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山海經》讀後感(精選16篇)

《山海經》讀後感(精選16篇)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山海經讀後感範文(精選1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山海經》讀後感(精選16篇)

《山海經》讀後感 篇1

魯迅筆下的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沒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熱心幫助孩子解決疑難,心地善良。

全文用具體事例表現人物的特點,寫了她喜歡“切切嚓嚓”的毛病,寫了她的睡相,寫了元旦的古怪儀式,寫了她一肚子繁瑣的道理,寫了她給“我”講長毛的故事,寫了她謀害“我”的隱鼠,重要是寫她給“我”買來了《山海經》。文中關於阿長的形象都是通過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等表現的,如阿長的“切切嚓嚓”,睡覺時的擺“大”字等等,傳神又生動。

“我”對阿長的感情可以説是很深的,因為阿長懂得關心、關愛孩子,所以值得尊敬,雖然她沒有文化,“我”真正原諒她的是因為她為我買了渴盼已久的繪圖《山海經》。她的行為讓我想起了學生學過的文章《月跡》中的奶奶,《童年的朋友》中的外祖母,她們都是那麼的注重孩子的身心發展。此文用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真誠的懷念。

《山海經》讀後感 篇2

我我今天讀了魯迅寫的《朝花夕拾》中的阿長與山海經。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家裏的保姆長媽媽與《山海經》這本書之間的關係。

故事中的長媽媽是一位封建迷信、不拘小節、樸實的女工。本文講述了與阿長之間的故事有:阿長的姓氏、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夏天睡覺的姿態、講求除夕的規矩和生活中的規矩、講長毛的故事、為作者買《山海經》。文中的許多地方都可以表達我對阿長的沒有任何社會地位,瑣碎愚味擔心地善良的特點的不同的理解,和對阿長的沉痛的悼念和懷念之情。

我最喜歡的是阿長給魯迅買《山海經》的這一部分。文中的女工有三個稱呼,分別是阿長、長媽媽、阿媽。文中連用三個稱呼表現了“我”對阿長離世感到十分難過。文中的最後一句話“我的保姆,長媽媽即阿長,辭了這人世,大概也有三十年了罷。”中“三十年”表現了作者對阿長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我提倡大家可以好好地讀下。

《山海經》讀後感 篇3

《山海經》是一部先秦古籍,記述了先秦時代的地理風貌和神話傳説。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古代民族、民俗等方面內容,閲讀它我們可以感受到古代先居人們的生活面貌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山海經》是對研究先秦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十分的歷史價值,可以稱作一部包羅萬象的奇書。

《山海經》的記述是以中原本土為中心,接往向四周展開,有學者以為《山海經》的記述範圍很廣闊,是不可多得的涉汲古代亞洲地理、物產、民族等內容的寶貴的歷史資料集。

除了記述地理知識之外,《山海經》還記述了許多奇特的野獸。如長得像羊卻長着馬尾巴,這種野獸叫羬羊。這些充滿奇幻色彩的怪獸身上常常寄託着先民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對自然界的敬畏。

雖然書裏記載的怪物和神話大部分都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古人通過自己的大膽想象而寫成的這本《山海經》給我們傳達的不是當時生態的原貌,而是一種勇於探索的勇氣。

《山海經》讀後感 篇4

阿長與《山海經》講述了一個樸實而又嘮叨的女人-阿長,先生從小稱她長媽媽,聽到這個名字時感覺應當是個瘦瘦高高的人,可是她卻長得又矮又胖。但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她教了魯迅很多知識,比如她教先生人死了不該説死掉了,必須説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該走進去……總之:都是些煩瑣之至的事情。長媽媽睡覺時總是大字型的,魯迅於是只能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這就是長媽媽。

讀完這篇文章,我覺得長媽媽是個很和藹的人,也是一個睡覺習慣不太好的人,他對魯迅的好就是一個長輩對孩子的關愛,真實,雖然嘮叨。我突然想到了家裏的奶奶,跟長媽媽十分相像,每一天嘮叨我要吃好,要聽教師的話,要認真讀書。可是讀了這個故事之後,我感覺到這就是奶奶對我最樸實的愛。

《山海經》讀後感 篇5

在一個雨天的下午,我讀了《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初讀,就是感覺這位長媽媽的形象不一樣,而後兩三遍,慢慢領略到其中的韻味。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厭惡喜歡切切察察,讓讀者對她有一個初步印象。然而我有一時卻對她發生了空前的敬意。這次長媽媽的話語讓我出乎意想之外,不能不驚異,並且上文中我對她厭惡的“大字形”睡勢,那裏有了一個很好的解釋,我對她的感情一下提高很多,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顯而易見,這是文章主體,上一個敬意因為她謀害隱鼠而完全消失,而那裏,謀害隱鼠的怨恨完全消失。

