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關於七年級語文説課稿集錦9篇

關於七年級語文説課稿集錦9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七年級語文説課稿集錦9篇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福樓拜家的星期天》,選自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四課,該單元以傑出人物為題材。是一篇描寫人物的記敍文,又是自讀課文。作者抓住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四位作家的性格特徵,各有側重地描寫他們的肖像、行動和語言,並穿插了議論和抒情,鮮明地表現了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

二、教學分析。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文章內容。

3、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肖像、行動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4學習在敍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進行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詳略得當。(三)教學難點:學習在敍述、描寫中插入抒情、議論的寫法。

三、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多學期的語文學習,學生已漸漸適應了初中的學習生活,瞭解了一些基本的文章類型,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閲讀技巧,初步具備了獲取、篩選、分析及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本單元前面三篇課文的學習,學生已對描寫某一人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本課就是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描寫幾位人物的寫作手法,同時,使其樹立健康、高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法設想:

(一)教學方法:以閲讀法和發現法為主,以講解法、談話法、練習法為輔。

(二)教學器具:多媒體設備。

五、學法:

指導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結合的形式,使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展示課件,直接導入。

(二)整體感知。

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

1、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故事中的核心人物以及依次出場的人物。

3、出場的標誌性詞語。

4、簡要概括故事大意。此四題意在使學生對課文有整體認識,理清思路。(需時5分鐘)

(三)合作探究。

1、展示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找找圖上共有幾個人,課文中又寫了幾個人,學生就會發現插圖上多了一個人,這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得出多出來的那位就是作者莫泊桑的結論。(需時1分鐘)

2、讓學生猜測插圖上剩下來的四位分別是誰,要求從課文中找到判斷的依據,用不同的標記圈點出來。意在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更好地感知課文。(需時9分鐘)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各自的猜測及判斷依據。通過四人小組的討論,使學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積極探索,互幫互助。(需時5分鐘)

4、全班交流、討論並確定結論及判斷依據。(需時5分鐘)

5、分別展示四人的圖片和簡介,讓學生在瞭解他們的同時可以對照圖片和插圖,加深印象。

6、讓學生根據討論確定的有關人物描寫的語句中來概括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徵,意在使學生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通過人物的肖像、動作和語言描寫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徵,而且可以在記敍、描寫時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插入議論和抒情。(需時5分鐘)

(四)拓展延伸。

1、以班上的某個同學為對象,學習文中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特徵進行描寫,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或抒情或議論,寫100字左右的片段。(需時10分鐘)

2、挑選幾個學生讀一讀自己寫的片段,讓其餘學生來猜猜他(她)是誰,檢驗學生的學習收穫。(需時5分鐘)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課安排在七年級第一冊第六單元。本單元以“奇思妙想”為主題,符合初中學生年齡小、愛幻想的特點。《七顆鑽石》作為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體裁為童話,體現了本單元訓練重點,深得學生的喜愛。

《課程標準》中對這種體裁的教學要求是:學會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浯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能受到一定的感染和啟迪。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為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

學生在賞析本課的過程中,需解決以下四個問題:

1、瞭解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

2、瞭解童話的概念,掌握想像的特點:

3、讀懂故事,理解本課的寓意:

4、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

由於聯想和想像在上一課《天上的街市》中已重點學習過,而對於作家、作品及相關知識、童話的特點、故事情節等內容,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找資料就能解決。因此我認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自主地感知、並理解童話的寓意,教學的難點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

二、説教學過程

(一)親近文本。

即以興趣為先導,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文本,明確學習本課的目的,主動查找、收集與文本相關的資料,為與其他學生的合作交流作好充分的準備。

1、指導學生預習,要求學生各自設計認為最符合本課特點的預習卡。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以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小紅帽》為引子,引發學生對童話的興趣,激發學生課前預習的積極性。為了充分挖掘藴涵於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我要求學生自己設計預習卡,整合自己的預習成果,並對設計出色的學生給予獎勵。通過學生交流,讓學生獲得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的快樂,又感受到做小教師的自豪,也有利於學生間的取長補短,使自主與合作落到實處。

2、在學生預習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教師進行梳理,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瞭解童話的特點,學會運用聯想、想像的表現手法。(知識和能力目標)

(2)學會自制預習卡,學會確立學習目標。(過程和方法目標)

