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遠去的池塘散文

遠去的池塘散文

關於故鄉的記憶裏﹐最讓人難忘的,還是村莊那口碧波盪漾的池塘。

遠去的池塘散文

村莊地處陝南丘陵地帶,每到夏日多雨時節,從山林裏,坡地上,大地深處縱橫交錯的皺褶裏,奔湧出無數細小的溪流。勤勞聰慧的先輩們,便把它們截住。給它們修堤建壩,讓它們“歡聚一堂”。於是﹐一池微波,蕩起縷縷清風。幾株白楊﹐撐起片片濃蔭。一口碧瑩瑩的池塘﹐便在鄉親們的辛勤汗水裏﹐鮮活起來。有了池塘的村莊﹐便有了嫵媚,也多了滋潤。

春天,當盈盈暖風掠過,沉寂了整個冬天的池塘,會漸漸柔情起來。時不時會有小魚,在水面探頭晃腦。那頑皮的模樣﹐彷彿也在盡享春的氣息。池塘邊的堤壩上,枯了一冬的小草,也開始緩緩冒出嬌嫩的葉芽。就連岸邊挺拔的白楊,也不甘示弱地長出無數新綠。幾隻鴨子,拖着肥碩的身體﹐慢吞吞地溜進池塘,頗有幾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韻味。不知名的小鳥,在池塘邊的電線上,嘰嘰喳喳唱個不停,像是在歡迎春姑娘的到來。池塘旁的田野裏,綠油油的麥苗,綴滿花苞的油菜,像是在為春天鋪開舒緩的地毯。當明媚的陽光,被均勻地撒在水面,平靜的池塘,便成了無比明亮的“鏡子”。裏面映照着的,是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青翠的樹木。

夏天,在知了高亢的歌聲裏欣然到來。每到此時,往日波瀾不驚的池塘,會變得多情起來。當熱辣辣的太陽,毫無遮攔地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塘中的魚兒,便不安份起來。它們時而無憂地暢遊,時而調皮地吹着泡泡。那逍遙自在的模樣﹐讓兒時的我們頗為羨慕。池塘岸邊的出水口,是幾塊用來泄洪的正方形台階。一到夏天,這些水泥台階,便成了村裏大姑娘小媳婦們洗衣服的最佳去處。鄉村人勤快,夏日清晨﹐得早早下地幹活。洗衣服這樣的瑣事﹐就只好利用午休時間來完成。夏天中午,池塘岸邊,總能聽到有節奏的棒槌聲。在塘壩綠茵茵的草地上,晾曬着花花綠綠的牀單﹐各式各樣的衣服。池塘邊的白楊樹下,洗完衣服的村姑們,在樹下邊乘涼邊等着同伴。此時的白楊樹上,活像一羣活力少年,一有風吹﹐便揚起樹葉做就的“巴掌”,嘩啦啦拍個不停。

秋天,當天氣漸漸轉涼﹐池塘邊的白楊樹,便開始有葉兒飄零。它們在用柔曼的舞姿﹐低語着對季節的依戀。晨間﹐岸邊枯黃的草葉上﹐開始有了淺淺的薄霜。高而闊的天空,幾行雁影依稀可辯。田野裏,到處是忙着勞作的人們。少了莊稼的陪襯,池塘顯得寂寥起來。許是怕池塘孤單,鄉親們總愛把收割後的稻草和玉米杆,擺放在池塘岸邊晾曬。偶爾會有水鳥,斜插着水面飛快地掠過。白揚樹飄完最後一片黃葉時,秋,也就接近了尾聲。此時的池塘,像個安靜少女,氤氲着霧嵐的眼眸,在遼遠天幕下,寫滿了落寞。偶爾,塘邊也會來幾個垂釣者。用一根根長長的魚杆,垂幾分悠然,釣幾份自得。

冬天,池塘邊的白楊樹,光禿禿地佇立着。似在回首往事﹐又像在憧憬未來。田野裏,被收割後的大地,裸露出原始的底色。冬小麥剛鑽出的小芽,在鋪天蓋地的蒼涼裏,被稀釋得無影無蹤。幾隻麻雀﹐閒庭信步般漫步在田埂上。它們時而抬頭遠眺﹐時而低頭呢喃。言行舉止中,皆是讓人憐愛的靈動。池塘岸邊,枯黃的蘆葦旁,幾隻黃牛在悠然自得地啃草。不遠處,荷鋤而歸的農人,炊煙升騰的屋舍,和隱隱約約的犬吠,將村莊襯托得温馨而寧靜。清風拂過,寂靜的塘面,泛起細碎的.微波。冬天的池塘﹐是清冷的。唯有映在水中央的雲朵﹐潔白如初。

那時的池塘,是我心底最柔美的畫卷。因了池塘,偏鄉僻壤的村莊,多了江南水鄉的清婉。因了池塘,村前屋後的梯田,成了稻浪翻滾的良田。池塘,是那時村人的驕傲。當鄰村人因無水灌溉,不得不在梯田裏種上耐旱的農作物時,我們村卻因有塘水灌溉,插上了綠油油的秧苗。當夏風輕蕩,站在村後山坡上極目遠眺,微風拂面中,梯田裏湧起的層層濃綠,讓人有置身綠海之感。稻田上紛飛的白蝶,似隱現在碧海中的點點白帆。除了白蝶﹐還有蜻蜓在綠波上翩躚。

