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精選9篇)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1

一開始讀《朝花夕拾》時,覺得很沒意思,後來,讀着讀着就覺得很有意思。它就像一個朋友在跟你閒聊,很有樂趣。

説起《狗、貓、鼠》和《阿長與<山海經>》,這是我看的最有趣的兩篇了。通過魯迅的回憶,他把仇貓的原因一清二楚地説了一遍。有時候我也很討厭貓,因為它老亂叼東西,一直叫,叫得人都沒辦法幹自己的事。如果把當時的照片拍下來,現在看,一定覺得貓其實也很乖。但是我就討厭的還是那髒兮兮的老鼠,應為老鼠偷吃我們的東西,還要壞我們的書,讓我們很憤怒。自從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中“隱鼠”還不錯。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了“隱鼠”的一段時間內,就感覺很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先生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這時更加覺得阿長很壞,不僅踩死了那可愛、令人憐惜的“隱鼠”時,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是魯迅先生錯怪了貓。

讀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我覺得她變好了,不再記恨她了,因為她給他買了《山海經》,對她產生了轉變。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先生買《山海經》,人品也變好了。她給魯迅先生帶來了驚喜與快樂,也為他樹立了一個好的人生目標。我想,魯迅先生的確應該謝謝他的“長媽媽”。

雖然《朝花夕拾》的內容有點長,但不缺乏經典,使我們受益匪淺,回味無窮!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2

魯迅先生寫的散文———《阿長與<山海經>》,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幾件事,記錄她喜歡切切察察以及限制魯迅的行動,懂得許多規矩及麻煩的禮節,在告假回家期間給魯迅買了一部《山海經》,使魯迅對她感到了崇高的敬意。

文中的主人公阿長,是魯迅幼年的保姆,她沒有什麼文化,睡相難看,滿肚子繁瑣的道理,常給魯迅講故事,曾“謀害”過魯迅的隱鼠。阿長為人愚昧迷信、粗俗、好事但她擁有這些缺點的同時也有許多優點,例如:勤勞,善良樸實、富有愛心等。也正是因為這些性格特點,魯迅才會對她從產生敬意到逐漸淡薄,再到產生敬意與感激。

魯迅通過對自己幼年時期的生活片段的回憶,記敍了他所接觸到的阿長,塑造了一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魯迅讚頌了她身上表現出的一些品質,表達了對她的喜愛與深切的懷念之情。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認為阿長平時雖然切切察察,要求他人做到一些繁瑣的禮節,但是她在這些禮節中更多的是關心,正如辭歲一事中,阿長的願望是樸素而美好的,只求大家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在那個年代,加上阿長悽慘的身世,或許冥冥中的神靈就是她唯一的寄託,所以才會如此信神。有些時候,大人或許有些煩人,但對我們是懷有關心的心態,所以我認為魯迅不應該對她的感情漸漸淡薄,更多的應該是對她的尊敬。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3

魯迅先生這篇文章寫的是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這位保姆不識文斷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連真名姓氏都不為所知,普普通通的一位年長女傭,可也正是在這種愚昧及普通之中卻隱存着無比的勇氣與偉大。

魯迅先生在書中寫道“這種敬意,雖然也逐漸淡薄起來,但完全消失,大概是知道她謀害了我的隱鼠之後"。一隻小小的隱鼠,一個弱小的生命,對隱鼠的照料是作者少年時期精神上的一種安撫和寄託,“當我失去所愛的,心中空虛時,我便充填報仇的惡念。”正是通過隱鼠一事揭露作者對社會和平期盼和對社會及事物善惡的愛憎分明態度。

而當長媽媽買回《山海經》時,少年作者心靈上再次受到觸動,“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並對長媽媽又有了新的看法,別人不肯做,不能做的事,她卻能成功。”看似難辦解決不了的大事,愚腐的長媽卻輕而易舉似做件平凡的小事一樣辦成了,這在少年作者眼中是不可思議的進而充滿敬意的,平凡普通不被重視的小人物其實正是許多大事的履行者,是難處時充滿勇氣的開路者。是啊,看似平凡其實滲透着偉大,看似愚昧其實充滿着勇氣,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大集體中平凡普通的一員,正是這許多平凡和普通凝聚成不可摧毀的大勇氣大成功。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4

我讀了魯迅先生寫的《阿長與山海經》之後我發現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之後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終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並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魯迅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我從之後長毛果然進門來了,那老媽子便叫他們‘大王’,——據説對長毛就應當這樣叫,——訴説自我的飢餓。長毛笑道:‘那麼,這東西就給你吃了罷!’將一個圓圓的東西擲了過來,還帶着一條小辮子,正是那門房的頭。煮飯老媽子從此就駭破了膽,之後一提起,還是立刻面如土色,自我輕輕地拍着胸脯道:‘阿呀,駭死我了,駭死我了……’

那裏我想為什麼老媽子不會嚇暈過去呢最有意思的是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這讓我捧腹大笑。我期望大家像長媽媽一樣用關懷,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的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5

阿長,一個並不華麗卻温暖的名字,她僅有這個名字,我不明白她還擁有什麼,哦,還有那顆淳樸、善良的心。

——題記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識文字,又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為人知。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明白了阿長的什麼樣後,我很失望,在我印象中,阿長這個名字,應當是一個很温柔的、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胖而矮,嘮嘮叨叨的老媽媽。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古怪禮節……全文並沒有介紹阿長怎樣怎樣好,呈此刻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真真實實活在現實的阿長。慢慢地,她開始讓我又恨又愛。她相信許願,相信夢想,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她買《山海經》那段了,作者沒有寫這樣一個不識字的人是怎樣買這本書的——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的書的,誰又明白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樣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答案,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一個長媽媽。這個長媽媽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

