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張愛玲 >

秋雨 張愛玲 讀後感

秋雨 張愛玲 讀後感

張愛玲散文《秋雨》,文字中充滿了灰色、憂鬱,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

秋雨 張愛玲 讀後感

秋雨 張愛玲 讀後感1

她細膩的筆風,把普普通通的一場秋雨描繪得那麼有細膩。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裏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着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房屋 的遺蹟一樣……

從《秋雨》這篇散文中不難看出作者內心的多愁善感。文字中充滿了灰色、憂鬱,黯然,寥落,唯一萌芽的一束希望之光,僅是那株低矮的無人問津的桂花樹。15歲的她,就能寫出次文,真是不知道她是怎樣體會得那麼的深刻。有人説,讀她的作品,如同在一架鋼琴上行走,每一步都發出音樂。但她創造了生之和諧,而仍然不能滿足於這和諧。她的心喜悦而煩惱,彷彿是一隻鴿子時時要想衝破這美麗的山川,飛到無際的天空,那遼遠的、遼遠的去處,或者墜落到海水的極深去處,而在那裏訴説她的'祕密。她所尋覓的是,在世界上有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是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她的皈依。她以獨特的文字結構--- 以低微的姿勢仰視平淡,以高貴的眼神俯視浮華。成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超級女生”;成為當今文壇裏私下同魯迅相提並論的唯一女性;成為上個世紀40年代上海那座淪陷區的廢墟上綻開的最美的一朵花;成為這個時代女性一味摹仿的對象。

她文章風格細膩温婉,就其對人物心理的刻劃,對文章語言的掌控,暫時內可能無人能超越。作為海歸派的先驅,在中國的文學地位是無可替代的!

秋雨 張愛玲 讀後感2

伴着最後一聲嘶啞的蟬鳴消失,伴着最後一片枯黃的葉子從枝頭飄落,在這個蕭蕭的季節裏,我擁有着《秋雨雅聲》。

我對雨有着一種莫名的戀情,特別是綿綿的秋雨。夜深時,我坐在燈下,注視着窗外稀稀落落的秋雨,忍不住翻開了這本還散發着油墨清香的書,開始了一段寂寞的旅程,走進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從商到唐,從焚書坑儒到康乾文字獄,從晉魏賦文到宋元詞曲,中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如同秋雨陪伴在身邊,打在身上、心上。從道士塔到柳公祠,從廟宇到青雲譜,從沙中的清泉到西湖的風景,從都江堰到吳江船,古典文化像秋雨陪伴在側,砸在身上,讓我無法抬頭。從潑墨揮毫的八大山人到酗酒的酒公,從手握重權的朝廷大臣到妓院撫琴的女子,秋雨依舊陪伴,而我卻被這有着天壤之別的社會差異刺得無法動彈。

再美好的景色,難道只要沾上了中國的歷史,就一定會變得如此沉重嗎?中國真正的文人,只能是孤寂的,沉重的。

一壺上好的碧螺春,需慢慢的沏,慢慢地品,在速食主宰的今天,又有誰會去慢慢地品嚐那苦澀的青茗呢?於是,幾千年來文人的清高與孤傲在秋雨身上繼續。

我依舊喜歡秋雨,不同的是,我更融入了秋雨。

張愛玲秋雨原文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裏纏滿着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雲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裏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着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房屋的遺蹟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着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憂鬱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牆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着滿眼的淚珠,在那裏歎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黴氣薰薰的雨天。只有牆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着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着,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着鮮豔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着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牆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黴的泥地裏跳躍着;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着,從草窠裏,跳到泥裏,濺出深綠的水花。 織夢內容管理系統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angailing/m0gg2k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