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竊讀記讀後感(精選16篇)

竊讀記讀後感(精選1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竊讀記讀後感(精選1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竊讀記讀後感1

五年級的我學了一篇課文:《竊讀記》,這篇課文講述了舊社會時,作者在書店裏竊讀的情景。作者有時躲在人羣裏如飢似渴的看書;有時貼在一個大人身邊,彷彿是大人的孩子……作者這樣做,都是為了躲避老闆視線。作者那種認真、刻苦、廢寢忘食的讀書精神令我震驚!最後課文説:“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我也深深的記着這句話。

作者愛看書,我也愛看書;作者很辛苦,我卻很舒服、悠閒;作者是在買不起書的情況下竊讀書,而我卻是在書多得看不完的情況下看的書。我們倆看書的方式大不相同。所以,這麼辛苦的讀書方式才造就了林海音成了一名作家。

書是智慧的鑰匙,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時代的生命,書是致富的信息。愛看書很好,但重要的是要多看書,會看書。如果你看書時不做筆記,這就是不會看書的表現。

書是人類的營養品,書是不開口的老師,書是心中的啟明星,書是通向彼岸的船,書是人生的嚮導。林海音竊讀的快樂足以説明這些。

讀罷《竊讀記》,我激情澎湃、浮想聯篇,林海音對於讀書的渴望給我的讀書生活又注入了新鮮的力量。

竊讀記讀後感2

讀了《竊讀記》以後,每當我津津有味地看書時,腦海裏似乎總會浮現出作者當時在書店竊讀的情形;不僅如此,還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她當時那種既快樂又懼怕的竊讀心情,然後,就有點心酸。

看看她,再看看我們,簡單的比較一番,一點不誇張地説,簡直就是天壤之別,我們現在在天,她那時候在地。

我們可以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到書店把喜歡的書直接買回家;或是去“未成年人閲讀基地”把書借回家,躺在沙發上,開着空調,放着音樂,還喝着飲料,看着書,太享受了!而她呢?每天放學時已經是飢腸轆轆,還要冒着被發現的風險,提心吊膽地去書店竊讀,而且連坐的地方都沒有,站得腿直髮酸。然而在走出書店時,作者卻感到渾身輕鬆。因為在她看來,讀書就是一種最好的享受了。

顏真卿説得真好:“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們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和讀書環境,應當要好好珍惜!趁着年少,要好好利用課餘時間去多讀書,讀一些好書,日積月累,長大以後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竊讀記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到這樣一則故事,題目是《竊讀記》,這一則故事的作者是林海音女士。

林海音女士,一有時間就去書店看書,躲在一角,一頁,兩頁,貪婪地讀着。她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這種讀書的滋味,讓她懼怕被發現,所以她把自己隱藏起來。當書店的日光燈亮起來的時候,才合上書,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去。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面臨着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書的征服,是你征服書?還是書征服你?亦或是書與你之間正在相互征服之中。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答案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不管答案是什麼,都包含着一個意思——成長。

或許書征服了你,那意味着你被書迷住了。這時的你,沉迷在書裏忘了吃飯;忘了玩耍;忘了時間......祖先的遺訓,先哲的思想,人類幾千年的文明,都通過書向你灌輸,默默影響着你,教育着你,陶冶着你......在這樣的氛圍裏,你會長大。

或許是你與書的互相征服,那就更有意思了。你的腦海中會浮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了,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問題層出不窮,征服永無止境,你的每時每刻都處於成長之中。

竊讀記讀後感4

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竊讀記》,讀完後,我想了很多。

在《竊讀記》這篇文章裏,有一個對書有無數渴望的小女孩,因為她的家庭條件不允許,只能在書店裏竊竊地讀書。在這篇讀文裏,詳細地描寫了小女孩到書店裏竊讀的一系列動作,比如:跨、踮、擠等等。表現了小女孩熱愛讀書和對知識的渴望。因為小女孩不能光明正大的去書店裏買書,只能偷偷地在書店裏讀書,還時刻面臨被老闆或店員訓斥、驅趕。因此她用盡了心機:他貼在大人身邊,假裝她是人家的小妹妹或小女兒;這個小女孩藉着下雨天在屋子裏躲雨的理由,在書店裏看書。

我被小女孩的讀書的慾望所震撼,因為我是有條件享受讀書的所有樂趣,而不是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樣去書店偷偷地讀書。我和她比起來是很幸福的了。所以,我必須要珍惜這個讀書的機會,像這個文中的小女孩一樣,要有強烈的求知慾,常讀些有益的書籍,從那裏汲取豐富的營養;進入到神祕的書世界。俗話説:“書中自有黃金屋。”我今後要把這座金碧輝煌的黃金屋挖掘出來,在無邊無際的書海里盡情地遨遊。

