課文,都具有綿厚的思想內涵和比較完善的表現 形式。 本文則是對於家的哲學思考,作為第一篇哲理想散文,其地位 和意義很重大,對後面的課文有其指導意義,學好了這篇課文 才能舉一反三的學好下面幾篇散文。

學情分析: 初三階段的學生的認知、 理解、 分析能力都已經有了一定水平, 通過初一、初二學段的積累,已經可以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 自己獨特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 方式, 共同探討疑難問題。

教法和學法分析: 通過朗讀法、質疑討論法、問題導讀法,讓同學們通過自由朗 讀走進文本,體會作者對家的感悟;讓同學們在不斷的設疑解疑過程中,理解作者對家的三個比喻及其觀點;老師適時地參 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對文章的較難部分進行分 析,師生共同解決本文難點,初步瞭解哲理散文的特點,並讓 學生談對“家”的感悟。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分析: 新課標提出了三個“維度”的教育理念,“知識·能力”的培 養應當在學生把握文本的 “過程”教給學生以“方法”,借 以達到培養其“情感·態度·價值觀”。 由此,我從三個“維度”出發確立了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師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閲讀理解文本內容的基 礎上,鍛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表達能力。

過程與方法: 師生通過問題導讀的方式,討論、分析並理解作者筆下“家” 的真正內涵,理解文章主旨,進而突破本文教學重點。 ?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 培養學生愛家、愛親人的情感,珍惜親情,珍惜家庭生活。

?教學重點: ?理解三個比喻句的真正內涵及彼此間的內在聯繫。 教學難點: 初步瞭解哲理散文的特點,並讓學生談對“家”的感悟。 課時安排: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 )課文導入:以《吉祥三寶》歌曲導入,在輕鬆歡快的歌曲聲中, 我們再次走入周國平的《家》,一起去感悟家的魅力。 (設計意圖: 優美歡快的音樂, 尤其是這快樂和諧的 “一家人” 演唱, 可以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 然後讓學生在這種好的氛圍下進入新課的 學習。)

(2)知識回顧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縱觀全文作者是如何詮釋家的? (設計意圖:孔子説“温故而知新” ,讓學生們在回顧上節課的內容 的同時, 又很自然的過渡到對這節課我們的教學重點上, 分析着三個 比喻句的內涵和聯繫。 )

(3)配樂朗讀引言並思考。 1、 文章的引子有什麼特點?又有什麼作用?

(設計意圖:縱觀全篇,是由引子和三個小節組成,每小節的標題均 以判斷句表述, 直接闡述了作者的認識和思考。 三個小節從標題上看 是三個層次。這三個層次的順序是遞進關係。這種關係的前提,則是 建立在課文開篇“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它確實是的” ,這是 作者有關家的思考的前提, 也是話題提出的引子。 只有把這個問題解 決了才能更好的解決由它引出的那三個比喻句的問題。 )

(4)討論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1、 文章第一部分 作者是如何將家與船聯繫起來的?這個比喻的具體 含義是什麼? (設計意圖: 要學生直接回答比喻句的深刻內涵有些生硬也有一定難 度, 所以先讓學生談談家和船之間的聯繫: 由漁民們以船為家在水上 漂泊想到在人生長河裏,家是承載“我們”渡河的小船。然後師生共 同歸納確實是這樣,家是生活的船,有親有愛有温暖。 )

2、 表達方式看,這部分有何特色呢? (學生朗讀精彩語句)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或認為精彩的語句來朗讀,重視 他們自己的審美體驗,在此基礎上共同分析出在此節,作者關於“家是 一隻船”的結論絕非生硬的提出的,而是建立在自己的感受、感覺基礎 上的。作者是先敍後議再抒情,引領着我們一步步從感覺到思考的。這 種表達方式值得我們學習。) 教師問題導讀分析課文第二部分(在家呆久了,我們會感到家的 幸福會變得平淡乏味,會產生離開它的衝動,於是我們背起行囊,離家 遠航。到那時,離

家在外漂泊的我們對家又會有怎樣的感情?) 1、 你有沒有離家在外的經歷,那時的你對家有怎樣的感情?你是 否能和作者產生共鳴? (設計意圖: 情感上的薰陶同樣很重要, 讓學生暢所欲言的談自己對 家的感情, 這個問題的設計面向全體同學, 既可以調動起所有同學的 積極性,又可以很自然地靠近文本,靠近作者,與他產生情感上的共 鳴,讓學生們體會到家的美好並熱愛它。 )

