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俗作文 >

傳統民俗作文(通用12篇)

傳統民俗作文(通用12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傳統民俗作文(精選12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傳統民俗作文(通用12篇)

傳統民俗作文 篇1

春節的潮汐剛退後不久,元宵的風暴又再次來襲。雖然這一風暴持續不久,但是這“獨特”元宵節依然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那天,我來到了萬泉河畔,那裏沒有一輛車,我漫無心際的在大馬路上走着,沒有車的大馬路顯得寬了許多,街道上的人時不時與我擦肩而過。不一會兒,來到了音樂噴泉,這裏有的敲鑼打鼓,還有人舞龍、扭秧歌,那種秧歌的舞步太奇特了,走四步,退兩步,手中的扇子也隨之搖擺,別有一番韻味,手中的長絲帶隨風飄舞,美不勝收。

舞龍那邊一個個敲鑼打鼓的人盡力揮舞着鼓棒,鼓韻齊鳴,動作齊整劃一,完美無缺。舞龍人精神抖擻,用雙臂揮舞着,周圍觀眾不時地發出喝彩聲。

我繼續漫步在萬泉河畔。忽然,耳邊傳來雷鳴般的轟響,我回眸一看,原來是那邊的舞台正在演奏搖滾音樂,我擠到人堆裏,看着那歌手瘋狂的搖滾着,那歡快的節奏,影響着我的感觀,讓我有一種心要跳出來的感覺。聽着那音樂,我興奮不已!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十一點半。我回到家,躺在牀上透過窗子抬頭望去,深藍色的天空那樣迷人,空中閃動着一顆顆的小星星。它們越來越多,好像在藍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説話。

歡樂的元宵節,美麗十足的舞蹈,震撼人心的搖滾音樂,給我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帶來了生活的美好,也給我留下了快樂的童年。

傳統民俗作文 篇2

七月,暑假開始了!酷熱的陽光照着我們,照進心田,讓心也温暖起來。這酷熱的陽光引來了牛郎織女,七夕節要來到了!

七夕節,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一年只能相會一次,也只有一個七夕節。在七夕節的夜晚,許多人們在織衣服,來慶祝這美好的七夕節。農村的人們也攀上高梯,許下自己的願望。一切都很美好。在這時,我彷彿看到了一隻只小鳥排成一隊,組成了一座橋:鵲橋。我又看見了牛郎和織女在鵲橋的兩岸。他們的眼神充滿幸福,他們的臉,充滿渴望,期盼。漸漸地,兩人走上鵲橋,在橋的中央相會。鳥兒嘰嘰的叫着,好像在祝福牛郎織女,樹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好像想推遲黎明的到來。牛郎織女彷彿插上了翅膀,在天空中相愛,讓人陶醉,讓人沉浸在充滿陽光,鮮花和愛的家園裏。

可惜,誰都阻擋不住清晨的到來。在離開的那一刻,牛郎緊緊地拉住織女的手,想留住這美好的一切,可這是沒有辦法的。感人的一刻要到來了,鳥兒彷彿很珍惜這一切,知了彷彿在哭,連老天爺也流下了感動,大家多想挽回這一切啊!最讓人激動的是,牛郎織女都不肯放手,寧願牽手一起消失。

我也從這美好的夢中醒來,只望見繁星在空中閃爍。我心中也在祝福牛郎織女,期盼七夕節再一次到來,下次,我一定要在夢中留住牛郎和織女,讓他們永不分開,幸福的過着生活,我更希望他們能下凡,與我一同生活。雖然這一切是不可能的可我依然有着這樣的夢想。

傳統民俗作文 篇3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髮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

春節,是人們心中最重要的節日,在我們東北,關於春節的講究就不少。

每年過年我家都熱熱鬧鬧的,今年也不例外。大年三十那天,我早早的起了牀,幫助爸爸媽媽和姐姐貼對聯,掛福字。掛福字也有講究,福字要倒了掛,這樣就表示“福到了”。媽媽每當過年時都為我們做上一桌子的大餐,今年比往年更豐盛。每年媽媽都會做魚,因為魚可以表示“年年有餘”,飯桌子上不僅要有魚還要有豬蹄,豬蹄表示“有抓頭”。