《山海經》讀後感 篇6

今天我又學習了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那就是阿長與《山海經》。

阿長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的保姆。文中一開始講到了阿長的長相:她生的黃胖而矮;“長”並不是形容詞等等。接着寫了魯迅先生小時候並不是怎麼喜歡阿長的,原因是阿長謀死了魯迅的一隻隱鼠,也因為阿長睡覺時總是成一個“大”字,還因為阿長的種種不良習慣導致了魯迅對她的反感。

但後來卻因為阿長交給了魯迅很多的道理,慢慢的,魯迅先生變得不怎麼討厭阿長了。魯迅先生愛看很多書,什麼《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等等。但他最愛看的便是上面有許多圖的《花鏡》。

在一個老人的書齋裏,有過一本書,名叫《山海經》,這本書的上面畫着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三腳的貓……

於是阿長幫魯迅買了一本一模一樣的,也改變了魯迅對她的看法。

文中最後講到了阿長,即魯迅的長媽媽已辭世了三十多年,魯迅先生還是沒有知道她的姓名。

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感悟是:要讀書並且讀好書,才能寫好文章,也許,可能,我們也能成為像魯迅先生一樣的偉人呢?哈哈一切皆有可能!

《山海經》讀後感 篇7

《山海經》是一部先秦古籍,它主要記述了古代的地理、物產、神話、巫術、宗教等方面的內容,也包括了一些古代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還記載了許多具有神話傳説性質的奇怪事件,稱得上是我國古代一部奇特的百科全書。

這本書所記事物的地理位置是以中國的中原為中心,向四面展開鋪敍。其中描述《山經》五卷是從南方開始,依照南、西、北、東、中的順序,最後到達九州中部;海經八卷分海外四經和海內四經,也是依照南、西、北、東、中的順序來描述;大荒經四卷則是依照東、西、南、北的順序進行描述;最後一卷是海內經。

我特別想找到書中的當扈,傳説中的一種異獸,《山海經·西山經》:"(上申之山)其鳥多當扈,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當扈是一種怪鳥,樣子像傳説中雉。當扈圖有二形:其一以鬚毛飛,其二似雉。郭璞《圖贊》:"鳥飛以翼,當扈則須。廢多任少,沛然有餘。輪運於轂,至用在無。"吃了它的肉就能治療近視!又東二十里,曰歷兒之山,其上多橿,多杤木,是木也,方莖而員葉,黃華而毛,其實如楝,服之不忘。

《山海經》讀後感 篇8

作者在文中先寫阿長的名字,然後才把生活中的點滴鋪陳開來。阿長囉嗦的管教,阿長可怕的大字型睡姿,阿長麻煩的禮節,阿長關於長毛的恐怖故事,阿長製造的隱鼠事件及阿長送的《山海經》…作者這一片一段的記憶將阿長的形象生的展此刻我們面前,同時也讓讀者在其敍述中感受到這個粗枝大葉的女人對小魯迅細膩的愛。

這篇文章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有一種像阿長這樣的人,她把自我明白的規矩像教給自我的孩子一樣,毫無保留的教給了魯迅,當魯迅憎恨她時,她卻毫不在意,照樣對魯

迅好,甚至在得知魯迅想要《山海經》時,不惜犧牲過節時間,跑了半個城市給魯迅買了這部書。這是一個樸實無華的人,是一個善良、可愛的人,她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她的善良、樸實、可愛卻讓人印象深刻,讓人不能忘記。

阿長的完美品德讓我想到很多人,如:教師把知識毫無保留的教給學生,軍人把自我的生命用在了保衞祖國,工人一生都在為祖國的建設努力……,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他們的工作並不起眼,沒有明星的耀眼光芒,但他們的貢獻卻是極大的,是不可代替了。

《山海經》讀後感 篇9

這本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經》繪本實在太美了,種草了好久,封面就是裏面其中一個人物:西王母的形象。雖然整本書文字很少,但圖真的可以用奇幻瑰麗來形容。

看這本書之前我是知道山海經的,也看過山海經部分故事。山海經講的是中國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巫術、醫藥、宗教等等內容,反映的文化現象包羅萬象。這種古人留下的財富是讓人着迷,又難以探索窮盡的。

“古文之美在於能為想象留白,尤其是《山海經》這樣弔詭的古老傳説,包羅了山川河流,奇珍異獸,民俗物產等豐富的內容。畫師用細膩的黑色線條適當以紅色點綴,極具創造力地通過繪本呈現出自己腦海中的上古神怪世界”。

