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文言文 >

《齊王築城》原文及翻譯

《齊王築城》原文及翻譯

導語: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並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着眼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齊王築城》原文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齊王一日臨朝,顧謂侍臣曰:“吾國介於數強國間,歲苦支備,今欲調丁壯,築大城,自東海起,連即墨,經大行,接軒轅,下武關,逶迤四千裏,與諸國隔絕,使秦不得窺吾西⑨,楚不得竊吾南,韓、魏不得持吾之左右,豈不大利耶?今,百姓築城,雖有少勞,而異日不復有徵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聞吾下令,孰不欣躍而來耶?”艾子對曰:“今旦大雪,臣趨朝,見路側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問其故。答曰:‘大雪應候,且喜明年人食賤麥,我即今年凍死矣。’正如今日築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當在何人也。”

——選自《艾子雜説》 東坡居士(著)

譯文

齊王一天上早朝,環顧對侍臣們説:“我們國家處於幾個強國之間,年年苦於要支付大量軍備費用。現在我想抽調一批壯丁,修築一座規模很大的長城,從東海築起,連通即墨,途經太行山,連接軒轅山,直下武關,曲折蜿蜒四千裏,即可與各強國隔絕,使秦國不能窺覦我國的西方,楚國不得偷犯我國的南方,韓國和魏國不得牽制我國的左右,這難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嗎?現在讓老百姓去修築大城,雖會有些勞累,但日後就不會再有遠征和遭受侵犯的禍患,可以一勞永逸了。(老百姓)聽見我下達這個命令,誰能不歡欣踴躍地參加呢?”

艾子回答説:“今天早晨下雪,我來趕早朝,看見路旁有一個百姓,袒露着身子,凍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問他什麼緣故。他對我説:‘這場大雪順應了時令,正高興明年人們能吃到減價的麥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凍死了。’這件事正像今天所説的築大城,等到大城築完,還不知道享受永久安樂的是些什麼人呢?”

註釋

①臨朝:指帝王到朝廷上處理政務。

②支備:調度戰備。支,調度、支付。

③丁壯:即壯丁,指壯年的`男子。

④即墨:戰國齊邑,在今山東省平度縣東南。

⑤大行(hang杭):即太行山,主峯在今山西省晉城縣南。

⑥輟(huan環)轅:山名,在今河南省偃師縣東南,接鞏、登封二縣界。據《元和志》雲:“山路險阻,凡十二曲,將去復還,故日輟轅。”

⑦武關:在今陝西省商縣東。

⑧逶迤:斜行;曲折前進。用以形容山脈、河流、道路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⑨窺:窺覦,指從縫隙或隱蔽處偷看,以窺伺可乘之機。

⑩征戍:舊稱遠征和守衞邊疆。侵虞:侵犯。

⑩永逸:永遠安逸。

⑥旦:早晨。

⑧踣(bó搏):跌倒、倒斃。

應候:順應時令。

⒀歲:每年,年年

啟示:

【這則寓言教育人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有遠大目標,又要注意眼前利益,應該把二者結合起來,才會做到福國利民。】齊王看到築大城防禦敵國的好處,卻沒有想到築城會給人民帶來多大的危害。所以艾子借雪中餓民的故事諷諫齊王,不要只看到將來的好處而不惜把人民都折磨死。那樣,所謂將來的好處,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頂多也不過是望梅止渴罷了。

寓言採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雙層結構”法,使作品形散神聚、畫龍點睛,鮮明而突出地展現出寓言的義理。小故事是平凡的、偶然出現的,但它卻深括了大故事大事物的必然實質,成為大故事、大事物的靈魂之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wenyanwen/rek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