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紅日》讀後感(精選16篇)

《紅日》讀後感(精選16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紅日》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日》讀後感(精選16篇)

《紅日》讀後感 篇1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本書猶如一幅氣壯山河的化,又像一首氣勢磅礴的歌。吳強老先生把人物寫得正直,把一幅幅畫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平安幸福而光榮犧牲,他們總是赴湯蹈火的與敵人搏鬥,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保衞了祖國的尊嚴和平靜的生活。他們多次勇敢的舉起了他們保衞的五星紅旗。雖然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一代一代的傳送下去。我們今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搏鬥的精神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這本書在緊張氣氛的時刻,卻又不失樂趣。例如:

“副軍長也在這裏!”

“好大的眼睛,有那麼大個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見!”副軍長樑波哈哈大笑起來。

“剛才説了兩句怪話。”劉勝摸着腦袋説。

“知道錯就行啦!”樑波笑聲不歇地説。

有一句最有氣勢的話,在我的心裏刻下了,這是沈振新説對敵方一團長説的:“我們要你們把喝下去的血,連你們自己的血,從肚子裏全部吐出來!”這句話是那麼的激昂,那麼的熱血沸騰。我感激打敗了強敵的那些革命人民、人民展示的勇敢的、高尚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想軍長沈振新、副軍長樑波、參謀長朱斌、戰士王茂生、班長秦守本……他們為了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創造了輝煌的勝利,建立了豐功偉績。他們在生活裏感動過我,他們總是向別人多一點,想自己少一點。就如樑波同志教導戰士們:“我自己少賺或者不賺有什麼不好?有時候,為了別人賺錢,自己還得幹賠錢。在家庭裏,要照顧兄弟姐妹!”

作者把張靈鋪的驕縱、冷酷、奢侈、虛偽和狡詐有手中的筆寫了出來。他率領七十四師直下淮南、淮北,兩次進攻連水城,在萊蕪戰役裏李先洲當了俘虜和李先洲的五萬多人馬被殲滅的悲慘教訓是我最喜歡的段落,我似乎看到了沈振新一團得到勝利的喜悦。在書的封面有一幅汪觀清畫的畫。畫上有兩個軍首長站在山頭,望向遠方,血多指揮員們,紅旗排、紅旗一班的英雄戰士們,屹立在巍峨的山上。長大着他們鷹一樣的光亮炯炯的眼睛,俯瞰着羣山四野,構成了一個偉大的、崇高的、集體英雄形象!

歷史上的張靈甫,據我所知並不是這樣的。在我瞭解中,張靈甫是一個大英雄,是為抗日拼死護衞祖國的優秀中國軍人,是值得我們永遠的記住和懷念的。不過錯就在張靈甫是國民黨軍官,在錯誤的指揮下,走上了人民的對立面,這真是十分值得我去惋惜的。張靈甫在抗戰期間,蔣介石以其作戰有功,一再擢升,幾乎年年晉級受獎,由團長而旅長、副師長、師長、副軍長、軍長。常德之役,被蔣介石譽為“模範軍人”。湘西會戰,獲得美國金質自由獎章。在國民黨朝野,張靈甫也被視為“常勝將軍”。在一次戰鬥中,右腿中炮彈負重傷。匆匆包紮傷口後他再度投入戰鬥。在不久的會戰中,腿部再度被炸斷。蔣介石派飛機將他送往香港,請英國著名外科專家克雷斯特爾為他診治。手術後不久,張靈甫在報上看到有戰時軍人不宜出國養病的新規定,不顧英國醫生再治療一月可以痊癒的勸阻,説軍命不可違,軍人死不足惜,何惜一足,傷未愈提前歸隊,將軍從此留下殘疾,走起路一跛一拐,人送外號“跛腿將軍”。