2、那麼我們再來看文章第二部分作者是如何將家與港灣聯繫起 來的?這個比喻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設計意圖: 同第一部分的第一題是一樣的, 此段説明家是我們休息、 放鬆的樂園、充電加水的港灣。對於航行在人生的河道上的船而言, 港灣是不可缺少的。家就是為船提供停泊、休憩、躲避風浪的港灣。 )

3、 第二部分的表達方式和第一部分的表達方式又有怎樣的不 同? (老師範讀課文中“如果沒有一片港灣??人間樂曲。 學生齊讀“傍晚?..回家的人們。 ” ) (設計意圖:老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通過老師的朗讀,也可 與學生交流談老師的感悟, 最後解決問題: 作者在闡述自己的觀點時, 作者援引尼采的話把對家的思考引向深入, 從議論回到眼前的生活場 景描繪,處境生情,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

4共同賞析最後一部分(倦鳥思巢,落葉歸根,身在異鄉的遊子, 無論我們漂泊多遠, 家都是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 是我們永遠的歸宿, 永遠的岸。 ) 1、為什麼説家是我們永遠的岸?“岸”的具體含

義是什麼? 2、這一部分的表達方式又是什麼? (設計意圖:繼續延承前兩個部分所提的問題,學生繼續討論質疑, 最後師生才能共同歸納出:作者在前兩節思考的基礎上,用“永遠” 一詞把家的本質特徵給以鮮明的定位——家是永遠的岸。 列舉事例來 解釋, 説明一個人不論他經歷了什麼, 艱難困苦也好, 飛黃騰達也罷, 最後的歸宿,還是自己的家。同樣運用了記敍、議論兼抒情多種表達 方式。 3、作者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又把家比作船、港灣、岸。請説 説這幾種比喻間的內在聯繫? (設計意圖: 這是這節課所有問題的昇華部分, 意在讓學生了解作者 在進行創作時都是經過精心安排,不時隨意而寫,這也正是散文“形 散神不散” 特徵的體現, 把人生比作一種漂流, 是把家比作船、 港灣、 岸的前提,是後幾個比喻的基礎。同樣“家是一隻船”這個比喻是後 兩個比喻的基點。 “家是温暖的港灣”是第一個比喻的深入,又是下 一個比喻的出發點。 “家是永遠的岸”是三個比喻所傳達的思想的極 致和完成。 )

(7)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師生共同經歷一次心靈旅程,在作者周國平筆下, 家是一隻船,家是温馨的港灣,家是永遠的岸。我們感受到家的温馨 與幸福同時體味了哲理散文的特點。

(8)拓展延伸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家是什麼?不同作家筆下有 不同的“家” ,那麼,你心目中的家呢?請你用飽含感情的語言講述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一節《中東》。

一、 教材分析:

新的地理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學會分析區域內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之間的聯繫,樹立和諧的人地關係。《中東》這一節教材,正是從重視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地區和國家出發,引導學生關注世界上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而編排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區域地理《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和《我們臨近的國家和地區》的基礎上來學習的,同時,本節內容的學習,也是為後面進一步學習區域地理奠定紮實的基礎,因此,《中東》這一節內容,在七年級地理下冊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區域地理的內容,“中東”這一節教材並沒有着重於某一個國家,而是對整個區域進行總體描述,因此,在教學中不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抓住中東特有的地理特徵——長期熱點地區來組織教學。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學會了閲讀和使用地圖的一般方法,學會了運用所學知識解釋有關的地理現象,學會了通過創設情境----收集資料信息------用事實論證的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技巧和策略,初步理解了部分區域內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的內在聯繫,樹立了一定的人地協調觀念。同時,,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對地理產生了較為濃厚的興趣,學習的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在課堂上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他們畢竟是孩子,思維不夠全面,語言不夠嚴謹,有些觀點的表達可能很幼稚,作為教師,我們應及時點撥,加以引導。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與我校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和教學的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瞭解中東是一個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

通過讀圖説明中東地區的範圍、位置;初步學會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掌握中東是一個兩洋三洲五海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

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讀圖能力,以及對地理信息的歸納、推理、對比及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圖、蒐集和閲讀資料、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過程,逐步掌握運用地理信息進行案例分析的方法。能簡單分析中東成為熱點地區的原因,並側重於分析本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關注世界上地理問題突出的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的意識;

引導學生樹立民族平等觀念,呼籲世界和平、反對戰爭。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東成為世界熱點地區的原因。

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和中東地區錯綜複雜的矛盾。

教學難點:

理解中東地區矛盾的複雜性。

認識蘇伊士運河和土耳其海峽的重要作用。

5、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鼓勵、組織學生課前收集有關中東局勢時事的新聞材料及相關資料,使學生認識到中東地區因戰爭、衝突不斷而備受關注,成為世界上長期的熱點地區。

