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實用】語文説課稿4篇

【實用】語文説課稿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快來參考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説課稿4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語文説課稿4篇

語文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各位老師,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大班語言活動詩歌《雪地裏的小畫家》。詩歌朗誦一遍。這首詩歌具有奇妙別緻的想象,將小動物在雪中的腳印比喻成形狀優美的竹葉、梅花、楓葉和月牙,勾勒出了一幅活潑、生動、優美的畫面,既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又適合即將到來的有關冬天的主題活動

《綱要》中提出

:“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大班上學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水平,我為本次活動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初步學會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2)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3)樂於參與遊戲,並感受到遊戲的快樂。

其中重點是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能大膽地在集體面前朗誦詩歌,難點是引導幼兒進行仿編詩歌。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瞭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識別各種動物的腳印。

(2)製作電腦課件,將詩歌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3)小動物和小動物的腳印的圖片各半。

二、説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更好地引起幼兒的注意及興趣,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和遊戲法。

通過生動活潑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詩歌。

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並積極思維。

通過輕鬆愉快的遊戲,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各種動物的腳印,激發創編慾望。

三、説學法

活動中我充分利用“電教”這一現代化手段,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説説、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和遊戲練習法等學習方法

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看電腦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

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説教學過程

根據大班幼兒學習語言和年齡的特點,結合幼兒園教學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以下幾環節:

1、音畫結合,引出詩歌。

活動一開始,我就打開電腦畫面,戰線出這樣一幅美麗的情景:天空中飄着朵朵雪花,優美的《雪絨花》音樂慢慢響起。這時,我對小朋友説:“你們看,天空裏下起了什麼?”這樣視聽結合,一下子就能調動起幼兒的興致。

2、動畫演示,理解詩歌。

首先我請小朋友觀看雪地上出現的的各種腳印,並以神祕的語氣問幼兒:“這些都是誰留下的腳印呢?”讓幼兒自由猜測,然後再播放小動物走過雪地的動畫,以此來驗證幼兒的猜測。接着我又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自由地説一説:“這些小動物的腳印象什麼?”幼兒在與同伴的討論中能夠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説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夠吸收到別人的知識,從而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在小朋友討論完以後,我又讓他們大膽地把自己的見解在集體中發表,並且加以肯定和鼓勵,培養了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同時,為了將小朋友引入詩歌的主題中來,我直接説:“小朋友看,西歐啊動物在雪中留下的腳印就象一幅美麗的畫一樣,它們都是雪地裏的小畫家。我們平時畫畫都要用顏料和筆,可是小動物們畫畫是不用顏料不用筆的。你們説,它們的畫是怎樣畫出來的呢?”這樣通過簡單的幾句話,就讓幼兒理解了詩歌中的“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這一句。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最後一句的時候,我還是利用電腦畫面中“小貓奇怪地問:‘小青蛙怎麼沒來?’”這樣一個動畫來完成的。小朋友已經有了一些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來。

3、多種方法,學習詩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分這樣幾步進行:(1)整體欣賞。我讓幼兒一邊看動畫一邊完整地欣賞詩歌。(2)分句教學。就是老師念一句,小朋友跟着念一句。老師唸的時候要有感情,注意語氣語調的變化。這樣利用自己的情感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比如詩歌中的前兩句,我會這樣念:“下雪了,下雪了,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 ”再如後兩句“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很快就能將老師的語氣、神態模仿的惟妙惟肖。(3)表演詩歌。在小朋友基本掌握詩歌的時候,我啟發幼兒為詩歌加上合適的動作,可以分組表演,也可以分男女表演。這樣既幫助他們記憶,又增加了學習的興趣。至此,活動的重點就解決了。

