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英語作文 >高中英語作文 >

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教育部頒發的英語課程標準倡導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逐步達到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任務型教學經常採用對子活動(pair work )、 小組活動(group work )、集體討論(discussion )等形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相互交流、合作學習、共同發展,師生教學相長。因此,英語教學中的合作學習方式顯得十分重要。

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合作學習簡介

合作學習(cooperative)於20世紀70年代初源於美國,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它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來,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合作學習包含了合作、競爭和個人自學三種方法,它不但有利於學習成績的提高,而且也有利於思維能力、自尊心、自信心、內在動機、外在動機、心理健康、社交能力等的培養,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

在英語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被動接受語言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語言知識並綜合運用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及交際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

1、互動觀

合作學習視教學互動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這種互動與傳統的教學觀有所不同,它不只限於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擴展至教師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

2、目標觀

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

3、師生觀

合作學習提倡教師應當好“導演”, 學生要當好“演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係逐漸變成“指導--參與”的關係。

4、形式觀

在教學形式上,合作學習強調以集體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活動為主體形式,力求實現集體性與個體性的統一。

5、情境觀

合作學習的倡導者認為,在合作、競爭和個人自學三種情境中,合作學習是三種情境中最重要的一種。同時,這種形式的學習本身實際上就包含了合作、競爭和個人自學三種學習方法

6、評價觀

合作學習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作為教學追求的一種境界,同時也將它作為教學評價的最終目標和尺度。它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間的競爭,把個人計分改為小組計分,把小組成績作為獎勵或認可的依據,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間成員競爭”的新格局,使得整個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達標轉向集體合作達標。

(二)合作學習的優點

1、合作學習使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

合作學習要求學生向別人提問,向別人解釋自己的看法,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更可以促進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增加他們重新整合思想的機會,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不同的觀點,擴展他們的視野,增加思維的碰撞。

2、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自信

合作學習不同於強調競爭的班級授課,它使競爭環境轉向合作環境,組內的每個同學都有展現自己能力的機會。他們或作為集體中的一員為完成任務而自豪,或代表小組為展現小組的成果而驕傲。它使參與學習的小組成員人人體驗到成功的愉悦,使“失敗者”重新得到自信。

3、合作學習使學生們學會了和別人合作

合作學習可以為組員奠定良好的友誼基礎。在組員相互切磋的過程中,大家相互勉勵、共闖難關,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可以通過組員的互勉互勵,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在共同商討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可以學會如何關懷和幫助他人,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使學生學會與不同背景、不同性別、不同能力的人一起合作。

4、合作學習拓展了班級授課制條件下的學習空間

曾經有人把課堂上學生座位的方式變化作為素質教學課堂教學的一個方面來研究,認為在較為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習,會增加交流的機會,提高學習效果,促進人際合作。比如,把目前學生全部對着講台坐的方式改變成圍成小組坐、或是圍成討論式方式坐。合作學習雖然沒有要求座位上的變化,但都起到了這種調劑學習空間的作用。它不僅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係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係,還將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而且還將學生的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二、合作學習在《新目標英語》(Go for it)教學中的運用

為了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需要、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整體改革的大趨勢,依據教育部素質教育工程的規劃和麪向21世紀國家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精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推出一套以初一為起點的中學英語教材--《新目標英語》(Go for it)。它是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學生在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中,合作是其中重要的策略之一。

(一)合作學習單詞

《新目標英語》(Go for it)的特點之一是詞彙量大。第一冊有詞彙約700個左右,第二冊約450個,第三冊約450個,第四冊約400個,第五冊約500個,合計2500個。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它們的聽、説、讀、寫並能綜合運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教學中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如教師在學生預習單詞後,檢查部分學生的發音,然後組織四人學習小組學習單詞,給學生五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糾正發音,尋找記憶方法,並運用這些詞彙,最後組織朗讀比賽、拼寫比賽等。這樣做能增加學生的練習量、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在合作學習中掌握每單元的目標語言

《新目標英語》(Go for it)每單元包括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 check。Section A為目標句型提供分步示例和指導性練習。學生在學習了目標句型和聽力練習之後,根據課本上充滿情趣、幽默生動的畫面進行合作操練。在合作操練中,又可以聯繫學生自己的生活,使句型操練變成學生體驗生活、感受生活的一部分。

在各種課堂活動中,更需要合作學習。如Unit 6 Section A Activity 3中,表格只提供了部分Bob和Bill喜好,另一部分在Page 83列表中。一部分學生看33面的表格,另一部分學生看83面的表格。通過學生用目標語進行尋問,瞭解Bob和Bill 整個愛好。在整個活動中,學生有任務,有信息差,使學生感到有事可做,並能做這些事,在合作中使他們獲取了信息,完成了任務。

(三)在合作學習中拓展自己的知識,培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新目標英語》(Go for it)Section B部分是學生詞彙的擴展、新舊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循序漸進的寫作練習和創造性活用所學語言的各類課堂活動。

如Unit 6 Section B 1a中,讓學生鞏固已學詞彙的同時學習新詞彙。在合作鞏固操練中,鼓勵學生增加課本上沒有的卻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詞彙。由於這些詞彙和學生生活有聯繫,是常見的,常聽的,有的甚至是自己喜歡的東西或食品。學生學起來輕鬆有趣。在各類課堂活動中,學生使用所學知識進行自由交流,這一過程中,學生有爭論、互動和競爭,使學英語的氛圍達到高潮,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由此得到發展。

(四)英語學習中,還可以合作完成各種各樣的課內外任務

如合作辦手抄報,每小組每兩週出一張手抄報。每期輪流由一名學生負責,每小組人盡其才,書寫好的學生負責扳書,有美術專長的學生負責插圖,知識面廣的學生負責總體設計。總之,每個學生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手抄報的整體效果比單人完成的要好得多。

還可以合作聽寫單詞、合作玩遊戲、合作改正錯誤等。

三、合作學習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要分好小組

學生的學習能力、個性等方面差異很大。教師必須安排好內向和成績差的學生,否則他們將遊離於活動之外,最終降低合作學習的效果。小組的組成因任務不同而不同,但都要注意異質性,從而實現可合作性。

(二)教師應注意點撥和引導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局外人,不能當旁觀者,而應該是學生合作的參與者,學生有問題時應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引導。對學生的大膽質疑教師要及時充分肯定和鼓勵,讓他們心中永遠充滿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望,讓學生在質疑中求索,在爭辯中明理,在合作中進步。

(三)要把握好合作學習的度

小組合作作為一種課堂組織形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小組合作學習應該用在重點、難點上,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上。合作的數量上不應過多,時間不宜過長。

四、結束語

新課標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在任務中學會合作,親歷並體驗探究過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對話中獲得語言綜合能力的發展。因此,進一步探討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十分必要,它將使課堂任務活動所構成的多維度網絡更嚴密有序,課堂資源更有效整合,希望之火將在交流合作中萌生、集聚、升騰!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英語(新目標)》(Go for it)2004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 《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3、 張舒暢 許貴祥 “任務活動中的合作學習”,《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4年第5期;

4、 官步芳 盧煥玲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6期;

5、 耿立雅 “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與評價”,《英語週報》高中教師版2003-2004第49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yingyuzuowen/gaozhongyingyu/4lzvom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