通過指導學生讀“中東地區”圖,引導學生分析出中東所處的大洲、周圍臨近的海洋,總結出中東是一個地處聯繫三大洲、溝通兩大洋的重要地理位置,並通過填圖練習加以鞏固。

四、教法設計與學法指導

1、教學思路:

本課從中東地區一直是全世界關注的熱點及其戰爭、衝突頻繁入手提出問題,然後從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四個方面説明其不安定的原因,其目的在於瞭解該區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識,並通過閲讀、思考等途徑培養分析原因、總結規律等地理思維能力,其中也滲透了對讀圖、蒐集歸納地理信息能力的訓練,其中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2、教法設計: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讀圖分析+分組討論練習”的教學方式為主,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練習和資料,體現地理課堂的特色。

3、學法指導:在學法指導上突出一個“動”:

(1)、課前“動”——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安排學生在課前收集關於中東(如:巴以衝突、中東名字的由來)以及蘇伊士河運和土耳其海峽的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培養和鍛鍊學生自學和收集資料的能力。

(2)、課上“動”----積極參與

為學生提供舞台,把課前收集到的資料通過小組討論,相互交流來增強學生的膽量和,;

讓學生以中東地區的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來體會和感受對和平的渴望,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訓練了語言表達和思維組織能力,同時也突出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加強讀圖、識圖、填圖方法的指導,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後“動”——課後延伸

懸念式的小結,為下節課設疑,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

課後作業佈置突出特色,鼓勵學生以“我所認識的中東”為題,寫一篇日記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結合中央電視台每天晚上七點鐘準時播出的《新聞聯播》欄目中經常有關於中東的報道引入新課。通過詞語接龍、模擬播音等,使學生對中東有初步的認識,產生學習的。

(二)聯繫生活,感性認識

通過課件、資料展示,提出逐層遞進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聯繫生活實際討論,與學生產生共鳴,幫助學生樹立“反對戰爭、呼籲和平”的觀念。

(三)積極探索,理性思考

在學生已經有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問題:中東為什麼衝突、戰爭不斷?引導學生從中東地區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豐富的石油資源、匱乏的水資源、文化差異四個方面簡要説明其不安定的原因,進一步從地理的角度出發,對中東的地理位置展開詳細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中東溝通兩大洋、連接三大洲、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方的交通要道,備受關注,是引發戰爭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完成P52頁活動題,通過填圖練習將重要的知識點落實在地圖上,課後寫一篇日記加深對中東的印象。

説課稿 篇3

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體育課程標準》為依據,按照水平二課程目標要求,貫徹快樂健身,主動發展的教學理念,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啟發學生思維,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良好創新意識和合作精神,通過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在自主、合作的氛圍中學習、活動,引導他們通過“玩中學、玩中練”,在主動探究中瞭解投擲的要領,掌握投擲的正確動作,同時進一步激發他們對投擲活動的良好興趣。

一、教材分析:

投擲項目是一項古老的、傳統的體育項目,學生通過學習和練習投擲,可以發展力量和協調性等身體素質,促進上肢肌肉、關節、韌帶的發展。投擲這一內容是小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鍛鍊身體的重要項目之一,原地投擲動作,從小學低年級就開始安排課程,從投擲紙飛機、投擲沙包、到投擲壘球,拋實心球。教材編寫過程是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逐步提高的縱向編排方式。投擲項目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即使學生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後,仍可利用投擲項目鍛鍊自己的身體,培養自信心與良好的合作意識,又能從中培養興趣與創造性,陶冶情操。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體育《新課程標準》,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學生能領會並説出原地側向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

(2)技能目標:學生們能自己主動體驗投擲技術動作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鞏固並提高正確的原地側向投擲方法,做到動作流暢,出手高度適當。

(3)情感目標:在體驗體育運動樂趣的過程中,形成團結合作、共同參與的良好團體。

(4)、教學重點:側向投擲的出手動作.

(5)教學難點:掌握適當的投擲高度.

三、學情分析:

由於小學生個性好動,求知慾和模仿性都很強,又有一定的動作基礎。因此,本課所選內容接近學生的生活,給學生設定情境,讓學生在玩中滲進教學,這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易實現。

四、教學方法與組織

本課設計始終圍繞學習目標,以小組學習的方式來組織教學。整節課都圍繞投擲這一個學習中心,教學方法前後呼應。本課主要採用體驗發現法、講解示範法、合作探究法,遊戲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營造和諧、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學得活、練得活,能對本課的教學產生新鮮感,使學生在歡樂互助的氛圍下掌握技術動作,達到“玩中學,學中樂”的有效學習效果。

五、教學過程:

根據人體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和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因素,再結合課的任務和學生心理需求,把本課要學習的內容貫穿在遊戲活動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良好的效果。本節課分為四個部分,即激情引趣活躍身心、合作探究掌握技能、激活思維能力拓展、身心恢復陶冶情操。

(一):激情引趣活躍身心(8分鐘)

1、導入主題,激發興趣。教師語言引導,導入主題,學生仔細聽講,對教學內容初步瞭解,併產生興趣。

2、熱身活動:投紙飛機.拿出摺好的飛機,老師提出問題:怎樣才能使飛機飛得高飛得遠,學生帶着問題至各自“空域”嘗試“飛行”,教師分別參與各組活動,引導學生相互比較、相互觀察,尋找合理的投擲方法。

在這一部分,我根據活動規律,充分營造良好的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現從靜態到動態的轉變,在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為學習做好準備,同時為探索技能也做好準備。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20分鐘)

這一部分是課的主體部分,是解決“教”與“學”的重點,本部分分為以下幾個層次進行教學。

1、學生探索投擲動作:用小黑板出示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老師簡要講解並示範動作。動作要領我把它編成口訣,使學生易於接受:(:身體側對投方向,重心右移成弓步,肩上屈肘如滿月,蹬地轉體要快速,甩臂擲球似揮鞭。)利用兒歌組織學生邊説邊徒手模仿。模仿採用分解到完整的方法。

通過這部分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原地投擲壘球的動作要領。並能正確徒手模仿。

2、老師建議學生把紙飛機拆開,捏成團,嘗試體驗原地投擲壘球動作。學生用口訣引導自己投擲

練習2到3次後,教師提出問題:用同樣的力氣投擲,影響遠度的因素是什麼?___高度.讓學生知道高度與遠度的關係,明確出手高度是投擲技術中關鍵的環節

3、在練習3次後,把學生分成四列橫隊,玩“飛越長城”的遊戲。兩端的投,中間兩隊迎面跳躍攔截,間距五米,練習2到3次後再交換位置。

在練習中一部分學生會出現投擲角度偏底的問題,所以安排”飛越長城”的遊戲,來調整學生最佳的投擲高度.

形式新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認識能力的練習,學生往往會情緒激昂,樂此不疲。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投擲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

4、原地側向投擲壘球闖關的遊戲;(在投擲區畫好遠度距離線,按及格、良好、優秀的標準分為三關插上標誌線,闖過第一關獲得一蘋果,第二關菠蘿,第三關西瓜,比一比哪組闖關多。

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通過實踐——認知——再實踐的學習過程對學生實施壘球投遠教學,前面學生已用紙球進行了嘗試練習,再用真正的壘球進行練習,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此段教學通過嘗試體驗、直觀演示、遊戲比賽等教學方法解決教學重難點。

(三)、激活思維能力拓展、(大約10分鐘)

在投遠活動過後,為了進一步鍛鍊提升學生的投擲能力,培養學生的競爭合作意識,我又設計了一個“神投手”的拓展遊戲。具體操作如下:

剛才同學們的表現非常好,但是,我們能不能將遠距離的目標擊中呢?

(此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最高峯,意猶未盡,躍躍欲試,教師適時利用,將課堂教學推向最高峯:拓展練習。)

“好!看大家這麼有興趣,下面我們再做一個遊戲《小小神投手》。”要求學生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投準方法,提高投擲的準確性。

方法與規則要求:

在投擲線前方放置四個筐,分成四小組,每人投一次,投進一球既得一分,以得分多少分勝負。在練習投遠的基礎上,加大難度,開始練習既遠又準,目的是使學生控制投的力量和出手角度,從而提高投擲的準確性。

採用競賽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練習興趣,提高練習效果,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以團隊成績為評價標準的遊戲,讓學生體會到與他人一起完成體育活動任務的快樂,讓每一個個體發揮出最大潛能。

四、身心恢復陶冶情操

在音樂伴奏下師生一起跳兔子舞,從而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目的,

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地位與作用:

《鍵盤上字母的排列規律》是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中的課題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了初中涉及到的兩種求概率的方法基礎上展開的,具有很強的活動性與實踐性,與實際聯繫緊密,也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體現了利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思想方法。

二、教學目標及難點重點: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在網絡環境下,能夠統計英文字母在書面英語中出現的頻率,並用頻率的穩定趨勢估計各個字母出現的概率;

②熟練運用現代技術分析並描述統計數據,靈活運用統計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方法,讓學生逐漸認識到“統計是我們做出決策的有力依據”。

難點:數據的分析、描述,能解釋鍵盤上部分按鍵的設計思路。

3、過程與方法:

①經歷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數據的過程,體會統計和概率對決策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②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與人合作,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初步認識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統計與概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數學實驗的魅力。

②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增強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有較強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已具備了相關的基礎知識,能夠熟練地應用Excel和Word進行統計、篩選和計算,同時小組合作探究有序高效。在學習了利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方法後,來研究與實際生活聯繫密切的“鍵盤上字母的排列規律”是非常感興趣的。

四、教法學法:

本節以新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統計觀念和應用意識為核心,將信息技術作為課程的工具、方法和意識融於整個課程的實施過程。通過數學實驗和數學模型思想,讓學生在活動建構自己的統計知識結構,強化統計和信息技術技能。在快樂的實驗學習中,體會合作精神、領略統計獨特的魅力!

