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芳華》讀書筆記(精選10篇)

《芳華》讀書筆記(精選10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芳華》讀書筆記(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芳華》讀書筆記1

原諒我的後知後覺,現在才讀完《芳華》。好像每次都是這樣,有什麼熱鬧的事,我總是會等人羣散開之後才會前去看看。我不喜歡熱鬧,不喜歡擁擠。

劉峯死了,他終於解脱了,彷彿他活着就是為了拯救別人,他習慣了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卻不被善待的人。其他文工團曾經的花朵,他們都離婚成單身了,心裏有點高興。小曼,還會帶着思念繼續活着。我看完小説以後,我最大的感觸是,當她們老了的時候,總是會一遍遍談起在文工團芳華時代的趣事、糗事,一遍遍的回憶加自我解讀,記憶活了,每次都不一樣。或許她們現在覺得之前做的特別荒唐,但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芳華里,似乎都是這麼稀裏糊塗,做着長大後看着不靠譜的事情。如果,每個階段都那麼理智,都那麼正確,那當我們老了的時候,我們回憶什麼,我們談論什麼?是的,曾將堅持的,現在覺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每當想起自己芳華時代,也會覺得滑稽、羞澀,但是一點都不會後悔。我想到了男人和女人。一個男人當他是個窮小子的時候,他會為你排很長的隊只為買一杯你喜歡的奶茶,他會在坐公交車的時候用胳膊為你擋住擁擠的人羣,他會在過馬路的時候牽着你的手讓你走在左邊,他會記得你的例假為你沏一杯紅糖水,他會陪你逛街吃小吃。他會喜歡你卻不敢靠近你,遠遠地疼着你,因為男人的自信來自於金錢,當他看到別人開着豪車,自己只能和你擠公交車的時候,他不自信了,他愛的卑微而温暖。男人後來有錢了,他認識了形形色色的女人,突然覺得被伺候、奉承,感覺那麼好,他自信了。他給她錢,讓她去買喜歡的東西。他自以為的這就是給她的最好的幸福。突然覺得有些難過,為什麼愛情不能那麼純粹,無所求又有所求。求一顆始終如一的純粹的心。劉峯愛了林丁丁一輩子,或許當他離開文工團的時候就不愛了,可他固執不敢去愛別人。何小曼(沈小曼)愛了劉峯一輩子,可是一直沒有開口。就這樣,錯過了就是一輩子,就成了活的記憶。那些順風順水、所謂正確的事似乎不被記憶識別。

《芳華》不是讓我們捨棄善良,而是更善於去識別善良,去善待善良。因為覺得可惜才會珍惜。珍惜身邊每個善良的人。

《芳華》讀書筆記2

讓人百感交集的一本書。還是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一本嚴歌苓的書。果然文字功底深厚,很多描寫,我都覺得很神來之筆。

對於書中的她/他們,第一感覺是羨慕,羨慕那麼深邃的,捆綁的,無法從記憶中抹去的芳華。無論如何,這段時光都是她/他們一生的回憶。有回憶,有痕跡總是好的。

同時很悲傷,悲傷於人的難以切割的腹黑和重口鑠金,積毀銷骨的能力。試問自己如果是林丁丁,會如何?會真的不同嗎?我想多半不會。丁丁對於“觸摸事件”的反應,應該説是正常的吧,在我看來。這樣一想,心中更是涼涼的。

同時很心疼劉峯,這麼美好的男孩子,樂於助人,堅毅執着,默默守護自己的感情,也勇於表達。他的好是點點滴滴壘起來的,卻一下了子轟然倒塌。這陰差陽錯的偏差,輕輕地刮落一張多米洛,淚奔……

同時很遺憾,主人公劉峯幫助了很多人,救贖了很多人,比如小曼,比如小慧。可是他沒有完成自我救贖。或許他認為那是自己對那份最真的,讓他丟了半條命的感情的堅守吧。可是我們旁觀者可以看到他的逃避和他自身的侷限性。難道不是嗎?縱然一切的劇情都如是發展,只要他能和他自己的女兒有一個更親密的父與女的關係,更負責地給女兒一些超出往家寄錢的一點點關愛。那麼即使媳婦跑了,他還是有個女兒的,可以有一個更舒心,幸福的晚年,哪怕還是死於癌症,會不會安詳些?如果,如果可以這樣,總是會讓人在一次次淚奔中,有個暖暖的笑容。