我們應當學阿長的善良和熱心,更應當學習魯迅先生,要有一雙善於發展的眼睛。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6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最後寫了長媽媽“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

文章着重寫了我幼年時與長媽媽的一段經歷。長媽媽是一位保姆,而我對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見我對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進一步介紹了她的名字、體形等。文章主體在於圍繞《山海經》,寫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後我對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為她給我買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位經歷蒼桑的人,這裏不僅寫她迷信,有麻煩的禮節,而且突出了她的偉大,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卻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個人物形象。而我對長媽媽的感情也是文章的關鍵,文章的主體把握及最後對她的緬懷、祝福,都能説明感情很深。語言上或敍或議,前後呼應,如xx—xx寫“大字形”睡式及謀害隱鼠的怨恨,樸實中帶有點韻味,讓讀者細細體會其中。

讀完此篇文章,不難發現,長媽媽這樣一個藝術典型形象,獨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會比較黑暗、腐朽的事實。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愛心與同情,讓我們再一次回到純樸的年代,去關懷身邊一個人。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7

阿長,一個並不華麗卻温暖的名字,我不知道她擁有什麼,哦,還有那顆純樸,善良的心。

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對兒時保姆“阿長”的回憶,她不僅不識字,還有些迷信愚昧,連真實的姓名都不為人知,然而,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阿長”這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卻變得不普通,不平凡了,甚至擁有偉大的神力了!

讀了這篇文章,知道了阿長長什麼樣子後,我有些失望,在我印象裏,阿長這個名字,應該是一個温柔,纖瘦的形象,可是,卻偏偏是一個又矮又胖,嘮嘮叨叨的老媽子,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形象,才讓我感受到這篇文章是真實的。

長媽媽有些習慣很招人煩:嘮嘮叨叨,“大”字形睡姿,種種封建古怪禮節……文章並沒有介紹阿長怎麼怎麼好,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這樣一個活在生活中的阿長,慢慢地,我對她有了好感,她相信許願,相信夢想,帶着一顆純真的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生活。

最令人感動的,就是長媽媽買《山海經》那段了,一般來説,識字的人都很難買到書,誰知道她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去了多少店?她竟然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她是怎麼向別人打聽這本書的?

總之,這個“阿長”雖然有很多缺點,像個小孩子,但這都無關緊要,因為她有一顆到死都善良的心,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8

阿長是誰?

也許會有人答:阿長不就是那個有百般陋習的人嗎?也許還會稍帶一句:其實我也很討厭她。之後便是一連串的“人肉搜索”,批了大半天才完事。

可是,在我們細細想後,不會理解阿長的愛嗎?

魯迅,本不是她的親生兒子,但是,阿長對他像親兒子一般,甚至還要好。那些煩瑣的禮節,都凸顯出了阿長對魯迅這種無微不至的愛。在初一大早,魯迅最先接到的不是母親的禮物,而是阿長那急切的眼神。雖然這樣,魯迅説出一“恭喜”的話後,阿長那祝福語便降星,還強迫魯迅吃橘子。

也許,會有人説,阿長這樣太迷信了。然而,我們細細一品這個情節,就會發現一些東西。

阿長為什麼急切地讓魯迅説出恭喜的字眼兒呢?這不是阿長衷心想她和魯迅一同過上順溜的日子嗎?這字裏行間,不正透露着阿長的濃濃的愛嗎?

在阿長回魯迅家那天,竟帶給魯迅一本《山海經》!這對魯迅是多麼大的驚喜呀!一個連把《山海經》念成《三哼經》的人來説,是多麼大的困難呢?況且當時的《山海經》是十分難找的,又有誰知道阿長付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呢?

然而現在,像阿長般真情實意的人都很少,又有幾人能真做到“愛”呢?又有幾個人能像阿長一樣“愛”得如此真情呢?又有幾個人能像阿長一樣通過巨大的努力來表達自己的愛呢?是呀!世界少了幾位像這樣的人。

是呀!愛呢?

是呀!愛都去哪了呢?

阿長與山海經初中讀後感9

《阿長與山海經》出自魯迅先生《朝花夕拾》裏的一篇回憶性散文。與魯迅先生大多數的揭露世道殘酷的文章不一樣,《阿長與山海經》寫的與家裏的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看似平常的事情,卻表達了魯迅先生對長媽媽感激、尊敬以及思念之情。文章也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的性格。

最打動的的我自然是主角長媽媽,寫作手法是魯迅先生常用的先抑後揚,在那樣的時代,魯迅先生用了抑筆描寫自己的感想。阿長對孩子悉心教養,雖然不懂孩子真正內心的想法,有時候還讓孩子感覺到麻煩與討厭,但是她給魯迅先生——一輩子與文學打交道的文學家,買了他人生中第一本書《山海經》着實讓魯迅先生印象深刻,也倍加感激。長媽媽自己從來沒有讀過書,可是見到孩子這樣對一本書念念不忘,一直想辦法買到它。在那個時代,着實不易。

在我們現代,想買一本書不是件難的事。想讓我們的家人給我們買本書也不是件難得事。難得是家人能理解我們,知道我們想要什麼,不斷為我們爭取,也不斷鼓勵我們,我認為這是現代孩子都需要的。就像魯迅先生需要這本書作為他人生的契機,我們也需要這樣的契機,但我的家人已經給我創造出種種讓我對生活感到幸福的種種契機。

這是我必須要感謝的,也是我在這本書裏與魯迅先生一齊體會到的幸福與感恩。作者:吳方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y88ml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