《紅日》讀後感 篇2

三紅一創,青山保林。這一部部著作應和時代共鳴,給予我們無限精神食糧。

《紅日》這部小説為我們成功塑造了革命軍人形象。軍長沈振新和副軍長樑波尤為光彩照人。沈振新是我國經過萬里長征鍛鍊和考驗的高級軍事指揮員,他身經百戰,高瞻遠矚,總是從戰爭的大局、全局思考問題,作出決定和決策。他率領全軍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最後全殲敵七十四師。他是一名優秀指揮員,但同時他也是一個對部下關懷備至,處理問題通情達理;對犧牲的戰友的沉痛思念;對妻子滿懷思念之情…他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平凡的人。副軍長樑波性格開朗,平易近人,説話風趣幽默,即使批評人也不疾言厲色。在無數次的戰爭中充分展現了他的性格,他既有軍事指揮員的謀略,又有政治家的氣度,既有理論水準,又能平易近人,他們二人在閲讀時給我留下了很深刻地印象,他們的精神永垂不朽值得我們學習。

人民的軍隊,是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戰的;人民也是戰爭的主力,他們是人民軍克敵制勝的基礎,離開了人民的支持,人民軍將一事無成。

漣水戰役的守衞戰、萊蕪戰役、孟良崗戰役的包圍戰、攻堅戰…無不寫到了戰爭與人民的關係,突出了人民的力量,各地人民羣眾對隊伍的大力支持正是人民軍隊戰無不勝的最大法寶。人民的軍隊因為有人民的支持才是真正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正義之師,才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看完這本書,我感到自己現在享受的美好生活是來之不易的,都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換來的。戰士們雖然都不在了,但他們那永垂不朽、寧死不屈、捨己救人的精神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全景式的戰場描寫,給我帶來很大的震撼和感觸,血雨腥風的年代似乎就展現在我的眼前,看到了那個槍林彈雨的戰場,看到了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烈士…那種捨生取義,願意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偉大情操值得我們學習。

讀一本好書,給予無限思奇和啟迪,從中我們可以體悟出從未有的那種熱血,好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最後,由衷讚美我們的黨,全心全意為人民的黨!

《紅日》讀後感 篇3

在公司組織的讀紅色經典書籍的活動中,我選擇了吳強所著的長篇小説《紅日》。記得在此之前,每次閲讀這種紅色書籍或是觀看紅色電影,都會感觸良多,而《紅日》這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以全景式的戰場描寫,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感觸,而是極大的震撼,讓我彷彿看到了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看到了那個槍林彈雨的戰場;看到了那些浴血奮戰的革命烈士。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叫捨生取義,願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偉大情操。

《紅日》主要描寫的是1947年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王牌軍74師在山東戰場上的漣水、萊蕪、孟良崮的這三個連貫戰役。文中首先描寫了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由於國民黨軍隊既有裝備和數量的優勢又有美國的支持,所以此戰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作為結局。之後,描寫華東野戰軍重整隊伍,總結經驗教訓,兵貴神速的迅速拿下了萊蕪。以此戰大捷作為過渡,小説中着重描寫了孟良崮戰役年4月,張靈甫率領王牌軍74師,再次向沂蒙山區大舉進攻,華東野戰軍把敵人逼進了孟良崮一帶,包圍了起來,此時國民黨的外圍後援部隊又把華東野戰軍包圍了起來,企圖與74師裏應外合,一舉殲滅華東野戰軍,情勢非常危急。但華東野戰軍上下一心,一面抵禦外圍敵軍,一面集中火力24小時內攻上了孟良崮的高峯,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戰鬥,華東野戰軍英勇的戰士們,終於把躲藏在山洞裏的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他的殘兵敗卒,統統殲滅。

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一方面充分體現了華東野戰軍英勇善戰的氣魄,團結一致的軍心,和那為了理想與希望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內部的腐朽,軍隊裏派系林立,各自保存實力,打自己的小算盤,在萊蕪戰役中,74師為保存實力,沒有支援友軍,致使在孟良崮戰役中,外圍後援部隊也沒有全力營救74師,最終導致了國民黨反動派在華東戰場的全面潰敗。

《紅日》除了讓我緬懷革命烈士們的崇高氣節外,更教會我面對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應該全力以赴,不畏困難,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應該學會與人協作,重視團隊精神。

《紅日》讀後感 篇4

它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描繪了一首氣壯山河的生命讚歌,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中國革命史上的經典戰役,它是中國軍事文學創作重要里程碑。沒錯,他就是《紅日》,《紅日》這篇文章曾經入選小學語文教材。

這本書的書面非常的鮮豔和大氣,《紅日》由吳強所寫著名的紅色經典小説,主要內容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華東解放軍在山東全殲國民黨王牌74師,主要戰役包括孟良崮戰役和萊蕪戰役,主要人物有軍長沈振新和政委丁元善,描繪了殘酷的戰爭場面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它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樸實的人民羣眾,英雄的慷慨激昂。解放軍在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下,與國民黨軍隊進行生死搏鬥,最終戰勝了兇殘的國民黨王牌74師。有很多很多的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戰爭的勝利,換來了中華民族的勝利!他們每個人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自豪!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致敬!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中華民族解放做出犧牲和獻出生命的英雄!

