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語文知識 >古詩絕句 >

曹雪芹的詩精選

曹雪芹的詩精選

曹雪芹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他值得中國人民緬懷、紀念。因為他是《紅樓夢》的作者,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因為有了曹雪芹和《紅樓夢》,中國人面對着莎士比亞、巴爾扎克、普希金、托爾斯泰等等世界文學巨匠,而不會不好意思。小編精心為你整理了曹雪芹的詩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借鑑作用喲。

西施(曹雪芹)

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

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臨江仙(曹雪芹)

白雲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薄命司對聯(曹雪芹)

春恨秋悲皆自惹,

花容月貌為誰妍。

嘲頑石幻相(曹雪芹)

女媧煉石已荒唐,

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靈真境界,

幻來親就臭皮囊。

好知運敗金無彩,

堪歎時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

無非公子與紅粧。

春夢歌(曹雪芹)

春夢隨雲散,

飛花逐水流。

寄言眾兒女,

何必覓閒愁。

第二回回頭詩(曹雪芹)

一局輸贏料不真,

香銷茶盡尚逡巡。

欲知目下興衰兆,

須問旁觀冷眼人。

對月寓懷(曹雪芹)

時逢三五便團圓,

滿把晴光護玉欄。

天上一輪才捧出,

人間萬姓仰頭看。

好了歌(曹雪芹)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説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好了歌注(曹雪芹)

陋室空堂,當年笏滿牀;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蛛絲兒結滿雕樑,

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

説什麼脂正濃,粉正香,

如何兩鬢又成霜?

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

今宵紅燈帳底卧鴛鴦。

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正歎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

訓有方,保不定日後作強梁。

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

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槓,

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

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

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

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紅樓夢曲(曹雪芹)

開闢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月情濃。

趁着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拓展:

“生於繁華,終於淪落”。曹雪芹的家世從鮮花着錦之盛,一下子落入凋零衰敗之境,讓他深切地體驗着人生悲哀和世道的無情,也擺脱了原屬階級的庸俗和褊狹,看到了封建貴族家庭不可挽回的頹敗之勢,同時也帶來了幻滅感傷的情緒。他的悲劇體驗,他的詩化情感,他的探索精神,他的創新意識,全部熔鑄到《紅樓夢》裏。

熱愛生活又有夢幻之感,入世又出世,這是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曹雪芹並不是厭世主義者,他並不真正認為人間萬事皆空,也並未真正勘破紅塵,真要勸人從所謂的塵夢中醒來,否則,他就不會那樣痛苦地為塵世之悲灑辛酸之淚,就不會在感情上那樣執著於現實的人生。他正是以一種深摯的感情,以自己親身的體驗,寫出入世的耽溺和出世的嚮往,寫出了耽溺痛苦的人生真相和希求解脱的共同嚮往,寫出了矛盾的感情世界和真實的人生體驗。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有兩篇作者自序。在這兩篇自序裏,曹雪芹自述寫作緣起、寫作經歷和心得體會,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文學思想和創作原則。  他首先批評了那些公式化、概念化、違反現實的創作傾向,認為這種創作遠不如“按自己的事體情理”創作的作品“新鮮別緻”,那些“大不近情,自相矛盾”之作,“竟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至若離合悲歡,興衰際遇,則又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徒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傳者”。他既不借助於任何歷史故事,也不以任何民間創作為基礎,而是直接取材於現實社會生活,是“字字看來皆是血”,滲透着作者個人的血淚感情。作品“如實描寫,並無諱飾”,保持了現實生活的多樣性、現象的豐富性。從形形色色的人物關係中,顯示出那種富貴之家的荒謬、虛弱及其離析、敗落的趨勢。他所寫的人物打破了過去“敍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寫法,“所敍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讓古代小説人物塑造完成了從類型化到個性化的轉變,塑造出典型化的人物形象。曹雪芹以詩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現自己的人生體驗,自覺地創造一種詩的意境,讓作品婉約含蓄,是那樣的歷歷在目,又是那樣的難以企及。他不像過去的小説居高臨下地裁決生活,開設道德法庭,對人事進行義正詞嚴的判決,而是極寫人物心靈的顫動、令人蔘悟不透的心理、人生無可迴避的苦澀和炎涼冷暖,讓讀者品嚐人生的況味。

標籤: 曹雪芹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uwenzhishi/gushijueju/4rxz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