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梁實秋 >

梁實秋《雅舍小品》憶沈從文

梁實秋《雅舍小品》憶沈從文

引導語:梁實秋才思敏捷,眼光獨到,再小的芝麻粒的事兒,經他的筆一轉一化,汨汨淌出一大窪水,一波三折,有滋有味。下面是有關《雅舍小品》中回憶沈從文的事情資料,歡迎大家閲讀學習。

  

一九六八年六月九日《中央日報》方塊文章井心先生記載着:“以寫作手法新穎,自成一格……的作者沈從文,不久以前,在大陸因受不了迫害而死。聽説他喝過一次煤油,割過一次靜脈,終於帶着不屈服的靈魂而死去了。”

接着又説:“他出身行伍,而以文章聞名;自稱小兵,而面目姣好如女子,説話、態度爾雅、温文……。”“他寫得一手娟秀的《靈飛經》……”這幾句話描寫得確切而生動,使我想起沈從文其人。

我現在先發表他一封信,大概是民國十九年間他在上海時候寫給我的。信的內容沒有什麼可注意的,但是幾個字寫得很挺拔而俏麗。他最初以“休芸芸”的筆名向《晨報副鐫》投稿時,用細尖鋼筆寫的稿子就非常的出色,徐志摩因此到處揄揚他。後來他寫《阿麗絲中國遊記》分期刊登《新月》,我才有機會看到他的筆跡,果然是秀勁不凡。

從文雖然筆下洋洋灑灑,卻不健談,見了人總是低着頭羞答答的,説話也是細聲細氣。關於他“出身行伍”的事他從不多談。他在十九年三月寫過一篇《從文自序》,關於此點有清楚的交代,他説:“因為生長地方為清時屯戍重鎮,綠營制度到近年尚依然存在,故於過去祖父曾入軍籍,做過一次鎮守使,現在兄弟及父親皆仍在軍籍中做中級軍官。因地方極其偏僻,與苗民雜處聚居,教育文化皆極低落,故長於其環境中的我,幼小時顯出生命的那一面,是放蕩與詭詐。十二歲我曾受過關於軍事的基本訓練,十五歲時隨軍外出曾作上士。後到沅州,為一城區屠宰收税員,不久又以書記名義,隨某剿匪部隊在川、湘、鄂、黔四省邊上過放縱野蠻約三年。因身體衰弱,年齡漸長,從各樣生活中養成了默想與體會人生趣味的習慣,對於過去生活有所懷疑;漸覺有努力位置自己在一陌生事業上之必要。因這憧憬的要求,糊糊塗塗的到了北京。”這便是他早年從軍經過的自白。

由於徐志摩的吹噓,胡適之先生請他到中國公學教國文,這是一件極不尋常的事,因為一個沒有正常的適當的學歷資歷的青年而能被人賞識於牝牡驪黃之外,是很不容易的。從文初登講壇,怯場是意中事,據他自己説,上課之前做了充分準備,以為資料足供一小時使用而有餘,不料面對黑壓壓一片人頭,三言兩語就把要説的話都説完了,剩下許多時間非得臨時編造不可,否則就要冷場,這使他頗為受窘。一位教師不善言詞,不算是太大的短處,若是沒有足夠的學識便難獲得大家的敬服。因此之故,從文雖然不是頂會説話的人,仍不失為成功的受歡迎的教師。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需要有啟發別人的力量才不愧為人師,在這一點上從文有他獨到之處,因為他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好學深思的性格。

(二)(4)

在中國公學一段時間,他最大的收穫大概是他的婚姻問題的解決。英語系的女生張兆和女士是一個聰明用功而且秉性端莊的.小姐,她的家世很好,多才多藝的張充和女士便是她的胞姊。從文因授課的關係認識了她,而且一見鍾情。凡是沉默寡言笑的人,一旦墮入情網,時常是一往情深,一發而不可收拾。從文儘管顛倒,但是沒有得到對方青睞。他有一次急得想要跳樓。他本有流鼻血的毛病,幾番挫折之後蒼白的面孔愈發蒼白了。他會寫信,以紙筆代喉舌。張小姐實在被纏不過,而且師生戀愛聲張開來也是令人很窘的,於是有一天她帶着一大包從文寫給她的信去謁見胡校長,請他做主制止這一擾人舉動的發展。她指出了信中這樣的一句話:“我不僅愛你的靈魂,我也要你的肉體。”她認為這是侮辱。胡先生皺着眉頭,板着面孔,細心聽她陳述,然後綻出一絲笑容,温和的對她説:“我勸你嫁給他。”張女士吃一驚,但是禁不住胡先生誠懇的解説,居然急轉直下默不作聲的去了。胡先生曾自詡善於為人作伐,從文的婚事得諧便是他常常樂道的一例。

在青島大學從文教國文,大約一年多就隨楊振聲(今甫)先生離開青島到北平居住。今甫到了夏季就搬到頤和園賃屋消暑,和他做伴的一位乾女兒,自稱過的是帝王生活,悠哉遊哉的享受那園中的風光湖色。此時從文給今甫做幫手,編中學國文教科書,所以也常常在頤和園出出進進。書編得很精采,偏重於趣味,可惜不久抗戰軍興,書甫編竣,已不合時代需要,故從未印行。

從文一方面很有修養,一方面也很孤僻,不失為一個特立獨行之士。像這樣不肯隨波逐流的人,如何能不做了時代的犧牲?他的作品有四十幾種,可謂多產,文筆略帶歐化語氣,大約是受了閲讀翻譯文學作品的影響。

此文寫過,又不敢相信報紙的消息,故未發表。讀聶華苓女士作《沈從文評傳》(英文本,一九七二年紐約TwaynePublishers出版),果然好像從文尚在人間。人的生死可以隨便傳來傳去,真是人間何世!

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日西雅圖

著作解讀/梁實秋《雅舍小品》

梁實秋是著名散文家、翻譯家,在台灣被譽為一代散文宗師。他的散文篇篇各呈異彩,令人愛不釋手,一切謝賄麗雋永簡潔之類的評語,都不足以對它評頭品足,它真正達到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界。

“雅舍”是梁實秋抗戰時期在重慶與吳景超夫婦合資買下的一幢小土屋,樑於是建議用景超夫人龔業雅的名宇命名,而他當時陸續發表的小品文後來結集出版時也便名刎雅舍小品入除了此期的創作外,他後來的一些小品都沿用了這個書名。

《雅舍小品》中的散文,多是專於一題,旁徵博引。如敍家常,娓娓道來,在輕鬆從容的敍説中隨意迸出幾朵幽默的浪花,叫人過目不忘。

幽默是梁實秋散文的最突出的風格特色。文學史家司馬長風認為:“在現代散文作家中,論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實秋,其次是錢鍾書。”梁實秋散文的幽默,是一種學者的幽默。想像豐富靈活,描述簡潔生動,隨意生髮,觸類旁通,熔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爐。

如《守時》中寫:“甲欲訪乙,失打電話過去商洽,這是很有禮貌的行為。甲問什麼時候駕臨,乙説馬上就去。問題就出在這‘馬上’二宇,甲忘了叮問是什麼馬,是‘竹披雙耳峻,鳳入四蹄輕’的胡馬,還是‘皮幹剝落,毛暗蕭條’的瘦馬,是練習縱躍用的木馬,還是渡過了康王的泥馬。”作者有意歧解“馬上”一詞,信手拈來有關“馬”的典故,雖是隨意潑灑,卻隱含着作者的抨擊,於閒雅中見嚴厲,在文宇上造成漫畫效果,成為具有審美意味的表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liangshiqiu/lrgkx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