《芳華》讀書筆記3

作者的整個故事都是圍繞着劉峯發展的,唯一一個除劉峯外仔細描寫了成長經歷的人物就是何小嫚,可以從穗子多年後對待小嫚與丁丁的態度差別看出,她是喜歡小嫚的,儘管小嫚當年身上有着諸多小毛病,但作者因為她對劉峯的尊敬而愛她。在劉峯活着的時代,小嫚是唯一一個識得並且珍視劉峯善良的人。她彌補了作者無能為力的遺憾,以她自己微薄的能力,為良知為理性盡了自己的力,她代表着一個時代對劉峯微薄的彌補,讓人不那麼絕望的唯一一點彌補。

作品中最讓人感到壓抑的還是時代,在那個政治隨意控制那些年輕而不成熟的大腦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逃避開那些非理性的漩渦,無論你是否理智,最終都難以逃避那些激昂的紅色風暴。或許作品的意義就在於讓多年後的我們去更清醒地看到人性,看到政治鬥爭的可怕。無論是何種思想意識形態,一旦被國家拾起,冠以絕對正確,真理正義的名頭,便有可能變得可怕起來,它會吞噬其它思想,讓人們有話不敢説,當年那般激烈的非理性風潮或許在今日不會再發生,但類似的價值觀灌入,或許至今都沒有停止,正在以一種略微温和的方式潤物細無聲。

但我們這個時代畢竟進步了,我們有太多的渠道去豐富自己,太多的渠道去了解這個世界,讀史以明智,小説中的歷史也是一種歷史,有時候它會比寫在歷史書上的歷史更加真實,生動,殘酷,活靈活現。

那些年的芳華已逝,但作品依然可以向一代又一代人傾訴當年的故事,故事讓我們多一些思考和理性。但願我們再遇到身邊的"劉峯",能夠珍惜他,善待他,能夠讓他有一個不同的歸宿,也讓我們的心裏不留遺憾,或許這也是對作者最大的致敬。

《芳華》讀書筆記4

小説讀完了,故事的結局很悲涼,文工團裏的那幾個女孩都沒有活出幸福的人生。郝淑雯算是嫁的比較好的一個了,丈夫下海經商致富,但最終還是離婚了;小穗子也就是作者自己,文中沒有過多的描述,靠寫作為生,過的也一般;林丁丁千挑萬選,先嫁給一個軍事科學院研究生,卻不被婆家人待見且丈夫懦弱,最後離婚,而後嫁給一個居住國外的潮汕人,也以離婚告終;何小嫚嫁給排長,而後她精神失常,丈夫犧牲,最後一個人踽踽獨行,老來與劉峯相依為伴,沒有名分。

《芳華》,她們哪來芬芳的年華,有的是人間的滄桑與淒涼。二十歲的劉峯遇上二十歲的林丁丁,默默地為她做了那麼多事情,默默地對她好了那麼久,自以為水到渠成的表白卻以林丁丁哭着喊“救命”結束,以被罰上前線告終。劉峯有沒有用盡全力去愛林丁丁,我們不知道。但我們知道,因為這個女人,劉峯的命運來了個大逆轉,並以失去一隻手臂作為代價,更慘痛的代價應該是對那顆曾經青春萌動的心的打擊吧。傷的越深,記得越牢,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劉峯這一生算是沒法忘記這個女人了。後來的劉峯,娶了售票員為妻育女,而後,妻跑而未見心中波瀾;遇見小惠結一段緣,但也就僅僅是身體的喜歡,我甚至都認為劉峯對小惠連身體的喜歡都沒有,畢竟他與小惠的相識也僅是因為他這個老好人可憐這個髮廊女;老來與何小嫚相依為伴,卻從未碰過她,病危的劉峯,還為小嫚做了不少事情——換竿子、砌地磚、修燈泡、叮囑換碗,讀來感動。小穗子説,“劉峯的心是愛她的,疼她,憐惜她”,是的,劉峯是愛小嫚的,但是這種愛不是愛情,是親情,是戰友情。如果劉峯真的是愛情那種愛小嫚,應該是身體和心都愛她的,除非劉峯認為小嫚是那種不可褻瀆的女神,而事實上小嫚從來就不是劉峯心中的女神,林丁丁才是。終其一生,小嫚就這樣愛着劉峯,而老來能陪伴在他身邊,即使沒有名分,對小嫚來説,她心裏應該也是滿足的吧。

