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學習資料 >節日常識 >

12月大雪的民間傳統食物

12月大雪的民間傳統食物

每年12月7日或8日,太陽黃經達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12月大雪的民間傳統食物,希望有所幫助。

12月大雪的民間傳統食物

湯圓

大雪吃湯圓在江南較為盛行。做湯圓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等亦是温熱性味,有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飲食營養才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機體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餃子

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這種説法來源於醫聖張仲景,他看到嚴寒中百姓耳朵被凍壞,故用麪包了驅寒藥材,煮熟做成“嬌耳湯”治好了百姓的耳朵。今天大雪吃餃子不再是為了治凍耳朵,不過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了一種營養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大雪吃餃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蘿蔔等做餡,這些菜均偏温熱性,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温陽作用。

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很適合冬天飲食温熱軟的要求。中醫認為食粥可健脾温胃,且有一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乾燥的特性。為發揮禦寒作用,我們在煮粥的食材上可以選用偏温熱或平和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造力,將這些食材搭配成美味的粥,例如:羊肉粥、雞肉粥、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銀耳紅棗大米粥等。

蘿蔔

民間有言:“冬季蘿蔔賽過小人蔘。”適時進食無病痛。”所以大雪吃蘿蔔最滋補,在大雪夜,正適合燉上一鍋熱乎乎的'蘿蔔排骨湯,補充營養,滋補身體,又能增強抗寒能力。

餛飩

老北京有“大雪餛飩夏至面”的説法。《燕京歲時記》雲:“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大雪日食之。”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羊肉

北方不少地方有大雪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的功效。事實上,在江南地區,蘇州人從大雪這天起也開始進補,所吃的正是馳名中外的吳中藏書羊肉。

羊肉味甘性温,有補腎壯陽的作用,歷來作為補陽佳品,是大雪進補的重要食物之一。羊肉的熱量高於牛肉,鐵的含量又是豬肉的6倍,對造血有顯著功效,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氣補虛,補血助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禦寒能力。

但羊肉屬大熱之品,凡有發熱、牙痛、口舌生瘡、吐黃痰等上火症狀者都不宜食用。患有肝病、高血壓、急性腸炎或其他感染性疾病,以及發熱期間都不宜食用。

自古以來我們老祖宗都十分重視養生,他們都説藥補不如食補,那些生病的人家人總會做些有營養的食物來強身健體,所以我們要把我們中醫養生文化發揚光大,好好享用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

兑糖兒

“糖兒客,慢慢擔,小息兒跟着一大班。”每當“大雪”節氣前後,温州街頭就會出現一種“兑糖兒”的場面。各地飴糖作坊將製成的整版飴糖提供給專門挑擔走街串巷的小商販,俗稱“糖兒客”。

“糖兒客”一邊敲打糖刀,一邊吆喝賣糖。小孩常常被吸引,家長便將家裏的銅質廢品、銅錢銅板之類物件拿來跟“糖兒客”兑換飴糖。由於冬季食飴糖有滋補身體的好處,所以如今這“兑糖兒”也發展為一種商業經營方式。

狗肉

俗話説“掛羊頭賣狗肉”,其實温州人一直有“冬令香肉暖胃”之説,這香肉即是狗肉。寒冬時節是食狗肉進補的最佳時刻,《大明本草》上就有“黃狗大補益人,餘色微補”記載。

據説,身體虛弱而溺牀的小孩,吃一兩回狗肉就能夠見愈。過去,温州不少人家將狗肉作為產婦補體的佳品相互贈送。

大雪醃肉

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的風俗之一就是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户户都要忙着醃製“鹹貨”。無論是家禽還是海鮮,用傳統的製作方法,將新鮮的原料加工成香氣逼人的美食,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紅黏粥

大雪以後氣温逐漸變冷,人們屋裏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紛紛穿上冬裝,防止受凍,出現凍瘡。魯北民間有“碌碡頂了門,光喝紅黏粥”的説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門,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紅薯粥度日。

粥可以和胃補脾,潤養肺燥,是養生的絕佳選擇。小米粥有滋陰養血,和胃安眠等功效,而紅薯也素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標籤: 民間 大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uexiziliao/jierichangshi/jn9l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