(3)感受、理解生活中的各種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親近文本這一教學環節以興趣為起點,教師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為過程,達成強化學生的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不斷積累的習慣,拓展學生知識面的目的,又為下一步走進文本、展現自我作了充分的準備。

(二)走進文本。

即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我在這個環節中,始終把自己定位在課堂情境的創設者、學生思想的引路人這個點上,而學生則作為課堂的主體,不斷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與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刻內涵。這個過程我把它分成兩個環節:

1、充分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在課前播放以“愛”為主題的歌曲《同一首歌》,配以“愛心”畫面,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心境中進入課堂。

2、感知課文,我設計了聽、議、找、導、悟五部曲。

聽:就是以有啟發性的音樂《星空》為配樂,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聽。(這樣給學生感知課文的時間和空間,愉悦的欣賞文本)

議:就是聽完朗讀後,讓學生結合朗讀者的朗讀和文本內容談自己的感受。(給學生説話的機會,發表自己對文本的看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找:就是讓學生到文中找自己剛才所談感受的依據,探尋文本的主題。(這樣能引導學生養成言之有理、言之有據的習慣,又始終扣住語文姓“語”,語言是一切活動的根源這一點,讓學生感悟主題的同時不忘語言的魅力)

導:引導學生由已知走向未知,調動已有的感知,去理解文本的內涵,即讓學生展示已知的大熊屋座的相關知識,並講述它的主體北斗七星的實際用途,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

悟:就是讓學生感悟文章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讓學生調動已知,積極地探尋,大膽地想像,充分地討論,教師則作為細心的傾聽者,整合學生思想的閃光點,形成本課的板書,突出文章的重點。從而完成第二環節的教學任務。

走進文本這一環節,讓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主動和獨立的狀態,生與生的合作不斷閃現思想的火花,學生的個性和思維得到充分展現。而教師的傾聽和適時點拔,又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保持了科學性和有效性。(三)超越文本。即教師是教材的使用者,課程的建設者、創造者,教材只是教學的材料,來源於現實生活,我為學生創設了由教材走向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互動中走出教材,走向生活,關注社會。我在這一環節中以學生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則作為學習的夥伴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讓生與生、師與生共同交流,共同探究。

欣賞:請學生欣賞教師製作的“愛”為主題的FLSH動畫(老師可結合畫面有感情誦讀以下幾句話:愛是雨露,一旦消失,我們將無法生存;愛是友誼,一旦擁有,你將不再孤獨;愛是幫助,一旦失去,你將四處碰壁;愛是理解,一旦擁有,我們會無比幸福;愛是行動,一旦付出,你將收穫快樂。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各種類型的愛——大自然對一切生靈的關愛,各種生物之間真誠的友愛,異性之間真摯的情愛,父母對子女偉大的母(父)愛,人與人之間無私的關愛……又為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

探討:全班同學以四人小組的形式交流蒐集到的關於“愛”的美文、圖片,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感受,並運用聯想、想像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場景。(配以《星空》音樂,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交流、探索)然後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全班交流,教師則作為學習夥伴參與到小組的討論中。(這一環節讓學生由一文聯繫到多文,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同時也能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師生共同達成教學資源的共享)。

運用:作為課堂的延續和補充,我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為課後作業:

1、設計一張以“愛”為主題的賀卡,送給你愛的人。

2、你的星座是什麼,你能為自己的星座寫一個美麗的童話嗎?(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為課後的行動。全課在學生熱烈的討論,激烈的爭辯中結束。結束時配以音樂《愛的奉獻》為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

超越文本這一環節,充分挖掘學生本身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觀念的碰撞,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教學空間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師生作為獨立的個體相互進行心靈的交流,讓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與複雜性。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3

綜合性學習是課程標準中的新內容,是語文教學中一個新課題,沒有多少經驗可供借鑑,作業一個嘗試,下面我就這節課做簡要説明。

首先談談教材內容及特點,是新課程標準教材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次綜合性學習圍繞感受自然展開,沒有現成的教材。教材來自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的材料,來自於教師的知識準備,資料的準備。大自然是富饒、美麗、慷慨的,它給予人類取之不盡的食物,飲之不盡的清泉,呼吸不完的清新空氣;自然又是多情可愛的,它所擁有的山川草木,風花雪月、藍天、黑土、大漠、綠洲,激發了一代又一代風格各異的人們,大自然真是神奇而偉大!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一本美學教科書,一本哲學教科書,一本優秀的文學畫卷。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因而,藉助這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上一堂美學課,上一堂文學課,意義重大。學生在蒐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溝通對話,與同學實現了合作。在這種教材的指導下,聽説讀寫,尤其是口語交際滲透於綜合性學習中,在綜合性學習中提高寫作與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審美能力。

