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籍 >

任末苦學原文及翻譯譯文

任末苦學原文及翻譯譯文

任末①年十四,學無常師②,負笈③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⑤,則何以成?"或⑥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⑦,削荊⑧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月而讀⑨,暗則縛⑩麻蒿⑾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⑿其衣裳,以記其事。門徒⒀悦⒁其勤學,常以淨衣易⒂之。臨終誡⒃曰:“夫人好學,雖死猶⒄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⒅耳。”

選自

王嘉《拾遺記

又名《拾遺錄》﹑《王子年拾遺記》。作者東晉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今甘肅渭源)人。今傳本大約經過南朝梁宗室蕭綺的整理。

任末苦學譯文

任末十四歲,沒有固定的老師,揹着書籍去拜師,不怕(一路上的)危險困阻。常常説:"人如果不學習,那麼憑什麼取得成就呢?"有時靠在林木下,編白茅為茅草小屋,削荊條製成筆,刻劃樹汁作為墨水。晚上就在星月下讀書,遇上沒有月亮的黑夜,他便點燃麻稈、蒿草之類取光,看書有領會的時候,寫在他的衣服上,用來記住這件事。學生們欽佩他的勤學精神,常用洗淨的衣服換取他寫滿字的衣服。任末快死時告誡説:“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屍走肉罷了。”

註釋

①.任末:字叔本,東漢繁人(今屬成都市新都縣),少習《齊詩》,學識淵博,遊京師,教授十年。

②.常師:固定的老師。

③.負:背。笈(jí):書箱。

④.不遠:不怕路途遙遠。

⑤.而:若,如。

⑥.或:有時。

⑦.庵:茅草編製成的小屋。

⑧.荊:這裏指荊的枝條。

⑨.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讀書。

⑩.縛:綁。

⑾.麻蒿(hāo):一種植物,點燃後可照明。

⑿.題:寫。

⒀.門徒:指一同求學的人。

⒁.悦:敬佩。

⒂.易:交換。又,《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否?”

⒃.誡:告誡。這是他臨終時對他弟子説的話。

⒄.猶:還。

⒅.行屍走肉:活着的'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事事。今天我們學習的條件比古人好,我們更加應該學習任末苦學的精神,更應該學習他那種刻苦學習,發奮圖強積極向上的精神。人喜歡學習,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學習的人,即便是活着,也只是行屍走肉罷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ji/4lpq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