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敍事作文 >

中考語文記敍文閲讀常見題型與答題指導

中考語文記敍文閲讀常見題型與答題指導

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記敍文,記敍文是把一個事實、事件的發展過程原原本本地敍述出來,讓讀者清楚瞭解到這個事實或事件的文章。那麼大家知道優秀的記敍文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考語文記敍文閲讀常見題型與答題指導,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考語文記敍文閲讀常見題型與答題指導

歸納總結一下初中三年的語文學習,不外乎是背一些、寫一些、説一些,也就是説要積累一定的古詩詞,寫一些心得、感悟、想法、片斷,學習在一些生活場景説一些合適的話。怎樣才能讓自己背得有用、寫得生動、説得得體?怎樣才能提高語文複習的效率?這就需要我們仔細斟酌以下幾點:

一、積累與運用,重平時的分類整理和熟記

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是語文的基礎,在中考試題中佔20分左右的分值,考查內容為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語音、漢字、詞語的運用和語法、標點、句子的實際運用以及文學常識和詩句的默寫。對於這些知識點,學生應將所有知識進行分類整理,並強化記憶,用做知識卡片、讀背、默寫、聽記的形式熟記於心。字詞音義、詩句默寫等內容,可每週進行一次默寫訓練,這樣不僅能熟記,還能記得準確,保證在考試中不丟失分數。

二、現代文閲讀,重整體感知和顧“文”思“義”

現代文閲讀是中考的一個重點,更是一個難點。在做閲讀訓練題時,有很多學生整體把握很好,也能準確地按照題目的要求答題,但是由於其表述缺乏規範性而導致失分較多,主要表現在:

①不能用完整的句子特別是陳述句回答問題,句義表述不完整;

②語言表達不流暢;

③答題抓不住重點,答非所問。

針對這些問題,複習過程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整體感知,把握內涵,重點突破,領會主旨;審查題幹,篩選信息;嚴整表達,突出重點。在整個答題過程中,必須做到以文章為中心,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段”,篩選信息,顧“文”生“義”,從文中找答案。不論是記敍性的敍事散文,還是時代性強的議論文,或者是科技性的説明文,題目的設計都與文章的中心有密切的聯繫,而文章的主題根植於文章的內容,內容決定文章的主旨內涵,所以在閲讀中一定要強調整體閲讀與感知,在瞭解並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找準重點語句,把握文章內涵。如,進行記敍文的閲讀訓練時,整體閲讀後總要設置這樣一系列問題:

①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②讀這篇文章,你感覺本文作者想傳達給你什麼樣的信息?

③你對本文的寫作方法有什麼評價?

④如果讓你出題,你將設置什麼樣的題目?

⑤細讀所設置的題目,看作者是就哪些段落進行設置的?

⑥文中你最感興趣的語句段是哪些……通過這一系列題目的設問,學會感知文段,有準備地答題。同時,要認真分析題目的要求,善於從已知條件中發現可用的信息,從設題與相關語句段的關係中找答題的依據和思路方法。切忌在做題中斷章取義或不看題目、無目地或想當然地答題。

三、文言文閲讀,運用輻射法培養知識的遷移能力

中考語文題中文言文閲讀多是考察文言實、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特殊字詞的分析、語段閲讀賞析及古文翻譯。複習中可用知識輻射法,以本為本,以本為綱,如掌握某篇文章中的某一詞語時,可回顧相關課文中該詞的意義與用法,並將它們進行辨析與歸類,這樣既在相關聯繫中辨析了詞義,又在重複中加深了記憶,舉一反三,見一而知類,把教材用盡、用足,夯實了基礎,即使遇到課外文言語段,也可以靈活應對了。

四、寫作訓練,採取三線並行的方法

作文是中考的半壁江山,它的成敗直接關係着中考成績的高低,然而在複習中,學生受素材匱乏、生活閲歷少、思路不開闊的`侷限,複習效果不是太明顯,成為學生中考作文出彩的瓶頸。對此,建議採取三線並行的方法。

一是寫作知識專題編導。即就寫作過程中的擬題、審題、立意、構思、選材、語言表達、結構佈局等方面,一週一專題,引例進行知識與寫作實踐的輔導,輔以片斷寫作方式,讓學生加以練習。

二是鑑賞蓄積,儲備素材。“賞”即欣賞佳作。佳作並不匱乏,我們平常的閲讀材料就是一個美文庫,要在平常的練習中用心體會。“鑑”即借鑑擇取。蓄積就是積累寫作材料。對於初三學生而言,自己的生活本身就能引發他們紛繁的思緒,臨考期間緊張的學習感受,同學間或明或暗的競爭,老師的殷切期望,家長的百倍呵護,同學情、師生情、親情交織在一起,足以構成一曲情感交響曲,足以為中考作文寫作蓄勢。

三是各類題型的集中訓練。即就中考作文中的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各種形式的作文類型進行寫作方法與技巧的指導與訓練。

總之,進行總複習的時候,絕對不能盲目地練題,一定要多動腦子,要多看方向,多研究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率地複習好語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xushizuowen/pxgz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