山海經算是童年記憶裏最具有代表性的奇文作品,第一次是在看過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後開始好奇的,這書裏的故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這本山海經繼承了古書的原文字,標註了音譯,亮點則是每翻開一頁,就有一副精美的插圖。或優美,或精緻,或妖媚,或奇異……每一幅畫都是一個完整的裝飾畫作品,帶有古風的作品,文字時而規矩平行,時而波浪起伏,創意藏在不經意的細節當中,帶來了不同的閲讀感覺。

神人神獸,無論是否切實存在,都足夠彰顯先人想象力上的智慧。很多大家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些許山海經的影子,比如熱的幾部影視作品《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軒轅劍》等。

“精衞銜微木,將以鎮滄海”。這幅圖講的就是人盡皆知的精衞填海的故事了。

書中的山神們都很有特色,有着濃郁的東方神話風格。在這裏真的要為作者歡呼,每幅圖都畫出了你印象中山神的風格,這也就是它可讀性超強的原因。

在這裏還是要説一下,這本書只能説是入門級,並不是説山海經就這些內容了。我以很快的速度看完了這本書,也看完了整篇故事。這是一本不會丟掉的書,時時翻翻,都有不一樣的味道。

《山海經》讀後感 篇10

伴隨着夏日陣陣暖風,我深深的陷入了《山海經》的神話故事之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媧補天、精衞填海、夸父逐日等瑰麗的畫面,充滿奇幻色彩的故事情節,就像放映電影一般,依依閃現、歷歷在目、久久難忘。

在《山海經》中,我最喜歡的是“夸父逐日”這個故事,夸父為了讓太陽一年四季平均地發光發熱,造福人類。他不惜辛勞,就不停地去追趕太陽。他越過高山,越過大海,跨過千山萬水,心中的目標是如此的堅定:太陽不管你跑得多快,我也要追上你。太陽,不管你的光有多厲害,我也要抱住你。不懼困難,堅持不懈地追趕,直到被太陽熾熱的光灼傷自己,直到最後轟然倒下,臉上依然凝固着堅毅的神色。

我被這個故事感動了,被這本書感動了,像人類之母女媧,她可以為了救人類而捨身,像鍥而不捨的精衞,她為了讓別人不要像她一樣被大海侵吞,她永無休止地填海。這樣的精神,這種鬥志,讓我震驚。

再回頭想想我們,生活是多麼美好,但我做事不夠認真,總是馬馬虎虎,半途而廢。難怪媽媽總是説:做事要有耐心,要有恆心。我現在才明白一些道理,原來為了一個夢想,一個目標,為了有好成績,是要付出辛勤的汗水,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會有豐富的果實,驕人的成績。

從現在起,我要聽媽媽的話,做事不任性,不亂髮脾氣,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好每一件事。特別是認真完成課內外作業,多看好書,做一個懂事的,上進的好學生。

《山海經》讀後感 篇11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在《山海經》裏,我最喜歡的就是裏面關於奇珍異獸的記載,如上古十大神獸:“白澤、夔、鳳凰、麒麟、檮杌、獬豸、犼、重明鳥、畢方、饕餮、腓腓”等。

這些動物若是放在現代,我們定要將其稱為四不像,但是他們在神話故事書裏卻有着屬於自己的傳奇色彩,他們亦正亦邪,威風凜凜。

更讓我覺得神奇的是,《山海經》裏記載的人也是奇形怪狀的,他們有的長着三個腦袋,有的長着長長的手臂,還有的胸前漏了一個洞居然能不死,這真是太神奇了。

《山海經》這本書看似奇異鬼怪,但實則是我們與古人思想溝通的橋樑。我們透過這本書,可以發現古人的想象力是多麼的豐富,也可以發現古人的觀察力是多麼的細緻入微。

看了《山海經》,也就知道為什麼現在的人難以寫出神話故事。古時候什麼也不知道,一切都只靠猜,所以想象力豐富異常。而如今這個世界被我們探究的幾乎沒有什麼祕密了,山川大澤遍佈人類的足跡,在現實主義充斥的現代,浪漫主義的土壤早已不夠肥沃。

每讀一遍《山海經》都發現自己的想象力能更上一層樓。在驚歎之餘,也慢慢地會吸收裏面的內容,在寫作時會不自覺地用上了浪漫主義的手法。想象與誇張兼具的寫作讓文章具有趣味性,這對於創造力的發掘有着很大的作用。每讀一遍《山海經》,我都能有所收穫,我覺得自己的見識豐富了許多。