4、發揮想象,創編詩歌。

這裏有兩個過程:(1)幼兒討論,演示動畫。“還有那些小動物會象小雞它們一樣可以在雪地裏畫畫呢?它們會畫些什麼呢?”讓幼兒分組展開討論,然後請小朋友將討論的結果在集體面前講述出來。沒説出一個動物以後,我就利用課件演示出這個小動物在雪地裏行走的畫面。第二個過程就是觀看畫面,創編詩歌。這裏我是這樣引導的:“小朋友相處的動物可真多,你們看,它們在雪地裏畫的畫也很美,我們能不能把它們也編進詩歌裏呢?誰願意來試一試?”有了上一個步驟做鋪墊,熱切幼兒對詩歌的語言形式已經掌握,所以基本上都能很快地開動腦筋,發揮想象,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編出新的詩歌來。他們可能會説“小熊畫面包,大象畫小船......”這裏可以讓個別幼兒示範仿編以後,再讓小朋友們互相編,讓每個幼兒都表現的自我的機會。這樣,活動的難點也就解決了。

5、遊戲《幫小畫家找畫》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幼兒通過遊戲,進一步感知動物的腳印,同時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我染個一半幼兒手拿畫有各種小動物腳印的圖片,另一半幼兒手拿畫有相應的小動物的圖片,然後讓小朋友一一對應幫手裏的“小畫家”找畫,看誰先找到。

最後,我對小朋友説:“小動物們一直站在雪地裏太冷了,他們要回家了。我們和這些‘雪地裏的小畫家’説再見吧!”同時,畫面上也出現小動物邊揮手邊踏步走的情景,以此來結束活動。

我們都知道,語言活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本次活動中,我把大部分時間都留給了孩子,為他們創設了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讓他們在“回答提問、自由討論、朗誦詩歌、表演詩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和創編,從而達到本次活動的目標。

語文説課稿 篇2

學習內容分析: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s版第四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激光的話》。本課是一篇科學知識小品文。文章採用擬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介紹了激光的主要特點和它的多種用途,以及激光的由來,藴含了人類要勇於攀登科學高峯,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道理。教育學生熱愛科學,培養學生對學習科學、探索世界奧祕的興趣。本課對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起到很好的奠基作用。

接下來,我來説説學生的情況——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孩子還小,加上都是些街道上做生意、船上挖沙、農村拆遷的孩子,知識面狹窄,他們的父母知識也很淺,不懂得什麼是激光,即使是聽過也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去解釋激光。更是對激光的用途知之甚少。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尤其是收集資料,做直觀課件!

學習目標:

根據教材與學情,我設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會寫8個字,會認、會用由生字組成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激光的特點和廣泛用途。

3、引導學生從小確立愛科學、學科學、利用科學造福人類的志向。

學習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生字,會寫生字,學會詞語並會運用詞語。

難點是:瞭解激光的特點和用途。

教法學法:

根據新課標要求,語文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學習創設真實的情境,為學生學習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學時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表演法。學習準備:

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安排學生自己做生字卡,並且先讀一讀。同時,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瞭解激光我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製作了多媒體課件。

學習過程:

根據語文課的性質和本課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和學生分別做自我介紹。

[設計意圖]這樣開課主要有兩個目的,其一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愛表現的慾望;其二是與本文第一人稱“我”的敍述方式相吻合。

2、今天也有一位朋友想把自己介紹給我們大家認識,它是誰呢?聽課文錄音朗讀。聽後明確並板書課題,學習“激”字,

3、齊讀課題。激光真的會説話嗎?你願意替激光把它介紹給我們認識嗎?想要做到這些必須會認識本課的生字。

[設計意圖]科普作品本來對學生來説是很枯燥的,所以此環節目的是通過以童真童趣的語氣來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徵,但從本節課來看,這種方式也顯得有些羅裏羅説,耽誤了時間。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同桌互相考查對方課後生字是否認識。

3、男女生賽讀生字,看誰認得好。

4、遊戲:猜猜它是誰?(師剖析某個字,生猜測它是誰?)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本來是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事實上,由於識字、認字的方法不夠多樣化、同時在識字時沒有深入到這個生字的深層學習,也沒有積極運用學生喜歡的方式,比如給生字找朋友,你怎樣記住這個字的等等。而是我本人在一相情願地説文讓學生猜字。這樣做既耽誤了時間,學習效果也不大,假如再上這樣的課,我一定要靈活運用一些學生喜歡的學習方法。

