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大道之行也原文、註釋及賞析

大道之行也原文、註釋及賞析

原文:

大道之行也

先秦:禮記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矜同:鰥)

譯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矜同:鰥)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愛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青壯年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反對把財物棄置於地的浪費行為,不是為了據為己有;人們都願意為公眾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門從外面帶上,而不從裏面閂上,這叫做理想社會。

註釋: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jǔ)能,講信修睦(mù)。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fèn),女有歸。貨惡(wù)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wù)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閉。是謂大同。(矜同:鰥)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為:是,表判斷。與:通“舉”,選舉,推舉。修:培養。親:意動用法,以為親,親近。壯:青壯年。矜:通“鰥”,老而無妻的人。孤:幼而無父的人。獨:老而無子的人。廢疾:殘疾人。分:職分,指職業、職守。歸:指女子出嫁。惡:憎惡。藏:私藏。是故:因此,所以,這樣一來。謀閉而不興:奸邪之謀不會發生。閉:杜絕;興:發生。作:興起。故:所以。外户:從外面把門帶上。閉:用門閂插上。謂: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最高準則。同:有和、平的意思。

賞析

此文在闡明“大同”社會基本特徵的基礎上,指出了“大同”社會的美好前景。這裏人人都能受到社會關愛,安居樂業,且各盡所能,這裏寄託着儒家崇高的社會理想。

文中拿現實社會跟理想的“大同”社會作對比,從而順理成章地指出,現實社會中諸多現象如搞陰謀、盜竊財物、作亂等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存在,代之而興的將是一個“外户而不閉”的和平、安定的局面。這其中已經摺射出現實社會的`真實情形:社會變亂紛乘,動盪不安爾虞我詐,人人自危;盜賊橫行,混亂不堪。

總之,此文中所描述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對美好社會的幸福憧憬。雖然主觀目的,只是論説禮儀、闡釋古制、宣傳儒家思想,但其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理想,卻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代聖賢留給全人類的思想財富。讀來啟人深思,鼓舞人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o4qp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