現在,我們的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裕,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那段歷史,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段戰爭時代。

生活中,在做任何事情時,要多想想,仔細想想,把每件事情做對,做好。

《紅日》讀後感 篇5

弱肉強食是歷史給我們的啟迪,落後了就要捱打!的確,歷史的教訓是慘重的,我們落後了!

我們現在所過的生活,是那時候的人們用鮮血換來的!他們用他們的軀體抵擋敵人的攻擊,的當別人的子彈,抵擋敵人的炮火,為了保衞家園,他們奮勇向前,頑強拼搏,不退後,不氣餒,我們的技術是落後的,但精神卻是可佳的,我們拿起身邊的大刀,斧子,去斬殺擾亂我們生活的人們,這就是那時人們所過的日子!!

那年的抗日戰爭我們贏了,日本人投降了!但是,中國並沒有自由,因此,隨後而來的就是長達多年的解放戰爭!

《紅日》描寫了中華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實力懸殊的情況下,用着自己堅定信念以及堅強的毅力,取締當地軍王牌74師,這是多們的令人敬佩啊!讓人不禁的感歎啊!

這本書寫了在1946年的初冬的時候,敵軍的統領蔣介石對話被解放區發動了規模巨大的瘋狂的進攻,他們仗着自己有先進的武器而無惡不作,其目的就是想要爭霸全國,從而歷史上的著名的萊芙役拉開了帷幕沈振新帶領的部門的任務是拿下萊菔城北的鎮口,從而阻斷了他們的退路,而我軍將領潛入敵人的內部,打敗了敵人,獲得了勝利……

當我軍戰勝了敵人時,也就是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是來之不易的,使我們的解放軍戰士們用鮮血換來的

《紅日》使我們瞭解瞭解放戰爭的其中的故事,那年的戰爭,那年百姓的痛苦!雖然已經過了那麼多年,但這一切是不會泯滅的,那年蔣介石領導的隊伍的武器是美國供給的,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讓中國解放,再一次陷入深淵!

現在我們強大了,但是我們並沒有抱怨什麼,因為中國的傳統美德就是嚮往和平。所以我們並不會報復他們。

我們不會讓歷史重演,這代價是慘重的,我們必須要強大起來!,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利益不受侵害。

中國以和平為貴,所以討厭戰爭,痛恨戰爭,只要有戰爭就會有殺戮,就會有犧牲,就會付出血的代價,如果有人侵犯我們的國家,我們就會站起來,去抵抗,去保護我們自己,去維護我們的尊嚴。

我們國家富強起來了,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今天的努力換來明天的成功,牢記歷史的教訓,化為我們前進的動力,讓我們奮發向上們努力學習,不懈努力,去回報我們的祖國,建設我們的祖國!

《紅日》讀後感 篇6

1946年冬天,國民黨發動的內戰處於最激烈的階段,蔣介石軍隊大規模進攻華東解放區。人民解放軍沈振新軍隊與蔣軍王牌部隊整編74師在蘇北漣水城發生了激烈的交戰,敵軍非常猖狂,又聯合83師,組成20萬人的部隊進犯山東沂蒙山區,企圖將我軍主力擊潰。但我軍戰士士氣鼓舞、驍勇頑強,在1947年冬爆發的萊蕪戰役中打敗了敵軍。可在戰鬥中,連長石東根一時大意,中了敵人假投降的奸計,使部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戰鬥結束後,他又陶醉於勝利,驕傲自滿。軍長對他的批評教育,使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積極改正。在隨後的孟良崮戰役中,他有勇有謀,帶領戰士搭出人梯,登上了懸崖峭壁,搗毀了敵軍指揮所,並擊斃敵軍師長張靈甫,全殲74師,取得了最後勝利。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戰爭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使許多老百姓不得安寧,知道了和平是多麼的重要。還明白了因為戰爭犧牲了許多人,知道了戰爭的殘酷性。