我想,如果當年的劉峯愛的不是林丁丁而是郝淑雯,又或者如果當年劉峯愛着林丁丁的時候而正好林丁丁也愛着他,故事的結局會很不一樣,他們是不是都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呢。但是,故事沒有如果,生活也沒有如果。終究是人物的性格決定了他們人生的走向和遭遇。

都説愛對了人,每天都是晴天。那麼,問題來了,怎麼才知道你愛對了人?假如你真的愛錯了人,是不是真的只能自暴自棄?你的選擇,你作主。

每個人都有或曾有青春,但不是每個人都有芳華。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芳華》讀書筆記5

我尚未看過這部電影,但突然對原著起了興趣,花了些時間讀完了嚴歌苓的《芳華》。作者筆下的每個人物都被定義在那個特殊年代的歷史背景下,從他們的出身到他們的青春,直至他們的晚年,悲劇式的結局似乎是“芳華”這兩個字最恰當的註解,傷感也註定是這部小説的靈魂。

在那年那月,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避不開時代的限制,經驗告訴我們,若要悖逆就會遭到周圍所有人的背棄與唾罵,就會被那個時代所拋棄。即使在你的人生已經跌落谷底時,奇蹟也不一定會出現。

沒有人能夠預料到幾乎拿滿了所有個人榮譽的軍區模範標兵,在“觸摸事件”曝光後的人生;也沒有人能夠預料到一心想嫁入豪門的纖纖柔弱的林妹妹,在經歷了兩段失敗的婚姻後,用自嘲的口吻選擇了孑然一身;當然,我們也沒有預料到出身高貴且姿色不凡的高幹千金,在恣意揮霍了自己的青春後嫁給了“軍隊二流子”,最終不歡而散淪為了包租婆;但最讓我感到感動的是身材矮小、遭人厭惡的普通女子,在遭遇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卻為自始至終都沒有表白的愛戀,苦苦地守候了40年,只為在她至愛的人的遺像旁佈滿了他們初遇那天的冬青……

我始終相信人間有動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存在,這是《芳華》的文眼,也是給善良的人一種最温暖的慰藉。嚴歌苓的作品向來在揭示社會底層的一些罪惡上時毫不留情面的,使我們能洞悉平凡中的偉大,卻也能窺測到偉大中的醜陋。其實我們不用過多地揭露他們每個人內心的醜惡或是骨子裏的劣根性,因為在某個特定的年代裏,任何的所作所為都會被張貼上那個年代特有的標籤。就如同現在的我們也一樣,生活在當下,身上也會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

人生本就不易,無論是哪個年代,無論大人物還是小角色,平凡或偉大,卑微或高尚,最終都會芳華落盡。或許,我們需要的是那多一點點的善良和慈悲!

珍惜自己的歲月,細細品味自己的過往,因為這些都是隻屬於我們自己的獨特芳華!

我快步走向影院,輕輕地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靜靜地等候電影的序幕拉開,獨享我自己的芳華。

《芳華》讀書筆記6

在我看來,理想應該是用來實現的,而不是嘴上説的。真正有理想的人不會在意細微的得失,不會為了一時的榮辱而讓自己被限制,有理想的人瞭解自己有什麼樣的狀態和水平、知道自己想得到什麼樣的東西、並且明白怎樣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唯一的目的就是實現自己的目標,除此之外的瑣事都與他無關,他知道自己的強大才是對抗命運的最強資本,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如果有人質疑這是強調個人主義,對,沒錯,就是個人主義。一個人首要要自己有價值才能為團隊和集體帶來價值,團隊需要的是隊友,而不是累贅。

在集體主義的年代,擁有理想常被看作異端。文工團的眾人有理想嗎?我不知道,原著也中看不出來。但是文工團那樣的集體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發育理想的温牀,眾人也許以為他們能在文工團待一輩子,所以理想什麼的無關緊要,跟着形勢走就行了。書中沒説蕭穗子是怎麼成為的作家、郝淑文的丈夫怎樣開始了做生意、退伍傷員劉峯又是怎樣想起了賣盜版書,但我想其中或多或少都是有理想的作用的。離開了集體的蔭庇,賺錢養家、發家致富成為了他們最大的理想,這理想來的有點晚,有點被動,但好歹讓他們有了生活的意義,他們的理想就是生存。

