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新唐書·虞世南傳》原文與譯文賞析

《新唐書·虞世南傳》原文與譯文賞析

虞世南,越州餘姚人。性沉靜寡慾,與兄世基同受學於吳顧野王餘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櫛。文章婉縟,慕僕射徐陵,陵自以類己,由是有名。陳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毀不勝喪。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學,遣使至其家護視,召為建安王法曹參軍。陳滅,與世基入隋。世基辭章清勁過世南,而贍博不及也,俱名重當時,故議者方晉二陸[注]。煬帝為晉王,與秦王俊交闢之。大業中,累至祕書郎。煬帝雖愛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為七品十年不徙。世基佞敏得君,日貴盛,妻妾被服擬王者,而世南躬貧約,一不改。宇文化及已弒帝,間殺世基,而世南抱持號訴請代,不能得,自是哀毀骨立。從至聊城,為竇建德所獲,署黃門侍郎。秦王滅建德,引為府參軍,轉記室,遷太子中舍人。王踐祚,拜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時世南已衰老,屢乞骸骨,不聽,遷太子右庶子,固辭,改祕書監,封永興縣子。世南貌儒謹,外若不勝衣,而中抗烈,論議持正。太宗嘗曰:“朕與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其懇誠乃如此!”

貞觀八年,進封縣公。會隴右山崩,大蛇屢見,山東及江、淮大水,帝憂之,以問世南,對曰:“漢文帝元年,齊、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詔郡國無來貢,施惠天下,遠近洽穆,亦不為災。今蛇見山澤,適其所居。又山東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獄枉系,宜省錄累囚,庶幾或當天意。”帝然之,於是遣使賑饑民,申挺獄訟,多所原赦。

帝嘗作宮體詩,使賡和。世南曰:“聖作誠工,然體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詩一傳,天下風靡。不敢奉詔。”帝曰:“朕試卿耳!”賜帛五十匹。帝數出畋獵,世南以為言,皆蒙嘉納。嘗命寫《列女傳》於屏風,於時無本,世南暗疏之,無一字謬。帝每稱其五絕: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學,四曰文詞,五曰書翰。世南始學書於浮屠智永,究其法,為世祕愛。

卒,年八十一,詔陪葬昭陵,贈禮部尚書,諡曰文懿。

(《新唐書·虞世南傳》)

[注]二陸:西晉文學家陸機與弟陸雲的並稱。

【小題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帝高荔行 高:推崇

B.而贍博不及也 贍:豐富

C.故議者方晉二陸 方:正直

D.與秦王俊交闢之 闢:徵召

【小題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誠懇的一組是

①世南躬貧約,一不改 ②世南抱持號訴請代

③有一言失,未嘗不悵恨 ④宜省錄累囚,庶幾或當天意

⑤世南以為言,皆蒙嘉納 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⑥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虞世南生性沉靜,清心寡慾,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吳郡顧野王門下學習十多年,他終日專心學問,從不懈怠,有時甚至幾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職。虞世南在文章清勁上不如世基,但他學問淵博,也不像哥哥那樣善於用花言巧語來博得皇帝的喜愛。

C.面對隴右一帶山崩,江淮一帶鬧水災的情況,虞世南勸太宗借鑑漢文帝時齊楚地震、水災,採取郡國不來朝貢,給民眾以恩惠的辦法來穩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宮體詩叫虞世南依韻唱和這件事上,虞世南認為皇上作的詩詩體不雅正,擔心自己唱和的詩一旦傳於世,會引起不好的影響。

【小題4】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屢乞骸骨,不聽,遷太子右庶子,固辭,改祕書監。(5分)

(2) 帝然之,於是遣使賑饑民,申挺獄訟,多所原赦。(5分)

答案

【小題1】C

【小題2】D

【小題3】D

【小題4】(1)虞世南多次上表請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請求,並升任他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堅決推辭,又改任祕書監。