5、小遊戲——找朋友。(將生字和拼音連起來)

[設計意圖]此環節主要想讓學生進一步鞏固生字,但課後我縱觀整節課,這一步的設計其實也很多餘,因為在前面已經通過多種方式識了字,因而也造成了本節課略顯前鬆後緊。

6、我能讀詞。讓學生讀詞並結合課文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相關詞語,練習用相關詞語説話,必要時出示部分圖片來直觀認識實物。我認為此環節通過引導學生理解詞語對於理解課文是很有幫助的,同時這也是我們上第一課時必不可少的內容,因而在這一環節我也花了不少時間來為學習後文作鋪墊。

第三環節:簡要學習課文

1、師過度:激光想和我們交朋友,那它會幹什麼呢?

自由朗讀課文,在文中作記號。

2、出示課件:我是激光,我會-----(學生扮演激光來誇誇自己的本領),師做適當的板書。

[設計意圖]此環節是在繼前面落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後,引導學生簡要理解並梳理課文內容。前面在引導學生讀詞理解詞時順勢藉助圖片理解感受了激光的特點以及它的特殊之處,故而在此環節重點是引導學生明確激光的作用用途,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沒有采用問答式,激光有什麼作用呢?而是借助學生喜歡錶現的特點,讓學生來演一演,“出示課件:我是激光,我會-----”不過由於時間的原因,在這一環節教學時時間有些倉促。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1、生活中,你還知道激光有哪些好處?生交流蒐集的資料。(師補充相關圖片)

2、你希望激光還能為人類做哪些事情?生展開想象,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師生收集的資料圖片,意在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激光,從而增進學生對科學的熱愛.

板書設計

13、激光的話

激光刀在工廠裏切割鋼板

在醫院裏做手術

在戰場上激光槍、]激光炮

在日常生活中裝點節日的廣場

唱片、光盤

[設計意圖]本節課的板書重點是想突出本課的重點——激光的作用,讓學生對激光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對激光的興趣,對科學的熱愛。

語文説課稿 篇3

"説課"是教學改革中湧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雷雨語文課文的説課稿,我們來看看。

一、 説教材地位特點

我今天所説的課文是作品《雷雨》。它所處的單元是高中第四冊第四單元。這個單元是高中首個戲劇單元。通過學習本單元,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初步涉入戲劇瑰麗之門。而作品《雷雨》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而本文又位居單元之首,以開放的思維、以現代教育模式學習本文,將對單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

二、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學會鑑賞解讀戲劇。

能力目標:1、嘗試網絡環境中解讀經典文本,充分凸現學生課堂主體的地位

2、學會藉助現代信息技術查詢、分析、辨別、篩選、整理、積累、利用信息。最終實現網絡與學生互動、學生與教師互動、學生與學生互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無縫整合的理念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情感目標:關注人的情感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矛盾衝突,培養人文情懷。

三、 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特點、地位。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怎樣利用網絡環境解讀、把握經典作品。

難點:以人文意識探究周樸園與魯侍萍的情感及其性格。

四、 説學法引導

1、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瞭解戲劇常識、作者、作品、相關背景等。

2、藉助網絡互動方式整合學生自由探究成果。

3、深入研讀文本,利用實時網絡討論,探究教學難點。

4、拓展課堂,結合課文進行多元化研究性學習。

五、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激發情感,創設氛圍。(約3分鐘)

上課伊始,我先播放電影作品《雷雨》結局片斷。以濃厚的悲劇色彩和強烈的視覺衝擊渲染情感,創設氛圍。以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之後,我指出七十年前的今天,年僅23歲的曹禺先生以他在清華大學時創作的四幕劇作品《雷雨》,為我們留下了這麼一個悲劇結局、一聲歎息。在幻想、憧憬、掙扎、嚎叫之後。雷雨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着火熱人生的年輕人同時踏上了生命的不歸路。作品《雷雨》,除了生命毀滅的沉默和黑暗之外。究竟還有多少個難解的迷,究竟還能告訴今天的我們多少些人與人性的啟示。

