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5篇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説課稿5篇,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二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5篇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目標預設:

知識目標:使學生能正確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和在100以內)。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整理、分析數據及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以及估算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成功的喜悦。

(2)將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學重點:

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和在100以內)。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具準備:

答題卡、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放君山公園錄像,學生觀看錄像。

師:“剛才我看到小朋友的眼睛睜的大大的、亮亮的,看的可認真了,那你知道這美麗的風景是哪裏嗎?

生:君山公園。

師:是啊!“遙看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君山是我們岳陽著名的旅遊勝地,這麼美麗的風景區想不想去玩?(想)

師:那好,今天就去玩一玩,我們學校二年級的孩子也準備去呢。瞧!他們已經排好了整齊的隊伍準備乘船出發。(課件出示主題圖)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

課件出示:例1的情境圖。

師: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

生:二(1)23人,二(2)31人,二(3)32人,二(4)39人

師:二年級有四個班,你打算為他們安排幾條船?

生1:每個班一條船;生2:兩個班一條船;

生3:三個班一條船;生4:四個班一條船。

師:能把你的安排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彙報:方案一:23+31= 32+39=

方案二:23+32= 31+39=

方案三:32+31= 23+39=

。。。。。。

師:你們可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種乘船的方案,趕快看看為你們準備的大輪船,你們發現了什麼重要的數學信息?(限乘68人)

師:誰知道這句話什麼意思?

生:就是一艘船不能超過68個人。

師:你的理解能力真強。出去遊玩要注意安全,那你們想出的這麼多辦法,那種方案最合理呢?同學們分三個小組算一算,一小組算第一種方案,二小組算第二種方案,三小組算第三種方案,可以獨立算,也可以同桌合作算,看誰算的又對又快。

學生計算,教師巡視。注意找到算的最快的學生。

A、一小組算的最快的學生彙報:剛才我看你算的最快,你是怎麼算的呢?聰明的孩子一定會認真聽別人的好辦法。

生:23+31=54,23+30=53 53+1=54

師:你聽懂他的意思嗎?(指生重複説一次)

誰有不同的方法?。。。。。。

你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師:32+39=怎麼算呢?

生:32+30=6262+9=71

誰還有不同的方法?。。。。。。

B、彙報第二種方案。23+32= 31+39=

C、彙報第三種方案,32+31= 23+39=

師:現在我們來看看那種方案最合理?(第三種方案)

通過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我們知道了第三種方案最合適,我們在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要注意些什麼?

(相同數位相加,個位滿十要想十位進一。)

二、鞏固深化、拓展思維

1.口算練習。

師:安排好了乘船方案,現在我們出發去君山公園拉。公園到了,管理員阿姨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如果誰在規定的時間內正確的完成這些練習題,就將獲得擁有這張優惠券的機會,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項目玩,想不想試試?

課件出示口算題:同桌兩人合作完成練習一的題,每人獨立做4道,如果有困難可以請教同桌,但是不能幫忙做。

集體訂正。

師:做對的學生請舉手。恭喜你們獲得了擁有優惠券的機會。

做錯的孩子請舉手。你們真誠實!你們錯的是那道題,現在能改正嗎?管理員阿姨覺得你們既誠實又可愛,也把這張優惠券送給你們。

2.選擇遊玩的項目。

課件出示:瞧!這就是管理員阿姨為大家準備的遊玩項目,同桌商量選好項目後,算算一共要花多少錢,將算式寫在練習卡右邊的橫線上。

項 目

價格(元)

猴 山

15

碰碰船

24

蹦蹦牀

10

海盜船

16

蹦 極

28

學生合作安排自己的項目。

(剛才在選項目時老師發現有幾個小組的同學能互相謙讓,合作得非常愉快,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來看看他們的選擇。)

投影訂正。

3.小小採購員。

大家玩的很開心,不知不覺就要吃中飯了,這是一張調查表。

班級

麪包(個)

盒飯

二(1)

23

二(2)

18

13

二(3)

17

15

二(4)

39

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請在練習卡上用算式表示出來。

A、指定學生彙報

23+18+17=58

13+15+39=67

B、仔細觀察這三個數,誰有更好的辦法,能最快算出來?

23+17+18=58

13+15+40=68,68-1=67

4.全課總結:今天我們一起遊玩了君山島,在遊玩的過程中還學會了怎樣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就是數學書第90至91頁的內容。

(請打開書仔細閲讀。還有什麼問題嗎?你覺得自己今天的表現怎樣?)

