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説課稿 >

【熱門】化學説課稿3篇

【熱門】化學説課稿3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化學説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化學説課稿3篇

化學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苯是新課程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二節《來自石油和煤的兩種基本化工原料》第二課時的內容。初中化學簡單介紹瞭解甲烷、乙醇、乙酸等有機化合物,在高一也剛剛重點學習了飽和烴代表物甲烷和不飽和烴烯烴的代表物乙烯的結構和性質。可以説苯是高中化學必修階段有機化合物的學習由鏈烴向環烴的的轉折,學習了本節內容之後,有機化合物烴的知識將較為完整。苯分子結構的研究發現是科學史上的重要一頁,是進行科學探究很好的素材因而在整個教學中我將充分發揮這一優勢。

首先在15分鐘的課堂中,有兩個基本方面需要學生掌握。1、苯的物理性質和組成。2、苯的結構特點。 通過這兩個基本要求以及探究時的有趣教學,我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瞭解苯的物理性質和用途,理解苯獨特的分子結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以科學假説的方法研究苯分子的結構,瞭解科學研究所應遵循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中,體會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以科學事實為依據,逐步養成嚴謹求學、勇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苯分子的結構特點,苯的主要化學性質

(2)難點:理解苯環上碳碳之間的化學鍵是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化學鍵。

三、學情分析

我所教班級是高一年級,學生通過初中階段化學的學習,已經簡單地瞭解少數有機物的部分性質、存在和用途,具備一定的有機化學基礎知識。並且在初步學習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質之後,學生已具備了學習有機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據分子式的特點,推斷出可能的結構簡式;並能夠根據實驗驗證結構簡式的正誤。由學生自己推斷、實驗、驗證等。不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而且還使他們養成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但是對於苯以及與苯相關物質的性質和用途學生知之甚少,因為苯的主要用途在於它是基礎化工原料,日常生活中直接接觸和了解苯和苯的化合物的機會不多。

二、教法分析

愛因斯坦曾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本堂課的重要內容在於探究苯分子的結構特點,整個教學過程是一個問題解決的探究過程,通過精心設計的多個科學探究系列活動,讓學生不斷地走進苯的世界。首先將苯的發現之旅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創設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求和欲,提高化學課堂的趣味性。然後,借鑑建構主義理論,按照“提出假設→實驗探究→得出結論→應用”,引導學生以類似科學家研究的方式發現問題,大膽推測,圍繞苯的物理

性質、苯的組成、苯分子的結構設計問題的情景,從多方面探究苯,學習苯。在突破苯分子的結構這一重點和難點內容的教學過程中,試圖將科學家的經典實驗設計成學生課堂上能夠完成的探究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沿着科學家的探究思路,領悟科學家的思維過程,使這些知識成為學生再發現和再創造的過程。激發學生並且促使其主動探索知識,主動建構知識,瞭解科學家怎樣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領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科學家和同學們一樣也會犯錯誤;通過探究活動實現觀念轉變,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念,從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們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力求把教師的講授轉變為啟發誘導,把學生的被動接受轉化為主動探索,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動眼看、動手做、動口説、動腦想,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識過程統一為一個整體。 具體做法如下:

在本節課中採用了以下學法指導:

(1)觀察分析:通過藥品和模型展示,使學生對苯的性質、結構有直觀印象。

(2)初步推斷: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讓學生初步推斷苯的可能結構,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對新知識進行了探索。

(3)實驗驗證:在初步推斷出苯的可能結構之後,學生通過實驗進一步驗證,結構是否正確,這樣既提高了動手能力,又獲得了新知識。

(4) 總結歸納:在探索出苯的分子結構之後,再由學生總結歸納出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從而使學生對苯分子結構真正理解併為苯的化學性質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下面具體看看,我是如何實施的。

四、教學流程

首先我會以一個謎語作為課題導入

(猜字謎)

“有人説它笨,其實不是笨;脱去竹笠換草帽,化工生產逞英豪”。打一字

【設計意圖】

引出本節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苯到底什麼樣?在化工生產中有什麼重要用途?同時提醒學生苯的寫法。

(苯的發現簡介)

19世紀初,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城市的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氣。當時倫敦為了生產照明用的氣體(也稱煤氣),通常用鯨魚和鱈魚的油滴到已經加温的爐子裏以產生煤氣,然後再將這種氣體壓縮在桶裏貯運。人們發現這種桶裏總有一種油狀液體,但長時間無人問津。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對這種液體產生了興趣,——苯。