在此,我呼籲人們,不要站爭,要和平!如果世界到處都沒有站爭的硝煙,那世界也許會更美好。

《紅日》讀後感 篇7

看到美好的今天,展望更美好的明天,我不禁想起了在風裏、雨裏、炮火裏苦戰惡鬥的昨天,更不禁想起了那些勇敢的,忠誠於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戰士。

在枯黃的樹林裏,連鳥雀都會驚慌地噪叫着,驚慌地飛來飛去,它們被槍聲嚇到了,它們被如雨的炮火嚇到了,它們被可怕的戰爭嚇到了!它們也會求救,它們也會逃跑呀!

戰爭給動植物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我彷彿聽到了老白果樹唏噓的歎息聲,我彷彿聽到河水悲憤的低俗,但好像聽不到雞啼,聽不到農民們悠揚響亮的咧咧聲!原來他們也討厭戰爭,盼望和平。

班長楊軍,他是一個勇敢、堅強、威猛的人,他希望敵人能早些衝過來,這樣就能夠多餘一個,為戰士報仇,而且勝利的愉快竟會壓服創傷的疼痛,而且他的槍法還很準,十個有八個能夠打中呢!

而敵軍則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就連已經上戰場了,還保持着隊伍的整齊,雖受過嚴格訓練,卻不會隨機應變,又有何用呢?

人們渴望和平,蔣介石卻一心侵佔我們的土地,難道他喜歡死很多人?難道他喜歡看到別人妻離子散?他真是很可惡呀!

可中國人不是綿羊,還是把敵人打敗了,英雄戰士們,屹立在高山上,睜大着鷹一樣炯炯有神的眼睛,構成了一個個偉大,崇高,團結的英雄形象!

《紅日》讀後感 篇8

紅日是一部以戰爭為題材的小説,是一部現實主義的成功之作,堪稱新中國軍事文學創作歷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除了讓我緬懷革命烈士們的崇高氣節外,更教會我應對自己的目標和理想,就應全力以赴,不畏困難,勇往直前;在生活和工作中,就應學會與人協作,重視團隊精神。

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作者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透過這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懸殊,又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比較,以説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文中,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為過渡,透過集中描述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始文章打到高潮,三次戰役有主有次,卻又渾然一體。

雖然《紅日》也有關於戰鬥場面的資料,也有年輕情侶們鮮為人知的戰爭感情,但真正吸引我的卻是《紅日》中的戰鬥英雄的精神之所在。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説,《紅日》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更重要的貢獻還在於:在應和時代共名的同時,小説在戰爭觀念和小説美學上體現出來的創新性和探索性。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於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不禁欽佩於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那是要多團結的軍隊才能做到啊!戰士們,你們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真不愧是驚天動地的英雄。五星紅旗是烈士的鮮血染的,這句話不是小時侯説着完的,那是歷史證明的。你們在戰爭中逐步克服缺點,不斷前進,這樣一輪紅日生起來的背後是無數的犧牲。你們為中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你們是人民的驕傲!

看着看着,我彷彿看到戰火紛飛的年代、在血雨腥風的戰爭歲月裏,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捨身取義,矢志不渝,用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在茫茫黑夜追求馬列主義真理,高擎起革命的火把。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他們出生入死視死如歸。是他們為了新中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關鍵時刻捨身為民的優秀品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

以前的中國人民為了這天中國的和平而出生入死,讓我更加明白這天的完美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呢?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雖然走了不少彎路,但是此刻的成績是顯著的。1949到2011、從19世紀跨入21世紀,60個春秋冬夏、60載歲月如歌;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再到機械化,直至今日的信息化,新中國成立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軍步伐走得堅定有力。