每當想起這些畫面,我的心底,總會衍生出對池塘深藏的敬意。因了池塘的灌溉﹐我們的村莊,總有蕩不完的“青波”。而鄰村的田地﹐卻因無水灌溉,只能在收割完小麥和油菜後﹐種上玉米或大豆。那時的鄉親們,誰不向往稻花香?可因無水,也只能望地興歎。其實,村莊的池塘,也是昔日鄉親們將平時所收集的雨水匯聚而成。平時的點滴辛苦,皆只為來年能在“稻花香裏説豐年”。儘管那時池塘蓄水量豐沛,但每到插秧時,鄰里之間也常因搶水而發生爭執。後來,村裏才安排了專人放水。兒時鄉親們爭水的畫面,在我心裏烙下的很深印記,也讓我知道了水對農業的重要性。

日子就像天上的流雲,聚散着輪迴。地上的禾苗,也在雨露的潤澤裏,交替着榮枯。長大後的我,攜着斑斕夢想,去了遠方。村裏眉清目秀的池塘,在歲月泥沙沖刷下,面目模糊了起來。只是,離家越遠,思念就越深。在遠離故土的日子,村莊成了我的全部牽掛。每個春播秋收裏,村莊的瑣碎喜悦,田野的細微收穫,都是我心底躍動的快樂。現在的村莊,已不再有兒時的沸騰。村中青壯年的大量外出,使昔日豐潤的村莊,迅速乾癟了下來。

村莊的老人,因和土地的相依相偎﹐便註定了無法割捨。但留守的他們,卻是孤寂的。忙完家裏的薄地,唯一常做的事,就是端坐檐下,默默思念遠方的孩子。而我,一到農忙季節,也在掛念。我掛念遠方的村莊,村莊中的母親。春播秋收裏,我心疼着她的心疼,我擔憂着她的擔憂。每晚電話中的問候,是異鄉的我唯一能做的。故鄉天氣的陰晴,氣候的旱澇,都成了我心尖上的事。每個夏季,母親依然會在梯田裏插秧。只是如今的村莊,已滿目蕭瑟。昔日俊秀水靈的池塘,已沒了生機。

曾經的池塘,村裏會安排人定期清理淤泥。以此來確保池塘的蓄水量。而自從村中青壯年的大量流失,村中的池塘,再也無人維護。即便村中還有個別壯勞力,也都忙着在附近的工地打工。時間一久,曾碧盈盈的池塘,在淤泥的侵襲中,不斷地縮小着,枯萎着。因淤泥的侵佔,塘水己無法灌溉太多田地。村人在無奈中,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耕種方式。梯田裏綠波翻滾,稻香四溢的景象,己很難看到。那熱火朝天的插秧場面,也只能在回憶中重現。偶爾能見到的幾塊稻田,那也是離池塘近,有勞力人家插的。插秧時,當池塘水位降低,就只能用抽水機抽水。為了插秧,鄉親們不得不大費周折地辛苦着。

秧苗插到田裏﹐不能斷水﹐得不定時灌溉。特別是拔節時﹐若離了水,是不會有好收成的。因此,村裏沒勞力的人家,漸漸都不再插秧。母親不聽勸告,還是固執地插着幾分田的秧。一到夏季,我總在默默祈禱,祈禱村莊能風調雨順。每次電話中,我和母親聊得最多的,是田地裏的莊稼。秧苗長得怎麼樣?池塘水還能放出來麼?雖説家裏不缺糧,但作為勞作者,辛辛苦苦種到地裏的莊稼,誰又願顆粒無收呢?今夏老家天氣特乾旱,母親和她的稻田,成了我心上的頭等大事。我心急如焚,卻又束手無策。只能在電話中安慰母親。讓她別擔心。就算沒收成,還有我們姐弟仨呢。

我知道,我也深深地理解母親。她是不想讓自己揮灑的汗水,被歲月悄然無聲地蒸發。然而,很多時候,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力量總是微小。曾青碧光鮮的村莊,和波光鱗鱗的池塘,又怎能掙得脱歲月的消磨,煙塵的侵襲。如今的村莊,如閲盡滄桑的老人,無助地望着遠去的年華,獨自將不捨嚥下。村莊,祖輩們跋涉過的地方,往事依然綻着温情。即便鄉村的池塘,梯田的秧苗,檐下的母親,會成為心底揮不去的惆悵。即便生命中有些落魄,會成為抹不去的疼痛。可村莊卻依然寬容地接納着我們,微笑地擁抱着我們。

儘管有些時光,在回眸中,會悲愴;儘管有些歲月,在跋涉裏,會迷茫。但歲月蒼老着的,是我們的容顏;掠不去的,是我們心底的眷戀。無數次夢中,村莊依然炊煙裊裊,歡聲笑語。池塘依然青波微蕩,游魚歡跳。只是,夢醒後,失落無邊。就連心底的懷念,也力不從心。既然時光馱不起疲憊,就放下倦意吧!讓心靈迴歸村莊,把鄉愁吟出深情。今世,我也只是個迷路的孩子。而鄉村﹐才是我靈魂的安放處。

我知道,有一天,池塘終將會被淤泥掩埋。但它的層層碧波,它的縷縷漣漪,和它曾帶給村莊的無限葱蘢,一直會在心底,永不逝去。

標籤: 遠去 池塘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m0qwd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