英國化學家法拉第(Machael Faraday,1791—1867)對這種油狀物產生了濃厚興趣,他花了整整五年時間,用蒸餾的方法在80℃左右將這種油狀液體進行分離,提取這種液體,當時法拉第將此稱為“碳氫化合物”。

1834年法國化學家米希爾裏希(E.F. Mitscherlich,1816-1856)通過蒸餾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得到了法拉第所制液體相同的一種液體,並命名為苯。

[探究活動一] 認識苯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純淨的苯。

[分組實驗](二人一組):

1.觀察苯的色、態,並小心聞味。

(友情提醒:對於未知性質或已知有毒的液體、氣體,在聞其氣味時,要用手在瓶口輕輕煽動,讓少量的分子飄進鼻孔——招氣入鼻)

2.將2mL液態苯放入試管,然後將試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冷卻。

3.試管中盛2mL苯,然後加入4mL水振盪,觀察溶解情況及苯層位置。

4.試管中盛4mL苯,加入少量碘晶體振盪,觀察溶解情況。

【設計意圖】讓學生直觀感知苯,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瞭解苯的物理性質。引導學生學會

歸納,整理。

[探究活動二] 確定苯的分子組成

法拉第發現苯以後,法國化學家熱拉爾等人立即對苯的組成進行測定。他們發現苯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為92.31%.

(1)試確定苯的實驗式

(2)苯蒸氣密度為同温、同壓下乙炔(C2H2)氣體密度的3倍,試確定苯的分子式。

【設計意圖】

檢查學生對有機物分子組成的基本計算方法的掌握情況。

[探究活動三] 探究苯分子可能的結構

苯分子的結構如何,這在十九世紀是個很大的化學之謎。英國的《Nature》雜誌曾評選出了科技史上的四大夢中發現,“凱庫勒和苯分子的結構”名列其中。下面就讓我們沿着化學家的足跡去探索苯的`奧祕吧!

苯中碳的質量分數為92.31%,分子式C6H6,碳氫比值如此之大,使化學家們感到驚訝。根據飽和烴的通式,與相同碳原子的烷烴(C6H12)比較,你認為它屬於飽和烴還是不飽和烴?試猜想苯可能的結構簡式。

[分類展示]

科學家曾經預測的苯分子的結構及學生寫出的結構。

[科學史話]

苯的結構到底是什麼樣的呢?19世紀科學家做了許多關於苯的性質實驗,力圖從性質出發推導出苯的結構。但上述這些鏈狀結構又被實驗一一推翻了,直到1865年德國化學家凱庫勒終於發現了苯的結構。凱庫勒是一位極富想象力的學者。他在苯分子結構的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他的“建築學”特長和“靈感”之驗。他是這樣描述他的發現的:有次在書房中打瞌睡,夢見碳原子的長鏈像蛇一樣盤繞捲曲,忽見一個抓住自己的尾巴,這幅圖像在眼前嘲弄般地旋轉不已。這就是著名的“苯環結構”:苯分子中的六個碳連成環狀,碳碳之間以單、雙鍵交替結構,每個碳與一個氫相連,這樣既滿足了碳四價,又符合分子式C6H6.。凱庫勒發現苯分子是環狀結構的過程,富有傳奇色彩。凱庫勒能夠從夢中得到啟發,成功地提出結構學説,並不是偶然的,這與他本人具有廣博而精深的化學知識、勤奮鑽研的品質和執着追求的科學態度是分不開的。正如他説的:到達知識高峯的人,往往是以渴求知識為動力,用畢生精力進行探索的人,而不是那些以謀取私利為目的的人。

[探究活動四]探究苯分子結構

問題提出:根據苯分子凱庫勒式,苯分子是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交替的環狀結構嗎?

1.提出假設:

從苯的分子式看,C6H6具有不飽和性;從苯的凱庫勒結構式看,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推測苯一定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發生氧化反應);使溴水褪色 (發生加成反應)

2.實驗探究:

(1)2mL苯中加入1mL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

(2)2mL苯中加入1mL溴水,觀察現象。

[思考交流]

1865年距今約有多少年?同學們站在化學家的肩膀上應該看得更遠。對照剛才的實驗現象,關於苯的分子結構與現有實驗事實是否完全吻合?