當生存變成了理想,這是理想最大的悲哀。

理想應該是嚮導,應該是指路明燈,是看更多的風景、見識更多的人、追求更好的生活。理想是每一段生活的高潮,是苦難和喜悦的交接處、是自我成長的現在與不可預見的未來的連接點。在文工團的時候,劉峯把愛情當成了理想,他的理想就是林丁丁,在他看來,這是窮小子的自己的一次翻身,是自己所能得到的最高獎賞。

劉峯把自己的理想放的太低,事實上劉峯與林丁丁完全不在一個層次。這種差距,林丁丁是知道的,所以她接受不了,接受不了一個平日裏的高尚形象走下神壇和她告白。讓林丁丁抗拒的不是劉峯個人,而是處在文工團裏和他們一樣身份的劉峯身上黨員、學雷鋒標兵的光環,帶着光環的劉峯像個聖人。假如劉峯沒有這層光環,林丁丁會像接受攝影幹事一樣接受他。假如劉峯的光環更加強大,嬌氣忸怩如林丁丁也許也會試着依附他。劉峯追求愛情沒有錯,錯就錯在他是以理想為代價追求愛情的,這砝碼放的也太重了,難怪天平會倒塌。

最後一個因素,個人。通過這個因素我想要説明,人一定要了解自己,對自己保持清醒客觀的認識,不能自我膨脹,更不能自我貶低。卑微如何小萍,在文工團時期受盡欺壓,卻不受眾人的嘲笑和干擾,堅持練習自己的舞蹈,她深知文工團是她唯一的出路,她只能把握這一條出路。令人可惜的是,後來發生中越戰爭時,在一線戰場的後方醫院裏,救死扶傷的她成了英模護士,一瞬間反而接受不了現實的反差,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精神分裂。原著中沒有説明何小萍最後是怎麼恢復的,但是我認為,能恢復正常對於何小萍來説實在是慶幸。

就芳華一書而言,何小萍是所有角色中最努力上進的,如果何小萍對個人的認識沒有那麼偏差的話,她一定會有一個比現狀好得多的結局。客觀真實的自我評價包括兩方面,一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另一個是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何小萍經歷的人生中,在成為英模護士之前,何小萍受到的評價都是比較差的。在家庭裏,何小萍是無足輕重的,來到文工團以後,何小萍又是地位最低的。連續受挫的經歷讓她對自己有了一種貶低的意識,好像只有這樣才能符合大眾對她的評價,才能迎合眾人。何小萍這樣做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根本改變不了現實。

儘管這樣,這還不是何小萍最大的錯誤,何小萍最大的錯誤應該是文工團給騎兵團和軍馬場演出的那一次裝病行為。那個事件發生的背景是在劉峯被處理到伐木連之後,劉峯離開後,何小萍對文工團眾人心灰意冷徹底失望。想借此機會離開文工團,她的目的達成了,同時也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污點。如果何小萍沒有做出那一次裝病行為,她的命運就可能和文工團眾人一樣,沒有污點的何小萍仍然能為了自己堅強的活着,毫無疑問她會過上比結局更好的生活。

沒有把握好自我的還有一個人,那就是劉峯,劉峯的經歷讓人惋惜,並不是説好人就喜歡平凡,劉峯這個好人對平凡是沒有感覺的,無論什麼樣的日子在劉峯眼裏都不會平凡。從書中劉峯與何小萍祭奠陣亡戰友那段就能看出,劉峯的思想極其開明,在他看來,從戰場上下來還命大活着,比起犧牲的戰友們已經好很多了。劉峯的這種思想貫穿他的整個生命,個人對劉峯來説無足輕重,他更關心集體,更關心別人。在文工團的時候,比起自己,他更關心林丁丁,所以才有了觸摸事件。

書中關於觸摸事件的那一段描寫是也是比較讓人揪心的,已經成為了黨員的他本來可以走的更遠,劉峯是有機會提幹成為幹部的。試想,如果劉峯成為幹部,擁有了更高的層次,擁有了更多的資源,林丁丁還會那樣無情的拒絕他麼。如果劉峯成為了幹部,他就有機會在部隊中發現更多比林丁丁優秀的人,到時候劉峯是否會對林丁丁保持同樣的感情還未可知。