這樣的生活對我們來説是完美的,在此刻的社會當中,我們不需要為了生存而擔憂,不需要風餐露宿,不需要擔驚受怕,正因我們處於和平的環境之下。這樣的環境才能讓我們安心地生活、學習,發展經濟,發展文化,在前一輩的犧牲之下,換來了我們這天的安寧。作為一個大學生的我們,更加不能辜負前人對我們的期望,不能辜負了他們用生命作為代價。此刻很多大學生似乎忘記了這些,出現了很多讓人失望的現象。有些同學在學習上不思進去,成天就知道吃喝玩樂,沒有一點正確的價值觀;還有些同學課餘之後老説着無聊,真要乾點什麼卻有嫌苦怕累的,沒有一點吃苦精神;更有些同學遇到一點失敗就想着自殺,對生命一點都不知道珍惜。對於以上描述的一些同學,我覺得真的有必要看一些像《紅日》之類的戰爭小説,瞭解一些當時解放軍的故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比較生活的不一樣,思考自己就應做什麼或者不就應做什麼。對於我們此刻的大學生來説,我們首先就應好好學習,不辜負祖國對我們的期望,不踐踏前人用鮮血換來的和平,在完成應有的學業後,也要不斷創新,鑽研,不怕吃苦,不怕髒不怕累,爭取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烈士們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但他們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崇高氣節,關鍵時刻捨身

為民的優秀品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卻永垂不朽。我們生活在這天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就應好好珍惜。必須要發奮學習,報效祖國

《紅日》讀後感 篇9

再過一個月就到建黨90週年了,今天我獨自坐在安靜的教室裏,看起了名作《紅日》,感受着中共黨員那時的抗戰艱辛。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民黨的王牌軍74師之間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1946年底張靈甫所率領的74師是蔣介石用全副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王牌部隊,他們發起了漣水戰役,與華東野戰軍交鋒。華東野戰軍的沈丁部隊在漣水與敵主力部隊二次交鋒後,實行戰略後撤,退到山東,休整訓練。經過修整後的人民解放軍在萊蕪戰役中,靈活運用毛主席偉大的戰略戰術思想,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五萬多人,活捉了敵軍中將副司令官李仙洲,贏得了輝煌的勝利。國民黨在各個戰場上連吃敗仗,途窮計拙。1947年4月,張靈甫又以他所率領的74師王牌軍,再一次向沂蒙山區的華東野戰軍大舉進攻。經過三天三夜激烈的戰鬥,華東野戰軍英勇的戰士們,攻上了孟良崮高地,把躲藏在山洞裏的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和他的殘兵敗卒,統統殲滅。華東野戰軍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的戰爭,經過了無數戰士的犧牲,終於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的正確指導,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援,人民解放軍服從大局聽指揮,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用小米加步槍的簡單裝備打敗了用清一色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介石軍隊。

今天,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長大後報效祖國,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紅日》讀後感 篇10

《紅日》是一本愛國主義教育書,描寫了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戰役,讀了,讓人深深地震撼。它取材於解放戰爭初期,以我軍軍長沈振新率領的一支英雄部隊為主線,從1946年第二次漣水戰役我軍失利,到最後全殲國民黨王牌軍七十四師,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戰爭畫卷。

書中沈振新、劉勝、石東根等人物性格豐富,特別是張靈甫和張小甫,他們的反面形象更是叫絕。作者背景描寫上也很生動,能把山水寫得像真的一樣,山東的風景和風俗作者都很熟悉,能把山東的特點寫得清清楚楚。

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寫也有略有詳,各有側重,在敍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説結構上的匠心。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衝突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現在讀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面戰事的發展成為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

《紅日》讀後感 篇11

最近這段時間我讀了一本名著,名叫《紅日》。

其實看着這部小説,我的心也在隨之情節浮動,再仔細想想,這麼一個既有裝備優勢又有美國的支持,且國民黨軍隊指揮官的學歷普遍高於解放軍,為什麼會遭到如此迅速而又徹底的失敗?

有個笑話説得好,國民黨在戰場上汗的衝鋒口號是:“兄弟們給我衝啊!”而共產黨在戰場上喊的卻是:“兄弟們跟我衝啊!!”這一個“給”一個“跟”性質就大不一樣了。我認為他們滅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得人心。俗話説得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選擇跟人民對着幹,最終只會被人民所淹沒、唾棄。國民黨的失敗,就是敗在他們的腐敗上,無論他們的裝備,靠山是多麼強大,被小米加步槍的解放軍給掀翻了,這就是人民的力量!