本節課以“問題引領、實驗探究”的形式展開,讓學生通過分析、討論、統計、再分析的過程去感受概率的廣泛應用。藉助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對數學的熱愛在統計實驗中漸漸升華。經歷統計的數據收集、整理、分析、描述和應用的全過程,體驗統計的不確定性和數學實驗嚴謹性,培養學生強大的思辨能力和“用數據説話的”嚴謹態度。整個過程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點撥、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五、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引入,問題引領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體驗統計與概率在現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先來看一下學習目標(展示學習目標)。首先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回到19世紀80年代電腦鍵盤設計之初,我們都是某大型設計公司統計部的員工。有一天,我們的總經理興致勃勃的衝到辦公室,他説:(有一位同學扮演總經理)

總經理:大家好,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我們公司拿到了電腦鍵盤設計這個項目,這將是一件改變歷史的變革,做好了這次設計我們將名垂青史!好了,大家趕緊着手準備吧。

師:我呢,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了,和同學們一起探討這個項目。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

問題一:鍵盤的佈局我們應該考慮什麼因素呢?(學生登陸學習平台,搜索相關知識並與同學交流。)

生1:

生2:

生3:

……

師:好,哪位同學給我們總結一下?

生:鍵盤的設計與我們手指靈活程度、手指管轄範圍、左右手負荷、左右手交替頻率等各種因素有關,但是考慮這些因素之前,我們應該先統計各個字母在書面表達中出現的概率,統計出概率以後才能結合其它因素科學地分配各個字母在鍵盤上的位置。

【設計意圖】通過情景設置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度,創造快樂學習的氛圍,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通過問題引領學生思考,並藉助開放網絡平台獲得學習資源,提高學生信息檢索的能力。

(二)合作實驗,探究嘗試

問題二:那我們如何計算書面表達中各個字母出現的概率呢?請大家先回顧一下計算概率的方法。

生:……

師:好,大家已經確定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那下面我們分組進行26個英文字母和空格在書面表達中出現頻率的統計。

數學實驗温馨提示:

1、樣本選擇:由於我們要統計的對象有無限個,因此我們採用隨機抽樣進行統計。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樣本,例如:①從學習平台下載老師提供的文章;②從英語教科書中自選兩篇文章;③從網絡中檢索英文文章。

注意,作為樣本的英文文章,應該儘量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2、統計方法:

(1)、打開統計學件,將英文文章輸入或者粘貼到主界面,開始統計,並記錄相關數據,繪製統計圖。

(2)、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出空格以及英文字母出現的頻率;

3、分組方式:

三人一組分別統計所選文章的空格鍵以及26個字母及空格出現的次數,組長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工。建議分組方案: 一人實際操作,一人檢查監督,一人負責記錄,最後三人選擇合適統計圖表完成數據的描述。 (學生統計,教師巡視,不時給予點撥。)

【設計意圖】通過數學實驗一方面讓學生利用網絡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描述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利用頻率估計概率的方法,培養學生統計觀念;另一方面合理分工,明確任務,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分析比較,提出質疑

問題三:分析自己的實驗結果,你發現了哪些問題?

我們統計的各個字母的頻率和課本提供的頻率不同。

問題四:我們統計的頻率為何與課本提供的頻率有所不同?誤差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原因:①樣本容量不夠大; ②統計的材料不夠廣泛,有一定的侷限性;

③統計本身的不確定性; ④操作誤差。

師:既然我們已經找到了誤差產生的原因,那麼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了。這裏老師提前做了大量的統計,給大家展示一下。(白板展示實驗數據)

思考: 能否直接利用我們求得的"概率"來設計鍵盤上字母的排列順序?還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參考手指的靈活程度與管轄範圍、左右手負荷均衡、左右手交替頻率最大、相同手指交換頻率最小、能否推廣等因素。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體會大數定律的魅力,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能夠經歷隨着實驗數據增大,隨機事件規律漸漸浮現的探索發現過程。體驗成功的喜悦,培養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和“用數據説話”的嚴謹態度。同時為課後拓展埋下伏筆。

(四)拓展應用,提高升華

問題五:我們已經確定了各個字母在書面表達中出現的概率,“空格”在書面表達中出現的概率最大了,那麼我們可以怎樣設計空格鍵呢?