從教法看,本節課着重從以下幾方面貫穿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1、解放學生的手,解放學生的眼,解放學生的嘴,解放學生時間、空間,解放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動手收集材料:優美多姿的山川,五彩斑斕的大自然,讓學生一飽眼福;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表達情感;讓學生大膽想像、聯想,豐富自己。從材料蒐集、整理到成果展現,學生經過許多酸甜苦辣,但每一種滋味都是寶貴的。

2、注重創設情境。在鋼筋水泥房裏感受大自然,不免有些遺憾。但大量自然風光圖景彌補了不足,使學生能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

3、把聽説讀寫特別是口語表達融匯課堂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更注重全部學生能力的提高。

從學法上看,本節課力求使學生鞏固一些學習要求,改變不好的學習習慣:

1、動手、動腦習慣。這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課前收集、整理材料,準備解説詞,讓學生養成好思考好動手的習慣。

2、敢於表現,顯示風度。在對學生口語交際評價中一直提到“現場風度”,因為它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素質,不可忽視的能力。在不斷練習實踐中,提高個人的應變能力。

3、協作精神。本節課涉及小組活動,要求他們團體合作,也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好作品。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體裁為童話,學生初次學習這種體裁的文章,它是在瞭解記敍文的基礎上採用擬人的方法、將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整個大自然等人格化。並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誇張等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對兒童進行教育。所以這一課既是對記敍文鞏固,又進一步學習擬人、誇張等修辭及想象在作品中的實際運用,對培養學生今後閲讀童話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起重要作用,因此本課在本單元及本冊教材知識體系中處於重要位置。

2、教學目標

學生初次接觸童話,有很必要了解童話有關知識,同時為了給學生今後的研究提供規律性等方法方面的啟示,所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

(1)知識掌握目標:掌握字詞、瞭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和童話的有關知識,學習通過人物描寫、運用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揭示作品主題。

為激起學生探索和研究的慾望確定

(2)能力培養目標為:訓練想象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結合教材確定

(3)品德和心理素質培養目標為:注入無私無畏、敢於説真話的精神養料。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結合本節實際確定

(4)創新素質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

3、教學重、難點

為給學生今後寫作提供方法方面的啟示,確定本節教學重點:學習通過人物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及恰當的修辭、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題。

為將本節所學知識運用到不同的問題情境中去。將學習重點再實際運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確定教學難點為:想象力訓練。

二、教材處理

教學重點的.完成將依照故事情節的發展,通過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及總結受騙人的相同的心理達到揭示作品主題的目的,課後練習穿插進行。教學難點安排在分析課文後,瞭解了課文內容及人物性格特徵後再安排想象力的訓練更有利於難點的突破。

三、教學方法和手段

根據童話作品體裁的特點及時間所限,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1、字詞訓練,大屏幕顯示,師生合作完成。此為記憶性學習。

2、快速閲讀:理清故事情節,初步感知課文。

3、分組研究學習:依照故事情節發展,結合屏幕圖片展示,研究總結不同人物的相同心理,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悟出作者寫作目的,同時感受與人合作學習的愉悦,方法由記憶性學習上升到理解性學習。

4、想象:我本着營造機會就放手的原則,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給學生思維活動空間,激勵創新慾望,培養創新思維,使學生由理解性學習上升到創造性學習。

四、教學程序

(一)課前準備

1、思想準備:確認幫助學生成人,培養創新精神思想,按照研究式創新教學法進行教學。

2、心理準備:以積極飽滿的情緒上課,有實足的信心。

3、物質條件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

(二)導入:結合學生已熟知的童話故事,採用畫面展示《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海的女兒》等將學生引入童話世界,導入課題。