竊讀記讀後感5

今天,我學了一篇課文,叫《竊讀記》,這篇課文給我的震動很大。

文中主要講了小作者林海英小時在很艱苦的環境下偷偷地讀書的.事。她很渴望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讀好書,可現實生活卻正好相反,她在那種困苦的情況下,仍堅持不懈地“偷偷”地讀書。

因為家裏買不起書,她只好到書店裏去偷偷地讀“免費”書。她最喜歡下雨天,因為那樣她便有充足的理由在書店裏待下去;她也喜歡在顧客多的書店裏讀書,因為那樣不會被別人注意。她希望在餓得飢腸轆轆時能去吃一碗熱熱的麪條,然後坐在沙發上舒舒服服地讀書。可是,她卻只能靠在硬硬的書櫃旁,以求暫時的休息。雖然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下讀書,但她仍然感到很快樂和滿足,但同時,她也有一些懼怕,怕被書店的老闆趕出去。

林海英作者在那樣的艱苦環境下都能認真讀書,我們在這麼好的環境下卻不好好讀書,難道大家不慚愧嗎?一個懂得珍惜,能夠不斷學習的人,才是健康的人,希望大家好好珍惜,用心讀書,成為一個健康而充滿智慧的人!

竊讀記讀後感6

五年級的第一篇課文就是關於學習的,題目叫《竊讀記》。

課文的主要意思是:作者林海音小時候很窮,沒有錢買書,只好到書店裏偷偷地讀,下雨的時候,他便皺起眉頭,好像在説,這雨害我回不去了,其實,她的心裏很高興,心裏喊着:“大些,再大些。”因為那就有充足的理由在那書店裏待下去。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的時候,她已經很餓了,腳也站得很酸了。書店裏的日光燈亮起來時,她才知道已經看了兩個小時了,才很不情願地把書放回原處回家去,但是她還會時常想起國文老師鼓勵她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讀完了課文,我想自己的生活條件比她們那時的生活條件要好,而自己卻不愛讀書,整天想着玩,一定要媽媽催促再去做作業,這兒喝口水,那兒玩一玩,自己給自己開小差,作業做一會兒,就下去玩了,才玩了幾分鐘,又被媽媽叫上來做作業,到了晚上,再連忙抓緊做。

唉,想到這裏,她們連書都買不起,而我們要什麼,爸爸媽媽就會給我們買,很多書買來,看了一遍,就好了,不仔細讀。我真的覺得很慚愧。我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虛度年華。

竊讀記讀後感7

我讀了一篇課文,作者是林海音,課文是《竊讀記》。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作者林海音因為家境貧窮,沒有錢買書,但是,林海音想看書,所以就去書店偷偷地看書。

《竊讀記》中有許多的細節描寫,主要就是要突出林海音小時候喜愛讀書、渴望讀書的思想感情,和對讀書的急切心情。文中寫了作者到最後,都是傍晚了,還不願意回家,還不願意把手中的書放回書架。

文中的作者林海音十分喜愛讀書,放學後總是要去書店裏偷偷地看書。我跟作者太像了,我也十分喜愛看書,總是被書本們吸引住。

我喜愛讀書,讀書讓我的作文寫得更好、更棒!而且,即使總是看同一本書,也會從這本書中發現新東西。

一次,我拿起了一本書看,那本書是《草房子》。剛開始看這本書,感覺沒有什麼好看的,只是介紹人物,真沒有味道。剛想把書放回去,心裏卻又想了:還是再看看吧,説不定後面又有什麼精彩片段呢?於是,我又繼續看了下去。這次,我沒有再起這本書不好看的念頭,而是被這本書緊緊吸引住了呢!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竊讀記讀後感8

讀完《竊讀記》,慢慢地合上書,我心情沉重。我被作者熱愛讀書的精神和優美經典的語言所震撼,也為窮人的生活而抱不平。

《竊讀記》的作者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主要講了我童年時的竊讀經歷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作者用了“跨”“踮”“擠”等詞語,表現了作者對讀書的渴望,以至於作者做出偷偷摸摸。很無禮的動作。也正是這些動詞,襯托出了“我”沒錢,不敢光明正大的安心看書。

看到這裏,我不禁一陣心酸,作者用“當飯店裏飄來一陣陳菜香”等詞寫出了我的飢腸,同時引發了我一連串美好的幻想。儘管這些放在有錢人身上是最容易的,但對一個窮學生來説,想白日夢一樣難以是想。

反觀我們自己,在家裏就是送你的書可能也不看,説是隨便的走馬觀花,草草了事,家族榜單上你肯定是“叱吒風雲”的小皇帝,要什麼有什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窮人的苦痛你哪有體驗過?