空格鍵做的最大,然後把它放在鍵盤最下面的中間。這樣兩隻手都可以用到空格鍵

師:具體的鍵盤佈局呢,我們就交給設計部吧。時間不早了,今天就探討到這裏。你們也可以繼續研究咱們的鍵盤佈局。等我們完成這項巨大的工程,相信我們都會深深的愛上統計,而且一定會名垂青史。到時候我們可以乘勝追擊,設計一款適合中國人使用的鍵盤,進而設計更多更科學的鍵盤。

【設計意圖】通過緊張的數學實驗,得出結論,應用於鍵盤佈局的設計,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愉快和氛圍和自信的心境中,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油然而生!

(五)總結交流,佈置作業

小結:通過今天的實驗,你有什麼收穫?

生:……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完善學生對知識的梳理,培養自我反思的習慣;通過整理自己的收穫,給學生時間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基於網絡平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學會與人交流與合作。

作業: 1、將你的實驗報告整理成數學日記上載到學習平台的“課程作業”。

2、利用今天學的方法,你能否設計一個適合於漢語拼音輸入的鍵盤呢?(選做,請將你的設計上載到學習平台的“課程作業”。)

【設計意圖】新課程強調發展學生數學交流的能力,用數學日記給學生提供一種表達數學思想方法和情感的方式,以體現評價體系的多元化,並使學生嘗試用數學的眼睛觀察事物,體驗數學的價值。作業由必做題和選做題組成,體現分層教學,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説課稿 篇5

【教材與教學目標】

1、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74頁例3及相關內容。

2、教材簡析: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編排的。

同時,小括號的出現也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數學符號的簡潔性,統一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4、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5、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學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學生可能不知道怎樣才能先算加法,這時通過讓學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適當的符號,表示要先算加法,讓學生親身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教法和學法】

關於教法

1、創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2、通過認知衝突感受學習小括號的必要性。

3、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創造”

小括號的過程。

關於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課的`主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並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預習舊知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課件動態展示例3的情境圖:出示10個五角星,先減去2

個,再剪去3個。

2、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你能根據剛才的情境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獨立思考回答:還剩幾個五角星?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3、通過動手操作或畫圖,確定解題思路。先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代替五角星擺一擺或畫一畫,説一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小組討論交流,確定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第一種:先減去兩個五角星,再減去三個五角星,最後還剩幾個五角星?第二種:先算出一共減去多少個,再計算還剩多少個?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與畫圖,有利於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4、通過認知衝突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

首先請學生列出第一種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幾個”,再算“還剩幾個”應怎樣列式?學生回答:10-2+3

學生思考討論,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能先算2+3嗎?

(設計意圖:圍繞“10-2+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從而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

5、認識小括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1)“創造”小括號,理解意義

提問: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適當的符號,用這個符號表示要先算加法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如—○□()等。(2)認識小括號,感受數學符號的統一性和簡潔性。

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提出()這個數學符號,並板書:小括號(4)使用小括號掌握運算順序

教師將小括號添上,提問:你能説説這個算式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嗎?學生回答

(5)總結提升:

明確一個算式中含有小括號的應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並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按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三)達標測評,鞏固提高1、完成“做一做”2、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3、專項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四)盤點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音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5課的歌曲——《媽媽的心》, 這首歌曲《媽媽的心》是一首結構規整,曲調流暢,主題鮮明的兒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稱的內心表白,充滿激情地表達了幸福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歌曲為2/4拍,宮調式,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

本單元的五首作品以"媽媽的歌"為專題,表現了"音樂與人"這一主題,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少年兒童對媽媽深切的愛。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崇高品德。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及生活經驗,對媽媽的愛有了很深的感悟。本節課學生需要知道歌曲用媽媽來比喻祖國,來表現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培養對學生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基於上述學情,並結合音樂課程標準中總目標、階段目標及本單元目標的要求,我制定了本節課學習目標如下:

1、用自然優美的聲音唱好《媽媽的心》,通過學習歌曲《媽媽的心》表達幸福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

2、學會用簡單的節奏為歌曲伴奏,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同時增加學生對音樂的表現力。

3、在實踐活動中學習四分休止符,並瞭解其在音樂中的作用、意義,掌握其基本使用方法。

本着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立通過歌聲抒發情感,體現孩子們對祖國媽媽那種天真純潔的愛是本課的重點,在演唱實踐中準確表達休止符是本課的難點。