你們表現得都很棒!現在我們回家吧,回去的時候注意把自己的垃圾帶走,做一個環保小衞士哦。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等邊三角形是八年級數學上冊的內容,主要內容是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證明和初步應用。是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圖形和等腰三角形有關知識後學習的,本課學習不僅是學生進一步認識特殊的軸對稱圖形——等邊三角形,更是今後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的重要工具。要求學生探索並掌握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判定方法。

能力目標:

建立初步的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經過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發展合情推理能力。

知識目標:

(1)瞭解等邊三角形的概念。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意識。

重點:

等邊三角形判定定理證明。

難點:

(1)等邊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發現和證明。

二、教法指導

根據“獲得數學知識的過程比獲得知識更為重要”的理念。我確定本課的教法為:探究發現法,即學生在老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主動參與探索發現、歸納類比等數學活動獲得知識。

三、學法指導

“教學中讓學生髮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而本課的學法指導是讓學生在“觀察——發現——論證——歸納”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形成的過程。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交流合作的良好品質。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為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為以下四個環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先借助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讓學生觀察實物圖片,在眾多圖形中認識等腰三角形,辨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揭示課題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從實物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幾何圖形,並用課件展示圖形。請同學思考下列問題:

問題1圖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什麼特殊之處?——學生回答後自然引出等邊三角形的定義。

問題2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有什麼關係?讓學生根據定義畫一個等邊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內角的角度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

問題3我們從邊、角兩方面描述等邊三角形的性質,那麼我們要判定一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從邊、角如何判定?(提出問題後,應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時間)然後歸納等邊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問題4你認為有一個角等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嗎?你能證明你的結論嗎?請把你的證明思路和同伴交流。(提出問題後,再次讓學生合作交流,歸納: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2,有一個角是60度,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

3、應用新知鞏固提高1。例題解析;課外興趣小組

(1)由學生們分組相互探討,共同研究此題的已知、猜想結論部分,然後由小組派代表闡述推理過程,教師板書,在板書的過程中,請其它小組的同學提出合理化建議,使此題證明過程條理更加清晰,從而培養他們語言表達能力。

(2)、課堂練習(然後我又設計了兩種不同類型的練習題

第一部分設計了兩道有關等邊三角形推理的練習。目的是對等邊三角形性質和判定進一步理解,並考察學生掌握的情況。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直接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二單元——觀察物體。誰來説一説什麼是觀察?

生: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的看。

師:説的真好!觀察就是讓我們用眼睛仔細的來看一看。板書課題。

二、探索新知

1、出示課本情境圖1

師:淘氣和笑笑他們也正在學習這一課,一起來看,(齊讀:從不同的方向看看,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仔細觀察,小霞和小宇他們是怎麼觀察的?

生:小霞在儲錢罐的前面觀察。

師:小霞看到了什麼?

生:小霞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耳朵。

生:看到了小兔子的臉。(出示小霞説的話。)

師:小宇怎麼觀察的?

生:小宇在儲錢罐的側面,看到的小兔子的一直耳朵。

師:為什麼只看到一隻耳朵?

生:另一隻耳朵被擋住了。

2、拿出一個儲錢罐,模擬小霞和小宇進行觀察。

出示:換一個方向看一看,説一説。

生上來觀察,説:我站在儲錢罐的後面,看到了小兔子的尾巴。

師:為什麼老師在儲錢罐的後面卻看到了小兔子的眼睛?

生:老師的個子高,那是從上面看到的。

師總結:我們在觀察物體時,眼睛要與平視觀察的那個面,要不然看到的就不是這個面,觀察的就不準確了。

出示課本圖2,小霞看到的是那幅圖?生獨立説一説。

3、小組觀察

出示課本圖3.

(1)分小組:前後桌兩人一組。

(2)觀察要求:拿出儲錢罐放在桌子上,先各自説一説你再上面位置看到了上面形狀;兩人在互換位置,進行觀察。

(3)小組觀察,説一説。

師:同一個物體,為什麼大家看到的形狀不同?

生:因為我們站的位置不同。

師總結:我們觀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狀也有可能不同。

三、課堂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19頁1、2、3、4小題。

第4題:有部分學生有困難。

選一個學生當貓交警做出手勢,讓班裏的其他孩子進行觀察。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

教學內容:教科書94、95頁上的內容

2、教材分析

在一年級下冊教材中,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了運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了1個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數學問題。本冊教材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和上一冊相比,最大的變化就是隨着統計數據的增大,條形統計圖每一格代表2個單位或者多個單位。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應該比較感興趣。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2)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過對學生身邊有趣事例的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教學難點:認識條形統計圖(1個格子表示兩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二、説教法

1、多媒體設置生活情境引入法。藉助計算機這一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結合日常生活中鮮活的實物、實例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實際操作發現法。讓學生親身參與測量體重的活動中,通過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數據,為教學增添生動性和趣味性,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説學法

1、自主學習法:讓學生去親身體驗數據產生的過程,使學生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表面,積極組織學生人人蔘與,以學生為主體,結合教材內容,緊密生活實際,()讓學生自己帶着數學走入生活,解決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估計、判斷能力為以後的終生學習打下基礎。

2、交流互補法: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講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讓學生開動腦筋,互相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三個環節:

1、收集數據

(1)我給學生提供了學生喜歡的動物卡片,要求學生記錄喜歡各種動物的人數,學會統計喜歡每種動物的學生數,並教給學生簡單的整理數據的方法。

(2)根據喜歡動物的學生數,製成統計圖。目的是讓學生在製作過程中感知格子不夠時,發生了矛盾怎麼辦?