接着,我與學生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平等的走近被稱為“中國莎士比亞”的戲劇大師,走進作品《雷雨》。

二、 資源收集和整合分析(約13分鐘)

1、 設問提示,提出問題

我採用換位思考。由學生主體積極、自主的給自己提出學習任務。也就是假設學生是老師,在首次接觸戲劇這一文學形態,在教學戲劇單元第一課作品《雷雨》時。他們會讓學生首先了解什麼?並讓每位同學設計一個問題,發佈在網絡討論區。

2、 信息收集處理

⑴聚焦問題

就是將學生剛才提出發佈於討論區的問題。進行整理、篩選、總結、提煉出兩大問題。

a、 戲劇常識(定義、分類、鑑賞劇本的要素等)

b、 曹禺簡介,作品《雷雨》故事梗概,創作背景

⑵資源搜索

教師將全體學生分為兩大組。各組負責其中一個問題。之後,教師提供給學生解答問題的途徑。

收集課文和課外資料上的信息

利用網絡,使用關鍵詞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信息的網站。訪問其中一個獲幾個站點,收集相關的信息。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參考網址和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google;新浪;雅虎;百度等。

在這一過程充分體現學生的分工和合作,使每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享受學習的過程,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 交流、彙報、討論

接着,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蒐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把整合好的資料發佈於他們自己的討論區。

之後,教師讓一些學生講解、展示自己的成果。期間,教師作適當重點點撥。

之後,教師作簡要小結。並補充作品《雷雨》人物關係圖,使學生更清晰的把握作品《雷雨》的複雜人物關係。為下面教學做好準備。

三、 文本深入研讀及網絡實時討論(約27分鐘)

1、 在瞭解戲劇要點,大體把握了作品《雷雨》之後。迴歸文本,通過對文本的研究達到解讀戲劇的目的。培養學生鑑賞戲劇的能力。我選擇課文節選部分的第一場戲,也就是周樸園和魯侍萍三十年後的重逢。作為研讀的重點。

2、 插播電影作品《雷雨》此部分的片斷,並提出思考題。

a、 這場戲的戲劇衝突是什麼?這場衝突最引人入勝的戲是哪一段。

b、 分析人物性格。

3、 在觀看完電影后,學生結合電影和課本解答思考題a。

以此得出,魯侍萍身份確定使這場戲劇衝突的點。之後,讓學生課堂口頭回答以下問題。

⑴周樸園在不知是魯侍萍之前,周對魯是什麼態度?找到依據。

⑵兩人圍繞三十年前在無錫發生的事件展開對話,在整個對話過程中,周樸園幾次問魯侍萍的姓氏和身份?這些問話和動作展現了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

⑶周樸園在知道是魯侍萍之後,周對魯的態度有何變化,哪裏體現?

(學生簡要口頭回答)

4、在把握了戲劇衝突和戲劇人物語言的基礎上。接下來,教師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和自由討論的權利。利用網絡討論區,深入解讀周樸園和魯侍萍這兩個人物。

(教師在網絡討論區發佈討論問題)

a、 周樸園愛魯侍萍嗎?他對魯侍萍的懷念是真實的嗎?你覺得周樸園是一個怎樣的人?

b、 魯侍萍對周樸園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糾葛持什麼態度?你認為魯侍萍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之後,教師援引曹禺的原話“我用一種悲憫的心情來寫劇中人物的`爭執,我誠懇的祈望着看戲的人們也能以一種悲憫的眼光來俯視這羣地上的人們。”指出,曹禺是站在悲憫的角度上看待作品《雷雨》中的人物。鼓勵和要求學生儘量多角度、多方位,以自己的觀點解讀人物、讀出自己。

學生在網絡討論區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廣泛的、深入的討論。(其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一些有關資料的網址)

5、 討論完畢。教師選擇其中精彩觀點進行集體賞析、點評,以深化學生的認知。

四、 課外研究拓展(約3分鐘)