苯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也不能使溴水褪色。苯分子結構中應該沒有碳碳雙鍵。

3.得出結論:

凱庫勒式有侷限。

①苯的凱庫勒結構式中的雙鍵跟烯烴雙鍵不同。苯的化學性質沒有表現出不飽和性,其結構穩定,説明苯分子不具有一般的碳碳單鍵和碳碳雙鍵交替的環狀結構。

分析事實:根據苯的凱庫勒式,假如苯分子結構是一個正六邊形的碳環,碳碳原子間以單、雙鍵交替的形式連接,那麼,請同學們預測:苯的一氯代物種類? 苯的鄰—二氯代物種類?

研究發現:苯的一氯代物是一種;苯的鄰—二氯代物只有一種,而不是三種。1935年,詹斯用x射線繞射法證實苯環是平面的正六邊形,測得苯的碳碳鍵長都相等。

問題出現:苯的分子結構與現有實驗事實矛盾。

②經科學測定,現代化學認為苯分子結構特點:

a、苯分子為平面正六邊形結構,苯分子中6個碳原子之間的鍵完全相同,6個碳原子和6個H原子都位於同一平面上。鍵角為120°

b、苯分子中碳碳鍵鍵長為1.40×10-10m,介於單鍵(1.54×10-10m )和雙鍵(1.33×10-10m )之間。碳碳鍵是一種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

4.應用:

為了表示苯分子的結構特點,結構式常用 表

子結構是不太確切的,但為了紀念凱庫勒, 仍

【設計意圖】

今天我們已經能應用現代物理技術測定苯分子的結構。但在19世紀,化學家只能大膽假設,然後反覆進行實驗驗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事實為依據提出假説、驗證假説,出現矛盾,再重新假設??。讓學生感受科學創造過程的艱辛,教育學生科學研究應不畏艱辛,品味科學中的靈感美,激勵學生參與科學研究的興趣。體會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又反映結構的辯證關係。

[過渡]

苯的化學性質如何?根據討論,苯分子中的碳碳鍵是介於單鍵和雙鍵之間的獨特的鍵。推測:苯具有獨特的化學性質,既能發生取代反應,又可以發生加成反應。

示。用凱庫勒式表示苯分 會沿用。

[探究活動五] 苯的化學性質

[討論]在化學反應中苯分子的化學鍵可以斷開的方式有幾種可能?

三種可能 1、苯分子中碳氫鍵斷開

2、苯分子中碳碳鍵完全斷開,成鏈狀結構

3、苯分子中碳碳鍵不完全斷開,六碳環仍存在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分析,從化學鍵的角度理解化學反應的發生,反應可能的產物。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1.苯的取代反應:

(1) 滷代反應:

(2) 硝化反應:

動畫演示---苯的硝化反應

2.苯的加成反應

3.氧化反應

演示實驗:用粉筆蘸取少量苯,在空氣中燃燒

現象:產生明亮帶有濃煙的火焰。

結論:説明苯分子中含碳量很高。

[歸納]苯的化學性質比較穩定。易取代,難加成,難氧化(但可燃)。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模擬化學反應時苯分子結構的變化,進一步加深對苯分子的認識,理解反應類型與化學鍵的關係,突出結構決定性質。

[總結]研究苯分子結構的方法

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搜索事實或文獻,提出假設(可以多種),實驗驗證假設 ,形成理論,發展理論。

判斷:1.苯主要是以石油為原料而獲得的一種重要化工原料

2.苯環中含有碳碳雙鍵,所以苯的性質與烯烴相同

3.苯分子中6個碳碳鍵完全相同

4.從苯的分子組成來看遠沒有達到飽和,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5.由於苯分子組成的含碳量高,所以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產生明亮並帶濃煙的火焰

6.苯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種

7.能説明苯分子中碳碳鍵不是單雙鍵相間交替的事實是

①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

②苯環中碳碳鍵的鍵長均相等;

③鄰二氯苯只有一種;

④在一定條件下苯與H2發生加成反應生成環己烷。

化學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和教材處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 氧是初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新課,它對以後學習化學知識和學習化學的興趣,有着重要的影響。氧氣的實驗室製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化學知識,講好這部分知識,對今後學習化學知識有着重要意義,對於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質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教學目的

知識目的:掌握實驗室製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檢驗及操作注意事項。瞭解工業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瞭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應的概念及應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氣 氧是初中化學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一個新課,它對以後學習化學知識和學習化學的興趣,有着重要的影響。氧氣的實驗室製法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化學知識,講好這部分知識,對今後學習化學知識有着重要意義,對於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質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 教學目的

知識目的:掌握實驗室製氧氣的藥品、反應原理、儀器裝置、收集方法、驗滿、檢驗及操作注意事項。瞭解工業製取氧氣的方法和原理。瞭解催化劑、催化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應的概念及應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閲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歸納總結問題能力。