這《山海經》中的動物都是幻想出來的,古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

《山海經》讀後感 篇12

《山海經》這本書我最初是從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那裏知道的,之後我就請求爸爸在淘寶網上買了一本。因為這本書的插圖很多,再加上《山海經》裏有趣的內容,使我喜歡上了這本書。不過有一點遺憾——作者在一些太過奇特的動物下面都會寫上這是那時人們的錯誤理解,是人扮的等等,讓我覺得很掃興。

《山海經》裏面記錄了40個方國、55座山、300條水道、100餘個人物和400餘種怪獸。傳説是禹、伯益、夷堅,現在被老百姓們口口相傳,可是作者至今不知。

《山海經》裏記載了許多奇特的怪獸,如天狗、酸與、猙、芘魚等。但許多怪獸在學者的分析下,似乎已經變得“不怪”了。比如芘魚,《山海經》裏説它“一首十身”,可仔細推敲後會發現古漢語中沒有“觸手”這個詞,所以“身”可能就是“觸手”的代替。所以這種魚可能就是章魚、烏賊或水母……還有一種動物“蟲身而長喙,鳥翼而豹腳。”你要是想想就會明白——這是蚊子。

有些人認為古人編《山海經》是在胡説八道,完全沒有用。可我認為這是古人對世界的真實感覺,只是後來人不理解,不然他們怎麼能沒有根據地寫出如此多的事物呢?

《山海經》讀後感 篇13

在暑假裏,爸爸送給了我一個禮物——《山海經》。看到了這個書名,頓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無數的景像又是山又是海的,勾起了我很濃厚的興趣。

但是當我看完了這本書我太震撼了。

《山海經》約成書於4000年前,它是一部先秦古籍。分為《山經》、《海經》兩大類,共18卷。書中記載了古代的各種奇形怪狀、擁有超人神通的奇靈怪獸500多個,內容包括了地理、神話、宗教等方面,也同時記載了許多具有神話傳説性質的事情,在我看來稱得上是一部神奇的百科全書。裏面有的怪物可以治病,有的怪物一出現會發生天災,還有的怪物名字就是自己的叫聲,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其中還有兩種奇異的動物讓我難忘:一種是比翼鳥,每隻鳥只長了一隻翅膀,所以必須得兩隻鳥並在一起飛才能飛的起來。還有一種叫相柳,它長了九個頭,可以同時吃九座山上的食物,凡是相柳到過的地方,都被掘成沼澤和溪谷。

在海經第六卷,海內西經記載了讓我感覺十分神奇的樹。珠樹:傳説只生長珍珠的樹。文玉樹:當然就像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生長五彩美玉的樹。玗琪樹:生長紅色玉石的樹。還有最神奇的不死樹:就是一種長生不死的樹,人服食了它長生不老。

總結最後我覺得《山海經》這本書對我來説就像知識的山、知識的海,它以豐富和奇特的內容,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所歎服。所以要想學習和探索中國的歷史在我看來不可不讀《山海經》。

《山海經》讀後感 篇14

我第一次聽説《山海經》是在讀過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處於好奇,我翻閲了這本對魯迅先生有着不同意義的古書。《山海經》內容廣博,風貌奇特,被後世譽為中國文學的“寶礦”,是我國先秦典籍中的一朵“奇葩”。

《山海經》是“古今語怪之祖”,其中保存了大量最原始,情節比較完整的神話故事。很多流傳的上古神話都源自此書,而且還保存了很多遺失的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等。書中保存的神話故事,為我國後世神話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同時也為後世藝術創作提供了最原始的參考。所以對我國文學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影響,後世的文學創作取材都源自《山海經》,如《列子》中的愚公移山,《莊子》中的“倏忽為混沌鑿七竅”出自《山海經》中所載的混沌無面的天神神靈,還有我之前提到的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等等,多不勝數。所以對後世志怪小説影響甚遠。但是這本書不全是瞎編亂造的,有很多史料價值。比如《山海經》所載“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可據此研究原始時期的宗教信仰,而蛇則很可能就是上古巫咸國的圖騰。所以我們從這個方面看,《山海經》對宗教的追根溯源有着很好的研究價值。同時,《山海經》還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地理文獻,它記載了我國古代的地形山貌、動植物和礦產分佈。對後世的影響也很廣,《水經注》中就有很多資料都源自《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神話小説的本源,是歷史上的一部奇特的著作。沒有豐富的想象力,是無法完成這部偉大作品的,這也代表着古人集體的智慧。

