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人物作文 >外婆作文 >

姥姥的高粱面窩窩頭作文

姥姥的高粱面窩窩頭作文

可有好多年了,我都沒再見過和吃過高粱面做的“窩窩頭”啦!

姥姥的高粱面窩窩頭作文

那天去逛街,見路邊竟有賣高粱面“窩窩”的,很是稀罕。眼見心饞,遂就買了兩個黑“窩窩”,吃得滿嘴香甜。只不過,這高粱面“窩窩頭”絕非是我小時記憶裏的那種味道了。

小時候,我跟着媽媽來太姥家串親戚。太姥當年已是逾八十高齡的人了,可她的精神頭兒卻很好。只不過,她那飽經滄桑的臉上佈滿着道道很深的皺紋,嘴裏的牙全掉光了,平日只能吃些軟食,常愛抿着嘴慢慢的咀嚼。我見她吃飯時嘴角晃動的樣子頗感好笑。太姥見到我就像見了什麼“寶貝”似的,把我攬在懷裏愛撫的問長問短,噓寒問暖,生怕我受什麼委屈。

那天,太姥家裏來了不少的親戚,有舅老爺,舅舅,大姨、小姨的,他們邊陪媽媽説話,邊逗我開心。門口站滿了很多左鄰右舍來看熱鬧的小孩子,有的瞪大了眼睛,稀奇地看着我這個從“遠方”來的客人,有的主動過來和我説話,有的從家裏捧些棗、花生讓給我吃。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照明點的是煤油燈,晚飯直到天黑了才開始做,當人們端起飯碗吃晚飯時,外面的夜色已變得更加的黑了。

莊户人家做飯都是用地鍋,要一邊往爐膛內添秸杆、樹枝等柴禾,還一邊“呼哧、呼哧”手拉風箱兒幫助燒火的那一種。每做一頓飯,都是現生火,遇到雨天柴火濕,屋子裏會煙霧騰騰的,滾滾的濃煙把做飯的人嗆的直流眼淚,不住的咳嗽,很是辛苦。

太姥家不富裕,平日吃不起白麪饃,天天淨吃些高粱面的黑“窩窩”了。“窩窩頭”是將高梁面摻雜些麩皮、豆類等雜糧用石磨加工成雜和麪,拌水後把面在盆裏揉揉,做成“窩窩”的形狀,放在蒸籠裏蒸,數十分鐘後就該出鍋了。新鮮出鍋的“窩窩頭”帶着淡淡的清香,不沾油也不沾糖的,吃起來倒也香甜。起初,我就很喜歡吃,還直誇“好吃、好吃”的。可沒新鮮兩天,我對“窩窩頭” 就沒了興趣。這黑“窩窩”吃多了,肚子不舒服。看來,這農村的高粱面“窩窩頭”還是沒咱城裏的白蒸饃好吃啊!

過去,一般的農家日子過的都很緊巴,村民大多也沒什麼錢兒。誰家想買一些如針線兒,糖果、小鏡子之類的東西,由於缺錢,就拿家裏的雞蛋、高梁面去兑換。村裏常有一些擔着挑子的送貨郎來賣貨。

送貨郎手裏搖着撥浪鼓,嘴裏不時的吆喝着。一個雞蛋大概能換數個糖果或一小紙包針什麼的。也有的拿糙麥、高粱、玉米等,來換些大坷垃鹽,醬油、醋之類的生活用品以貼補家用。

有許多小孩愛圍着貨郎的小攤瞧熱鬧,拿拿這個摸摸那個的,久久不肯離開。也有哭呀鬧啊的,非讓大人給自己買喜歡的小玩藝兒……

太姥家離縣城較遠,家裏沒有一件像樣的交通工具,上趟縣城主要靠步行,或説説好話,趁着別人的馬車捎個腳兒。村民進趟縣城一般還要再備些乾糧,以便路上肚子餓了好墊吧墊吧,充充飢,吃的也就是些窩窩頭、煮紅薯,或者烤熟的玉黍黍等。家境好點的人家把高梁面和小麥面變着法兒做成花捲饃帶着路上吃。

等我長大些,再次來太姥家時發現,這裏的人們做飯燒火用的是煙煤,煤火代替了柴禾。吃飯有玉米麪饃,或用小麥和一些粗糧做成的花捲饃,再者就是白蒸饃了,可唯獨不見高粱面做的“窩窩頭”,我心裏不免頓生疑惑。

一次吃飯,我故意打趣的提出:還想吃高粱面的“窩窩頭”!家裏的人們聞訊趕忙找左鄰右舍去打聽,好半天才討來了兩個高粱面的“窩窩頭”。再吃,沒有了過去那種香甜的感覺,倒有一種苦苦的,澀澀的味道,難以下嚥。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催人老。當年的我還是懵懵懂懂的娃兒,如今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齡,鬍子花白的成了“老”人了。

太姥姥離開我們已有多年了,可太姥那和藹可親,眉目慈祥,充滿善意的笑容卻深深的留在我的心裏,而且越來越深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renwuzuowen/waipozuowen/yxkg0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