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書筆記 >

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範文

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範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範文

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1

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潔是人類正義的化身,是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讀了書記推薦我們每個黨員應好好讀讀《大清相國》這本書,感受頗深,使心靈上感受到了廉潔的震撼,結合工作實際也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康熙帝師、一代名相陳廷敬是出自於我省的一位歷史名人,他是輔佐康熙的重臣,也是忠丞,為官清廉,政績卓著,為國之能臣,吏之楷模,備受後人敬仰。書中再現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場風雲,並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羣相。書中不但對官場人物的人格、道德細緻刻畫,同時也描繪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為,並伴隨着人生軌跡的轉變,有的人墮落至萬劫不復,有的則堅持原則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場的陳廷敬學識淵博,見解獨到,為許多人賞識,但其正直,倔強的性格也為其惹下了諸多麻煩,多次險遭殺生之禍。通過父親的告誡,岳父的勸誡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穩”的行為準則,逐漸在官場站穩了腳跟,後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參倒政敵,一展抱負,最後藉助夫人的“隱”得以全身而退。這些為官之道讓人不得不感歎他的韜略過人也對當時的官場生態唏噓不已。

作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壇不倒翁,陳廷敬曾説過:“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麼事也做不了”,可見做個好人難,做個有作為的好官更難。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節,不願被非議,可很多的時候,人不做違心的事,很難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時遇到的對手都是陰險狡詐之人,所以需要同時具備高絕的政治智慧,遼闊的城府,強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處理問題恰到好處。

目前山西處在一個特殊的歷史發展時期,怎樣掃除社會霧霾,淨化山西政治生態,是每一位基層黨員應當思考政治問題,樹立“弊革風清,廉潔為民”的責任擔當意識,是每一位三晉兒女家國情懷的具體體現,只有築牢廉潔的思想防線,黨員的戰鬥堡壘作用才能引領社會健康發展。而讀書學習恰是淨化心靈,洗滌生態霧霾,釋放正能量的有力作為。

作為檢察系統黨組織,更是承擔着司法部門內部黨建橋頭堡的作用,責任重於泰山,我們要創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層黨建工作,真正使黨員幹部敬畏法律,敬畏權力,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做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真正做到執法為民,廉潔為公。

以司法公正,執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實現弊革風清是途徑。因為,只有實現弊革風清,才能依法確定權力、科學配置權力、制度約束權力、陽光行使權力、合力監督權力、嚴懲濫用權力,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長效機制,確保權力規範運行,為促進富民強省提供路徑。

以公正廉潔,執法為民促進富民強省,重塑山西形象是支撐。重塑山西形象,黨員領導幹部是關鍵。只有徹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縮不前的消極狀態,徹底糾正不敢擔當、為官不為的錯誤行為,徹底根除違背規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才能使黨員領導幹部通過重塑山西形象的淬火鍛鑄,在促進富民強省的偉大實踐中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2

近日,看歷史小説《大清相國》,其中有一段我印象非常深刻,雲南巡撫王繼文如期如數徵收餉銀、餉糧,速度及數量遠遠超過了其它的省份,康熙皇帝十分高興,要封賞,可當時的陳廷敬卻説:“臣以為,國朝的好官,既要效忠朝廷,又要愛護百姓。如果只顧向朝廷邀功,不管百姓疾苦,也算不上好官。臣説這話並非評説王繼文。”康熙這時非常不高興,覺得陳廷敬和王繼文有過節,陳廷敬是故意詆譭王繼文。而事實證明,王繼文為了升遷,耍了陰招,他把省裏國庫的銀子充當餉銀及時上交,並不按國家政策收税私自許諾減免了百姓商人應交的税賦.

這樣一來,在康熙那裏覺得他是一個能及時徵收税賦有才幹的官員,在百姓商人眼裏他又是一個減免税賦的青天大老爺、大好人,這種不向百姓收税賦、挪用庫銀辦協餉只顧眼前利益的事情,雖然會讓王繼文得到一時之利,讓地方羣眾感恩戴德,讓皇帝欣賞提拔重用並博得青天大老爺的好官聲,但是長此以往,害處極大。原因在於,其他省份看到王繼文通過這種方式升遷,必定也會糊弄康熙,國庫的虧空必定會越積越大,到最後,損害的就不僅僅是一個地方的利益,一任一任的惡性循環下去,給這個地方留下的就是一堆亂攤子,到時就誰也不好處理,為了自己的利益只能裝糊塗,這樣日積月累到紙包不住火的時候就會“崩潰”,長此以往最終吃虧的還是羣眾。到最後,就會出現官壓民的現象,這個時候,國家就離改朝換代不遠了。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還不在此,當陳廷敬押着王繼文要離開雲南的時候,那麼多的羣眾擁上街頭,哭着喊着不讓王繼文離開,並這樣對陳廷敬説道:“你就是欽差嗎?你憑什麼要抓走我們的父母官?王大人可是雲南自古以來從未有過的好官哪!”可以説,這種場景是多麼感人的一幕啊,為官者誰不希望在離任時是這種場景!如果不明就裏,只看表面,王繼文就是傳頌千古的好官,而真實的情況卻是王繼文糊弄了皇帝,糊弄了羣眾,可見只看眼前的場景往往是不真實的,對於官員的'評價真是要向陳廷敬學習,從細處入手,從深處挖掘,才能真正找到這個地方官員為政的好壞。