2、學習用一格表示2個單位。

3、練習。我安排了兩個練習:

(1)課件出示P96第1題,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完成統計圖。

(2)、完成。P97第2題,天氣情況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課件出示晴天、多雲、陰天、雨天、雪天的氣象標記。)這幾種氣象標記誰認識?説給大家聽一聽。再學生完成統計圖。

五、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興趣,通過現實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感受到統計的必要性,賦予抽象的教學知識於豐富的現實背景,學生玩得開心,學得舒心。數學課成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真正達到了"寓教於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中的一個內容,它編排在“乘法的初步認識”中“5、2、3、4的乘法口訣”之後,讓學生通過乘加乘減的學習,進一步理解口訣的意義、學會口訣記憶的方法。

5、2、3、4乘法口訣的理解和記憶都相對比較簡單,後面6、7、8、9的乘法口訣理解、記憶的難度則大大增加,所以教材在此安排了乘加乘減的教學,目的是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抽象、概括、總結出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為進一步學習6、7、8、9的乘法口決和理解記、憶口訣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的成敗會影響到學生表內乘法的學習及今後的數學學習生活。

教材通過“小熊掰玉米”這一主題情境圖,將計算教學、解決問題和口訣記憶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從中理解並掌握相鄰兩句口訣的記憶方法。

設計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深挖教材,突現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思路。運用數形思想、假設思想和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尋找到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為進一步學習6、7、8、9的乘法口訣和理解記憶口訣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通過主題情境,收集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並能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2、運用乘法的意義,探究出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初步歸納總結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

運用乘法的意義,探究出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

教學難點:

滲透轉化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境質疑,直觀理解。

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經歷從形到數的抽象過程,體現算法多樣化。 分兩個環節進行。

1、情境質疑,導入新課。

出示情境圖1,質疑:從圖上你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3+3+3+3=12,4+4+4=12,3×4=12

2、再次質疑,理解方法。

出示情境2,再次質質疑。質疑::你能結合剛才的情境,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彙報,説説為什麼?以明確計算方法,並進行報分類板書: 抽象

3+3+3+2= 3×3+2= 3+3+3+3-1= 4×3-1=

 二、動手操作,理解算式的意義。

教師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用小圓片擺圖形。經歷從情境圖到直觀圖的抽象過程。 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按老師給出的算式擺出圖形,進一步理解算式的意義,滲透假設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具體分兩個層擺圖形。

第一層次: 3+3+3+2= 3×3+2= 4×2+3=

第二層次: 3+3+3+3-1= 4×3-1=

 三、抽象算式,勾通算式之間的聯繫。

1、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列出的算式,想想右邊一列算式有什麼特點,跟左邊的算式有什麼不同?

3+3+3+2= 3×3+2= 3+3+3+3-1= 4×3-1=

2、小結揭示課題:我們以前學習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 假設這裏放一個,算完後減去。(假設小熊沒有把玉米掰走) = = 11(個)

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板書)

 四、運用轉化,引導討論,找到記憶兩句相鄰口訣的方法。

1、計算:5×2 + 5= 5×3 – 5=

2、觀察思考:5×2 + 5=3×5= 15 5×3 - 5 = 2×5= 10 你發現了什麼? 四人小組討論並彙報,找到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

3、質疑:如果我知道5×4=20,但記不清5×5=?怎麼辦?

4、練習:4×2 + 4 = 4 ×( )= 12 3×3 + 3 = 3 ×( )=( ) 4×3 - 4 = 4 ×( )= 8 3×4 – 3 = 3 ×( )=( )

5、小結:這裏運用轉化思想,找到了記憶相鄰兩句口訣的方法,就為理解和教學6、7、8、9的乘法口訣和學生口訣記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是降低了學生記憶口訣的難度。

五、鞏固練習,內化知識。

鞏固練習部分我設計有層次和陡度的練習,以達到內化知識,形成能力的目的。

1、看圖填等式(模仿練習)。

引導質疑,完成練習:你的算式是什麼?你是怎麼想的?誰還有不同的想法? 3×4+2=14 3×5-1=14

2、算算寫寫(鞏固練習)。

3、P58 、4(鞏固練習)。 先質疑: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然後獨立解決?並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3×4+3=15 4×4-1=15

4、P58 、5(獨立練習)[備用題] 讓學生先提出數學問題?然後獨立解決?

六、總結昇華

總結是本節課的點睛這筆,為此我安排了兩個環節總結本課,再次強化知識,突出重點。

1、結合板書,引導學生進行小結。

2、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問題嗎?

以上就是我對這乘加乘減的認識,在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許他把老師教給他的知識全記了,也許老師教給他的知識在生活中根本用不了,但是,數學的靈魂(思想和方法)一定會永遠紮根於他的腦海深入,影響他的一生,這就是數學的魅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ygvp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