在課堂討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研究範圍,拓展課外研究性學習。

1、教師示範性的提出有關作品《雷雨》和作品《雷雨》拓展而出的研究性的命題。如:a、作品《雷雨》的命名

b、曹禺創作作品《雷雨》的前後歷程

c、周萍和繁漪、四鳳的感情糾葛

d、周樸園和他的三個女人

e、作品《雷雨》和作品《原野》比較談

2、 鼓勵和要求每位學生在自己的討論區發佈一個研究性命題。並讓他們選擇其中較有價值的一個命題。作為課外研究性學習的作業。

3、 要求學生課外以doc格式記錄成果。通過電子郵件發送至老師的電子信箱。

五、 結束詞

我的結束詞是這樣的。

同學們。今天,在曹禺先生建構的一個“人的舞台”上。我們以自己的方式自覺、自主而平等的去感悟、去揣摩,走進作品《雷雨》。現在走出作品《雷雨》。在網絡環境中,老師希望大家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解讀更多的名家名篇名作。

語文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我是 號考生。

現在開始説課。我説課的課題是《離騷》,作者屈原。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剖析本課。

《離騷》選自魯人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第一單元。本單元的主題是:人生的五彩夢。而本文正是一首撼人心魄的政治抒情詩,抒發了詩人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高尚情操。學習本文有助於學生獲得審美體驗和精神陶冶。本課計劃用時2課時,我現在説的是第1課時。

高二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古文鑑賞能力,但要理解時代久遠、語言獨特的楚辭作品,仍存在困難。

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特點,確立本課的三維學習目標為:

1.知識與技能——積累有關屈原和《離騷》的文學常識;

2.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章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把握文章基調,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為:疏通字詞,理解情感。教學難點為:比喻、對偶的表達效果。

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本課將採用情境教學,以情促讀,以讀促思的教學方法;在學法上,引導學生採用朗讀、圈點、批註等方式完成學習目標。

為實現高效課堂,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課視頻。

在立德樹人教育思想的指導下,擬定以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激趣導入,用時約3分鐘。

余光中曾寫下這樣一首詩:“烈士的終站就是詩人的起點?昔日你問天,今日我問河。而河不答,只悲風吹來水面,悠悠西去依然是汨羅。你彷彿在前面引路,帶我們去追古遠的芬芳。”大家知道這寫的是哪一位詩人嗎?明確:屈原。順勢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初讀品析,用時約10分鐘,分三步展開。

1.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結合導學案,疏通文意,將生字詞落到實處。

2.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視頻,提醒學生朗讀時要把握節奏,體會作者感情。

3.整體感知。思考課文主要講了幾部分內容?師生共同討論明確:前三段為第一層,自敍受屈遭貶的政治原因,但不願同流合污;後三段為第二層,表現了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節操。

第三環節:精讀探究,用時約20分鐘,分兩步展開。

1.讀中悟情,深入文本。學生默讀、圈畫出表現作者高尚品質和愛國情懷的句子。小組交流討論,選派代表發言。學生可能會找出:“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抒發了憂國憂民之情,“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表達了不同流合污之志,而“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則體現了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2.以情促讀,探究文本。《離騷》是我國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採用齊讀、領讀等方式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文章特色,引導學生從想象、比喻、對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四環節:拓展昇華,用時約5分鐘。

給學生1-2分鐘的時間消化吸收本節課的內容。

詩人以熾熱的情感、堅定的意志,追求完美的政治,追尋崇高的人格,身處逆境,不改初心,為了理想至死不渝,閃耀着理想主義的光芒,藴含巨大的藝術感染力。學習本文你有怎樣的體會?結合本單元的主題“人生的五彩夢”,談談自己的感想。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暢所欲言。

整堂課,落實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以問題為導向,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課前預設,並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第五環節:佈置作業

1.利用工具書,結合語境,梳理《離騷》中“以”字的意義和用法,做成知識卡片。

2.以“寄語人生”為標題寫一首詩歌,謄寫工整後在班內交流。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的板書設計如黑板所示。課後我將及時進行總結反思。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再次感謝各位評委老師。

標籤: 語文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2p8r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