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篇)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1

岑參〔唐代〕

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

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歎。

慢臉嬌娥纖復穠,輕羅金縷花葱蘢。

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

琵琶橫笛和未匝,花門山頭黃雲合。

忽作出塞入塞聲,白草胡沙寒颯颯。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見後見回回新。

始知諸曲不可比,採蓮落梅徒聒耳。

世人學舞只是舞,恣態豈能得如此。

譯文:

韻譯美人起舞落似蓮花旋轉,世上之人起必動未看見。高堂之上鋪滿紅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間。此曲乃是胡人傳入漢家,座上客人無不為之驚歎。舞女矯媚夠姿多麼勻稱,輕綢全線衣裙多麼鮮豔。裙袖飄動落似團團飛雪,左右飛轉有如急風迴旋。琵琶橫笛樂曲來過一遍,花門山頭飛來黃雲片片,忽然奏起出塞入塞之聲,白草胡沙捲起寒風滿天;樂曲將盡狂舞似有神助,前旋後轉舞姿千變萬幻!天下舞曲誰能與之相比,採蓮落梅頓覺令人生煩;世人學舞只是舞來舞去,姿態怎會如此神異不凡!

散譯美人們旋轉舞動時如蓮花開放,世上長眼睛的人都應該沒有見過。高大的廳堂中,地上鋪滿了紅地毯,舞者試着踏着節拍舞蹈了一曲。這曲舞是動胡人中流傳入中原地區的,大家見了十分驚奇而且讚歎不已。美麗的臉龐,嬌美的眉毛,舞者夠材苗條而且豐腴,夠穿金線繡就的圖案十分華貴的羅紗衣。迴環轉動裙子,揮舞起袖子,彷彿滿眼都是雪花在飛舞,左右旋動的夠影落像是一股捲動的旋風。琵琶和橫笛的樂音伴奏還未過一遍,花門山頂的黃雲因之已合攏到了一塊。音樂中忽然奏出《出塞》《入塞》兩曲,頓時夠邊落像響起了吹折白草、捲起胡沙的冷颼颼的風聲。舞者夠形翻滾,音樂奏起的入破之音像是神仙所為一般,妙不可言。這才知道其他曲子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以前聽過的《採蓮》《落梅》只不過是煩擾耳朵的噪音罷了。世上的人學舞只是舞蹈罷了,那神態、夠姿哪裏能夠達到如此神奇的境界呢?

註釋: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美人:指舞女,當是田使君家中的歌伎。如蓮花:舞姿美豔,落似蓮花。北鋋(chán):舞蹈的名稱,動詩中描寫看,似以多有旋轉動作為其主要特徵。北ō城:地名,疑為西北邊地小城。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纖復穠(nóng):説體態勻稱,不胖不瘦。穠,本指草木繁盛,這裏指體態豐滿。輕羅:輕而薄的絲綢。金縷(lǚ)花葱蘢(cōng lóng):説舞女衣服上金線繡出的花朵十分生動逼真。縷,線。葱蘢,草木繁盛。裾(jū):衣服前襟。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種鐵柄短矛,易於手上旋轉。這裏將旋轉的舞女比作鋋。匝(zā):一週,一通。花門山:山名,在今內蒙境內。這裏借指邊地。合:聚攏。出塞、入塞:均為樂府曲名。《西京雜記》載,漢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這裏當指樂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調。白草:牧草,幹熟時呈白色,故名。颯颯(sà):形容風吹“胡沙”、“白草”的聲音。入破:唐代大麴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樂曲進入第三段。採蓮:曲名,梁武帝作。落梅:即《梅花落》。聒(guō)耳:形容聲音雜亂刺耳。

賞析:

這首七言古詩所描繪的是作者所親見的一點精妙奇特的舞蹈。

詩歌一開始六句飄直接點明題目:“美人舞如蓮花旋”,“舞”是詩中描寫的對像,其特點是“如蓮花旋”題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點出。然後接連幾句上美舞蹈:為世人所未見,為天下所未有,見之者無不既驚且歎,一層深入一層地來突出舞蹈之不凡。與此同時,作者又順便對舞的環境:“高堂滿地紅氍毹”,舞的來源:“此曲胡人傳入漢”,作了準確而又簡明的交代。以上用虛寫的筆法從幾個方面來寫舞蹈之不同尋常,為下文“舞”的正面描寫蓄勢。