(三)瞭解作者及文體:初次接觸童話,這一環節的設置意在使學生了解童話有關知識,為今後學習同類體裁文章打下鋪墊。

(四)整體感知:這一環節設計是從課文整體入手,在快速閲讀中理解大意,對作品中人物作出初步評價。

(五)學生研究、解決教學重點

在整體感知基礎上研究作品中人物的相同點及不同點,理解作品的現實意義,從而提示主題,這也是德育滲透的大好時機。

(六)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難點

想象力的訓練會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為學生創設了培養創新思維的好機會,也是本節教學重點的實際應用。

(七)反思與小結

這一環節一方面系統地總結本節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表現,以提高學習質量,培養可持續發展能力。

(八)研究性學習

此環節是想象力訓練的進一步強化,將口頭表達內容形成文字,更具問題的挑戰性,是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再提高過程。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是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上)第四單元第十四課,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學會寫景的方法,學會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而《春》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大地回春的動人景象,並感受春天所帶來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希望。《春》在選材上,謀篇上緊緊扣住了春天的特徵,而且在語言的技巧上也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此《春》作為第四單元第一篇是其道理的,由《春》這一課開始.,繼而學習後幾篇課文來加深人們熱愛自然的感情也是有好處的。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掌握生字詞

B、學習用鮮明、準確、生動的語言,具體地、繪聲繪色地描繪春天的各種景色。

C、學習作者對事物的細緻觀察和抓住“春天”的特點。

○2能力目標

A、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用詩一般的抒情筆調、優美的語言描繪春天。

B、學習比喻、擬人修辭手法的運用。

C、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內容,把握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深刻理解作者通過細緻生動的描繪充滿生命力的春天景象,來表現自己熱愛自然,熱愛生活,追求未來,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和為建設人類美好的春天而發奮努力的崇高理想。

[説明]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領悟,寫好景物必須進行細緻的觀察,還要逐步學會各種寫景方法(如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的運用)

教學難點:讀課文,要求讀出有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

4○1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2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鄉鎮中學,農村的孩子,學習語文較被動,語感較差,語文素質的層次明顯,難以用上多媒體。

5教具的使用:收錄機、小黑板、朗讀帶、《春江花月夜》伴奏帶。

二、説教法與學法

1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悦,提高審美能力。(應多讀少講,以讀代講為主)

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後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閲讀結果,主要取決於讀的方法。《春》這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麼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藴悠長的美。所以,我本着注重創設教學情境,運用直覺領悟和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進入藝術境界,自己閲讀。讓課堂成為感知美、欣賞美、品味美、探討美的自由空間,提高審美能力,進而初步學會表達美和創造美。

2示範分析,而後以合作、探究輔之。通過示範,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分析。

[説明]示範分析是根據校情來決定的。

3學法指導:

本文是抒情散文,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採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邊寫。看:看課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指出問題。想:思考並回答教師精心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寫:通過本文的學習,教師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寫片斷。

4教學時數:三課時(因為鄉下學生語文的底子薄)

三、教學程序

總的用一句概括:由表及裏,循序漸進。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飽受着嚴冬的寒冷,總是希望着冬天早點過去,春天早點到來,因為春能給人温暖、給人力量、給人希望、給人自然勃發。所以,每當春回大地時人們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詩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杜牧的“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湧旗風”。這些都是古人對春的描寫和讚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今人對春的讚美的散文。

[説明]

○1此設計幫助學生回憶春天美好的感受,設計一個較好的教學環境,為課文教學作情感鋪墊。

○2詩文預先寫在小黑板上,並還要多寫幾則,可以輕鬆自然的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擴大教學容量。

(二)聽錄音、學生靜聽,通過聲音感受春色之美

導語引導着學生回憶春天,現在則是通過聲音把學生引入春天的佳境,這樣文質優美、簡潔明快的散文,不必象以往急着去介紹作者,熟悉文字,而應該創設一種教學環境,將學生由課前分散的注意力轉換到集中的、急於求新知的心境上來,主動配合教師學。一遍、兩遍,讓學生靜靜聆聽,閉目想象,讓思緒飛出教室,飛進春意盎然的大自然,去採擷那一片片美麗誘人的春色。萊辛説:“凡是我們在藝術作品裏發現美的東西,並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過眼睛發現為美的。”同時讓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完成能力目標中的C點,也為教學難點鋪平道路。

(三)作者簡介:(此步驟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己查找資料完成對朱自清的認識,課堂上讓同學們相互補充。)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是因為朱自清是一位現代著名作家,對他應作多瞭解。

