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齊物論原文及翻譯

齊物論原文及翻譯

導讀:《齊物論》是《莊子·內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個相對獨立的故事連珠並列組成,故事與故事之間雖然沒有表示關聯的語句和段落,但內容上卻有統一的主題思想貫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現出一種似連非連、若斷若續、前後貫通、首尾呼應的精巧結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齊物論原文及翻譯,歡迎閲讀

【題解】

本篇是《莊子》的又一代表篇目。“齊物論”包含齊物與齊論兩個意思。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底卻又是齊一的,這就是“齊物”。莊子還認為人們的各種看法和觀點,看起來也是千差萬別的,但世間萬物既是齊一的,言論歸根結底也應是齊一的,沒有所謂是非和不同,這就是“齊論”。“齊物”和“齊論”合在一起便是本篇的主旨。

全文大體分成七個部分,第一部分至“怒者其誰邪”,從子綦進入無我境界開篇,生動地描寫大自然的不同聲響,並且指出它們全都出於自身。第二部分至“吾獨且奈何哉”,推進一步描述社會各種現象和人的各種不同心態,並指出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又都是出自虛無。第三部分至“此之謂以明”,説明是非之爭並沒有價值。萬物都有其對立的一面,也有其統一的一面;萬物都在變化之中,而且都在向它自身對立的那一面轉化。從這一意義説,萬物既然是齊一的,那麼區別是與非就沒有必要,才智也就成了沒有價值的東西。第四部分至“此之謂葆光”,進一步指出大道並不曾有過區分,言論也不曾有過定論,人們所持有的是非與區分並非物之本然,而是主觀對外物的偏見,物、我一體,因而是非無別,容藏於一體。第五部分至“而況利害之端乎”,從忘物才能齊物入手,説明認識事物並沒有什麼絕對客觀的尺度,因而人的言論也就沒有確定是非區別的必要。第六部分至“故寓諸無竟”,借寓言人物之口闡述齊物與齊論的途徑,即忘掉死生、忘掉是非,把自己寄託於無窮的境域,從而遨遊於塵埃之外,這也就進一步説明物之不可分、言之不可辯。餘下為第七部分,通過兩個寓言故事表明“無所憑依”和物我交合、物我俱化的旨意。

“齊物”與“齊論”是莊子哲學思想的又一重要方面,與“逍遙遊”一併構成莊子哲學思想體系的主體。莊子看到了客觀事物存在這樣那樣的區別,看到了事物的對立。但出於萬物一體的觀點,他又認為這一切又都是統一的,渾然一體的,而且都在向其對立的一面不斷轉化,因而又都是沒有區別的。莊子還認為各種各樣的學派和論爭都是沒有價值的。是與非、正與誤,從事物本於一體的觀點看也是不存在的。這既有宇宙觀方面的討論,也涉及到認識論方面的許多問題,因而在我國古代哲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篇文充滿辯證的觀點,但也經常陷入形而上學的泥潭,須得細加體會和分析。

【原文】

南郭子綦隱機而坐①,仰天而噓②,荅焉似喪其耦③。顏成子游立侍乎前④,曰:“何居乎⑤?形固可使如槁木⑥,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⑦?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⑧。”子綦曰:“偃⑨,不亦善乎,而問之也⑩?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11),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游曰:“敢問其方(12)。”子綦曰:“夫大塊噫氣(13),其名為風,是唯無作(14),作則萬竅怒呺(15),而獨不聞之翏翏乎(16)?山林之畏佳(17),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18),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污者(19)。激者(20),謞者(21),叱者,吸者,叫者,譹者(22),宎者(23),咬者(24),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25)。泠風則小和(26),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27)。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28)?”子游曰:“地簌則眾竅是已(29),人簌則比竹是已(30),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31),而使其自己也(32),鹹其自取(33),怒者其誰邪(34)?”

【註釋】

①南郭子綦(qí):楚人,居住南郭,故名南郭子綦。舊説為楚莊王庶出的弟弟,做過楚莊王的司馬;疑為莊子中寓託的高士,而非歷史人物。隱:憑倚。機:亦作幾,案几。

②噓:吐氣。

③荅(tà)焉:亦作“嗒焉”,離形去智的樣子。耦:匹對。莊子認為人是肉體和精神的對立統一體,“耦”在這裏即指與精神相對立的軀體。喪其耦,表示精神超脱軀體達到忘我的境界。

④顏成子游:子綦的學生,姓顏名偃,子游為字,死後諡成,故名顏成子游。

⑤居(jī):表疑問的語氣詞。

⑥固:誠然。槁:乾枯。

⑦心:思想,精神。固:豈,難道。

⑧“今之隱機者”與“昔之隱機者”實指一人,即南郭子綦,意思是南郭子綦今日隱機入神出體與舊時大不一樣。

⑨偃:見注④。

⑩而:你,人稱代詞。“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乃是“爾問之不亦善乎”之倒置。

(11)簌(lài):簫,古代的一種管狀樂器,這裏泛指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響。“人簌”即出自人為的聲響,與下兩句的“地簌”、“天簌”相對應,所謂“地簌”或“天簌”,即出自自然的聲響。

(12)敢:表示謙敬的'副詞,含有“冒昧地”、“斗膽地”的意思。方:道術,指所言“地簌”、“天簌”的真實含意。

(13)大塊:大地。噫(yī)氣:吐氣。

(14)是:此,這裏指風。唯:句中語氣詞,含有僅此的意思。作:興起。

(15)竅:孔穴。呺(háo):亦作“號”,吼叫。

(16)翏翏(liú):亦作飂飂,大風呼呼的聲響。

(17)林:通作“陵”,大山。畏佳(cuī):亦作“嵔佳”,即嵬崔,山陵高峻的樣子。

(18)枅(jī):柱頭橫木。

(19)污:停滯不流的水塘。

(20)激:水流湍急的聲音。

(21)謞(xiào):這裏用來形容箭頭飛去的聲響。

(22)譹(háo):嚎哭聲。

(23)宎(yǎo)深而沉。

(24)咬(jiāo):鳥鳴叫的聲音。一説哀切聲。

(25)於、喁(yú):風吹樹動前後相和的聲音。

(26)泠(líng)風:小風,清風。

(27)厲風:迅猛的暴風。濟:止。

(28)調調、刁刁:風吹草木晃動搖曳的樣子。“刁刁”亦作“刀刀”。

(29)是:這樣。已:矣。

(30)比:併合。竹:這裏指併合在一起可以發出聲響的、不同形狀的竹管。

(31)這句及以下是表述“天簌”的,故有人疑“夫”字之後缺“天簌者”三字。

(32)使其自己:意思是使它們自身發出各種各樣的聲音。一説“己”當作“已”,是停止的意思,但聯繫上下文不宜從此解。

(33)鹹:全。

(34)怒:這裏是發動的意思。

標籤: 原文 齊物 翻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jzov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