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窩窩頭經典散文

窩窩頭經典散文

一天,妻子的姐姐來我家給送了點玉米和黃豆混合在一起的麪粉,説是讓妻子蒸窩窩頭吃,妻感到很驚奇,心想:自己何時學會的蒸窩窩頭呢?吃倒是吃過幾次,真的還不知玉米窩頭的做法,問問鄰居家的老太太,説是用涼水和麪,開水時再把做好的生窩窩頭放入鍋裏蒸,妻還是不知如何做?這樣一直把面放了大約20余天,妻常常把蒸窩窩頭的事掛在嘴邊,卻始終未見妻動手,有時妻還自言自語:要不,就貼鍋餅吧。碰巧,父親在我家看孫子,得知這一情況,告訴妻子説:“玉米和黃豆粉放的時間長了,做出來窩窩頭便不好吃。”我想:父親在生產隊吃大鍋飯時常常給大夥做飯,一定做過不少窩窩頭,於是我便試探着問父親説:“爸爸,你會做窩窩頭嗎?”“以前是做過,不過已有好長時間沒有做過啦。”説畢,父親臉上露出一絲笑意。説幹就幹。

窩窩頭經典散文

只見父親捲起袖子,在臉盆裏把手洗了又洗,然後取出和麪盆,盛了一瓢水放在其旁邊,拿起另一隻碗就去面袋子裏盛面。

父親説:“做多少?”“先做點嚐嚐。”妻説,“咱的鍋小,也不知好吃不?做一不鏽鋼鍋就行啦,大約三碗麪吧。”

父親將細玉米麪、黃豆粉放入盆中,逐漸加入涼水揉和均勻,使麪糰柔韌有勁;麪糰揉勻後搓成圓條,再摘成面劑;在捏窩頭前,右手先蘸點涼水,擦在左手心上,以免捏時粘手;取面劑放在左手心裏,用右手指揉捻幾下,將風乾的表皮捏軟,再用兩手搓成球形,仍放入左手心裏;右手沾點涼水,在面球中間鑽1個小洞,邊鑽邊轉動手指,左手拇指及中指同時協同捏攏;將窩頭上端捏成尖形,直到窩頭捏到0。3釐米左右厚,且內壁外表均光滑,最後把生窩窩頭放入已燒開水的鍋裏蒸20分鐘即成。

因有事須上街,我和妻便上街去啦,回來時,想不到父親已做好窩窩頭,正在炒菜。

吃飯時,父親説:“好久不做啦,一開始做大啦,我也沒用過這不鏽鋼鍋,誰知是兩層的,上邊的一層壓住下邊一層的窩窩頭啦,你看看都壓扁啦,樣子好不難看,不像農家的大鍋做大了也沒事,不過,都做熟啦。”兒子沒有見過窩窩頭,拿起一個上來就咬一口:“好甜呀!”

妻拿了一個,我也拿了一個,父親拿了一個,然後掰開,放回一半,吃起另一半,吃了一口,父親嚼着窩窩頭好像想起過去在生產隊和大家在一起時的生活似的。

媽媽,為啥這窩窩頭中間是空的?”孩子一邊吃,一邊看着窩窩頭隨即問題就來啦。

“那是便於蒸熟”。

孩子吃着窩窩頭一直説:“好甜,好甜!”

妻説:“以前農民都吃這窩窩頭。”

父親接過話茬説:“這樣的玉米、豆子面的窩窩頭是吃不上的,六、七十年代到山西山上拉炭,安陽的人才吃這黃窩窩頭,咱河南範縣這裏吃的是地瓜乾麪做的黑窩窩頭;挖河時也吃窩窩頭,那時窩窩頭是農民的主食。窩窩頭也有許多種,玉米麪的、地瓜乾麪的,高粱和黃豆麪兩摻的。最好吃的當數高梁和黃豆麪粉做的窩窩頭,越嚼越香。”想不到這窩窩頭競打開了父親的話匣子,勾起他無限的回憶,給妻子、孩子和我講起他那個時代所經歷的故事——《拉炭的回憶》,《一輛大車的故事》,這是我們一家聞所未聞的。

此時,我明白了窩窩頭在我們一家三代人餐桌上起的不同的作用:現在的人吃窩窩頭是圖稀罕,因為主食早已變成白麪和大米啦;但父輩那一代就不同啦,窩窩頭是父輩的主食;我這一代雖是吃過幾次已讓位的窩窩頭,農民生活的改善,白米飯已經上場;而到孩子這一代人窩窩頭徹底成為稀罕的東西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e2kee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