處在一羣生來優秀的人中間,被愛情迷昏頭腦的劉峯沒有對個人保持理性清醒的認識,這是芳華中的一個傷疤。揭開這道傷疤,我們看到了好人走向平凡,看到了人性的醜惡,看到了弱勢羣體的遭遇,若是沒有這道傷疤,我們的好人劉峯可以成為非常優秀的人。人總是會犯錯誤的,經歷錯誤才能得到成長,犯錯誤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劉峯在關鍵時刻的犯下的一個錯誤讓他失去了自己的右臂和大好的前程,劉峯最後平凡的結局相信是所有讀者都不想看到的。沒有辦法,人生沒有回頭路可走的。

希望我們能戰勝環境、堅持理想、貫徹個人。挺起一身錚錚的傲骨,在時代變化的狂潮中散發光芒。

願歷經磨難的我們芳華永駐、青春不朽!

《芳華》讀書筆記7

芳華,顧名思義,芬芳四溢的美好年華。單就這個名字都會令人扶首追憶,令人沉吟回味,令人滿心歡喜,令人心生嚮往。我本也欣欣然想去觀影的,不幸沒有時間。退而求其次,購買了書籍。看那軍綠色的封皮,滿是青春氣息,又見軍旅風貌。封皮上那兩條修竹一樣挺拔的小腿,傳遞着活力、激情、優雅、美好。軍旅膠鞋的質樸、奮鬥,芭蕾舞鞋的精緻、高雅,詮釋着芬芳年華。

滿懷嚮往,滿懷參加青春盛宴的激動,打開扉頁,打開每一個篇章,卻在閲讀中,慢慢地冷卻了熱情。那平白無奇的鋪敍中,我沒有看到青春飛揚,只看到一地雞毛,一片流言蜚語和八卦嚼舌,直到小説的三分之二,都沒有新奇可言。於是斷言,本書一般,便擱置了。後來本着總要看完的心態,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我又再次拿起《芳華》。

讀完後,我收回之前對本書草率的判定。一個平凡普通的好人,好一時不難,難在好一世。你好我也好,不難;難在你對我不好,我依然對你好。我好也會對你好,不難;難在我不好,卻依然對你好。把無私奉獻堅持一輩子,堅持到生命最後一刻,這樣的平凡就是不平凡,這樣的普通就是偉大。劉峯就是這麼一個平凡普通又不凡而偉大的好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好人”這個概念,也是用他的一生踐行了“好人”的事蹟,他的一生就是大寫的“好人”二字。也正因如此,我改變了對《芳華》這本書的看法。

很多人都會説,當好人能得到什麼?當個好人,在某些世俗意義上,不能比別人得到更多,反而付出更多。所以在功利主義的驅使下,很多人不再願意當個嚴格意義上的“好人”。在這樣的社會現狀下,“好人”變得更加珍貴。我也曾為此困惑。後來有哲學家説“成為好人就是對好人最好的獎勵。”我愚昧,還是不甚理解。直到看到這段話,“成為好人,心中自有美好天地,這就是好人最大的福報。”我心中豁然開朗,上天從不曾虧待過善良的人們。

列夫·托爾斯泰曾説:如果“善”有原因,它不再是善;如果“善”有它的結果,那也不能稱為“善”,“善”是超乎因果聯繫的東西。《芳華》裏的劉峯就是這麼一位不計任何因果聯繫,始終善良的人。他的默默無聞,他的善良,他的人性的光輝,令我深深折服。乃至他的死亡,平靜坦然面對死亡的態度,都彰顯了他豁達和超然。

嚴歌苓貌似擅長從平淡無奇中發掘人生的意義。原來讀過她寫得《陸犯焉識》也是如此。大量的瑣屑的日常生活鋪敍,牽引着你走入一個個平凡的普通的人生。卻在這平凡普通中,看到不可泯滅的人性光輝和愛的影子。

如果説《無問西東》是偉大崇高,那《芳華》就是普通平凡;如果説《無問》是日月霓霞,那《芳華》就是微風細雨。《無問》用那恢宏史詩般的氣度,碾壓《芳華》中庸庸碌碌的人生百相,但《芳華》卻似燎原野草,恣意在人們心間生長,堅韌頑強,雖雜亂雖渺小,卻無法無視和逾越。就像理想與現實一樣,《無問》是前者,《芳華》是後者。

