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湘江曲原文及賞析

湘江曲原文及賞析

湘江曲

湘水無潮秋水闊,湘中月落行人發。

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譯文

秋天的湘江風平浪靜,寬廣無際,江上月落時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還得回去,面對茫茫的白蘋和翻飛的鷓鴣,我惆悵無限。

註釋

潮:指波濤。

發:出發。

白蘋:一種植物。

鷓鴣:鳥名,叫聲如“行不得也,哥哥”,聽之悲切。

賞析

這首詩,寓新語於古風,寫來淺白輕靈而富於情韻。詩的首句先點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無風無浪,放眼望去,更顯得江面開闊。七個字中出現兩個“水”字,這是詩詞中常見的“同字”手法。前一個“湘水”,點明送行的地點,後一個“秋水”,點明時令正是使離人善感的秋天,筆意輕捷而富變化。聯繫全詩送別的情境來理解,秋江的無潮正反襯出詩人心潮難平;秋江的開闊正反照出詩人心情的愁苦抑鬱。次句“湘中月落行人發”,具體交代送行的時間,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時分。第一句着重寫空間,第二句着重寫時間,而且,次句開始的“湘中”和首句開始的“湘水”,“湘”字重複,不僅加濃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強了音韻的迴環往復之美。

流利自然,是樂府詩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長短句,是獲得流利自然的藝術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這首詩的後半首就是這樣。“送人發,送人歸”,以“頂針”格的修辭手法緊承第二句,前後連用三個“人”字,兩個“送”字,兩個“發”字,加強了詩的行雲流水迴旋復沓的旋律,而加上“發”與“歸”的漸行漸遠的進層描寫,就對送別的意緒作了迴環往復的充分渲染。如果説,前面兩個七字句彈奏的還是平和舒緩的曲調,那麼,“送人發,送人歸”,則為變奏之聲,急管繁弦,就“悽悽不似向前聲”了。最後一句是寫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見,迴應開篇對秋江的描給,詩人佇立江邊遙望征帆遠去的'傷感情態,見於言外;“鷓鴣飛”是寫江邊所聞,和茫茫的白蘋動靜互映,那鷓鴣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鳴,彷彿更深微地傳達了詩人內心的離愁和悵惘。這種以景結情的落句,更給讀者以無窮的意味。

這首詩描述湘江畔送別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無比惆悵的思想感情。全詩語言淺白而情韻豐富。

張籍

張籍(約767~約830),唐代詩人。字文昌,漢族,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並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徵婦怨》《採蓮曲》《江南曲》。《張籍籍貫考辨》認為,韓愈所説的“吳郡張籍”乃謂其郡望,並引《新唐書·張籍傳》、《唐詩紀事》、《輿地紀勝》等史傳材料,駁蘇州之説而定張籍為烏江人。

標籤: 賞析 原文 湘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q7v9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