吃飯的時間到了,在這之前一定要放鞭炮,因為這樣可以去除“怪獸”來年保平安。到了晚上,燈要一直點着,這樣可以表示來年前程光明無阻。到了晚上要包餃子,在包的餃子裏,只有一個放有硬幣,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來年一切事都會順順利利的。到了半夜12點每家每户都要放鞭炮,因為12點後為新年,放鞭炮是喜慶新年,這個時間放鞭炮表示萬象更新,大吉大利,也代表着辭舊迎新之意。

傳統民俗作文 篇4

去敦煌,便是一定要一睹她那穿越百年而成就的、夢幻般不朽的文明。

站在玉門關城樓外,一條細長的線把綠洲與沙漠鮮明的分隔開來。綠與黃,生機與浩瀚,涇渭分明。傍晚,夕日欲頹,紅橙色的落日餘暉籠罩大地,為蒼茫的大漠鍍上一層曙紅。幾棵胡楊挺立在遠方沙丘腳下,圍着一潭深綠的泉。一條一腳寬的小河泛着光,自遠處沙丘流淌而下匯入深綠的泉水中,在沙漠這張無邊無際的畫紙上勾勒出窈窕的一筆。晚風,攜着夕陽的温暖與荒漠的蒼涼,吹拂着大地上的一切,追隨着幾隻高飛的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百年過去,這景象依然如故。

入夜,敦煌大大小小的夜市和露天劇場便被激活了。在城市邊緣,總能看到匠人打鐵花。金色的鐵汁穿梭於黑夜之中,在幾丈高的半空綻放,而後趕在墜地前消逝的無影無蹤。億萬火種滑過天際,彷彿朵朵菊花凌空盛開;絢麗的光彩耀眼奪目,好像天降流星紛紛落地;閃爍的鐵花完美灑落,如神祗的圖騰顯現於蒼穹。金色,屬於佛祖的顏色,屬於敦煌的顏色,點亮黑夜。

露天劇場裏,自然也少不了敦煌派舞者的身影,仿莫高窟的最受歡迎。幾個身着墨綠絲帶、胭脂長裙的飛天從洞頂飛旋而下,飄飄絲帶衣裙,隨風舞動;身着水袖的飛天,在四周相對而舞,婀娜而不媚俗。燈光在洞壁上打出莫高窟祥雲、佛塔的圖紋,一尊佛像顯現其中,金光四射。恍然回頭,只見同樣衣着的飛天仙女點地跳着敦煌舞姿,手中還託着琵琶。絲竹揚琴演奏着西域特有的旋律,伴着飛天們的舞步,迴環在耳邊。我不懂藝術,但我知道這就是莫高窟千年凝結而成的魂魄,是飛天成真的九重天。

迷濛之中,我彷彿又置身於那道觀鄰立而圍的莫高窟前,置身於土坯木梯建成的洞窟之內,置身於三十多米高的如來佛彩塑下,置身於浮翠流丹的飛天壁畫中;我彷彿能看到樂尊僧人路經此地忽見金光開鑿佛洞,能看到法良禪師在此建洞修禪,能看到隋唐絲路千餘個洞窟的盛世,能看到宋、夏、元、明停止開窟的沒落,能看到清朝藏經洞現舉世震驚的激動,能看到王道士大意失佛經的無限悔恨,能看到一件件文物回家的欣慰與自豪。

莫高窟,走過千百年如夢般的歷史,留下一路滄桑的輝煌。

我在此時此處,卻又不知自己身在何方。

夢迴敦煌,夢的是被鐫刻成永恆的遙遠塵世,回的是屬於生命與神祗的璀璨文明。

傳統民俗作文 篇5

月華沐地,氤氲的香氣讓屋內的人影顯得不真切。庭院內有兩棵樹,一株是桂花,一株也是桂花,準確的説是用來制香的“木犀花”。仍舊含苞待放的它們已然被剝奪了芬芳。

我知道,每年祭祖的日子到了。

每年十月十五都是祭祖的日子,一家人赴家族神龕,有最年長者取出祖傳的香篆,安置在被兩隻同黃獅子馱扶的紫砂宣德爐中。再由次年長者制香“沉,檀,各一兩,麝,涎,各一錢,如法燒”。而作為最年幼的我則是負責焚香後的理香灰等雜活。

