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1

本書可以説是學生的知音,這是多少孩子嚮往的學習生活呀。如果孩子能接受這樣的教育我想他們對學習再也不會恐懼,學習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和快樂。回想現在的孩子真是有太多的壓抑了,寒窗苦讀是一個千年不變的讀書寫照,學生的笑臉從多到少,從天真到負重,……正如書中的小林老師——巴學園的校長所説:“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為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不過我也由衷為小林先生而感慨,他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是很難再現的。他可以不為小學的校園建圍牆——如果這所學校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不出安全事故才怪。他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選擇自己想坐的位置,以至書中的泰明死了,也沒有因為坐位空着而勾起學生的傷感——如果現在每班達40人以上的班級,學生不因此而亂套才怪。他可以讓學生到小溪邊野炊,小河邊散步,大海邊游泳、墓地裏扮鬼——今天的學校可能做到這樣嗎?

看完了這本書感慨挺多,小林老師常説:“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處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雖然我們不可能使小林老師那樣如些徹底地去開發學生的天性,但是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地範圍內去呵護學生的天性,儘可能讓他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一點。路遙曾説過: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應心平靜氣地繼續耕種。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人一個發展的空間。儘管這是一份夢想,但我依然堅持。本書可以説是學生的知音,這是多少孩子嚮往的學習生活呀。如果孩子能接受這樣的教育我想他們對學習再也不會恐懼,學習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和快樂。回想現在的孩子真是有太多的壓抑了,寒窗苦讀是一個千年不變的讀書寫照,學生的笑臉從多到少,從天真到負重,……正如書中的小林老師——巴學園的校長所説:“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卻發現不了美,有耳朵卻不會欣賞音樂,有心靈卻無法理解什麼是真。為會感動,也不會充滿激情……”

不過我也由衷為小林先生而感慨,他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是很難再現的.。他可以不為小學的校園建圍牆——如果這所學校沒有足夠的吸引力,學生不出安全事故才怪。他可以讓學生自由的選擇自己想坐的位置,以至書中的泰明死了,也沒有因為坐位空着而勾起學生的傷感——如果現在每班達40人以上的班級,學生不因此而亂套才怪。他可以讓學生到小溪邊野炊,小河邊散步,大海邊游泳、墓地裏扮鬼——今天的學校可能做到這樣嗎?

看完了這本書感慨挺多,小林老師常説:“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具有着優良的品質。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影響,有來自周圍的環境的,也有來處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良的品質可能會受到損害。所以,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品質’,並讓它們發揚光大,把孩子們培養成富有個性的人。”雖然我們不可能使小林老師那樣如些徹底地去開發學生的天性,但是我們可以在力所能及地範圍內去呵護學生的天性,儘可能讓他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一點。路遙曾説過:只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要;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應心平靜氣地繼續耕種。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給每人一個發展的空間。儘管這是一份夢想,但我依然堅持。

關於《窗邊的小豆豆》讀後感1500字2

文中的巴學園是一所學校,一所專門收所謂的“特別學生“的學校。小豆豆是個在一般人眼中名副其實的“壞學生”,文章1就講了小豆豆的媽媽和老師的見面,老師説小豆豆在上課時候注意力不集中,不是不停地拉抽屜,就是對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要麼就是站起來對窗外的宣傳藝人打招呼,然後請他們表演,好不容易等藝人表演完一曲,也已經下課了。

這麼一來,老師還能講課麼?老師説呀説。一大堆的事例,媽媽也覺得實在不好意思再麻煩同學打擾老師了。最終媽媽領着豆豆到了另一所學校,她沒有告訴豆豆她是被退學了的,因為她怕打擊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接着,精彩的巴學院生活才開始……

説心裏話,我是羨慕小豆豆的,調皮的她碰到了一個超級棒的小林宗作校長,小林校長對幼兒教育有他獨到的見解。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我也羨慕小豆豆有一個寬厚仁慈的媽媽,直到她二十歲之後,媽媽才跟她提起小時候因為太過調皮被退學的事情。

如果當初在小豆豆還是個六歲的孩子時,媽媽説:“怎麼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學!我們只好再找一個學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學,就沒有學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這種教育。所以我覺得每個老師與家長都應該來讀讀這本書,來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你會發現小林校長和小豆豆媽媽的這種教育方式很適合孩子的成長,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點。

我覺得書中不僅是作者對自己在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而是在提倡和介紹一種教育制度。

巴學園最妙之處是教導學生尊重別人,尊重自己。也就是現在我們所提倡的“愛人,愛己”小林校長真正地實現了這一點。

如何尊重自己,愛自己呢?那就是通過實現別人對孩子的尊重,讓他自己贏得信心,和自尊,那麼自重也就在心中建立起來了。對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要給予特別愛護,這種愛護不是溺愛,而是適當地用一些方法幫他跨越一些自己因為身體缺陷而無法完成的任務。

在書中有一個得了侏儒症的孩子,校長為了他舉辦了學校的“小型運動會”。在他根本無法跳過比自己高很多的木馬時候在背後暗暗地幫了他一把,使他得到了自信。也贏得了同學們的讚歎。這麼一來,培養了殘疾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補償———自尊和自信。這對他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後來這個男孩過着正常人的生活,他也有完美的婚姻還在一家公司擔任了專門融洽同事們人際關係的職位。

諸如此類的例子,多不勝數。其實天下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只是某些孩子生性好動(比如小豆豆)和一些孩子比較大咧咧。但是不管他們因此犯了錯誤還是怎麼樣,都不可以妄下“壞學生”的定論。他們都需要尊重。

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注意,先尊重學生,嘗試從他們的那個角度想一下這件事情,弄明白他們為什麼這麼做。跟他們平等地交談,解開他們的心結,然後再教導,巴學院就是這樣。比如説,巴校長第一次見小豆豆的時候聽她講了四個小時話,不打斷,知道她想停的時候才停。這就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夠溝通。而現在很多教師和家長恰恰忽略了這一點。

巴學園,儼然一個教育的理想園,正是因為這樣一位理想的校長---小林宗作校長。他對幼兒教育有獨到的見解:他很有創意、會想到用廢棄的電車改裝成上課的教室;他尊重兒童,擁有着博大的人文情懷。他很有耐心連續聽六歲的小豆豆説四個小時的話而不打呵欠;當小豆豆把糞坑裏的東西全撈出來堆成一座小山,校長先生只説“弄完之後要放回去喔!”他會細心呵護每一個孩子,哪怕是一個生理有缺陷的孩子。

不由自主對這個“頭髮稀疏,牙齒脱落”的老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我想我已經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東西,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們的價值就在能把孩子的這種本真發掘出來並保持下去,讓他成為他自己。

這本書不僅讓我記住了“巴學園”,記住了小林老師,記住了一個慈祥的媽媽,讀出了怎樣去面對一個孩子的行為,讀出了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重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xj72r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