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節日常識 >

立春節氣的習俗

立春節氣的習俗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改歲、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長。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立春節氣的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立春節氣的習俗

節令習俗

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立春前一天被稱為節分,人們為了驅邪納福,便產生了一系列活動。古人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人深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認為天地神靈以及祖先神靈左右着人們的生活和命運。古人重視祭祀文化,立春是依據黃道推算出來的,當天象“斗柄指寅”時,陽和起蟄、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在黃道吉日舉行祭祝祈年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拜、敬重和敬畏,並祈求豐收。立春後氣温回升,萬物蘇萌,春耕大忙季節在全國範圍陸續開始。

民間習俗

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歲交春》中,就記述了他的故鄉高郵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窮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約五六寸尺許,塗了顏色,有的還有一個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時,用嗩吶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點賞錢……”推而廣之,大約江南送春牛儀式都差不多。

貼春牛圖

有的地方是在堂屋牆上貼一幅畫在黃紙上的春牛圖。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過去在農村,立春時節,農民都喜歡買一本老黃曆,作為勞動生活地參考。老黃曆上面一般會印有“春牛圖”。

咬春

北方一些地方立春日要吃蘿蔔,謂之“咬春”。吃生菜,食春盤。《月令廣義》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餅生菜,號春盤。”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這裏的生菜就是我們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則是吃春捲。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詩意。

戴春勝

“勝”,古時人們的一種頭部飾物,有人勝、華勝、幡勝等多種形式,可用多種材料製成,其中紙製最為方便。春勝各有地方特色。唐宋時盛行制春幡,謂之“春勝”。春幡為長條形,如鳳凰展翅。婦女用烏金紙或布帛剪製成燕子、雞、柳枝、花卉、蝴蝶等花鳥蟲卉樣式,大小男女,各戴一枝於首中,意在禳兇邪、求吉利。宋辛棄疾《漢宮春·立春日》詞:“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大人小孩,也可把春幡戴於手臂上,男左女右,作為立春的標誌。

其他地方立春習俗

有的地方的立春日,婦女要用紅布縫製雄雞,五彩布條作尾巴,縫在小孩子衣袖上,謂之“戴春雞”。或者簡單點就用五色布條綴於孩子衣袖。更小的孩子除了戴春雞,還要給孩子眉心用硃砂點一點紅。就連大牲口也要打扮一下,頭上系紅布條迎春。

而在山西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胸前或衣袖上。廣州地區則在立春日擊鼓驅疫,祈求平安。陝北一些地方立春日要畫紅。清晨起來,在院牆、大門、糧囤、磨盤、樹幹上畫個紅十字,牛、羊、豬等家畜頭上也要用硃砂畫上紅十字,以表示喜氣洋洋、紅紅火火迎春到。

春天來了,但對全國大多數地方來説僅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還沒有真正地拉開,北方大部分地區還是冰天雪地。但人們明顯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水暖三分。”細細聞,會嗅到夜晚空氣中有一種淡淡的清新的香甜氣味,不再是秋冬季灰塵、落葉味。

“春打六九頭 ”,“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人們開始走出家門,去自然界尋覓春的信息。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春風吹散了梅梢雪,迎春花開了,黃燦燦的招人眼。

“吃了立春飯,一天暖一天。”天暖了,日子長了,不能再日日遊玩閒逛,俗語“人誤地一天,地誤人一年。”勤勞的人們過完新年,立春後便開始新一年的勞動工作。

標籤: 習俗 節氣 立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erichangshi/mn3g8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