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在平時的學習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記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是不是有很多人沒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篇1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鰥 同:矜)

翻譯

大道在天下實行時,把天下作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人們都講求誠信,培養和睦的氣氛。因此人們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當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當做孩子,讓老人能夠終其天年,成年人能夠為社會效力,年幼的人能夠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於財貨,人們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户户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是理想社會。

簡介

《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禮記》是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情況、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闡述的思想,包括社會、政治、倫理、哲學、宗教等各個方面,其中《大學》、 《中庸》 、《禮運》等篇有較豐富的哲學思想。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説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禮記》是戰國至秦漢年間儒家學者解釋説明經書《儀禮》的文章選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禮記》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發表的,寫作時間也有先有後,其中多數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關門弟子及其學生們的作品,還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篇2

雖有嘉餚

一、課文翻譯

①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雖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②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

④故曰:教學相長也。

所以説,“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

⑤《兑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尚書·兑命》説:“教別人,佔自己學習的一半”,這話説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

②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選拔推舉品德高尚、有才幹的人,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③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因此人們不單敬愛、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疼愛、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要有職業,女子要及時婚配。

④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人們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⑤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

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户户都不用關大門了。

⑥是謂大同。

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八年級語文上冊《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譯 篇3

原文:

大道之行也

兩漢:戴聖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矜同:鰥)

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青壯年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於地的浪費行為,但並非據為己有;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註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mù)。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fèn),女有歸。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wù)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矜同:鰥)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為:是,表判斷。與:通“舉”,選舉,推舉。修:培養。親:意動用法,以為親,親近。壯:青壯年。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分:職分,指職業、職守。歸:指女子出嫁。惡:憎惡。藏:私藏。是故:因此,所以,這樣一來。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作:興起。故:所以。外户:從外面把門帶上。閉:用門閂插上。謂: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最高準則。同:有和、平的意思。

賞析:

主題思想

此文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這裏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這裏寄託着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文中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户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摺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盪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總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雖然主觀目的,只是論説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分層解析

第一層

(第一句話)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説明

第二層

(第二至三句話)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徵:

1、滿足生存需求:人人得到社會的關愛。

2、滿足發展需求:人人都能安居樂業

3、滿足精神愉悦上的需求: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第三層

(第四句話)全文的總結語

用現實社會跟理想社會中的“大同”社會做對比,指出現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象,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取代的將是“外户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q70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