德育目標:通過氧氣的製法的性質,對學生進行量變能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激性,使學生樂學、好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氧氣的實驗室製法。

教學難點:對催化劑、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目標的達成,需要優選一定的教學方法,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採用了複習、歸納、閲讀、講解、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多種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提高學生的素質。

教學手段:本節課設計投影機輔助教學,利用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充滿樂趣,並且把知識具體化、形象化,這樣既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突破教學難點。

二、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空氣中按體積計算氧氣佔21%,工業上就是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空氣製取氧氣的。那麼醫院用的氧氣是不是利用空氣製取的呢?如果不是化學實驗室裏是怎麼樣把氧氣製取出來的呢?又是怎麼樣收集的呢?設置這些問題是為同學們創造探索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性趣。這樣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汾當中被老師帶入了新課的教學內容。

2、新課講解:

為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安排學生閲讀課體第17頁,氧氣的工業製法。來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通過閲讀,培養學生的閲讀歸納、概括、總結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驗氯酸鉀加熱製取氧氣的速度,説明製取氧氣的速度慢,時間太長。加熱二氧化錳又説明受熱不產生氧氣,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裏製取氧氣。而且二氧化錳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後都沒有改變,説明了二氧化錳的作用。導出了二氧化錳是催化劑這一重要的概念。讓同學們總結回答。這樣增加了對綜合知識的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通過氧氣製法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掌握了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便能靈活運用這一知識來製取一些氣體,並運用這些知識在科學生產中的重要意義。向學生簡單扼要的介紹氧氣的應用,使學生知道一些氧氣的化學知識,並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了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建設家園的教育。

3、歸納總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要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已的機會。因此在本節課前及課程教學完成之後,讓學生自已來歸納總結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

4、反饋練習:

為了解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設計了一些富有啟發性的習題。而且變化比較靈活,來激發學生的性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5、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可以使人一目瞭然,清晰易懂。因此,本課我採用了知識網絡式板書,使學生形成自已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掌握知識更加系統。

化學説課稿 篇3

一、新課程標準要求

⑴舉例説明烴類物質在有機合成和有機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⑵認識鹵代烴、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組成和結構特點,知道它們的轉化關係。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分析:

有機合成是有機化學服務於人類的橋,是有機化學研究的中心,是化學工作者改造世界、創造未來最重要的手段。

有機合成高三化學説課稿有機合成是有機物性質的應用,要求學生在前兩章及本章前三節的學習基礎之上熟練掌握好各類有機物的組成、結構、性質、相互衍生關係以及重要官能團的引入和消去等基礎知識,同時對本節第一課時有機合成的過程要有初步掌握。本節課教學要幫助學生學會運用逆合成分析法設計有機化合物合成路線的基本技能,旨在培養並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合成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順利學習本模塊第五章進入合成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時代及選修一《化學與生活》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合成的有機物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已有的認知學生已有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心理的期待羣體中的個體差異。

三、本節課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掌握有機物的性質及轉化關係,學習逆合成基本原則及其應用。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學生對有機物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物的合成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信息遷移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體會新物質的不斷合成是有機化學具有特殊的科學魅力,對學生滲透熱愛化學的教育。

②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③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以化學主人翁的身份體會化學學科在生產、生活中的實用價值,激發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設計流程與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理論依據

布魯納認知結構理論、皮亞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

(二)教學策略與方法選擇標準

根據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內容與層次,化學教學內容的具體特徵,高二學生的年齡與思維發展情況,我班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特徵,化學學科的特徵(研究方法、基本思想、邏輯結構),教師的教學優勢能力及我校化學教學的技術條件。

(三)教學策略

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

(四)教學方法

1、問題解決法2、情境激學法

(五)重、難點突破

五、教學過程

六、教學課後反思

1、教師變“教學”為“導學”。

2、教育是既見樹木又見森林的過程。

3、教學注重務實、創新、高效、學思結合。

4、教師學會了等待就學會了尊重。

七、板書設計

第四節有機合成

一、逆合成分析法

目標化合物→中間體……→中間體→基礎原料

二、實踐探索:長效緩釋阿司匹林的逆合成分析

三、有機合成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綠色性(環保、循環、原子經濟性)

2、科學性(原理正確)

3、可行性(條件温和、操作安全、容易分離)

4、簡約性(流程簡、步驟少)

5、經濟型(原料易得、成本低、產率高)

標籤: 説課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shuokegao/0qom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