(四)掌握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一些多音字。(抄寫在小黑板增大課內容量)

[説明]特地設計這一步驟針對鄉下學生對字詞的學習被動,基礎較差而設的,同時擴大識字量,為下面的朗讀掃除障礙。

(五)學生自讀,理解欣賞春色之美。

在這個階段,學生往往只能直覺意會“美”而不能言傳“美”,所以我準備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所描寫的景物及其特點,理解“春”究竟是怎樣美的,作者是如何構思的?講究層次的?此時教師作示範如:山——朗潤,水——漲,太陽——紅,小草——鑽,要求學生輕聲讀,邊讀、邊想、邊用筆勾畫,自讀、自悟、自得、自問。然後小組互動學習、分析、整理。所得及所問,派代表參與板書,儘可能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視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也可作如下的質疑,作為對學生思考不足的補充。當然,這些問題事先寫在小黑板上,等到同學們討論地差不多的時候才出示。

○1寫春草作者為什麼卻寫孩子們的嬉戲?

○2“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為什麼不説成“嫩嫩綠綠的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這句話的前後都描寫花,為什麼中間夾一句動物的描寫。

○4春風是無形、無色、無味,但作者是通過哪些角

度把它寫的有情有感的?

○5寫春花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6文章的結尾為什麼用“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來比喻“春天”?

最後由教師總結歸納,讓同學們能夠由點到面,將零散的景物及特點集中。

[説明]設計這一步驟旨在培養學生獨立閲讀、思考的能力。同時再從獨立轉向合作、探究,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質疑、相互啟發,這樣就形成了多維態勢的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有利於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用心讀、用心賞,讀出美,增強審美能力,每個人都會有收穫,教師的設問與及同學的質疑。落實了教學重點,完成知識目標的C點和情感目標。

(六)精讀,通過比賽朗讀、配樂朗讀品味語言之美。

還像上節課那樣一遍遍的朗讀,學生絕對會覺的枯燥泛味,因此我讓學生各自找最精彩的地方朗讀,品味它的語言。另外,進行朗讀比賽,各組推薦二到三名同學朗讀自己最拿手的段落,由平常朗讀較好的同學作評委,進行打分評比,最後作全班配樂朗讀。在這過程中,我還用了這樣一個句式:“___段(句)好,好在___”要求學生從詞、句式、修辭的角度,從寫法、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評點。根據鄉下學生素質較低,我先用了“春草圖”作示範。設了些小問題:如“鑽”為什麼不用“長”。“偷偷”疊詞的運用,運用了什麼修飾手法及其作用?

[説明]採用多樣的朗讀形式,有利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激起學生自主的活動,設計的句式有利全體學生的參與,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説是由扶到放的過程,這樣也落實了教學重點及難點。

(七)從文學作品和記憶中尋找美

同學讀完《春》,從中受到了美的感染和薰陶,一定能夠從文學作品或記憶中找出描寫春的優美詞句。

[説明]設計此題步驟目的是將學生學語文的目光由課內導向課外,引向豐富多彩的更大空間,使課內外結合,我還準備印發一些有關“春”的名句供他們欣賞。

(八)、美的訓練

1、引導學生從形式到內容進行總結歸納。

2、寫一段描寫家鄉冬景的文字。

3通過本文的文字把它變成一幅幅春景畫。

[説明]設計第一道主要是要培養自學能力,因為初一年的學生還處於自覺的適應階段,通過本文的總結歸納有利今後的自主學習。設計第二道主要是學習的遷移,聽、説、讀的最後落腳點是寫。初一年的學生寫作水平難以當堂完成,所以放在課外。另外,又因本文的教學時間是在冬季,所以只得由本文寫“春季”的內容遷移到寫“冬景”上。同時也可以為下文學習《濟南的冬天》先作個鋪墊。第三道是選做題,學生完成之後貼於“作業欄”上,這樣佈置是根據學生的多樣性,有利調動一切學生可調動的因素,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本文安排三課時,第一課時完成(一)-(四)個步驟,第二課時完成(五),第三課時完成(六)-(七),第八個步驟安排在課外。

説課後記:

寫完本説課稿,我再回憶以往教《春》的模式:那是一段段的分析,一個個問題簡單的提問。教師包辦一切,學生聽得容易累,老師教的更累。那是因為沒有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被動接受老師的灌輸。但這次,我的教學設計儘可能圍繞着新課程所倡導的來實施,那就是:閲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不應該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老師要巧妙設計,創造性地拓展延伸,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創設心靈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學生就可以展開聯想,想象的翅膀在知識的海洋裏邀遊。

板書設計:略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6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馬》,它是新課標人教版實驗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與學法、教學設計與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一談我的教學思路。

一、教材:

《馬》和《珍珠鳥》、《斑羚飛渡》、《華南虎》、《狼》同屬於第六單元。這個單元都是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布封的《馬》是一篇介紹馬的科學小品,語言文字優美,又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馬在兩種生存狀態下的不同形象,表達了作者對“在無限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贊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設計(教材的處理)。

新課標指出學生閲讀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形成積極、正確的人生態度。根據單元教學重點結合本文特點,制訂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品味積累文章中的精彩詞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閲讀和欣賞能力。

2、。過程和方法:深入領會文章的深刻含義,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引導學生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係,感悟動物身上所折射出來的可貴精神。對比是本文寫作的一大特色,其中“家馬”與“野馬”的對比貫穿文章始終。通過品讀分析,得出“野馬比家馬更美”,並探究概括出兩種馬的特徵。通過形象鮮明的對比,可以感受到家馬的苦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抓住後半部分疑難重點句深入品讀探究,進一步感受家馬被人類摧殘、勞役,淪為人類惡性的奴隸的悲哀,從而達到“激發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這一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上的教學目標。另外一處對比是描寫“野馬”外形美部分,作者把它和另外七種動物作了對比,盛讚馬的高貴姿態,突出野馬的外形的美,從而反襯人類扼殺了馬的自然的天性的美,引人深思。在教學中,把領悟和初步掌握對比手法作為本課教學的重點,把疑難句的理解以及培養學生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做為本課的難點。採用一課時完成。

三、教學方法的運用以及學法的點撥與指導: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詞彙豐富,對動物的描寫精當、傳神。語言文辭優美,含義深刻,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創境激趣法、問題引導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採用了圈點批註法(預習筆記)、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和語言賞析法。在指導過程中,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後根據一系列緊扣教學目標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並在課文賞析後完成遷移性練習進行鞏固,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教學設計:

首先,創設情境,導入激趣,聽背景音樂二胡曲《賽馬》,問學生腦海中浮現出了什麼畫面?然後用幻燈片打出遼闊草原上萬馬奔騰的壯觀場面,出示課題及作者,讓學生從聽覺、視覺各方面獲得直觀感受,激發學習本文的興趣,為文章的感知理解打下基礎。其次,感知文章,把握主題。第一步,在二胡曲《賽馬》的背景音樂下教師聲情並茂地朗讀。通過配樂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第二步,然後檢查學生預習(預習時要求學生讀通文章,並畫出自己喜歡語句,作批註寫出喜歡的原因,即採用圈點批註法做預習筆記),疏通字詞,本文生字詞較多,須落實。這是讀通課文的前提。第三步,接着課堂提問:①文中為我們介紹了幾種馬?②這兩種馬各有什麼特徵,文中具體表現在哪裏?第四步,讓學生帶着疑問自由讀,主體思維,組織語言回答。

第一個問題較簡單,可點名讓學生直接回答,第二個問題較難,可提示學生從文章中找重點詞句回答。因答題信息較廣,採用小組合作交流後共同彙總歸納的形式,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合作精神。(學生充分交流反饋後歸納,用幻燈顯示出來)。第五步,緊接着提問:如果你是一匹馬,你會選擇哪種生存方式,為什麼?在學生回答後,教師小結:作者布封也與我們一樣,在文中,無不顯現出他對“無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馬匹”的由衷讚美,對“被人養育,經過訓練,供人驅使“的馬的深刻同情。再次,質疑探究,深入品讀。在學生基本把握文章主題及作者情感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會重點詞句含義,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和自由表達能力。出示四個問題:

1、如何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這句話?

