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原文及翻譯

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原文及翻譯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聽説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原文及翻譯,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原文及翻譯

1 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wǎng chuān xián jū zèng péi xiù cái dí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wáng wéi

王維

hán shān zhuǎn cāng cuì , qiū shuǐ rì chán yuán 。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yǐ zhàng chái mén wài , lín fēng tīng mù chán 。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dù tóu yú luò rì , xū lǐ shàng gū yān 。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fù zhí jiē yú zuì , kuáng gē wǔ liǔ qián 。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2、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翻譯

寒山變得格外鬱郁蒼蒼,秋水在日日夜夜慢慢悠悠地流向遠方。我時常獨自一人柱着枴杖佇立在茅舍門外,在秋風中聆聽暮蟬的吟唱。渡口那邊的太陽快要落山,村子裏一縷縷的炊煙裊裊地升起來的時候,我又遇到了如同接輿的醉酒狂徒裴迪,他站在我的面前,瘋狂地吟詩、唱歌。

3、 古詩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賞析

這是寫景之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比自己。這首詩既描寫了優美的山村秋景,又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同時還採用了景物、人物交錯描寫的行文方法,景物與人物相映成趣,描寫與抒情有機融合,形成了一個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音樂、詩畫完美結合的藝術境界,抒發了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拓展:《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賞析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作者:王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註解】:

1、墟里:村落;

2、孤煙:炊煙。

2、接輿:這裏北裴迪。

【韻譯】:

寒山轉變得格外鬱郁蒼蒼,

秋水日日舒緩地流向遠方。

我柱杖佇立在茅舍的門外,

迎風細聽着那暮蟬的吟唱。

渡頭那邊太陽快要落山了,

村子裏的炊煙一縷縷飄?。

又碰到裴迪這個接輿酒醉,

在恰如陶潛的我面前謳狂。

【評析】:

這是寫景之詩,描繪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輿比裴迪,以陶潛比自己。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抒發了閒居之樂和對友人的真切情誼。

開頭二句寫景,着意刻畫水色山光之可愛,雖深秋,山依然蒼翠,水依舊潺流。

三、四兩句,轉而寫情。倚杖柴門,臨風聽蟬,神馳邈遠,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間寫景緻。渡頭落日,墟里孤煙,地道山村風物。最後兩句再寫人情。接輿、五柳、潔身自好,高風脱俗。風光無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詩起句工對,頷聯反而不對,實屬不入格。喻守真疑為首聯與頷聯顛倒錯亂,如若對調,則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義上比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臨風”句是聽,接聽“秋水”。此説有獨到之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w0gd8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