説實話,共產黨什麼也沒有,可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這比什麼都來的強,有意義。

這本書看着看着,我彷彿覺得自己身臨其境,有種戰火紛飛的感覺,在這血雨腥風的歲月,中華大地上有多少優秀兒女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矢志不渝,用他們寶貴的生命換來我們現在這美好和平的幸福生活,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一定要努力學習,長大報效祖國,為祖國明天建設的更好做出貢獻。

《紅日》讀後感 篇12

繼杜鵬程的《保衞延安》以後,吳強的長篇小説《紅日》4在用藝術形式表現重大戰役方面作了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山東戰場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的戰役作為情節的發展主線,體現出作者對現實戰爭小説的“史詩性”的藝術追求,即發奮以宏大的結構和全景式的描述展示出戰爭的獨特魅力。

這三次戰役中,解放軍有敗有勝,各具特點,作家的描述也有略有詳,各有側重,在敍述歷史事件的過程中,體現了其在小説結構上的匠心。作品採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先以漣水撤退來表現當時國共雙方力量的懸殊和解放軍面臨的嚴峻形勢。發生於1946年底的漣水戰役,以國民黨軍隊攻佔漣水,解放軍因傷亡慘重而被迫撤退而結束。漣水撤退在整個國共軍事衝突中只是一個小插曲,但作家將它一開始就展此刻讀者面前,使整部作品充滿了懸念和吸引力,使後面戰事的發展成為讀者共同關心的焦點。

而且,作家透過解放軍在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既形象地表現了當時山東戰場上力量的強弱比較,為解放軍的最終勝利造成強烈比較,以説明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同時也為進一步刻劃國共雙方各具個性的人物形象作了很好的鋪墊。作家一開始就把解放軍放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絕境之中,這樣的結構佈局在當時習慣於描述解放軍“橫掃千軍如卷席”的文學作品中顯得獨特而又真實,體現出這位戰爭小説作家在當時的時代共名下對錶現現代戰爭的獨到眼光。然後,作品再以萊蕪大捷的勝利作為過渡,最後以集中描述孟良崮戰役殲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到達高潮,三次戰役雖有主有次,卻渾然一體,作家在對歷史事件的敍述中,形象地完成了對時代共名的印證和闡述:即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現代革命戰爭,經歷了驚心動魄的艱難曲折,經過了無數的犧牲,最後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作為一部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説,《紅日》在中國當代文學發展中更重要的貢獻還在於:在應和時代共名的同時,小説在戰爭觀念和小説美學上體現出來的創新性和探索性。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感慨於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不禁欽佩於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那是要多團結的軍隊才能做到啊!戰士們,你們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真不愧是驚天動地的英雄。你們在戰爭中逐步克服缺點,不斷前進,為中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你們是人民的驕傲!

《紅日》讀後感 篇13

在開學之後,我讀了《紅日》。描寫了在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在山東殲滅部隊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書中解放軍戰士戰勝敵人的英勇行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部小説是以1947年重點進攻山東開展的一系列軍事戰役為主導,從最初華東野戰軍沈、丁部漣水戰役失利,到萊蕪戰役的戰術轉移,以及孟良崮戰役的決戰,最終全殲五大王牌中的王牌——全副美式裝備的整編七十四師的故事。《紅日》作者吳強説過:“記住昨天的戰鬥生活,對於我是永遠的;只要還在活着的時候,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已經給了我,今後還將給我以前進的力量。”當面對無法挽回生命的戰友時,共產黨戰士含着淚咬牙前進;當艱鉅的任務、難以克服的困難時,戰士們反而愈戰愈勇,衝鋒陷陣。

一聽説有任務,他們就興奮、就快樂,就充滿了激情和力量!戰鬥是戰士們的生命!就是這種信念之下,共產黨打敗了,而使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兩個黨派之間的最大不同:團結與不團結。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在那個年代,有多少優秀的中華兒女獻身於民族的解放事業,他們為了革命的勝利,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關鍵時刻捨身為民的優秀品質和自強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要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學習!