2、第二段中為什麼説“它們額上覆着妍麗的一撮毛,項鬣編成了細辮,滿身蓋着絲稠和錦氈,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家馬的苦難表現在哪些地方?找出文中有關語句説説。

4、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請找出來,並説説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寫“家馬”部分的幾個句子是難點,只有品讀這幾個難句,才能深入領會家馬的苦難,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及本文主題。讓學生細讀,從讀中品,從品中讀,教師可巡視並尋機參與其中點拔引導。回答前兩句的基礎上,從部分到整體,整理出第3題答案,最後用幻燈片歸納打出。對比是本文最為突出的寫作方法,最後一題培養對這種手法的把握能力。接着,賞析語言,積累遷移。

1、賞析精美語言。用“我喜歡 一句,因為 ”的句式,回答交流(有預習的圈點批註充分準備)。再由文本遷移,通過問題的思考,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全文。

2、有人説,馬是人類的朋友,而人類卻不是馬的朋友,結合本文談談的你的看法?(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最後,延伸練習(課外小作文)。

介紹你熟悉的一種動物,請抓住其特徵(可仿照文中用對比手法),並在描述中滲透自己的情感。通過此練習,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五、板書設計:

家馬:勇毅、馴良 ——同情

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貴的精神(美質)

野馬 豪邁、獷野、一無所畏、和平(美德) ——欣賞

最勻稱、最優美(美形)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文描述了世界頂級建築大師、美籍華人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成就,讚揚了他高超的建築藝術和一片愛國心。

二、學情分析:

本文內容較長,詞語較多,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查字典,給生字注音,對不熟悉的詞語加以解釋,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為引發學生興趣,熟悉內容採用答記者問的方式。教師先作示範,讓學生模仿。

三、教學目標 :

1.通過讀課文了解貝聿銘在建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習課文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3.受貝聿銘的愛國之心,並從中獲得啟迪。

教學重點、:

1.通過讀課文了解貝聿銘在建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學習課文精心選材、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中所表現出來的革新創造精神和他的一片愛國心。

四、教學過程:

1、導入:由歌曲《我的中國心》導入,讓學生自己談談歌中的感情。

2、整體感知:讀書後填表,瞭解貝聿銘的巨大成就和成長軌跡。(學生互相交流)

3、研讀課文:

(1)作者在介紹貝聿銘這些偉大成就時,全文是按照一種什麼結構和順序來介紹的呢?有什麼好處?

(2)觀察圖片,説説貝聿銘的建築特點。

4、拓展討論:

(1)既然是介紹貝聿銘和他設計的建築,為什麼會以“展示華夏文化魅力”為本文的標題?聯繫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2)從貝聿銘這位世界級的建築大師身上,你能學到些什麼?

(3)現代漢語詞典對“根”一詞的解釋是:“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能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水分和養分,貯藏養料”。 請你説説下面句子的“根”該如何理解?

A.我的根在中國。

B.中國建築的根還在,還可以發芽。當然,光尋歷史的根還是不夠的,還要現代化。

C.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東西、能用的東西,接到老根上去。

(4)現代漢語詞典對“和諧”一詞的解釋是:“(幾種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配合得很恰當”。

“和諧”也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之一。請你根據課文內容,説説貝聿銘的建築設計是如何體現 “和諧”的特點?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本説課內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並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於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1、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徵意義的文章最後一句話。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

教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於擴大教學的容量,並且可以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於調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後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覆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説教學過程

(一)、如何導入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築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於新知的學習。)

(二)、出示目標

(據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於形式。)

3、檢查閲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四)、研讀課文 探究主旨

1、你説説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麼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説,是“愛幼”;對子女來説,是“尊老”。

3、文章最後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的,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為什麼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麼鄭重其事?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的。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的、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於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的,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五)、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採用鑑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採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裏?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願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正因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養。)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六)、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語言美的文章,這麼優美的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朗讀一下?

(大屏幕顯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語氣、語調、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語氣:温和,親切中含着莊重;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朗讀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應不厭多讀。)

(七)、拓展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麼,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後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樑,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侷限於教材。課內外結合的,以外促內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八)、課堂小結: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 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音樂最能撞擊人們的心靈,設計此環節的目的通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温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昇華。)

(九)、課後作業:

1、把圍繞“親情”的説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閲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七年級語文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第一次真好》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二篇,是一篇略讀課文。教材通過兩個事例抒寫了人生的一種體驗:第一次真好!告訴人們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並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第一次真好》雖是略讀課文,但文章卻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閲歷。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自己的生命。本文敍議結合的寫法也很典型,可以作為寫作的典範。