《竊讀記》教會了我讀書的真正意念,也使我懂得“自愛,自強,自尊”的道理。它更成為我最愛的書。

竊讀記讀後感9

今天我們上完了第一課《竊讀記》。

《竊讀記》描寫的是作者小時候為了到書店去偷偷地看書而想到的種種方法和遇到的重重困難。

當我讀到在一排排花花綠綠的書裏我的眼睛急切切地尋找,卻找不到那本書。從頭來,再找一遍。啊!它在這裏,原來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時我讀出了作者很渴望讀到那一本好書很急切的心情。

當我又讀到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了起來,我才發覺已經站在這裏兩個多鐘頭了。時我讀出了作者喜愛書達到了忘我的境界,就像作者和書天生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一樣。當我讀完了最後一句,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光長身體,知識也要成長,心靈也要成長。只有知識成長了,心靈成長了,你才是一個真正健康的人。正如高爾基所説: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沒有了書籍我會變得很愚笨。

書籍在你悲傷時為你驅走煩惱;書籍在你不高興時會給你帶來快樂;書籍在你寂寞時就是一位朋友陪伴你。同學們,讓我們一生都與好書相伴,讓好書成為你一生的朋友。

竊讀記讀後感10

五年級開學第一堂語文課,我學習了《竊讀記》一文,學習後我深有感觸。

古人説:“書非借不能讀也”。意思是説書非要借別人的才能讀好,尤其是一本好的書,從別人的手裏借來,總怕別人催着要還,因此總是千方百計地擠出時間來讀,可是如果是自己的書,並不擔心別人催着要,總認為自己有好多的時間來讀,相反還不能好好地讀,以至於明日復明日,到頭來還是沒有讀完。文中的小作者因為家裏窮買不起書,所以只能到書店裏偷偷地看書,還怕別人發現,這跟向別人借書着急別人催着要是多麼的相似啊,同時我也為小作者的那種學習精神深深地感動啊!

今天,我們的學習條件提高了,放學後能夠坐在家裏寬敞的書桌旁讀這豐富多彩的課外書,冬天和夏天還有空調陪伴,為了增加我的課外知識,爸爸給我買了好多的課外書,有四大名著、《中華上下五千年》……,而且我們讀書的渠道也非常的多,我還經常在電腦裏下載豐富多彩的電子書呢。

雖然學習條件提高了,但是我們的學習勁頭還趕不上文中的作者,我想我們不應該感到慚愧嗎?難道書真的是非借不能讀嗎,我想我應該向文中的作者學習,一定好好讀書,你們拭目以待吧!

竊讀記讀後感11

在這學期裏,我學習了一篇文章,名叫《竊讀記》悟出來了一點道理。這篇文章講述了作家林海音兒時去書店偷偷看書的經歷,使我體會到只有讀好書,才會有知識,提高寫作水平。

讀書是非常有益的事情。我想起了辯論賽,同學們的一句句反駁,不就是讀書的好處的最好證明嗎?只有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才能在這競爭不斷的世界上紮根,才能過得上五彩繽紛的生活。雖然有些人説不良書籍已經上市,但是我們只要有自制力,那些不健康的書籍就拿我們沒辦法了。也有一些少年抵擋不了誘惑,看了那些不健康的書籍後走火入魔,那是他們自己的過錯了,讀書始終是有益的,從不健康的書籍中也可以知道錯誤的作為,從而得到及時的改正。

“開卷有益”這個成語始終是正確的,只要抵制住對不健康的書籍的好奇心,就可以了。讀書一定有益,我堅信這一點。世界上的歷代偉人,那有一個是沒文化的人?他們的智力都很高,這自然是那些好的書籍給予的智慧積累才形成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是一個天才。我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靠讀一本又一本的書長大的,二者不可缺一。

竊讀記讀後感12

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課就是《竊讀記》,這篇文章是由我國大名鼎鼎的作家林海英撰寫的,讓我感受頗深。

文章中作者回憶了童年時期的讀書生活,因為她酷愛讀書,卻家境貧窮,沒錢買書,只好偷偷的到書店去竊讀,她竊讀時有着苦樂交織的複雜感情,雖然從書中得到了知識和快樂,但是要時刻提心吊膽提防老闆或者店員,還千方百計隱藏自己,生怕被發現,可謂十分辛苦不易,有時為了讀一本好書,她要去幾家書店才能看完,雖然如此,但她仍然摯愛讀書,常常讀得如痴如醉,忘記時間。她這種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對書的渴望真令我感動。

再看看我們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父母都支持我們讀書,我們想讀哪本書父母就會給我們買哪本書,而且學校也開展了共讀共寫活動,和本文作者那時候相比我很慚愧。所以我要向她學習,學習她那堅毅刻苦、勤奮好學的精神,同時我們更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不蹉跎歲月,要時不我待。總之通過讀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回味無窮。“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開啟智慧,讓我們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為座右銘,在知識的海洋裏不斷學習和進步,讓我們一起好好讀書吧,在讀書中不斷成長!