《山海經》讀後感 篇15

第一次知道《山海經》這本書是在那年熱播的《軒轅劍》裏,裏面的角色“書香”是“書妖”原型就是《山海經》這本古籍,當時看到就覺得很驚奇,書香什麼都知道,後來上網查了《山海經》才知道這是一本這樣神奇的書,後來,就一直想看,但一直沒機會。又一次,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這本書。

全書共分有四個部分,依次是《藏山經》、《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藏山經》主要記載山川地理,動植物和礦物等的分佈情況;《海經》中的海外經主要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主要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荒經》主要記載了與黃帝、女媧、大禹等有關的許多重要神話資料。文字晦澀難懂,記錄一個事物往往只用兩行字,卻要你用很久的時間思考這到底是什麼東西,有的時候甚至五個字中三個都不認識。不過也就是那個時候我明白了,《山海經》也就只是《山海經》,沒有人可以證實它是否存在,一切都是荒謬的,這種神物本不應該存於世上……沒有任何人可以知道這本書的來歷,少有人去深究,卻又有很多人去努力的證實其存在的真實性。不過即使驗證了又能如何,既然已經知道了股市文化中明顯的誇大成分,剔除也是剔除不清的。我們只能從這些文字、圖畫中去嘗試窺視古人生活的情景,他們的文化,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科學……

這本書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看他都能獲得新的知識。即使是這樣,有些人的生平卻會被我弄的一團糟,會不停質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不過質疑歸質疑,我自己無法解釋。我只是沉浸在古人思想的空間中,去用心來看他們用心書寫的圖畫,那種欽佩感會油然而生。而古人那種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是讓我感到吃驚,這大概就是我們心心念念尋找的所謂的創新吧!可是時間確實改變了一切,我們那些美好的東西卻被遺失在了那裏。

《山海經》是古人智慧的凝結,這本看似平凡的書卻一點也不平凡,它是中國特有的,是中國歷史的一種傳承。它怪,它奇,它內容天馬行空。但又因為現代科技的發展,它似乎被我們遺棄了,中國的古老文化逐漸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中……《山海經》這本經典怎麼能消失呢》我們或許可以靜下心來去讀一讀它,它的魅力,它的文化是使我們終身受益的。

《山海經》讀後感 篇16

前段時間整理書櫃,我看到了那本被我一直珍藏的《山海經》,這是我很久以前買的一本書,一直沒有去讀,原因是我太喜歡這本書了,總想着要有一個長的空閒的時間,然後心無雜念地坐在書桌前品讀這本曠世奇書。

《山海經》是我國前秦古書,這本書包羅萬象、涉獵繁多,內容涵蓋了古代神話、地理、植物、動物、礦物、物產、民俗、民族等,是我國記載神話最多的一部書,也是一部地理知識方面的百科全書。

翻開這本書,我彷彿一下子來到了兩千多年前,我肩上揹着竹簍,手持竹杖,正跟隨着遠古先祖們展開了一場奇特的遊歷。我們徒步行走在莽原之上,一路見到了各種奇花異草,金石土塊;越過莽原,來到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那裏生活着許多叫不上名字的外形奇特的野獸,林間流淌着汩汩的水流。先祖們邊走邊討論給這朵花起什麼名字,給那隻野獸定什麼稱號,這株青草有什麼藥用價值,那塊金石可以怎樣開採等等,不時用筆記錄下來。

在這次遊歷中,我看到了身材高大、力大無窮的夸父,為了讓光明永留人間,他徒步萬里追趕太陽,直至最後渴死在路上,化為一片桃林為後人解渴;我見到了每日銜取石子樹枝誓要把東海填平,不再讓波濤再吞噬更多生命的小精衞鳥;我還見到了那偷吃仙丹昇仙,卻整日在月宮中飲泣悔恨的嫦娥……

我跟隨着他們,腳步越行越遠,眼前出現的景象越來神奇古怪。我時而坐在山頂俯瞰遠處風景,時而又站立在江流邊聽那波濤陣陣,所到之處,景色皆不相同;所看之景,皆各有其特色。我不禁訝異於祖國山川之大,物產之多,種類之繁,更暗歎先祖們這種勇往直前、不懈探索的精神。在那裏,沒有舟車,只有雙腿;沒有旅店酒館,只有風餐露宿;遇到猛獸侵襲,只有躲閃藏身。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執着前行,用雙腳丈量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用筆記載下所見到的每一處奇景,用心觀察想象、精心記錄,為後人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環境留下了寶貴的史料財富。

現在我還沒有讀完這本書,待有大的空閒,我會繼續讀下去,去領略祖國山水之奇,去探尋書中更多奧妙,去擦亮中華文化史上這一璀璨的明珠,讓它散發出更亮的光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wyy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