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筆記

為什麼做着同樣的工作、過着同樣的生活,有人覺得幸福感很強,而有的人覺得並不那麼幸福,甚至感到很痛苦呢?為什麼同樣的事情發生,有人能淡定從容,而有的人卻失了分寸呢?決定我們現在的究竟是我們過去的經歷,還是我們賦予過去經歷的意義呢?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作者認為人生的意義不是由別人賦予,而是由我們自己選擇的。作者整本書用到的是心理學家阿德勒的主要思想,認為每個人都能獲得幸福,每個人都可以改變現狀。阿德勒的觀點和弗洛伊德的觀點完全相反,弗洛伊德會認為我們的經歷、原生家庭對我們現在的生活有重大影響,被稱為“原因論”,而阿德勒卻否定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認為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我們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所使用的手段而已。比如,一個人非常害怕社交,不敢和人交往,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解釋,他會認為這個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是由他童年的經歷和成長環境所決定的,而阿德勒會否定這個説法,阿德勒認為這個人之所以有社交恐懼症,是因為他想達到不和人交往這個目的,故而捏造出這個症狀。他不想和人交往,因為他害怕在際關係中受傷,害怕自己和人交往能力不夠,不能和他人相處好,怕別人嘲笑,怕被人傷害,因此就出現社交恐懼症,他就可以給自己處理不好人際關係找藉口,由於害怕和別人交往,所以處理不好,這就保存了體面。現在聊聊我讀這本書的啟發。

之所以有很多人雖然取得了社會性的成功,但卻感覺不到幸福,就是因為他們活在競爭中,因為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敵人遍佈的危險所在。

一、我們不幸的來源

作者認為我們不幸的根源在於人際關係。

臉紅恐懼症、自卑感、自卑情結、優越情結等的出現,都是為了避免在人際關係中受傷而呈現的症狀。臉紅恐懼症是為了給自己處理不好人際關係而找的藉口;自卑感是覺得自己有欠缺,這種欠缺是由和他人比較而產生的,作者認為健康的自卑感感是和理想的自己對比而產生的`,從而會為了朝理想的自己而努力,而我們通常產生的自卑感都是在和他人的對比中產生,這是一種不健康的情緒;自卑情結是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為自己做不到某事而找藉口,比如,正因為我沒有關係,所以不能升職加薪,因為A所以B這種思路是典型的自卑情結的體現;優越情結也是在和人對比中產生,正是由於不自信,所以會拼命炫耀自己的某種優越性,就像有句話説的,越缺少什麼才會越炫耀什麼。這種種情緒的出現都離不開人際關係。

我們往往不是生活在客觀世界中,而是生活在主觀世界裏。

二、我們生活在主觀世界之中

決定我們現在的,不是過去,而是我們對過去賦予的意義。這一觀念就像情緒ABC理論,事情發生是A,我們對它的認知是B,產生的感受是C,決定我們感受的,不是A,而是B,也就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或者是我們賦予已經發生的事情的意義。比如,同樣是學生沒有完成作業,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學生習慣差,或者故意和我們作對,也可以解釋為學生在這門學科上存在困難,或者昨晚有其它的事情給耽擱了等,對同一事情的不同解釋,就會帶來不同的情緒。所以,作者才會説我們不是生活在客觀世界裏,而是生活在主觀世界中,也就是我們對事情的主觀解釋決定了我們的情緒體驗。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源於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的比較。

三、走向幸福之路

作者認為人生有三大課題即工作課題、交友課題、愛的課題,這也是我們一生面臨的主要課題,而我們所有的不幸就是來自於擅自干涉別人的課題。作者提到一句諺語:你可以把馬帶到河邊,但是不能強迫它喝水。也就是説馬喝不喝水,是馬的課題,我們不能干涉。比如,讀書學習,這件事究竟是誰的課題呢?很明顯是學生自己的課題,父母和老師都不能過多的干涉,否則會適得其反,如果學生不願學習,家長和老師想盡一切辦法強迫學生學習,就會嚴重傷害兩者之間的關係。人與人相處也是如此,人際關係產生問題得到的根源也在於干涉別人的課題。比如,要不要做某件事,如何做某件事,其實是由當事人決定,如果此時,有另外一個人總是去提醒,去要求,去命令,那麼很有可能會引發衝突,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和父母之間經常會關係緊張。如何區分一個課題是誰的課題呢?作者説關鍵看這個課題帶來的後果由誰去承擔,比如,不讀書最後影響的是誰?當然是學生自身,那麼這個課題就是學生的,我們不能干涉,但不意味着不管,我們可以告知其利弊,並且做好自己該做的,最後到底學不學,那是學生自己的事,也就是説我們負責把馬帶到河邊,但是不能強迫其喝水。也就是説在行動上,我們要做到課題分離,不干涉不屬於自己的課題,同時在心理上做好不追求他人認可的準備,做好自己的事,別人認不認可是別人的課題,我們干涉不了,如果這樣做的話,我們就可以免掉很多煩惱。有一本關於育兒方面的經典書籍《不管教的勇氣》,也就是詳細區分父母和孩子的課題,從而做到“不管教”也能培養出非常自律的小孩。

基本上世界上一切煩惱都源於對別人課題的妄加干涉。

四、題外話

阿德勒以及《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從裏到外都體現的都是存在主義哲學的觀點:每個人都有絕對的選擇權、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讀來感覺非常親切,《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也有不少類似的觀念,要直面自己的不足,同時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以前還看過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身份的焦慮》等,體現的也是這種理念,我們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更不必在乎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別人的看法我們是不能左右的,那是別人的課題,我們專心做好屬於自己課題範圍內的事情就可以了。活在此時此刻,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裏,要為自己而活,這需要莫大的勇氣。這也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傳達出來的核心價值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mp88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