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一原文及賞析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其一原文及賞析

原文:

在昔聞南畝,當年竟未踐。

屢空既有人,春興豈自免。

夙晨裝吾駕,啟塗情已緬。

鳥哢歡新節,泠風送餘善。

寒竹被荒蹊,地為罕人遠。

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復返。

即理愧通識,所保詎乃淺。

譯文

往日聽説南畝田,未曾躬耕甚遺憾。我常貧困似顏回,春耕豈能袖手觀?

早晨備好我車馬,上路我情已馳遠。新春時節鳥歡鳴,和風不盡送親善。

荒蕪小路覆寒草,人跡罕至地偏遠。所以古時植杖翁,悠然躬耕不思遷。

此理愧對通達者,所保名節豈太淺?

註釋

這首詩寫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現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發了詩人內心的喜悦之情。通過田園躬耕,詩人初步體驗到了古代“植杖翁’:隱而不仕的樂趣,並表示像顏回那樣既貧窮而又不事耕稼的行為則不可效法。

在昔:過去,往日。與下句“當年”義同。南畝:指農田。未踐:沒去親自耕種過。

屢空:食用常缺,指貧窮。既有人:指顏回。《論語·先進》:“子曰:回也其庶乎,屢空。”

詩人用以自比像顏回一樣貧窮。春興:指春天開始耕種。興:始,作。

夙(sǜ速)晨:早晨。夙:早。裝吾駕:整理備好我的車馬。這裏指準備農耕的車馬和用具。啟塗:啟程,出發。塗通“途”。緬:遙遠的樣子。

哢(1óng):鳥叫。伶(líng零)風:小風,和風。

陸德明釋文:“冷風,泠泠小風也。”餘善:不盡的和美之感。善:美好。

被荒蹊:覆蓋着荒蕪的小路。地為罕人遠:所至之地因為人跡罕至而顯得偏遠。

植杖翁:指孔子及弟子遇見的一位隱耕老人。

植:同“置”,放置。杖:木杖。悠然:閒適的樣子。不復返:不再回到世俗社會。

即理:就這種事理。指隱而耕。通識:識見通達高明的人。這裏指孔子和子路。所保:指保全個人的名節。詎(jǜ巨):豈。淺:淺陋,低劣。

賞析

陶淵明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堪稱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是詩人用田園風光和懷古遐想所編織成的一幅圖畫。詩分兩首,表現則是同一題材和思想旨趣。

以“在昔聞南畝”起句,敍述了勞動經過,描繪了自然界的美景,緬懷古聖先賢,讚頌他們躬耕田畝、潔身自守的高風亮節。他早就聽説過南畝,只恨自己沒有儘早趕來,過這俯身躬耕的日子。這裏他提到《論語》裏“屢空”的顏回。陶淵明不怕貧窮。這正是他用以反抗世俗的安貧樂道。他喜歡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他從村落清新的晨曦裏一路走出來,架好車馬,下地幹活,他的胸中飽脹着自然的情懷。鳥聲婉轉,風中送來瀰漫的.花草清香,涼爽,和善,絕不寒冷。田地上的白雪潮水般褪去,荒草覆蓋了冬後大地的無數小徑。這偏遠的、人跡罕至的地方叫人驚喜。他可以在這裏找到自由。不需要繁華、光榮和熱烈的事物,以及任何一個多餘的人。他甚至覺得,汲汲於功名的人類是可笑的。他理解了植杖翁的遁世選擇。陶淵明覺得隱居的道理應該為人生的通識感到慚愧。隱,還是不隱,一直是個問題。這個世界的通識就是,不隱,要入世,功成名就,出人頭地。陶淵明還不想歸隱,時候還沒到,但他的愧對只是暫時的不安。他終將心安理得地歸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nmp9p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