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魯迅 >

魯迅《雪》學案設計

魯迅《雪》學案設計

一、教材分析

魯迅《雪》學案設計

《雪》是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集《野草》中色彩極為明麗的篇章之一。文中景物描寫細緻生動,語言凝練形象極富詩意。文章描寫了江南與北方的雪景,並在對比中體現出作者的傾向。但由於它是一篇散文詩,表現手法藝術性強,而且作者的思想博大豐富,所以對初中生而言,能準確透徹地解讀文本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任務。

二、教學設想

散文詩是介於詩歌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教學這類文章應追求詩的靈性飄逸與思的深邃寬廣的融合,要既有字詞句篇的感知品味,又有互文閲讀、自主探究的深思熟慮。同時,還要致力於多向性的對話:與文本對話,品味語言的詩意;與作者對話,把握思想情感i與評論家對話,提高鑑賞水準;與自我對話,敞亮精神視野。一言以蔽之:在詩與思之間走進文本,走進魯迅先生博大深邃的精神世界,走進魯迅先生柔軟而堅硬的靈魂,打好“精神的底子”。

三、教學目標

1.誦讀文本,品味語言,感受其詩意之美。

2.細讀文本,賞析探究,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3.拓展閲讀,感受魯迅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純淨的靈魂。

四、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還原寫作現場

1.教師用平靜舒緩的語調敍述:

1924年歲暮,北方降雪。12月31日魯迅在日記中寫道:“雨雪。……下午霽,夜復雪。”翌日,天放晴而有風,魯迅在日記中又寫道:“大風吹雪盈空際。”這七字頗富詩意。可見作者“遵四時以歎逝,瞻萬物而思紛”(陸機《文賦》),此時已萌發創作衝動。十七天後,題為“雪”的散文詩便誕生了。(投影顯示)

2.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的散文詩《雪》,看看1925年1月,魯迅筆下的雪是什麼樣子,這“雪”又寄寓了他怎樣的人生理想。下面我們就跟隨魯迅先生,進入他筆下的雪的世界。

(二)走進文本,感受詩意之“雪”

1.教師導語

這是一首散文詩。散文詩是介於散文與詩歌之間的一種文體。散文詩詩化的語言之美要靠反覆誦讀才能體會。請同學們反覆誦讀文本,舉例説明文本的詩意體現在何處。可仿照下面的表述方式敍述(投影顯示):

詩意的雪美在色彩……

詩意的雪美在畫面……

詩意的雪美在想象……

詩意的雪美在語言……

詩意的雪美在…………

2.討論交流

例1:詩意的雪美在色彩繽紛。“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一句中描繪色彩的有:血紅、白中隱青、深黃、冷綠,突出了江南雪“滋潤美豔”的特點。

例2:詩意的雪美在畫面奇麗。“在無邊的曠野上,在凜冽的天宇下,閃閃地旋轉升騰着的是雨的精魂……”“無邊”突出“曠野”的“曠”,“凜冽”突出天氣寒冷,前兩個短語突出北方雪花環境的險惡,“閃閃”既是對雪花在空中飛舞的情形的描摹,也是對雪花抗爭精神的表現,而且契合雪花的特點,充分表現了雪花同嚴寒抗爭的品格。

例3:詩意的雪美在想象豐富。“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豔之至了;那是還在隱約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極壯健”聯想到生命的活力,“處子”表現青春的美麗,讓人彷彿嗅到了江南的雪中充滿的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例4:詩意的雪美在語言簡潔凝練。“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一句中,“冰冷”“堅硬”“燦爛”三個修飾語,從温度、硬度和顏色三個不同角度寫出了雪花“冷”“硬”“白”的特點,顯示了雪花不向嚴寒屈服的品格。

……

互動對話時要把握以下兩點:

(1)生成性問題應相機引導。如:詩意的雪美在語言的節奏感,如結尾3段文字長短句相間,整散結合,節奏明快富有氣勢;再如:詩意的雪美在意象,如“塑雪羅漢”一段文字。

(2)在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並及時進行評價,充分感受詩意的雪。

(三)細讀文本,領悟思性之“雪”

1.教師導語

《野草》多用象徵、隱喻等手法,不大容易理解,如何理解《雪》的思想情感呢?