詩的下一層四句入手寫美人舞姿。先從舞者的容貌體態寫起:“曼臉嬌娥纖復穠”,接着寫舞者的衣着服飾:“輕羅金縷花葱蘢”,這飄把題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現出來。然後從容寫舞姿:詩人用“回”、“轉”、“旋”等詞語來突出舞蹈旋轉的特點,用“若飛雷”、“生旋風”兩個比喻寫美人之舞,不僅極生動形像,而且絕無嬌弱之態,反充滿豪邁飄逸之氣。

在下面六句中,詩人又寫在琵琶橫笛等民族樂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樂曲,轉而跳起了富有邊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語言,展現出奇異壯麗的塞外風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彷彿看到花門山頭黃雲在聚突,茫茫白草胡沙上颯颯寒風在吹過。這些動人的邊塞風光,形象地顯示了舞蹈粗曠遼闊的特色。這幾句把樂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寫,用樂曲的節奏寫舞姿的變化。用“忽作”置字寫樂曲的突起,也寫舞姿的突變;用“如有神”寫其不凡,用“回回新”寫其新奇,把急促跳躍的旋律,千變萬化的舞姿寫得出人意表,令人應接不暇;詩的語言也隨之而生頓挫之感。

詩的最後四句以諸樂曲與蓮花舞曲比較,以世人學舞與北鋋舞比較,對美人的舞蹈作進一步上歎,照應開頭“應末見”、“天下無”的語意,從而結束全詩。

用富有邊塞特色的自然風光來表現富有邊塞特色的舞姿,是這篇作品描寫上的特點;把樂曲的進行和舞姿的變幻兩條線索緊緊絞在一起,以前者引導後者,陪襯後者,明確後者的節奏,是這篇作品結構上的特點。在語言上,韻腳變化自如,音調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見後見”等迴環的語勢,都顯示出舞姿旋轉的特點。

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人或南陽棘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進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在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封常清為安西北庭節度使時,為其幕府判官。代宗時,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樂山),世稱“岑嘉州”。大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2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譯文

碧綠如染的塘水波光灩灩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軋軋”的船槳聲中駛入白蘋叢中。

水面盛開的蓮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襪子,到如今蓮蕾之上還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塵。

註釋

星津:指星河,銀河。

軋(yà)軋:形聲詞,搖動船槳時發出的聲音。

蘭橈(ráo):對船槳的美稱。

白蘋(pín):一種淺水中生長的草本植物,亦稱“田字草”、“四葉菜”。

洛神:洛水女神。

賞析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就內容來看,此詩寫的是一眼望不到頭的荷塘景色,應是某年詩人在夜晚進入“綠塘”時有感而作。

創作背景

此詩前二句從動態方面描寫塘景,後二句則從靜態表現塘景,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間特點。全詩詠蓮而不言蓮,景物之間銜接緊密,應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跡之妙。

此詩前二句描寫塘景,總體上以塘水的“搖灩”和“蘭橈軋軋”的動態效果來表現塘景。具體來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搖灩”與“星津”這水天兩處的景色呈現在讀者前,“星津”一詞還突出了時間之“晚”;第二句則用“入”字把“蘭橈入白蘋”的動態美寫得活靈活現。

後二句並不直接描寫蓮花,而是以擬人化“洛神”之“襪”將蓮葉、花等加以籠統的形容,以“蓮蕊”所持有的靜態特徵來表現塘景,以晚間蓮花的唯一標誌性特徵“有香”再次突出了時間之“晚”。

全詩詠蓮而不言蓮,但不僅有濃厚的色澤,而且也有細密的結構,景物與景物之間銜接得極緊極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着極其繁富的內容。

温庭筠

温庭筠(約812—?)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東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貴,多犯忌諱,取憎於時,故屢舉進士不第,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官終國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温李”。其詩辭藻華麗,穠豔精緻,內容多寫閨情。其詞藝術成就在晚唐諸詞人之上,為“花間派”首要詞人,對詞的發展影響較大。在詞史上,與韋莊齊名,並稱“温韋”。存詞七十餘首。後人輯有《温飛卿集》及《金奩集》。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日日採蓮去,洲長多暮歸。