古今的官場果然都能夠引誘人們去探究,因為實在有很多很多有趣的人和事,只是到了筆下,到了書中,人也變了,事也變了,要麼更加有趣,要麼更加險惡,真的如何,誰還去管他。

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讀書筆記3

王躍文先生的長篇歷史小説《大清相國》,記述了清代名臣陳廷敬的從政經歷,塑造了以陳廷敬為主要代表的大臣羣相,反映了一個特定歷史境遇中官場人物在人格、道德和行為的艱難選擇,再現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場風雲。

陳廷敬是清朝康熙年間有名的清官、好官,他21歲中進士,歷任工、吏、户、刑四部尚書,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乞歸後仍被康熙召回,72歲後全身而退,最終老死相位。陳廷敬一生主張清廉,為好官善始善終,他從晉身官場之日起,就同後來權傾天下的明珠、索額圖恩怨難斷,又遭遇徐乾學、高士奇等人的明爭暗鬥,在屢次涉險、多次犯上的情況下仍能堅持正義,半生如履薄冰,終於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勤奮、才學、精明、果敢,無疑是陳廷敬成就事業的重要品質,而始終不忘紮實做人則是其長久為官、平安為官、為官有為的關鍵和根本。通讀全書,我深刻感受到,為官的根本始終在於做人。“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來,對官的要求,無不以做人為根本。如何堅守做人的底線?就是要不斷加強個人修養,時刻不忘“四心”。

為官要有真誠心。做人要真誠,從商要真誠,為官更要真誠。為官者位居權力上層,可以大量調動社會資源,如果沒有一顆真誠心,欺騙上級、欺瞞百姓,對事業必將造成嚴重的影響和傷害。《大清相國》中寫道,山東省本來連年災荒,巡撫富倫卻向朝廷報告豐收,並説老百姓自願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捐贈給朝廷;山西省陽曲縣的官員,向朝廷謊奏老百姓自願捐建為皇帝歌功頌德的龍亭,並建議推廣全國;雲南省的巡撫王繼文,一面隱瞞吳三桂留下的庫銀充作“小金庫”,另一面卻挪用國庫當做財政上繳,欺瞞上級,愚弄百姓,不惜損害國家和百姓的長遠利益……所有這些都是為官者為了自己的提拔升遷而喪失真誠心的表現。我們黨的領導幹部更要注重培養和堅守真誠之心,真誠堅守理想信仰,真誠面對上級領導,真誠服務人民百姓。真誠心的缺失不僅危害我們的事業,同時會使一個人的價值觀、政績觀發生偏離,久而久之,必將背離人民、背離黨,最終走向違法犯罪、自我毀滅。

為官要有善良心。心懷善良,才會與人為善,才會主動扶貧幫困。為官者只有心懷善良,才能時刻牽掛百姓蒼生,全心全意解決關係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大清相國》主要敍寫了陳廷敬參與其中的幾個具體事件:科舉舞弊案,到山東、山西、雲南辦差,督理京省鑄錢,陪同康熙南巡。無論在哪個事件中,陳廷敬都能把百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時刻掛念百姓疾苦,有時還為此在皇帝面前據理力爭。中國古代一向把體恤、關愛、救助百姓視為官之“大善”:從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到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到于謙的“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深林”,都是古代為官者心懷善良、心繫百姓的生動體現。我們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公僕,更要把羣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真正把“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記掛於心、付諸於行。心懷善良要有寬厚之德,“律己當嚴、待人當恕”;心懷善良要有厚道之品,心底無私、胸懷坦蕩。領導幹部只有永遠有一顆善良之心,才能讓羣眾放心,才能得到羣眾發自內心的支持和擁護。

為官要有公道心。“公道正派”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要求,特別是古代對為官之道的職業道德要求。《大清相國》扉頁上寫道,康熙朝名臣輩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罷相削權,索額圖身死囹圄,徐乾學去官之後鬱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榮卻被斥退回籍。滿朝重臣中,只有陳廷敬馳騁官場五十餘年,最終平安歸隱。陳廷敬能做到這一點,與他始終不捲入“明”“索”兩黨之爭,堅持公道正派、不搞結黨營私有着十分重要的關係。同樣,公道正派也是我們各級領導幹部的立身之本、為人之道、處事之基,要時刻恪守公道之心,做公道正派的表率。領導者處事要公,不徇私情,不感情用事,該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用才要公,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客觀、公正、全面、發展地對待和使用各類人才;獲利要公,在物質和精神利益面前,要正確面對,謙讓大度,不與下屬爭利,不與人民爭利;待下要公,賞當其功,罰當其過,坦誠於陽光之下,評議於羣眾之中;聚合要公,不搞拉幫結派;語言要公,説老實話、公道話、心裏話、坦誠話,光明磊落做人,不摻私心雜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shubiji/3mm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