《紅日》讀後感 篇14

曾經看過《紅日》這部小説的同名電視劇,感觸很深,就找出小説原文來拜讀。

在書中,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那種英雄本色,經過六十年的滄桑鉅變後依然清晰的英雄本色。

這是一部優秀的軍事史詩。它以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鬥為主線,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史稱“萊蕪戰役”。

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的正確指導,有廣大人民羣眾的無私支援,人民解放軍服從大局聽指揮,團結一致,浴血奮戰,用小米加步槍的簡單裝備打敗了用清一色美式裝備武裝起來的蔣介石軍隊。

曾經看過幾篇有關愛國的文章,總是感覺自己似乎就是那硝煙瀰漫的戰場上的一員,灰沉天空被鮮血染成了血紅色,空氣中瀰漫着濃重的火藥味,遠處是喪盡天良的日本鬼子,或是虛偽的國民黨士兵的嘴臉,身邊是壯烈犧牲的同伴的憤怒的目光。他們雖身先死,但他們的靈魂卻依然支撐着祖國的旗幟,他們用自己的身軀堆起祖國的未來。他們,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華民族展現着她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的民族本色,塑造着引以為傲的偉大。在偉大的背後,是革命的先驅、民族的戰士、國家的未來,他們用自己的鮮血、身軀與生命換來民族的崛起。

在小説的開頭,戰士們悲傷地講着戰鬥的失敗,戰友的離去,講着那不忍回憶的一幕幕,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淚水盈滿了眼眶。家鄉淪陷,國家危急,他們勇敢的站出來,保衞家鄉,加入到革命的隊伍中來,為了一個共同的理想,他們前仆後繼,失敗了也不氣餒,他們鬥志昂揚,他們依舊堅守一線。

還記得書中很多人因為要調到後方工作而失望、傷心,所有的人,所有的戰士,都希望自己留在戰鬥的一線,無論是負傷的戰士,還是十分年輕的女通訊員姚月琴。

還記得遭受敵人殘酷迫害的蘇北婦女阿菊,跋山涉水,來到山東找到丈夫楊軍,再一次要求參軍殺敵。並且帶來故鄉親人的期望:要大軍消滅國軍七十四師,替鄉親們報仇。

還記得危急關頭,黎青毅然把孩子交給紅姑,讓她帶着孩子逃命,自己把蔡仁杰等人引到了懸崖邊。面對着包圍上來的敵人,黎青鎮定自若地拉響了手榴彈,壯烈犧牲。

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塑造了中華民族的本色。他們,卻用自己的生命,詮釋着一個空前強大的民族的民族本色。

而今天又有多少人還記得他們————民族復興的奠基者?如今的人們,只記得網絡、股票等各種時尚的字眼,又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骨子裏流淌着的革命先驅的鮮血、藴涵着中華民族的精髓?或許早就忘記了吧,或許只有那些當年衝殺戰場如今在家中安享晚年的老人們才會偶爾回憶起當年衝殺於戰場時的雄心膽。可能是因為生活太過於安逸了,人們早就把那民族魂深深的埋藏在靈魂的深處了。

《紅日》這部著作給我留下了深深的震撼,我敬佩書中的英雄們,同時感慨於毛主席的軍事思想,欽佩於人民戰爭的巨大威力。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堅守陣地,不愧是驚天動地的英雄。

我作為一名新生預備黨員,時刻牢記自己身上肩負的使命,牢記先輩們是用鮮血為我們鋪就了幸福的生活,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歷史,以及中華民族為了擺脱剝削壓迫而付出的努力和犧牲,牢記那為了社會主義,為了革命,為了新中國而犧牲的烈士們,雖然我不知道多少人流血犧牲,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是我會記得,曾經在這片土地上有太多的人留下了血與淚,以此來激勵我前行,為了祖國的未來而努力奮鬥。

今天的我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們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立志報效祖國,為祖國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塑造祖國的明天,讓祖國的未來更加輝煌、更加的燦爛!