竊讀記讀後感13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竊讀記》,使我感受頗深。《竊讀記》這篇文章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去書店竊讀,從書中得到了很大樂趣的事,她常常光顧書店,卻從不購買書,所以她想方設法地把自己隱藏起來。

藏在人羣中或者貼在一個大人身旁。直到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書店的日光燈也亮起來的時候,她才依依不捨地離開。有時還會為了看完一本書而跑幾家書店。她這種強烈的求知慾和對讀書的渴望真令人感動。文章裏令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仔細想想,這句話有着很深的含義。老師告訴我們,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

對我們來説,書籍和糧食同樣重要,因為書籍就是我們的精神糧食,它可以使我們增長知識,豐富我們的精神世界。可見,讀書是多麼重要啊!現在,雖然我們時時刻刻都可以讀書,但是卻有些同學不愛讀書。想一想從前,作者要讀一本書有多困難啊,我們應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高爾基曾經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杜甫也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面,還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讓我們養成愛好閲讀的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吧!

竊讀記讀後感14

最讓我難忘的課文是五年級第一學期的《竊讀記》。每當想起這篇課文或讀起這篇課文,心情就像平靜的湖面一般,往裏面扔一塊石頭一般,蕩起無數條彩色的波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課文主要講作者——林海音從小就酷愛讀書,彷彿書就是她的精神糧食。不管是赤日炎炎還是傾盆大雨,不管是腿痠腳麻還是飢腸轆轆,都堅持看書。

這種精神讓我感動的流淚。讓作者和我相提並論,我真是羞愧啊!真想有個縫隙,讓我鑽進去。

記得那天,同學借幾本書給我看,我原本很高興,彷彿是寶貝一般捧在手裏。誰知我翻開幾頁,覺得不好看,便扔在一邊不管。剛放下,眼前便出現一副景象——林海音腿痠腳麻着看書。我心有所感,便又拿起書認認真真着看了起來。誰知這裏的內容一下子吸引了我。大千世界無所不用啊!世界上有一種牛奶樹,只要刮一下,便有牛奶流出來,並且牛奶是優良的,比我們這裏賣的蒙牛奶還要優良呢!你説這書是不是好東西啊?

於是從那時起,我便和書成為了朋友,並與書永不分開。你們喜歡書嗎?願意和書交朋友嗎?

竊讀記讀後感15

讀了這篇課文,我從:“我就像一匹餓狼,貪婪的讀着。”這句話看出作者實在太“餓”了。之所以作者躲開老闆,是因為作者家境貧困,沒錢買書,所以像她這樣只讀不買的人恐怕沒有。課文最後那句話讓我深深的記着是因為這句話的含義:讀書長大時指精神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

記得有一次,媽媽帶我去書店看書,我無意中看到了一本叫《淘氣包馬小跳系列之跳跳電視台,當時我就被淘氣包馬小跳這個名字給迷住,同時我還知道了,寫作文首先題目要取得有創意,讀者才會有心思讀下去。我翻開書,開始聚精會神地看,書裏講的是馬小跳和他的三個夥伴共創電視台,遇到的各種事情,如:這個節目能不能通過審核……

我們現在的條件都很好,到書店裏想看就看,店員也不會趕你走,所以不用像作者那樣竊讀。

書給予了我們許多,教會了我們許多,然而書對於人的真正意義在於人自身的體會與成長,人對書真正意義在於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書真是我們的好老師啊!

竊讀記讀後感16

在暑假裏,我就對五年級課文有着很強的好奇心,五年級的課文是多長的?五年級的課文難嗎?在剛看完《竊讀記》這個課題之後,我又對課文產生了很強的好奇心,作者是怎樣竊讀的呢?作者又會有怎樣的竊讀經歷呢?這幾天,我就閲讀了《竊讀記》這整篇課文,在課文裏找到了答案。我還從中感受到了作者林海音在書店竊讀時候的感受:是酸的,是累的,是提心吊膽的,還是甜的,是竊喜的,是快樂的,為了收穫知識,她也很不容易;我還體會到了林海音愛讀書的好品制和她去書店竊讀的壞品質這種事情的兩面性。

在看完《竊讀記》這篇課文之後,我拿課文中的林海音和我自己比較。我發現,林海音和我都是很愛看書的,可是,她是自己去書店竊讀,我是和家長一起去書店買書,我能從中感受到作者是非常節約,捨不得用家裏的錢去買書的,而現在的我們,是非常浪費東西的。我要向林海音學習她的這種良好的節約品質,並發動我的親人、我的朋友們一起學習林海音的節約品質。

看完這篇課文,我有很多的見解,我也學到了一些東西,比如説要節約東西這樣的道理。我喜歡看書!

標籤: 讀後感 竊讀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wd94l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