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勉諭兒輩》原文及翻譯

《勉諭兒輩》原文及翻譯

上學期間,説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勉諭兒輩》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勉諭兒輩

原文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飲食衣服,若(9)思得之艱難,不敢輕易費用(3)。酒肉一餐,可辦粗飯(12)幾日;紗絹(8)一匹,可辦(5)粗衣幾件。不饞(10)不寒足(16)矣,何必圖(11)好吃好着(4)?常將有日思無日,莫(6)待(15)無時思有時,則(14)子子孫孫常享温飽矣。

閲讀訓練】

1.解釋

(1)可辦粗衣幾件: (2)莫:

2.翻譯

不饞不寒足矣,何必圖好吃好着?

3.讀完此文,對你有什麼啟示?

【參考答案】

1.(1)用來做成 (2)不要

2.不餓不冷就夠了,何必圖個吃好穿好?

3.節儉是長期養成的良好習慣。

翻譯

從節儉變得奢侈是容易的,從奢侈變得節儉卻困難了。飲食穿衣,如果思考得到這些事情的艱難,就不會輕易地花費錢財了。每一頓飯吃肉喝酒,可以置辦幾天的粗茶淡飯;一匹綢緞,可以置辦幾件平常的衣服。不餓不冷就夠了,何必圖個吃好穿好?經常在擁有的時候想着沒有的時候,不要等到失去的'時候再想着擁有的時候,那麼子子孫孫(就能)常常享受到温飽了。

註釋

1.儉 :節儉。

2.奢 :奢侈費用。

3.費用 :花費錢財。

4.着 :穿。

5.辦 :用來做成。

6.莫 :不要。

7.飢 :飢餓。

8.紗絹:一種細薄的絲織品。

9..若 :如果。

10.饞 :這裏指飢餓的意思。

11.圖 :貪圖

12.粗飯:粗茶淡飯

13.特:只、僅

14.則:那麼

15.待:等待

16足:足夠

評析

評析一:在我們這個高消費的時代,重温一下先賢有關儉樸的教誨,很有現實意義。節儉不僅是一種個人的生活態度,也是對資源和環境的一種保護。

評析二:節儉是長期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一旦丟棄,再回到原來的生活狀態就難了。所以要培養,要堅持。

作者簡介

《勉諭兒輩》作者:明朝,周怡

周 怡(1505—1569),字順之,號訥溪,明代仙源人。嘉靖十七年(1538)登進士,初任順德(今河北省邢台市)推官,政績優異。翌年,擢升吏部給事中。剛史部尚書許瓚揭發大學士嚴嵩擅權,遭世宗斥責。因上《劾大臣不和疏》,歷數幹言,切中時弊。世宗大怒。以中傷朝廷罪被庭杖下錦衣衞獄。隆慶元年(1567),穆宗即位,被複用,擢太常少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ypne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