《紅日》讀後感 篇15

《紅日》這部小説以1947年山東展成的漣水、萊蕪、孟良崮三個連貫戰役作為中心,講述了共產黨華東野戰軍與國黨七十四師展開的大規模戰役的故事。

這部小説出於吳強老爺爺的筆下,他把人物寫得十分生動、正直、勇敢、堅強。書中寫的連長石東根,非常敢於打仗。比如:參謀長説:“軍部隨後就到,你們留下來控制渡河點。軍部一到,你們立即趕上去。”石東根一聽,咕嚕開了:“又叫我們留下來!”羅光正要解釋,團長劉勝過來嚷道:“先走後走不是一樣!現在還是堵缺口,戰鬥在後頭哩!”石東根這才不嘮叨了。他時刻希望能衝鋒在前。又例如班長秦守本是一個熱愛團隊、關心戰士的幹部。他在一次總結大會上説:“國黨七十四師真是可惡,他們在碉堡裏舉白旗、繳槍、詐投降。使得石東根上當中計,大家勸也沒用。戰士們剛衝到碉堡前,裏面的敵軍用機關槍掃射,害得我們這個連的許多戰士英勇犧牲了!我一想到這件事心裏就難過。”

這本書在緊張氣氛的時刻,卻又不失樂趣。例如“副軍長也在這裏!”“好大的眼睛,有那麼大個人在你面前,居然看不見!”副軍長樑波哈哈大笑起來。“剛才説了兩句怪話。”劉勝摸着腦袋説。“知道錯就行啦”樑波笑聲不歇地説。

有一句最有氣勢的話,在我心裏可下了。這是軍長沈振新對敵方一團長説的:“我們要你們把喝下去的血,連你們自己的血,從肚子裏全部吐出來!”這句話是那麼激昂,那麼熱血沸騰。我非常感謝打敗了強敵的那些共產主義事業的英雄。像沈振新、丁元善、樑波、劉勝、陳堅、王茂生、秦守本、楊軍……我一看到寫野戰軍消滅七十四師的時候,就十分激動,欣喜若狂。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什麼是戰壕,什麼是刺刀。“戰壕”就是打仗用的地溝,“刺刀”就是裝在槍頭的用來格鬥的兵器。我還知道了現代軍隊中的指揮員有:司令、軍長、師長、旅長、團長、營長、連長、排長、班長。真是收穫不小啊!

我們今天的幸福時代,幸福生活都是用烈士們用生命和血汗換來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感到驕傲!

《紅日》讀後感 篇16

“戰爭的硝煙還未散盡,被戰火燒的已經殘破不堪可看上去卻依舊鮮豔的紅旗高高地插上了孟良崮的峯頂。山下,一片歡聲雷動,士兵們高舉着槍桿,慶祝着戰爭的勝利。”

腦海中的畫面最終定格在了這裏,看完了《紅日》,心情久久不能恢復平靜,心中彷彿有一團熊熊的火焰,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而燃燒,在為那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而燃燒!

《紅日》是一部以解放戰爭為背景,堪稱中國軍事文學創作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的書籍。書中由我軍軍長沈振新率領的一支英雄部隊串起,再現了中國共產黨與國民在漣水、萊蕪、孟良崮三次戰役。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良崮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號稱國民十大王牌軍之一、五大主力之首、虎賁御林的第七十四師幾乎全軍覆滅!“孟良崮上鬼神號,七十四師無處遁”。從中,我體會到了解放軍們的勇敢,也感受到了共產黨人捨生取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一個多麼響亮的名字,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她永遠是中國人民最堅強的後盾,永遠是最閃亮的那顆星星。

看我這本書,我覺得我們這一代該做次好好地反省。如今如此幸福的生活,是偉大的共產黨人出生入死換來的,流了那麼多血,犧牲了那麼多生命,我們難道不該好好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嗎?反觀現在的學生們,上了大學之後,似乎只記得吃喝玩樂,完全沒有高三時那種拼搏的精神。面對挫折,也少了份勇氣。不是哭哭啼啼,就是選擇自殺。革命先輩們那種堅強、拼搏的精神去了哪裏?還有現在瀰漫全國的考公務員熱,多少人擠破了腦袋要往裏鑽。為什麼?因為公務員待遇好,工作又輕鬆。這正好對上了現在年輕人的胃口。現在的年輕人怕吃苦,都希望過上好的日子。他們真應該好好學習學習共產黨人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我們經歷了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進入信息化時代。我們有過勝利,但也同時面臨着更多的挑戰。作為接班人的我們,我們怎能以這樣的面貌去接過前輩手上的旗幟。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努力學習,樹立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同學們,我們的肩膀上抗着的,是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使命,我們一定不能辜負了前輩們對我們的期望,生命不息,戰鬥不止!

標籤: 精選 紅日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z8kol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