本節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結合了語文、思品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等優點,為學生創設一個愛祖國的學習氛圍。在這種環境中,讓學生充分感受愛國主義情感。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我還採用了聽賞法、引導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引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小組合作、即興表演、跟隨音樂主動學習歌曲。

根據新課程理念,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在教學中我預設了一下幾個教學環節:

1、激趣導入,旋律練習

(1)我用"猜謎語"的形式導入新課:首先出示"四四方方一片紅雲,閃閃爍爍五顆金星。"請同學們來猜猜,這是什麼呀?問題簡單易猜,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本課創設的情境之中。(出示圖片國旗)告訴孩子它可是我們祖國媽媽的象徵呢!到今年為止,我們的祖國媽媽已經有61週歲了,可是她卻越來越美麗!(配樂欣賞祖國山河風光圖)這樣的祖國媽媽,你們喜歡嗎?

(2)接下來我用歌聲來讚美我們的祖國媽媽,表達我快樂的心情!

範唱歌曲的高潮部分:

5 5 6 5 | 5 3 5 5 6 | 5 — |3 3 5 3 | 3 1 2 2 3 | 2 — ||啦…… 啦……

請喜歡祖國媽媽的小朋友們,跟老師一起來讚美我們的祖國媽媽嗎?也來表達一下快樂的心情吧!

學生跟老師學唱旋律,指導學生用自然舒服的聲音唱好這條旋律。

這樣的設計過渡自然,並分散了歌曲的難點,讓音樂與情感融為一體。

2、歌曲欣賞

接着我利用多媒體出示心形國旗圖片,同時請學生聆聽歌曲錄音,請仔細聽聽,他是怎麼讚美我們的祖國媽媽的?歌曲是活潑歡快的還是優美抒情的?

學生交流反饋。要求:知道歌曲的情感,掌握歌曲的情緒。

3、範唱導入,學習休止符

教師範唱歌曲,請小朋友們仔細聽一聽,老師在歌曲的什麼地方停頓了一下?再請同學們討論:音樂停頓在歌譜上是怎樣表示的?

學生回答後我出示四分休止符,並講解:樂曲中有休止符就表示紅燈,看到譜上有"0"休止符要記住"紅燈停一停",這一拍要唱在心裏。四分休止符與四分音符的時值是一樣的,都是一拍。

出示節奏:

X 0 | X 0 | X 0 | X 0 ||

拍手 握拳

仔細觀察這條節奏,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指導學生學會帶有四分休止符的節奏型。

四分休止符是本課教學的難點,通過討論及趣味練習,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中進行節奏訓練,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4、層層深入學習歌曲

(1)學唱第一段。

聆聽琴聲伴奏,學生用 "m" 輕聲哼唱旋律。 (注意唱好休止符,提醒學生"紅燈停一停" .)指導學生有節奏的朗讀歌詞。學生隨琴聲伴奏,對老師的口型,在心裏默唱歌詞。讓學生隨琴聲伴奏,輕聲地唱歌詞。

(2)自學第二段。

重點指導學生唱結束句,説説這句跟第一段的最後一句有什麼不一樣?

對比旋律,指導學生唱好結束句。

(3)完整跟琴聲輕聲唱全曲。

師生共同用親切,自然的聲音來讚美我們的祖國媽媽!

(4)用你喜歡的方式給自己伴奏。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用這個節奏來給歌曲伴奏。

X — | X — | X — | X — ||

有感情的歌聲,永遠是音樂教學工作者追求的最美境界。因此,我在歌曲處理上採用了引導法,啟發學生層層深入學習歌曲,從而達到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讓學生在聽、説、唱、動等情感體驗活動中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表現音樂。

5、拓展延伸,欣賞樂曲

播放《愛我中華》學生圍成圈,隨音樂律動。

在教學的尾聲我創設教學情景,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昇華,這是本課情感價值觀目標的拓展。

6、總結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媽媽,結束本節課的學習。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錦瑟》。我將從教材、學生、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教學工具、教學過程等方面對這篇課文進行簡單的教學説明。

一、説教材

《錦瑟》詩是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必修三第二單元的“唐詩單元”講讀課文,在古典美學方面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此詩辭藻華麗,用典殊多,晦澀難解,眾説紛紜。藉助本文可以給學生開展“美育教學”以及培養學生的閲讀審美能力,幫助、引導他們更好的體悟人生、生命的悲歡離合之情,自然有助於學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養。