“花氣蒸濃古鼎煙,水沉春透露華鮮”,淡薄的霧氣自精巧的紫砂爐中裊裊升起,散成千萬細縷向屋內四處奔散,漫漶了眼前的一切。香盤上未能在枝頭綻放的桂花在香氣的敲門下耷下了花瓣,淡紫色的煙從中泄露出來,似是昨夜春雨過後的凌晨,還留有晶瑩剔透的露珠。木樨香雖沒有古龍涎那般昂貴,卻低調,不奢華,亦是對先祖們莫大的敬重。

素馨的花香只是芬芳的前調,沉香和檀香使味道變得更加濃郁,還有麝香的暗中輔佐作為香的底藴。如麻似的心也逐漸心曠神怡,香也從如絲如縷變成雲霧繚繞。

輕煙裊裊中,我彷彿看到一位位先祖微笑着,娓娓道來為後世子孫講着一代代的故事;我彷彿跟隨他們穿梭在歷史的風塵中,見證着祖祖輩輩的生活和命運;我輕嗅着縷縷清香,摩挲着歷史和文化留下的印記。煙靄杳杳,靜心祭之,層韻漸開,幽芳沁人。似一場靈犀的相遇,恍惚間重臨一回先祖們經歷的光景,對典雅文化的敬仰,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未來後世的期待……

香閉,故事講完了。

我輕輕將爐中的香灰理好,置於桂花樹下泥土深處。

傳統民俗作文 篇6

隨着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和新農村住房的改善,許多人告別了建築羣,紛紛搬進高聳的建築。以前拿着飯碗出門的情況越來越少;過去,芝麻糖、年糕等年貨都是自己做的。孩子可以熬通宵等着第一口吃的,現在什麼都可以買,隨時買,不用自己動手,也不用盼着過年。再吃;以前過年從第一天到第十五天都是拜年,現在幾乎都被電話或者手機信息代替了。所以總聽大人説年味越來越淡。

今年,我來到家鄉過年。我以為我只是在家看電視吃零食。沒想到今年村裏組織了一系列的燈會活動。

燈籠?我們城市的孩子甚至成年人可能都不太瞭解。它是蕪湖民間春節期間以戲劇形式進行的一種表演活動,也被列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燈籠裏的人物都是三國演義和楊家將劇中的英雄。我演岳飛的兒子,——岳雲。走燈的方式也很特別,是根據《孫子兵法》演變而來的。我們孩子要提前一週被師傅領着,每天訓練幾個小時!否則你一個人出了問題,會影響整個團隊。

正月初一,我們凌晨三點起牀,開始準備。要穿京劇的粧容,一頂華麗的戲曲帽,一匹假馬,一套戲服,褲子上有兩個鈴鐺。忙到9點,我們就用鞭炮開始了“表演之旅”。

我們要去一個關係很好的鄰村演出。無論走到哪裏,我們都會選擇一個開闊的地方表演。我們會隨着鑼鼓變換位置,包括:八卦圖,四馬親親,蓮花水,龍蝦戲水。

中午,村裏會給我們準備好吃的。這裏也有很多門道:進門不能踩門檻;安排你坐在面向門口的長椅上,坐着不能走動;不能自己夾菜,進門不能説話,不要揮手;吃完飯,你要圍着他們的餐桌和牀轉圈,兩邊互相繞圈才能走路。

就這樣,我們一直忙到晚上八點才到家,每天還要走四五十英里。雖然很辛苦,但是我嚐到了燈籠的樂趣。

在串燈裏,我感受到了久違的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鄰居之間的熱情問候,村莊之間的濃濃鄉愁。同時也體驗了民間燈籠3354的魅力和文化內涵。

今年,我的中國年,很有味道!