《芳華》讀書筆記8

看完《芳華》,想寫個讀後感,僅此獻給我們正在綻放的芳華。先説劉峯,外號雷又峯。正如他的外號一樣,活雷鋒,生活處處為他人着想,髒活累活搶着幹,軍隊的幹部,全軍學習的榜樣。無時無刻不在為他人,為集體奉獻着自己。在外人看起來光彩奪目的他,其實內心也是自卑的,我想正是因為他的自卑,善良,導致後來“觸摸事件”的結局。

林丁丁,文工團主唱,夢想嫁個首長的兒子,或者富二代,且要有能力。我想這也是後來她被嫌棄的因吧!小曼,一個從小被嫌棄,被犧牲,渴望愛的孩子,自從父親自殺後,一直都在唾棄中長大,外號“拖油瓶”,繼父家中多餘的人,懷揣着擺脱家的夢想來到文工團,以為再不會受到,然而卻又成為大家唾棄的對象,直到劉峯的離去,使她徹底對周圍的人寒心。小説中劉峯對林丁丁的追求林丁丁對生活的嚮往小曼對劉峯的心動交織在故事的發展中……

直到觸摸事件之後劉峯在越戰的勇敢小曼對文工團的放棄及在越戰的拼命兩位對生活喪失希望,向死而生的人再次的相遇,想死的遭遇使他們更能理解對方,我想結婚與否也就無所謂,重要的是互相同情的兩個人能夠扶持,回憶起自己已逝去的芳華里,對方都曾是自己心中的安慰,是生命中的一抹亮點,使痛苦的遭遇回憶起來不再傷人。第一人稱的蕭穗子與郝淑雯在文工團的明爭暗鬥,後來兩人的相遇也是一笑泯恩仇,置身當時仇深似海,放在當前一笑而過,這是她們曾經綻放過的芳華,不過分後悔當初,也不糾結當下。

我想再有回到從前的話,劉峯依然會選擇接受觸摸事件,郝淑雯依然會曖昧蕭穗子男友,小曼依然會向死而生……結尾劉峯的死去,並不代表芳華已經結束,畢竟我們的芳華正在以我們的姿態綻放着,無論結局如何。

《芳華》讀書筆記9

有人説,一切小説都是作家本人的自傳,他們只是以各種形態活在自己的作品中,體驗着他們各自時代的明媚和陰暗、善良和醜陋、高尚和卑鄙,然後用文字向這個世界去傾訴、去抗爭、去和解、去相愛。嚴歌苓更是用一部《芳華》直接為她經歷過的那個令人激情燃燒又愛恨交織的芬芳年華譜寫了一曲時代的輓歌。

小説一定是有性別的。男性小説家慣於搭建起恢宏的結構框架,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從幕布被拉開那一刻起,所有的人物就被情節或推動或牽引,沿着圖紙線條般的軌跡閃轉騰挪,奔流而下。而女性小説家特有的細膩敏感,以及對對人性與生俱來的洞察力,卻讓文字在她們手下跳躍鋪陳,躍然紙上的是一個個鮮活的人。他們在故事裏碰撞糾纏,讓你的情緒和他們的情緒相互交織糾纏,直至包裹浸潤,感喟不已。

《芳華》的故事從1973年成都郊區的一幢老舊的紅樓講起,一幫青春懵懂的文工團演員們在這幢紅樓裏用他們的熱血激昂和恣意任性上演着一幕幕令人啼笑皆非且又殘酷無奈的青春故事。這段故事蔓蔓枝枝兜兜轉轉,生髮出令人唏噓扼腕的.人生悲喜劇。

男主角:劉鋒

劉鋒本是一個毫無特點的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這樣的人在花枝招展的文工團,本該輕易就被遺忘。然而他有一個誰也無法阻擋的名號:好人。"哪兒有東西需要修理改善,哪裏有就劉鋒"。你可以説做好人是任何一個善良者的本能,但在那個崇尚宏大敍事的年代,不管是否刻意,這也是往上攀爬的不太多的空間中能夠藉助的關鍵加持。他的古道熱腸逐漸為他打造了一個光環,接着接踵而至的榮譽最終把他送上了神壇。

時代需要平凡的螺絲釘,也需要耀眼的英雄,而越是平凡到極致,越能成就極致的英雄。人們認為善良應該是一種本能,絕不能輕易被功利綁架,因為有一絲權衡利害算計得失的閃念,就背叛了那份本應是與生以來的真誠,於是這光環又幻化為道德的桎梏,它告訴你極致的英雄一定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一定是遠離七情六慾的。可是英雄也是人,荷爾蒙的迸射也會偶爾失控,這個預設的前提,讓整個故事邏輯自洽,也使人物命運跌宕起伏。