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譯文

江南女子都去採蓮,蓮塘廣闊,經常傍晚才回來。

撐篙的時候不要濺起水花,害怕打濕了紅蓮花顏色的衣裙。

註釋

塢(wù):地勢周圍高而中間低窪的地方,這裏指停船的船塢。

洲:水中陸地。多:經常。

弄:戲弄,這裏指撐。篙:撐船的器具,多用竹、木。

畏濕:害怕打濕。紅蓮衣:紅蓮花顏色的衣服,指採蓮女的衣服。

賞析:

日日採蓮勞作,天天早出晚歸,這是十分辛苦的工作,然而詩中的採蓮人自有他們的生活樂趣。“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形象生動地展現了採蓮人對蓮花的珍愛與憐惜,同時也表明他們熱愛平常生活、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操。詩中流淌的是詩人悠然的閒情逸致。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4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昇天行。

邀我登雲台,高揖衞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塗野草,豺狼盡冠纓。

古詩簡介

《古風·西上蓮花山》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用遊仙體寫的一首古詩,大約作於安祿山攻破洛陽以後。作者用衞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虛構了一個蓮峯插天、明星閃爍的仙境,通過美妙潔淨的仙境和血腥污穢的人間這樣強烈的對照表現出詩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表現了詩人獨善兼濟的思想矛盾和憂國憂民的沉痛感情。

翻譯/譯文

西上華山的蓮花峯,遠遠地就看見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蓮花,在空中輕輕地踩着雲朵走來了。身上雲霓般的衣裳拖着長長的帶子,在天空中飄拂着。她邀我登上雲台,拜見了神仙衞叔卿。我覺得恍恍忽忽地與他們一起駕着鴻鵠,升上了天空。當我們飛至洛陽的上空時,俯首向下一看,只見在洛陽川中到處都是胡兵。洛陽附近百姓的屍體縱橫,鮮血染紅了野草,而豺狼們個個都戴着官帽在慶賀勝利呢!

註釋

蓮花山:即華山西峯,華山因山形似蓮花,故名華山,其西峯名蓮花峯。華山在今陝西省華陰市。《華山記》:"山頂有池,生千葉蓮花,服之羽化,因曰華山。"

迢迢:遠貌。

明星:傳説中的華山仙女。《太平廣記》卷五九《集仙錄》:"明星玉女者,居華山,服玉漿,白日昇天。"

素手:女子潔白的手。

芙蓉:即蓮花。

虛步:凌空而行。躡:行走。太清:天空。

霓裳:虹霓製成的衣裳。屈原《九歌·東君》:"青雲衣兮白霓裳"。曳廣帶:衣裙上拖着寬闊的飄帶。

廣帶:長江的農帶。

雲台:雲台峯,是華山東北部的高峯,四面陡絕,景色秀麗。

衞叔卿:傳説中的仙人。據《神仙傳》載,仙人衞叔卿曾乘雲車,駕百鹿去見漢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於是大失所望,飄然離去。《神仙傳》卷八:“衞叔卿者,中山人也,服雲母得仙。漢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華山,求尋其父……未到其嶺,於絕巖之下,望見其父與數人博戲於石上,紫雲鬱郁於其上,白玉為牀,又有數仙童執幢節立其。”

紫冥:紫色的天空。

洛陽川:洛陽伊洛河一帶的平原。

豺狼:喻指安史叛軍。冠纓:官帽和系官帽的帶子,此借指做官者。

賞析/鑑賞

這是一首用遊仙體寫的古詩。詩中表現了詩人獨善兼濟的思想矛盾和憂國憂民的沉痛感情。詩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嶽華山的最高峯蓮花峯,遠遠看見了明星仙女。“明星”本是華山玉女名,但字面上又給人造成天上明星的錯覺。首二句展現了一個蓮峯插天、明星閃爍的神話世界。玉女的纖纖素手拈着粉紅的芙蓉,凌空而行,遊於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寬廣的長帶,迎風飄舉,升向天際。詩人用神奇的彩筆,繪出了一幅優雅縹緲的神女飛天圖。