傳統民俗作文 篇7

大年三十午飯過後,我來到了熱熱鬧鬧的海景路,體驗春節傳統民俗逛花街。

逛花街的由來可追溯到明朝,那時人們每當臨近春節就有到花店去賞花,買花的習慣。經過六百多年曆史不斷演化,便形成了“逛花街”。

現在,每到春節前三天,各式各樣、來自五湖四海的年花就會集中放置於街上售賣。人們將這條“花的海洋”稱之為花街。臨近春節去逛花街,行大運,來期盼明年的好兆頭也成為了一項別具特色的傳統民俗。

我遠遠望向花街,彷彿望見了一幅熱鬧的“人花圖”。人們穿着五顏六色的新衣服,興高采烈地向花農採購着年花。豔麗的玫瑰、紫裏透白的蝴蝶蘭朵朵花兒欣然怒放。花農們笑得更是燦爛,因為他們辛辛苦苦培育的花兒得到了羣眾的青睞。

我走進了充滿年味的花街,迎面飄來了一股芬芳的香氣。透過香味,我聞到了年花的魅力,聞到了中國年的味道,聞到了中華民俗的博大精深。

金桔樹在綠葉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帶給我們的是新一年閃耀的生活,吉祥如意的未來。

百合給人們的感覺,就像它自己那潔白的花瓣一樣清新脱俗

街上男女老少個個都笑逐顏開,人們手上都捧着美麗的年花,準備將美好的寓意和年味帶回家。花兒們似乎感受到了新年的歡樂、祥和,也一起跟着人們快樂的笑。在響午陽光普照下,這條花街更加充滿活力。

花街雖然是民俗,但也少不了高科技。

一叢特別的鬱金香映入了我的眼簾,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它的特別在於比別的鬱金香更大,氣味更香,他那紫色的花瓣更是引人注目。

這時,花農老闆笑眯眯走了過來,我問道:“這些花怎麼這麼特別啊?”

老闆笑着回答:“這是來自荷蘭的鬱金香,絕對很棒。”

我疑惑不解地問道:“荷蘭的花怎麼會在這呢?”

“以前,僅僅是賣一些國產的花朵,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了,都可以將國外一些別具韻味的花引進了,只要用手機預定到時間,引進商就會將花完好無損地送來,不如你掃一下二維碼吧?”老闆引以為豪説道。

“為什麼呢?”我又一次向老闆拋出了問題。

“這是引進地的二維碼,掃描後,就可以提前預定心儀引進地的花種,種植情況等等。”

聽完後,我不禁感歎到現在科技這是發達啊,可以將傳統的年味成為一個科技式的年的味道,使人們愛上現代化,愛上載統民俗。

下午3點,我滿載而歸。

今天,我不僅體驗了傳統的民俗,更是在這悠久的傳統民俗形式進步中,看到了國際化、科技化的中國年味。

傳統民俗作文 篇8

隨着城市的建設飛速發展和新農村的住建完善,許多人都告別了大雜院,相繼搬進了高聳如雲的樓房。以前,那種端着飯碗去串門的情形越來越少了;以前,芝麻糖、年糕等年貨都是自己做,小孩可以整夜不睡覺等着吃那第一口美食,可現在什麼都能買到,什麼時候都能買,不用親自動手,也不用盼到過年再吃;以前初一一直到初十五都在拜年,現在幾乎都被電話或手機信息所代替了。所以總聽大人説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今年我又來到老家過年,原本以為只是在家看看電視吃吃零食,沒想到今年村裏組織了串馬燈的活動。

馬燈?我們城裏小孩甚至大人可能都不太瞭解。它是蕪湖民間在春節間搞的一種帶有遊玩形式的演出活動,它還被列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呢!

