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

《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

勇氣像一盞指路明燈,帶你走向成功之路。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僅供參考。

《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

《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篇1

張文質老師的《教育的勇氣:張文質和青年教師的談話》一書,帶領教師們進行了一次精神之旅。他在書中提出教育學才是真正的人學,教師應站在專業的立場上思考,需要有複雜的理解力,特別是對生命的洞見力,保持一種有意識的、自覺的生命轉化與改善,重獲教育的勇氣。

張老師在書中指出:人獲得知識、獲得見解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保持對自己的一種激勵與警省,保持有意識地、自覺的一種生命地轉化與改善,也許是最為重要地。我於專業成長中,摒棄職業倦怠,不斷精進,重獲教育的勇氣。

教育,如果能讓一個人憧憬美好,對人類有更遼闊的信念,對自己生命的擔當有更堅定的立場,這樣的教育,可以説是最美妙、最透徹生命本質的教育。

《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篇2

讀文,沁人心肺。直到再讀《教育的勇氣:張文質和青年教師的談話》,我才發現,我所珍視的全部可以用一句話形容。這是一段美妙之旅。總有一天,讀過的文字就像是遺失的記憶一般,全部都已忘卻,唯獨用美妙來形容我一次次的重讀,方可明瞭。

當勇氣不復存在,當日子重複且平靜,甚至是對過去的堅持偶爾説一聲再見,我不得不重讀它。因為,在我的記憶裏,它是一種精神的啟發。最後,文末,張老師這樣寫着:“人還要活得久一點,夢想實現的概率要高得多。”我承認,對自我人生的規範有時會大於身體規劃,但是,最後的一句話,隱隱約約告訴自己,當某些東西消失的時候,你才會注意到最初擁有它。

堅持就能成功。我想,每一個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念。每一個人都有着生活的世界。還有夢想的世界。我們需要身體餵養,還需要精神餵養。我在《小格局裏的教育尋求——尺碼相同》讀到了“當你選擇了你要做的事情,同時有一個堅定的信念,總是會有峯迴路轉的時候。峯迴路轉,其實就是生活的.常態,就看你能不能堅持,看你能不能在堅持的過程中,不斷精進專業素養,去精進對生活的洞察力。一個人的自我變革,其實只有通過學習才能得以真正的實現。”小格局,卻有大胸懷。真正道出了堅持的重要作用。他這通俗易懂的話語裏面,看上去如此簡單,再細心閲讀就明顯感覺到不一般。最鮮活的是格局的開闊,尋求的力量,彷彿瞬間能夠點醒成長中的人。最後,以一句問話“不知道我這樣的表達,你們是不是也有共鳴?”倘若產生共鳴,當然是由於表達的妥帖。有的時候,美妙就是這樣產生的,如此短小的句子,卻時刻在我的心頭回蕩,恰似遼闊的天邊出現的一抹抹彩虹一般,温暖而温馨。

當你經歷過堅持,你總是會懂得,所謂的堅持就是一個人的自我變革。當你也經歷了某種意義的路轉,抑或者是峯會,甚至是一直在人生路上爬坡。你總是會被這樣的文字打動。我思想的飛船,就是這樣在時空和飛逝的清晨中穿越。我不曾見過張老師,可是,我彷彿見過張老師一般。我甚至想,您這句問話,讓我對自己的堅持,看到了成長的意義。因為,成長的過程必定有着失敗、沮喪、甚至是不甘,可是若要放大一個更大的格局裏看,這又算得了什麼。所謂的成長,不過就是所有這一切的濃縮和提煉。

我從冬天讀到了春天,想着雪花飄落的那一晚,我回憶起了自己的童年,因為,我讀了大自然的慷慨饋贈,心裏有些共鳴。於我而言,我童年的時候,也是和父母下地幹活。其中也是在大自然的懷抱里長大的。因此,我對大山有着一種別有的情誼。在我的記憶裏,我很早就和父母一起爬山,播種,鋤地,收割。我看着地裏的莊稼,總有一種説不出的美妙感覺。比如,春天的時候,我們在田間地頭停歇,帶着自己的乾糧,一干就是一天。中午的饅頭,咀嚼起來,有多少滋味。恐怕我更為眷戀的是自由自在的奔跑。我想,童年是一彎明月,照耀着今天的我。我常常感恩於這樣的饋贈。當我讀到您所寫:“一方面,大自然教會了我太多東西;另一方面,我積攢了另外一種學習動力,不如説產生了對閲讀的渴望,對閲讀本身抱有一種非常強的好奇心,只要有閲讀的機會就不會放過。實際上,我覺得這是生命中非常重要、非常可貴的一種幸運。”我有着別樣的共鳴。

春天回憶起來,放着一曲《流水蓮花,清澈如禪》,倚靠在桌邊,此時我的心中,不由得想到了大自然的饋贈,想到了一種幸運。

無論天涯海角,何時何地,總是能遇到尺碼相同的人。寄一輪明月,讀到美妙至極,於春暉裏駐足,寄一朵牡丹,送上祝福。感恩每一位成長的引路人,守住心中的一份平凡,平靜亦從容。

《教育勇氣》教師讀書筆記篇3

導言部分,源自教學心靈的教學,指出,教師應教導自己認識自我。

弗洛伊德説:“人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當一個老師如此真實的瞭解自我是誰時,才會瞭解他的學生們是誰。其實,作為教師,我們做好工作的能力源自於對“我們自己是誰”的認識。(“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為什麼去做?我如何去做?)好的老師,正如作者所説,具有聯合的能力,他們能夠將自己、所教學科和他們的學生編織成複雜的聯繫網,以便學生能夠學會去編織一個他們自己的世界。這些編織者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講授法、蘇格拉底是的對話、實驗室實驗、協作解決問題、有創造性的小發明。好老師形成的聯合不在於他們的方法,而在於他們的心靈——即人類自身在整個智能、情感、精神和意志的所在。基於這樣的前提,我懂得: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書中,作者介紹了自己30年來在教學方面的探索,舉了這樣一個例子説明,他教過成千上萬的學生,參加過很多教學研討會,觀摩過其他老師的教學,閲讀了不少教學著作,反思了自己的經驗,也積累了一大堆實實在在的方法,但是每逢走進一個新的班級,好像一切又都重新開始。這些問題常常是他驚慌,而他對這些問題的反應,儘管隨着歲月的磨鍊,表面上圓滑老練了,但實際上仍感力不從心,像一個初出茅廬的新手一樣摸索着。30年來,他努力探索教學技巧,但上的每一節課似乎都會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我的學生和我,面對面地進行一種古老精深的、被稱之為教育的交流。但他發現,教學技巧雖能應付,但是僅僅靠技巧是不夠的。當與學生面對面交流時,唯一能供我立即利用的資源是:我的自身認同、我的自我的個性、還有身為人師的“我”的意識——如果沒有這種意識,我就意識不到學習者“你”的存在。

由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清晰的瞭解自己對於教學是一件多麼有益的一件事,當我們忘記了自己內心的多樣性,忘記了自己走向個性的漫長持續的過程,我對學生的期望是過分的,不真實的。任何真正可信的教學要求最終是來自教師內心的呼喚。這種呼喚使我尊重真實的自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yg7o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