美麗的玉女邀請李白來到華山雲台峯,與仙人衞叔卿長揖見禮。據《神仙傳》載,衞叔卿曾乘雲車、駕白鹿去見漢武帝,以為皇帝好道,見之必加優禮。但皇帝只以臣下相待,於是大失所望,飄然離去。這裏用衞叔卿的故事暗暗關合着李白自己的遭遇。天寶初年,詩人不是也曾懷着匡世濟民的宏圖進入帝闕嗎?而終未為玄宗所重用,三年後遭讒離京。所以沒奈何,只好把衞叔卿引為同調,而與之駕鴻雁遊紫冥了。

正當詩人恍惚間與衞叔卿一同飛翔在太空之上的時候,他低頭看到了被胡兵佔據的洛陽一帶,人民慘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祿山及其部屬卻衣冠簪纓,坐了朝廷。社會的動亂驚破了詩人幻想超脱現實的美夢,使他猛然從神仙幻境折回,轉而面對戰亂的慘象。詩至此戛然而止,沒有交代自己的去留,但詩中李白正視和關切現實,憂國憂民的心情,是十分明顯的。

在這首《古風》裏,詩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過美妙潔淨的仙境和血腥污穢的人間這樣兩種世界的強烈對照表現出來的。這就造成了詩歌情調從悠揚到悲壯的急速變換,風格從飄逸到沉鬱的強烈反差。然而它們卻和諧地統一在一首詩裏,這主要是靠詩人縱橫的筆力、超人的才能和積極的進取精神。

李白後期的遊仙詩,常常在馳騁豐富的想象時,把道家神仙的傳説融入瑰麗奇偉的藝術境界,使抒情主人公帶上濃郁的謫仙色彩。這是和他政治上不得志,信奉道教,長期過着遊山玩水、修道煉丹的隱士生活分不開的。但他借遊仙表現了對現實的反抗和對理想的追求,使魏晉以來宣揚高蹈遺世的遊仙詩獲得了新的生命。《古風》其十九便是一個例證。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5

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高堂滿地紅氍毹,試舞一曲天下無。

此曲胡人傳入漢,諸客見之驚且歎。

慢臉嬌娥纖復穠,輕羅金縷花葱蘢。

回裾轉袖若飛雪,左鋋右鋋生旋風。

琵琶橫笛和未匝,花門山頭黃雲合。

忽作出塞入塞聲,白草胡沙寒颯颯。

翻身入破如有神,前見後見回回新。

始知諸曲不可比,採蓮落梅徒聒耳。

世人學舞只是舞,恣態豈能得如此。

韻譯

美人起舞好似蓮花旋轉,世上之人想必從未看見。

高堂之上鋪滿紅色地毯,翩翩起舞有若天上人間。

此曲乃是胡人傳入漢家,座上客人無不為之驚歎。

舞女矯媚身姿多麼勻稱,輕綢全線衣裙多麼鮮豔。

裙袖飄動好似團團飛雪,左右飛轉有如急風迴旋。

琵琶橫笛樂曲來過一遍,花門山頭飛來黃雲片片,

忽然奏起出塞入塞之聲,白草胡沙捲起寒風滿天;

樂曲將盡狂舞似有神助,前旋後轉舞姿千變萬幻!

天下舞曲誰能與之相比,採蓮落梅頓覺令人生煩;

世人學舞只是舞來舞去,姿態怎會如此神異不凡!

散譯

美人們旋轉舞動時如蓮花開放,世上長眼睛的人都應該沒有見過。

高大的廳堂中,地上鋪滿了紅地毯,舞者試着踏着節拍舞蹈了一曲。

這曲舞是從胡人中流傳入中原地區的,大家見了十分驚奇而且讚歎不已。

美麗的臉龐,嬌美的眉毛,舞者身材苗條而且豐腴,身穿金線繡就的圖案十分華貴的羅紗衣。

迴環轉動裙子,揮舞起袖子,彷彿滿眼都是雪花在飛舞,左右旋動的身影好像是一股捲動的旋風。

琵琶和橫笛的樂音伴奏還未過一遍,花門山頂的黃雲因之已合攏到了一塊。

音樂中忽然奏出《出塞》《入塞》兩曲,頓時身邊好像響起了吹折白草、捲起胡沙的冷颼颼的風聲。

舞者身形翻滾,音樂奏起的入破之音像是神仙所為一般,妙不可言。

這才知道其他曲子都是無法與之相比的,以前聽過的《採蓮》《落梅》只不過是煩擾耳朵的噪音罷了。

世上的人學舞只是舞蹈罷了,那神態、身姿哪裏能夠達到如此神奇的境界呢?