2.教學要求:根據新大綱和本課的特點以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理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人生第一次經歷的意義;學習敍議結合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深入思考,反覆咀嚼,領悟文章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3.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領悟“第一次真好”的內涵。難點是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説教法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就一定要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要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習內容上以整體理解為主,不要求面面俱到。《新大綱》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以“點撥法”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圍繞中心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的情感。

我首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找出關鍵性的詞句。然後引導學生走出文本,進入廣闊的生活領域,聯繫自己的人生經驗,體會“第一次真好”的內涵,感悟豐富的人生哲理。將學生由課本遷移到課外,遷移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去。最後在教師適當的點撥、歸納中昇華對主旨的理解,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這節課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暢所欲言,使課堂充滿活力。大文學家巴爾扎克説過:“打開科學的鑰匙毫無疑問的是問號。”我充分尊重學生,讓每一

位學生都能暢所欲言,成為課堂的主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具體的表現有兩點:(1)學生認真思考,自主置疑。學生對文章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此時學生往往會有許多疑問,那麼讓學生將心裏的問題説出來有助於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學生提出問題後,我會在黑板上記下來,最後歸納他們的問題。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感知,自己的提問又得到老師的認可,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進一步研讀的興趣。(2)老師學會傾聽,就勢引導。只要教師善於引導,充分相信學生,他們就會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潛能。法國文學家法朗士説過:“教學的全部藝術,就是喚起年輕心靈的好奇心的藝術,它的目的是為了使這種好奇心得到滿足。”新課程要求教師有新的課堂行為,教師在課堂上很重要的一點是用一切有效的手段調動學生興趣,激勵學生髮展,想一切辦法讓學生愛説,會説,能説。在這節課上,我將建立一個對話平台,讓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比如:當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第一次經歷時,往往會侷限於“第一次做飯、第一次洗衣”等等,思路放不開。我會提示他們如:“我與老師——第一次受批評;我與父母——第一次撒謊、第一次欺騙;我與自然——第一次郊遊、第一次登山、第一次看日出;我與科學——第一次實驗;我與社會——第一次施捨……”我相信越是貼近學生的生活就越能發掘出亮點,學生只有在有話可説的前提下,才更容易理解“第一次”的內涵。我始終用心和學生、文本進行交流,尊重、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反應,不斷刺激、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我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自由的、融洽的氣氛,放飛學生個性,爭取給學生一個更為寬廣的空間。我認為,唯有讓學生暢所欲言,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

三.説學法

根據新大鋼的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指導學生先預習掃清字詞障礙,然後找出自己不理解的,或是有同感的地方,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讓他們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這樣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四.説教學程序

教學步驟:這節課我是按:“引入新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拓展——歸納總結。”這五個步驟進行教學的。

1.引入新課: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

2.整體感知:我先對預習的作業進行抽查並明確生字詞答案,然後讓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文章寫的是什麼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要診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閲讀後的提問,我會在黑板上做記號,然後歸納他們的問題。

3.合作探究: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課文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教材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課堂上學生的提問可能是多角度的,那麼,就以學生為主體,提到什麼就討論學習什麼。在此,我預設了以下幾個問題:

(1)文題命作“第一次真好”好在哪裏?抓住關鍵詞分析“好”的含義。

(2)為什麼説“第一次經驗並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刺激,使人回味無窮?”試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舉例説説。

(3)請結合你的實際生活經驗談談你對“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愈益多姿多彩。”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後明確:第一次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新的生活領域和人生閲歷。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珍重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4.反思拓展

我將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圍繞以下幾個問題思考:説課/

(1)既然第一次真好,為什麼有的人生命中的第一次不多?

(2)怎樣才能有更多的第一次?

(3)什麼樣的“第一次”不能嘗試?為什麼?通過這個環節的討論學習,學生會明白:只有隨時留心,尋找機會,大膽嘗試,創造出越來越多的有益於身心的第一次,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有害身心的第一次是不能嘗試的。

5.總結歸納

我在最後鼓勵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穫。我認為隨時總結學習中的收穫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如果能在學習中養成自評的習慣,那麼,他們收穫的將不僅僅是知識,而是終生受益的學習方法。

五.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這裏不做詳細介紹。總之,要突出重點、難點。整個板書設計要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ypv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