(2)皇上認為他説的對,於是派遣使者賑濟災民,辨明而從寬處理訟案,大多予以赦免。

解析【小題1】比,與……相比。

【小題2】①是説虞世南安於貧困,有節操的;②是説虞世南對待兄長的深厚情誼的;⑤是説皇帝聽從虞世南勸諫的。

【小題3】“此詩一傳”,指皇帝寫的宮體詩一旦傳開,不是“自己唱和的詩”。

【小題4】(1)譯出大意給1分,“乞骸骨”“聽” “遷”“固”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譯出大意給1分,“然”“賑”“挺”“原赦”三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虞世南,是越州餘姚人。他生性沉靜,清心寡慾,和他的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吳郡顧野王門下學習,前後十多年,終日專心學問,從不懈怠,甚至幾十天不洗臉梳頭。他的文章委婉多彩,他很崇拜僕射徐陵的文章,徐陵也説虞世南的文風頗象自己,因此虞世南得以文章著名。陳朝天嘉年間,他的父親虞荔逝世,虞世南由於過分悲傷,損害了身體,幾乎堅持不住。陳文帝敬重虞荔的品德高尚,又瞭解到他的兩個兒子都很博學,派人到他家裏幫忙照顧,召任虞世南為建安王的法曹參軍。陳朝滅亡,和哥哥世基在隋朝任職。世基的文章清勁,超過了世南,但豐富廣博不如世南,二人在當時都有很高的聲望,評論者將他兄弟二人比作晉朝的陸機、陸雲兄弟。在隋煬帝楊廣作晉王的時候,和秦王楊俊遞相徵用他們。大業年間,虞世南多次變動官至祕書郎。隋煬帝雖然喜歡他的.才能,但對他剛正的性格很頭痛,所以並不怎麼重用他,七品官當了十年也得不到升遷。虞世基機敏而善於奉承,隋煬帝很喜歡他,於是日益尊貴顯赫,妻妾的穿戴和王公貴族一樣,虞世南家裏卻清貧節儉,但他一點也不改變自己的節操。宇文化及殺死隋煬帝后,又將殺虞世基,虞世南抱住虞世基嚎啕大哭,並請求代兄而死,宇文化及不允許,虞世基被殺,虞世南悲痛過分,瘦得只剩下一把骨頭。他隨宇文化及來到聊城,被竇建德俘獲,任他為黃門侍郎。秦王李世民消滅了竇建德,任他為王府參軍,轉為記室,又升任太子中舍人。秦王李世民即皇帝位,封他為員外散騎侍郎、弘文館學士。當時虞世南已年老體衰,多次上表請求退休,皇帝不接受他的請求,並升任他為太子右庶子,虞世南堅決推辭,又改任祕書監,封爵為永興縣子。虞世南外貌儒雅謹慎,從外表來看,似乎連身上的衣服也不能承受,但內心意志堅強,議論政事堅持正確意見。太宗李世民曾説:“我和虞世南討論古今之事,即使有一句不合適的話,都會惆悵怨恨得不行,他的態度竟是這樣誠懇!”

貞觀八年,虞世南進封永興縣公。當時隴右一帶發生山崩地震,大蛇不斷出現,山東和江淮一帶大水成災,太宗為此憂慮,問虞世南該怎麼辦,虞世南迴答説:“漢文帝元年,齊地楚地的二十九座山同日發生山崩,大水從地下湧出,漢文帝下令,各郡國不要來朝貢,給天下人以恩惠,使得遠近的人都歡樂融洽,也沒有造成災害。現在蛇出現在山嶺沼澤,這正是它生活的地方。還有山東長期下雨,江淮一帶鬧水災,恐怕有無罪而被捉拿入獄的冤情存在,應當檢查在押囚犯,或許還能符合天意呢。”皇上認為他説的對,於是派遣使者賑濟災民,辨明而從寬處理訟案,大多予以赦免。

皇上曾經作了首宮體詩,叫虞世南接續原韻唱和,虞世南説:“聖上作的詩確實好,但詩體不雅正。上面有所好,下面必更有甚者,臣恐怕這詩一傳開,天下就會風靡起來。所以不敢奉詔唱和。”皇上説:“我是在試你的。”賞賜給他布帛五十匹。皇上多次外出打獵,世南為此上疏勸諫,都受到讚揚和採納。皇上曾叫把《列女傳》寫在屏風上,當時沒有作依據的本子,虞世南便默寫了一遍,結果沒有一個字寫錯。皇上常稱讚他有五絕: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學,四是文詞,五是書法。虞世南開始跟隨僧人智永學習書法,窮究其要領,他的墨跡為世人所收藏珍愛。

去世時,享年八十一歲,皇帝下詔陪葬昭陵,追贈禮部尚書,諡號文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mkrnj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