註釋

⑴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美人:指舞女,當是田使君家中的歌伎。如蓮花:舞姿美豔,好似蓮花。北鋋(chán):舞蹈的名稱,從詩中描寫看,似以多有旋轉動作為其主要特徵。

⑵北同城:地名,疑為西北邊地小城。

⑶氍毹(qú shū):毛織的地毯。

⑷纖復穠(nóng):説體態勻稱,不胖不瘦。穠,本指草木繁盛,這裏指體態豐滿。

⑸輕羅:輕而薄的絲綢。金縷(lǚ)花葱蘢(cōng lóng):説舞女衣服上金線繡出的花朵十分生動逼真。縷,線。葱蘢,草木繁盛。

⑹裾(jū):衣服前襟。

⑺左鋋右鋋:鋋,古代一種鐵柄短矛,易於手上旋轉。這裏將旋轉的舞女比作鋋。

⑻匝(zā):一週,一通。

⑼花門山:山名,在今內蒙境內。這裏借指邊地。合:聚攏。

⑽出塞、入塞:均為樂府曲名。《西京雜記》載,漢戚夫人善歌《出塞》、《入塞》之曲。這裏當指樂曲奏出出塞和入塞的情調。

⑾白草:牧草,幹熟時呈白色,故名。颯颯(sà):形容風吹“胡沙”、“白草”的聲音。

⑿入破:唐代大麴一般分散序,中序,破三大段;入破,即樂曲進入第三段。

⒀採蓮:曲名,梁武帝作。落梅:即《梅花落》。聒(guō)耳:形容聲音雜亂刺耳。

賞析/鑑賞

這首詩具體創作時間不祥,約作於唐肅宗至德初(756-757),作者參加了一次田使君舉辦的.宴會,欣賞了北鋋表演,有感而作此詩。

這首七言古詩所描繪的是作者所親見的一場精妙奇特的舞蹈。

詩歌一開始六句就直接點明題目:“美人舞如蓮花旋”,“舞”是詩中描寫的對像,其特點是“如蓮花旋”題目所有之意用此一句點出。然後接連幾句讚美舞蹈:為世人所未見,為天下所未有,見之者無不既驚且歎,一層深入一層地來突出舞蹈之不凡。與此同時,作者又順便對舞的環境:“高堂滿地紅氍毹”,舞的來源:“此曲胡人傳入漢”,作了準確而又簡明的交代。以上用虛寫的筆法從幾個方面來寫舞蹈之不同尋常,為下文“舞”的正面描寫蓄勢。

詩的下一層四句入手寫美人舞姿。先從舞者的容貌體態寫起:“曼臉嬌娥纖復穠”,接着寫舞者的衣着服飾:“輕羅金縷花葱蘢”,這就把題目中的“美人”形象展現出來。然後從容寫舞姿:詩人用“回”、“轉”、“旋”等詞語來突出舞蹈旋轉的特點,用“若飛雷”、“生旋風”兩個比喻寫美人之舞,不僅極生動形像,而且絕無嬌弱之態,反充滿豪邁飄逸之氣。

在下面六句中,詩人又寫在琵琶橫笛等民族樂器的伴奏下,美人和着樂曲,轉而跳起了富有邊塞特色的舞蹈,用神奇的舞蹈語言,展現出奇異壯麗的塞外風光。客人在她的舞姿中,彷彿看到花門山頭黃雲在聚攏,茫茫白草胡沙上颯颯寒風在吹過。這些動人的邊塞風光,形象地顯示了舞蹈粗曠遼闊的特色。這幾句把樂器的伴奏和美人的舞姿交替描寫,用樂曲的節奏寫舞姿的變化。用“忽作”置字寫樂曲的突起,也寫舞姿的突變;用“如有神”寫其不凡,用“回回新”寫其新奇,把急促跳躍的旋律,千變萬化的舞姿寫得出人意表,令人應接不暇;詩的語言也隨之而生頓挫之感。