二、説學生

本文是針對高中學習階段的的學生來説的,他們正處於承上啟下的時期,雖然具有了一定的文本閲讀和欣賞能力,但其知識水平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仍急需得到恰當而且有效的提高;同時,詩歌又是對學生的情操陶冶和修養的提高具有極大推動作用的,所以,講解本文是有必要的。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意象在詩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感受古典詩歌的意境美;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研討為主,老師引導為輔,提高學生詩歌鑑賞技能水平;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正確認識古典詩詞的精神美,最後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啟智。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錦瑟》的重點在於對詩歌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體味;難點在於學生結合具體的意象和自身的實際感受理解這首詩的“多義性”特徵。

五、課時:一課時。

六、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多媒體的運用,“將主動權還給學生”,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投入詩歌中,主要是學生自己獨立或討論解決問題,因此,在方法上做如下安排:

(一)配樂朗讀法:反覆地朗讀,深入體會詩歌的意境;

(二)討論法:同學分小組討論,解決自身對詩歌的問題;

(三)點撥法:老師抓住關鍵的問題進行點撥,拓寬學生思路:

(四)聯想法:通過形象化、具體化的多媒體資料促進學生聯想,體味意境。

七、教學工具

本次教學採用電腦多媒體教學,配合圖片音像資料,更加迅速有效地將學生帶入詩中的意境中,感受詩歌的意境美。

八、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説一説)

抓住學生對詩歌名句的耳熟能詳,開課時以名句對接的方式引起學生對詩歌學習的興趣,同時消除學生對文章的陌生感。老師給出詩句的上句,要求説出下句:

①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②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③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④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以上均為李商隱的名句,進而轉入今天的詩歌《錦瑟》的學習中。

(二)朗讀感知(讀一讀)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詩歌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品位詩歌的語言美,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的感情,誦讀是必不可少的。課堂上,學生的自讀、教師的範讀,以及聽錄音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給學生整體感知的環境,體味詩歌整體的意境。同時,鍛鍊學生的口語能力。

(三)課文研習(議一議)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經過大量反覆的誦讀環節,學生對詩歌就能產生一定的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將之表達出來。老師的點撥更穿插其間,抓住關鍵性的字詞和意象,拓寬學生的思路,引導同學自己解決問題。在這裏,特別注意本詩“多義性”的把握,或悼亡詩,或愛情詩,或感傷身世等等。

教學過程中,尤其抓住用典的地方。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以學生自述為主,老師補充為輔的方式,平實地將典故説明,促進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

下面是對文章分析的範例:

首聯用的是民歌的起興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當年,一言難盡,感慨萬千。此句給人以淒涼之感。

頷聯此聯緊承上文“思華年”一語,寫詩人虛度年華的感歎。 出句用莊周夢為蝴蝶典故事: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樣美好,在回憶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確使人迷戀,暗含懷才不遇之情;而眼下的困頓狀況只不過是一場夢。也可以另解:如果眼下的困頓狀況是真,則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豈不成了虛幻的夢?這真是“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詩人已經完全陷入一種難言的境界之中了。對句用望帝魂化杜鵑事,則似乎表明了詩人對“華年”的一往情深,即無論是夢是真,他都不會讓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滅,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樣借杜鵑的啼聲唱出自己的悲哀。上下銜接自然,用典工巧。

頸聯“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又給我們展示了這兩幅美好的畫面,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輪明月為背景,塑造了鮫人泣淚成珠的形象。這是從民間傳説中演化出來的,但作者翻出新意義。“珠有淚”,珠光、淚光融成一片,難以分清,它使人悵惘而

又聯想無窮。試想,鮫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淚卻化為人們喜愛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讀者品嚐。後一幅以藍田秀麗的羣山和温暖的陽光為背景,塑造了“玉生煙”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那温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在空中,為山增輝。這個想象來源於“石韞玉而山輝”,但詩人獨走蹊徑:從玉被掩埋這一面來説,那是很可悲的;從“生煙”這一面來説,卻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況味也真是一言難盡。這兩幅畫面儘管色調不同,但是寄寓的悵惘、悲傷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尾聯“此情可待成追憶”,猶言上面説的那番感慨哪裏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時才有,所以接着就補足一句“只是當時已惘然”。言外之意是,當時既有悵惘之情,則今日追憶必定更加悵惘,的確是不堪回首了。

詩歌的藝術特色:

這首詩相當典型地體現出李商隱無題詩意象的空靈優美、撲朔迷離。如“滄海月明珠有淚”兩句陰陽冷暖、美玉明珠,境界雖殊而悵恨則一;典故、象徵、比喻三法兼用並舉,不僅對仗工穩,而且造句精麗,詞采斐然,月、珠、淚、日、玉、煙等字的選用,無不給人以玉潤珠圓的感受。

(四)作業(寫一寫)

標籤: 七篇 彙編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3nyk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