(投影顯示)

走進雪國,感知畫面特點

走近魯迅,體悟作者情感

(知人論詩 文如其人)

2.走進雪國,感知畫面特點

思考討論:(1)作者為我們描繪了哪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2)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討論後板書:(1)記憶中的江南雪景、現實中的北方雪景。(2)前者:滋潤美豔、相互粘結、藴涵着春温、晴日下漸消釋;後者:冰冷堅硬、如粉如沙、抗擊嚴寒、晴天裏蓬勃奮飛。)

3.走近魯迅,體悟作者情感

(1)知人論世法:請同學們結合作品的寫作背景和當時作者的生活、思想情況,談談文章藴涵的思想感情。

《雪》寫於1925年1月18日,那時魯迅正生活在北洋軍閥段祺瑞統治下的北京。舊軍閥統治下的北京當然沒有什麼言論自由,但魯迅不會屈服,他要把心裏想的通過他的筆端流露出來。

學生再讀文章後展開討論,明確:對記憶中的故鄉江南有一種懷念之情,對現實中的朔方的雪有種讚美之情。

(2)文如其人法:聯繫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説一説魯迅思想性格的雙重性。

學生誦讀探究:魯迅性格中既有温情的一面又有冷峻的一面。温情和善的一面江南的雪可以代表,冷峻堅毅的一面朔方的雪可以代表。

4.質疑探究

(1)對文章結尾“是的,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這一句,有許多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它歌頌了雪和寒冷環境不屈鬥爭的品格;有人認為,這個結尾寫出了朔方的雪在抗爭中獻身的悲壯;還有人認為,它是和開頭寫雨相照應,説明雪是由雨化來的。你如何理解這句話?

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學生可以各抒己見,贊同其中某種意見或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皆可。

(2)本文重在突出朔天飛雪,但卻用四分之三的篇幅寫了江南雪景,而且其中幾乎一半的文字是描寫雪羅漢的形象,為什麼?

《雪》中兩個情調不同的雪景,經作者感情的熔鑄,產生了一種壯闊的空間美。我們閲讀這篇作品,既可欣賞到優美的江南雪景和壯美的朔方飛雪,又能從中感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堅強的鬥志。

(四)走近魯迅,觸摸柔軟而堅硬的靈魂

1.深度閲讀黃蓓佳《靈魂的柔軟和堅硬》

討論:作家黃蓓佳這篇評論文章的觀點是什麼?她認為魯迅“靈魂的另一面是頑強和堅硬”,這種認識是從何而來的?她閲讀《雪》的方法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鑑?

此環節側重解讀方法的點撥,如還原法(還原寫作現場,喚醒自己的閲讀體驗);聯讀法(聯繫相關文本,比較閲讀);辯證法(辯證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的雙重特徵)。不要求學生説出此類解讀術語,學生能夠形象描述自己的閲讀體驗和閲讀方法即可。

2.互文閲讀(原作者:袁愛國)(1)回顧學過的魯迅先生的文章,説説你感受到的魯迅先生筆下的故鄉的印象,並描述魯迅先生的形象特點。

(投影顯示)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裏。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社戲》)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故鄉》)

不必説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説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指名輪讀,討論探究,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小結歸納。

(投影顯示)

江南:富足、温暖、安逸、春光無限的故鄉

魯迅:温情、柔軟、童真、率性、孩子氣

(2)參考鏈接資料,結合散文詩《雪》,説説魯迅對北國的印象,並描述魯迅先生的形象特點。

(投影顯示)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題辭》)

還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也未必不及跟着中國的文士們去陪莎士比亞吃黃油麪包之有趣。(《題記》)

齊讀上述文字,討論探究,小結歸納。

(投影顯示)

北國:無邊的曠野,凜冽的天宇,冰冷的空氣,殘酷的現實

魯迅:孤獨的行者,頑強的鬥士,堅硬的靈魂

3.迴歸文本,熟讀背誦,吟詠品味,昇華情感

(1)熟讀背誦結尾3段文字。

(2)結語:同學們,在紛擾瑣屑的日常生活中,在燈紅酒綠的滾滾紅塵裏,在快餐文化、泡沫文學的重重包圍中,讓我們與經典為伴,與魯迅先生對話,走進《雪》的晶瑩世界,觸摸先生柔軟而堅硬的靈魂。讓我們將《雪》結尾的文字印在心靈的深處,成為人生路上永遠的座標!

(五)課後拓展,讀寫深化

1.拓展閲讀蕭紅《回憶魯迅先生》、陳丹青《我談大先生》。

2.寫作小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uxun/7xvzl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