詩的最後四句以諸樂曲與蓮花舞曲比較,以世人學舞與北鋋舞比較,對美人的舞蹈作進一步讚歎,照應開頭“應末見”、“天下無”的語意,從而結束全詩。

用富有邊塞特色的自然風光來表現富有邊塞特色的舞姿,是這篇作品描寫上的特點;把樂曲的進行和舞姿的變幻兩條線索緊緊絞在一起,以前者引導後者,陪襯後者,明確後者的節奏,是這篇作品結構上的特點。在語言上,韻腳變化自如,音調澈切急促,“左鋋右鋋”,“出塞入塞”、“前見後見”等迴環的語勢,都顯示出舞姿旋轉的特點。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

空庭苔蘚饒霜露,時夢西山老病僧。

大海龍宮無限地,諸天雁塔幾多層。

漫誇鶖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譯文

以降石連花奉寄楚公,言降石蓮花自在佛前。將老病楚公自在西山;降石蓮花既不雕鐫應入西山,西山老僧又不起心欲此石蓮。

在清霜寒露降滿苔蘚的夜裏,經常夢到他這位老朋友。

龍宮與雁塔佛樣的極高。

以舍利弗為代表的阿羅漢,不會最南乘義,停留在小乘極果,不以成佛為最究竟之目標,直到法華會南,方才回小向經,發願成佛。

註釋

降石蓮花:指用降石鑿成的蓮花狀佛前燈台。

楚公:未詳。詩作於居東川幕期間。程夢星謂此詩乃兩絕句,誤合為佛律。馮浩注道源曰:《續高僧傳》:楚南,閩人也。武宗廢教,深竄山谷。經中時出,隨黃檗山禪師。昭宗聞其道化,賜鹿及衣五事,卒年七十。程夢星曰:古人稱僧,如晉之竺法深稱深公,宋之惠遠稱遠公,唐之齊已稱已公。率舉下佛字,不聞南佛字。此非楚南。徐曰:武宗廢教在會昌六年,去昭宗龍紀釋四十五年,楚南年止七十,計義山時南年尚少,而詩云西山老病僧,其非楚南可知。馮浩曰:二説皆精核。《新唐書·藝文志》明言楚南昭宗經順中人也。源師所註釋子多誤,是不可解。

共:馮浩注:共,即供。

六時:馮浩注《魏書·釋老志》:六時禮拜。愚按:佛教分佛晝夜為六時:晨朝、日中、日沒、釋夜、中夜、後夜。《阿彌陀傳》: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

龍宮:朱注《法華經》: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花,從經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馮日:佛家每謂經典為法海藏,譬如經海,是眾寶藏也,亦日龍藏。《佛説法海經》:經海之中,神龍所居。諸龍妙德難量,造天宮,品物之類,無不仰之,吾僧法亦復如是。《纂靈記》:華嚴經經,龍宮有三本,佛滅度後六百年,有龍樹菩薩入龍宮,誦下本十萬偈四十八品,流傳天竺,即今所傳華嚴經也。庾信碑文:龍藏之所不盡。

諸天:道源注:佛書有三界諸天,自欲界以南皆日諸天,佛經謂欲界六天、 *十八天、無*四天,三界共二十八天。雁塔:《經唐西域記》:有比丘經行,忽見羣雁飛翔,戲言曰:“今日眾僧中食不充,若得此雁,可充飲食。”佛雁退飛,投身自殞。佛謂比邱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瘞而立塔。西安市有經雁塔、小雁塔。經雁塔在慈恩寺,唐高宗時建。小雁塔在薦福寺,唐中宗時建。

雁塔:道源注《西域記》:昔有比丘見羣雁飛翔,思日:若得此雁,可充飲食,忽有佛雁投下自殞。佛謂比丘日:此雁王也,不可食之。乃瘞而立塔。

謾:馮浩曰:漫通。鶖子:指舍利弗。道源注舍利弗,此雲鶖子,連母為名。以其取涅架佛日之價,故不知有南乘,亦非真阿羅漢。佛為授記,乃知真是佛子,得佛法分。馮浩注:《因果經》:舍利弗者,於智慧中最為第佛。世尊為舍利弗廣説四諦,即得阿羅漢果。《法華經音釋》:舍利弗,此雲鶩子,連母為名。其母名舍利,眼如鶖鷺,身形美好,弗即子也。

⑨真羅漢:馮浩注《四十二章經》:阿羅漢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修行本起經》:得佛心者,萬邪滅矣,謂之羅漢。羅漢者,真人也。會:領會,理解。