馬燈裏面的`人物全是“三國演義”與“楊家將”等戲裏的英雄,我在裏面扮演的是岳飛的兒子——岳雲。馬燈的走法也是有講究的,是按照孫子兵法演變而來的。我們這些小孩都得提前一週,由大師傅帶領着,每天要訓練好幾個小時呢!否則你一人走錯,會影響整支隊伍的。

到了正月初一,我們凌晨三點起牀,開始準備。要花上京劇的粧容,戴上華麗的戲帽,身上套着假馬,穿着戲服,褲子上繫着兩個鈴鐺。一直忙到9點,我們在鞭炮聲中開始了“表演之旅”。

我們要去關係比較好的鄰村表演,每到一處,我們都會選一處空曠的地方表演,我們隨着鑼鼓點,變換陣勢,包括:八卦陣、四馬親嘴、荷花出水、龍蝦戲水……

到了午時,村裏都會準備豐盛的佳餚招待我們。這裏的門道也很多:進門不能踩門檻;安排好你坐在朝門的長凳上,坐了就不能隨意走動;不能自己夾菜,進門就不能説話,不要就擺擺手;吃完飯得圍着他們家的餐桌和牀繞一圈,雙方圍繞對方繞一圈,然後才能走。

就這樣我們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才能到家,一天下來要走四五十里路,雖然十分辛苦,但是我嚐到了馬燈的樂趣。

在串馬燈中,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久違的親切感,鄰里之間熱情的招呼,鄉村之間濃濃的鄉情,同時也體驗到民俗——馬燈的魅力和它的文化內涵。

今年我的中國年,過得很有年味兒!

傳統民俗作文 篇9

傳統,是世代相傳的。古人留給我們的傳統,就像一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世界的東方——中國的土地上。

説到傳統,許多人會想到各式各樣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小吃,那一個個老字號都是那麼的有名聲,有生命。而我們東莞的東坑鎮,就有一美食叫“糖不甩”。相信你已經耳熟能詳了吧?相傳,這還和八仙有關呢。當時東坑鎮的人們都吸毒鴉片,整個東坑鎮都民不聊生。八仙想盡了辦法,卻還是不起作用。於是,八仙中的呂洞賓把仙丹製成了糯粉丸,這就是“糖不甩”,村民們吃了糖不甩後果然很有效果。所以,“糖不甩”也是東坑的一個象徵。

除了小鎮傳統美食,我們春節的美食是我們祖國的一顆明珠,一個偉大的象徵。比如説,春節元宵吃的湯圓,那種用白糖,芝麻,豆沙等等做餡的湯圓,都是中國人民的喜愛;又比如説年糕,年糕的“糕”和“高”同音,寓意小孩吃了以後,“年高”,年年快高長大,健健康康地成長。我們可以看出,在傳統美食中,表達了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對平安生活的祈求。

還有春節的餃子,也是我們祖國的傳統美食。其實,餃子在公元196年就有了,但那時的餃子不叫餃子,而是叫“嬌耳”。餃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深受廣大市民的喜愛。這是一種在春節時常的食物,有些地區在冬至也有吃餃子的習俗。吃餃子的時候,有些人總是把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作餡兒包入餃子裏。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以後的日子會更加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所以,餃子有代表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祈求。

平時中秋節的月餅,也是我們中國“傳統民俗”的一種象徵。早在殷、周時期,月餅就已經出現了。不過那時候的月餅跟現在大不相同,那時的月餅名“胡餅”。後來,月餅的製作從唐代以後越來越有考究,出了許許多多有名的餅店。蘇東坡有句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才開始流傳。

民間的各種美食,都得到了人們的青睞。這是我們中國的一種象徵,也是在美食界上一顆燦爛的明珠。

傳統民俗作文 篇10

過春節了,孩子的臉上露出了春節特有的快樂,大人們一年的勞累得到了安撫,春節是多麼重要的節日啊!

走在有濃郁春節氣氛的大街上,到處張燈結綵,每棵樹上掛滿了大大的紅燈籠,市場裏熙熙攘攘的人羣都穿着厚厚的棉襖,嘴和鼻子前有一絲白氣慢慢的上升。市場裏的人手裏都提着年貨、拿着鮮花、捧着桔子樹、抱着娃娃,場面熱鬧極了,臉上都掛滿春節到來的喜訊。