在一個曖昧的夜晚,劉鋒終於露出了久被壓抑的"人性的馬腳"——擁抱並"觸摸"了一直暗戀的林丁丁。然而林丁丁迴應的不是呢喃軟語,卻是嚇蒙後一句聲嘶力竭的"救命"。因為這次觸摸事件劉鋒跌落神壇,然而並不能責怪被嚇蒙的林丁丁,這聲吶喊完全是她的理智根本無法接收劉鋒從英雄蜕變為凡人甚至"壞人"後的應激反應,於是劉鋒的命運從這聲"救命"開始急轉直下。接下來小説中語焉不詳的鬥會,才是複雜人性集體表演的舞台。劉鋒從人人仰視的"雷鋒"瞬間變成了人人厭惡的"資產階級茅坑"。在那個"講人壞話的大時代",任何突兀的色塊都是異端,個人的色彩如果不能被漂白就只能被漂染,只能脱胎換骨,被湮沒在那一片猩紅的大背景中。

劉鋒被貶到伐木隊,中越邊境衝突時,又來到了最前線的工兵營。當手臂在戰場上被子彈擊中時,他居然"享受"起生命逐漸消逝的過程。對他來説,死亡反而成了命運之神慷慨的饋贈,因為他相信這噴濺的鮮血是他最有力的平反證明,是最有份量的軍功章。隱約中似乎看到當年那個落入凡間的英雄又要被讚頌,被傳揚。讀到這裏不僅讓人啞然失笑。活着是罪過,死去是褒獎,這果然是一個歷史的巨大隱喻,一個時代的深刻反諷。當一個人只能用失去最寶貴的生命來抗爭人世間的不公時,你能體會他所承載的精神壓力已經大到讓他無法喘氣。一個曾經那麼熱情四射的心,就因為一次觸摸,如今風雨飄零無處安放,這才是真正的哀莫大於心死。

人們之所以容易被悲劇打動,是因為偉大的悲劇人物總會喚醒我們內心共情。這共情會讓我們代入到那個糾結的情境不能自拔。嚴歌苓最初發表這部小説的時候,名字叫做《你觸摸了我》,且印上了英文"You touched me"互為印證。而"touched"語含雙關,它既是一次"觸碰事件",又是一份"感動"。如果有淚水,它一定飽含着對奉獻的敬仰,對委屈的同情,對背叛的嗔怒和對不公的嗟歎。

劉鋒失去了右臂,這隻胳膊幫他做過無數好事,也為他帶來無上榮光。同樣因為這隻胳膊的一次"觸摸",他被打回原形,墮入凡間。沒有了右臂,劉鋒徹底告別了那個青春熱血和激情慾念混雜的魔幻從前,帶着他的善良跌進了更為魔幻的新時代,直至被徹底吞沒。

女主角:何小曼

何小曼一直在抗爭,和改嫁的母親抗爭,和促狹的弟弟妹妹抗爭,和歧視她的戰友抗爭,和不公的命運抗爭。這是因為她父親的政治身份和自絕於世為她的基因烙上了低賤的符號,註定要讓她一直揹負着不公的十字架在冷酷的世界上踽踽獨行。

高尚往往和善良並肩而行,而卑鄙和總是和殘忍形影相弔。被招錄入文工團的何小曼本以為脱離了苦海,然而在這個看上去光鮮亮麗的新集體中,她沒有能夠得到絲毫慰藉。一個人的欺辱或許可以直面;一羣的人歧視使你無法逃離,四面楚歌;而一個時代的不義更意味着處處掣肘,無論你如何抗爭,依然只得陷入看不見的泥沼中無法自拔,直至動彈不得。從一開始"作弊"的乳罩,到被嫌棄身上有"餿臭",何小曼面對的是一種約定俗成般的孤立和敵視。面對無休止的羞辱,最好的辦法就是停止無謂的掙扎,只能用倔強,和不公的命運做沉默的對抗。