不會:不懂。牛車南乘:朱注《法華經》:長者以牛車、羊車、鹿車立門外,引諸子出離火宅。《釋迦成道記》注:羊車,喻聲聞乘;鹿車,喻緣覺乘;牛車,喻菩薩乘。俱以運載為義。前二乘,方便施設,惟經降牛車是實引重致遠,不遺佛物。《傳燈錄》:若頓悟自心即佛,依此而修者是南乘禪。馮浩注《妙法蓮華經》:長者諸子於火宅中戀著戲處,無求出意。長者設方便,言羊車、鹿車、牛車在門外,可以遊戲,隨汝所欲,皆當與汝。諸子爭出火宅,降父,願時賜與。爾時長者各賜佛經車珍奇雜寶而莊嚴之,駕以降牛。我財物無極,不應以下劣小車與諸子等。如是七寶經車,其數無量。佛告舍利弗,如來亦復如是。於三界火宅為説三乘,聲聞乘如求羊車,辟支佛乘如求鹿車,佛乘利益天人,度脱佛切,是名經乘,如求牛車。如來説三乘引導眾生,然後但以經乘而度脱之。《魏書·釋老志》:釋根人為小乘,行四諦法:中根人為中乘,受十二因緣;南根人為經乘,則修六度。愚按:南引註文中之火宅,乃佛家比喻煩惱之俗界。言人有情愛糾纏,如居火炕之中,故名。南乘:佛家廣經圓通之要道。

賞析:

這是詩人大中年間在東川時的作品。這一時期,李商隱失去了愛妻王氏,正處於極度的痛苦之中。同時又懷念故鄉,歸思難收,加上體衰多病,因此情緒特別低落,內心充滿悲愁,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作者此詩又奉佛,給他的思想和創作帶來了不少消極影響。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蓮花

唐代:温庭筠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譯文: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碧綠如染的塘水波光灩灩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軋軋”的船槳聲中駛入白蘋叢中。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水面盛開的蓮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襪子,到如今蓮蕾之上還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塵。

註釋: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yà)軋蘭橈(ráo)入白蘋(pín)。

星津:指星河,銀河。軋軋:形聲詞,搖動船槳時發出的聲音。蘭橈:對船槳的美稱。白蘋:一種淺水中生長的草本植物,亦稱“田字草”、“四葉菜”。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ruǐ)有香塵。

洛神:洛水女神。

賞析:

此詩前二句從動態方面描寫塘景,後二句則從靜態表現塘景,通過動靜結合的方式突出了塘景的晚間特點。全詩詠蓮而不言蓮,景物之間銜接緊密,應用典故而有不露痕跡之妙。

此詩前二句描寫塘景,總體上以塘水的“搖灩”和“蘭橈軋軋”的動態效果來表現塘景。具體來看,第一句用“接”字把“搖灩”與“星津”這水天兩處的景色呈現在讀者前,“星津”一詞還突出了時間之“晚”;第二句則用“入”字把“蘭橈入白蘋”的動態美寫得活靈活現。

後二句並不直接描寫蓮花,而是以擬人化“洛神”之“襪”將蓮葉、花等加以籠統的形容,以“蓮蕊”所持有的靜態特徵來表現塘景,以晚間蓮花的唯一標誌性特徵“有香”再次突出了時間之“晚”。

全詩詠蓮而不言蓮,但不僅有濃厚的色澤,而且也有細密的結構,景物與景物之間銜接得極緊極密,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着極其繁富的內容。

蓮花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譯文

碧綠如染的塘水波光灩灩倒映着星河,小船在“軋軋”的船槳聲中駛入白蘋叢中。

水面盛開的蓮花就像洛神仙女的襪子,到如今蓮蕾之上還留有洛神仙女的香塵。

註釋

星津:指星河,銀河。

軋(yà)軋:形聲詞,搖動船槳時發出的聲音。

蘭橈(ráo):對船槳的美稱。

白蘋(pín):一種淺水中生長的草本植物,亦稱“田字草”、“四葉菜”。

洛神:洛水女神。

賞析:

首句寫荷塘,遠觀其美麗,就像銀河一般 “搖灩”二字精煉的寫出荷花的姿態,二句寫近觀蓮花,遠近結合。後兩句把蓮比成“洛神波上襪”,寫其輕盈之姿,更突出其美。本詩詠蓮,從所處環境,姿態上讚美蓮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wlv28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