回到家裏,鄰居一家三口都在搞衞生,媽媽忙着對我説:“襯現在得閒,我們也開始打掃一下里屋吧!”我會意的點了一下頭,媽媽給我一對乳膠手套和毛巾,接着我們倆熱火朝天的幹了起來。先抹門,後抹窗,不一會兒我和媽媽把整個房子裏屋外屋都打掃的一塵不染,這樣更加能顯示出新年新氣象的習俗。

年三十早上我們要把去年所有的春聯和福字都撕下來,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年飯,在外打工的人也要會到家裏,團年飯裏會有很多菜餚,還有飯要多煮一些,留下一寫剩飯過年,這樣寓意年年有餘,每年都有吃不完的飯。

年三十晚是舊年的最後一個晚上,所有人都要守歲,不能睡覺除了小孩和老人,守到新年到來。早上我們一家大小要去走親戚,到親戚家裏拜年,當然親戚來會來我家所以要安排幾天去親戚家,還要有幾天要待在家裏招待親戚朋友,春節之後還有元宵節,元宵節的主角是湯圓了,湯圓意味着團團圓圓。

春節代表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民風民俗,春節在中國人的心中有着不可缺少的地位。

傳統民俗作文 篇11

我們兒童有兒童節,青年有青年節,老人也應該有老人節。但是你們知道老人節是什麼時候嗎?告訴你吧,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今天是重陽節,是老人的節日,這讓我想起了昨天發生的一件事:吃午飯時,奶奶要我喝白菜湯,我不耐煩地説:“我不喝,難喝死了!”媽媽當時狠狠地批評我,説我怎麼能這樣和奶奶説話?太不尊敬老人了!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現在想想才覺得自己做得太不對了。

下午一放學,我到奶奶家去看奶奶,去到奶奶家,原來爸爸媽媽早到了,正在做晚飯,我放下書包,跑到奶奶身後,“奶奶,今天是老人節,我來給您按摩,好不好?”説完,我挽起袖子,用力地按起來,我還不時地和奶奶説説話,聊聊天。不一會兒,我的手漸漸沒有力氣了,“這麼多年來,我曾經經受了多少苦啊,現在兒女都孝順,我也安心了”奶奶平靜地説着,此時,我不覺得累了,反而還幫奶奶做了很多事。是啊,奶奶辛苦了那麼多年,也應該享享清福了。

日常生活中,我還是經常主動去尊敬老人。比如每次在奶奶家吃飯的時候,奶奶到飯桌旁邊時已經沒有座位了,每到這時我總會站起來請奶奶坐下。奶奶誇我真懂事,當時我可高興了!現在回想起來都覺得自豪呢!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特別是到了“九九重陽節”,這是我們孝敬老人的節日。我在這衷心祝願全世界的老人節日快樂!

傳統民俗作文 篇12

過春節的時候有許多民俗,比如拜年、守歲、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餃子。

過春節的時候,我吃着美味的餃子,便躍躍欲試,想自己做一回餃子。因是第一次做餃子,媽媽幫我減少了一些難度,餃子的餡兒幫我做好了,餃子皮也扞好了,用皮來包餡兒的任務就交給我了。我自以為包餃子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細做,結果剛剛做好第一個,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餃子皮裏放一大塊餡兒,心裏想:餡兒多放一些,吃起來才過癮。可是餃子皮小,不能把餡兒全都包起來,我沒把餡兒取出一些,而是繼續用勁壓餃子皮。接着那餃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壓力,皮破了,餡兒一起都露了出來,然後我也沒多想,就將錯就錯,又拿來兩張餃子皮,把餃子上的大洞補起來,最後包出來了一個“巨無霸”餃子,它的大小一個抵三個。第一個餃子失敗!

第二個餃子在包的時候,我吸取了第一個餃子的失敗經驗,只放了一點點兒餡兒,後來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開,往裏面繼續放餡兒,只是拆皮的時候用力過猛,餃子皮居然不爭氣地又破了。第二個餃子再次失敗!

第三個餃子,大小適中,終於勉強成功了,接着我就以第三格餃子為基礎,又飽了許多成功地餃子。吃着自己包的餃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餃子最好吃。包餃子就是我最喜歡的春節民俗。

標籤: 通用 民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suzuowen/v38qr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