風刀霜劍嚴相逼,紅消香斷有誰憐?卑微到塵埃裏的花朵永遠開不出那份鮮豔,除非生命中出現一個英雄,一個脱離的低級趣味的善良的帶着光環的英雄,因為哪怕他的一絲善意也是温暖。如果是滿腔真情,那完全就是生命的救贖。這個英雄就是劉鋒。從劉鋒用他的堅實手掌托起她的身體開始,她的靈魂也被徹底拯救了。"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所有的人依然不斷展現他們的惡劣,何小曼也依舊用隱忍對抗冷漠,然而她心裏的堅冰卻在逐漸消融。那份熱量來自於劉鋒,他用一次次託舉,舉起了何小曼被厭惡的身體,也舉起了她對命運、對未來、對愛的希望。

早已習慣在命運的懸崖邊,用最後的倔強搓一根細細的繩索將自己懸在空中,隨風飄蕩。即便如此,面對命運暖流的急劇升騰,同樣會變得無所適從。面對神壇的轟然潰散是一種徹骨的傷痛,神壇的突兀聳立何嘗不是一種無情的炙烤?曾經見證了"英雄"在劉鋒身上表演的弔詭故事,誰還承擔得起那份耀眼光環的沉重?命運的翻雲覆雨完全摧毀了早已固化的思考和行為模式,在理智和情感重新排列組合前,不妨把何小曼的發瘋,看成是她精神世界主動的自我放逐。

小説在劉峯的葬禮中,徐徐落下了沉重的大幕,一起沉重的,還有所有故事的親歷者、旁觀者和讀者的心。當年的紅樓早已被造化糟蹋得灰飛煙滅,何小曼"用幾十年明白了一樁事,他只能愛這個善良過剩的男人"。在何小曼眼中,這回憶如夢如幻,很不真實。其實悲歡離合毋須等到追憶才有意義,一走過的日子見證着他們的愛情。只是他們面對過往已然悵然若失,兩個人顛沛流離,相互依偎,卻又註定無法走到一起。那首經由多年的情感釀成的愛情之詩也無需念出。此刻任何語言都是蒼白無力的,或許無言才是最好的訴説。

《芳華》讀書筆記10

禁忌總有一種讓人着魔的魅力。芳華的故事,是在一個充滿禁忌的背景下發生的。

不由得讓人想起小學門口麪館的烤雞翅。這大抵是我活到現在吃到過的最獨特的一種。聞起來是一種細密的香氣混着焦糊的味道。雞翅的獨特就在於外面的皮,一口咬下去簡直是在口腔中炸開的香甜。祕訣就是酥皮外面裹着的香脆的麪包屑,大快朵頤的時候會粘在嘴角,掉在盤中,急忙去舔盤子的時候,柔嫩的雞肉已經讓人無暇顧及麪包屑了。沒見過吃這種雞翅能吃的文雅的,大多數人都是看着廚房,咕嚕咕嚕地咽口水。然而我每天中午都是偷偷去吃的,因為大人們説小孩子不能吃太多油膩的東西。不禁讓人唏噓,想想當年每個中午都在小麪館吃的唏哩呼嚕的日子,居然已經過了十年。店主都換了好幾個,而我再也吃不到這個烤雞翅了,每次想起來都覺得它變得更好吃了,現在打下這幾行字還覺得口水要流到桌子上。

芳華的時代,似乎處處都是禁忌。打扮好看,是禁忌;生活富足,是禁忌;談情説愛,是禁忌,一切在今天的我們看起來尋常的事情,都是禁忌。可就像今天,我即使買了肯德基的全翅桶,也敵不過當年偷偷摸摸翅的一隻烤雞翅;今天的我們自由自在,卻索然無味。芳華的世界充滿荊棘,卻恣肆張揚,洋溢着青春的色彩。

是啊,在人人都精緻美麗的今天,穿上一整套昂貴的服裝,怎麼可能比得上當年一套乾淨挺刮,英氣逼人的軍裝?天天都能品嚐的饕餮美味,又如何能夠和被窩裏悄悄地小口咬着的巧克力抗衡?

在小情小愛的歌曲傳遍大街小巷的今天,一聲大膽的告白怎麼可能比得上送給所有人芝麻糕,只為了送你一塊的感動。這些青年青春的色彩,其實一樣都沒有少,反而在時代重壓的磐石下,頑強地開出了一朵朵花。我向來以悲觀的眼光讀書,在悲哀的時代,人們的快樂更像是自我欺騙。然而文字中,卻藏不住的是嬉笑歡鬧的美好。

儘管每一個人都是悲劇,但是他們的生活,有過這樣的色彩,也讓人動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r7p7y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