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有關逍遙遊的讀後感(通用4篇)

有關逍遙遊的讀後感(通用4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逍遙遊的讀後感(通用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有關逍遙遊的讀後感(通用4篇)

逍遙遊讀後感1

《逍遙遊》,這是莊子文章知名度最高的一篇。奇大無比,展翅高飛,由北到南的大鵬,在國人心中留下了非凡的印象。對這隻大鳥,一般取其志向高遠、無拘無束的形象,但是細細深入閲讀,它的境界只是比蜩、學鳩、斥鴳高而已,仍然沒有擺脱外物的限制。這樣的大鳥,想要高飛到九天,就必須依靠海運,既然依靠海運,它就受限於海運,它就沒有達到莊子所説的絕對的自由。鳥類世界如此,人類世界也是如此。汲汲於功名利祿的世俗之人,就如同蜩、學鳩、斥鴳,而擺脱了名譽是非的宋榮子、列子則如同大鵬,而無己、無功、無名的至人、神人、聖人,才是作者所效仿追求的對象,他們順任自然,無所求,自由自在。

在闡釋自由思想的同時,作者順便論證了認識的侷限性。蜩、學鳩、斥鴳,認識不到大鵬南飛的目的意義,它們甚至瞧不起大鵬。生命短暫的只有一個早晨的菌類,自然無法理解一個月,能活幾個月的蟪蛄,自然不懂年的概念,眾人只能嚮往長壽的彭祖,卻不知道有千年壽齡的冥靈,大椿。肩吾理解不了接輿所説的居住在“藐姑射之山”的神人。惠子也只知道用葫蘆做飄,用樗做木材,不知道用大葫蘆當船,用大樗樹來乘自由之涼。這就是知識上的“聾盲”。這一論點在《齊物論》《養生主》又有換樣的論述。

作者還闡釋了目的和工具的相對性。一杯水可以浮起一根草,而要想浮起一個杯子一杯水是不夠的。郊遊要一天的乾糧,周邊遊需要一兩天的乾糧,長途遊則需要更多的乾糧。工具有助於實現目的,反過來説,目的又受限於工具。人一旦有目的,也就受限於實現目的的工具了。要想實現自由,那就要摒除目的,人生就不要有所求。無意義的意義,就是生命的大自由,就是像神人那樣,不關世事,自由自自地活在世俗之外。當然人的一生(生命)也可以作為工具:自己的工具,他人的棋子:以之去實現人的某些追求,一旦如此,我們的生命也就會被利用,進而喪失自由、喪失生命,要想保存生命、保全自由,我們就要無用,於世俗於他人無用,於自己無求。

按照個人的理解重新梳理《逍遙遊》的思路就是,認識具有侷限性,因為這一侷限性,我們看不到目的和工具的相對性,自然無法理解人一旦有所求就會對生命有所損。理解了這一邏輯,我們要想頤養天年,保持生命的大自由,我們就要剔除所有的一切人生預設。

努力追求世俗的成功時,我必定要付出代價,可是我如果像莊子那樣無所求,我這副皮囊又有何意義呢!我已被社會價值感教育成功洗腦。可是,現在的我也,既沒有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沒有獲得莊子的自由感,那麼我的意義何在呢?

如何看待《逍遙遊》,境遇不同,理解自然不同。不過,順境逆境,得意失意,都不防讀讀《逍遙遊》:順境得意時,清醒一下;逆境失意時,清高一番:精神的自我救贖。

逍遙遊讀後感2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莊子《逍遙遊》

“鵬之徙於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讀着這令人激情澎湃的文字,眼睛仍停留在書本上,心卻已經隨着莊周去那南溟逍遙的暢遊一番了。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其邪?假如我是那展翅欲飛的鵬鳥,我會不會去豔羨天空的湛藍和雲朵的潔白?亦或是僅隨本心,飛向廣闊的南溟?

自古以來,大鵬便被人們賦予各種深刻的含義,大多是用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和遠大理想。可是我卻覺得,此“逍遙”非彼“逍遙”,“逍遙”在詞典中的本義便是悠遊自得的.樣子。而拼盡全力去追夢的路途註定無法逍遙自在,怡然自得。當鵬鳥不再逍遙,它還願意去那如夢般玄幻未可知的南溟麼?

讀逍遙遊,最羨慕的,最喜愛的自然是鵬鳥的逍遙,而莊子作為道家思想的繼承者,主張不爭名奪利,主張隱逸避世,他筆下的鵬鳥自然是他思想的化身,他筆下的《逍遙遊》自然是絕對逍遙的。其實鵬鳥御風而行,它的最終目的地可能並不是任何一個固定的地點,途中經歷過的風景也好,北冥也好,南溟也好,天下之大任我逍遙,這難道不是自由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麼?

在《逍遙遊》中,除了鵬鳥這個主角,蜩,學鳩與斥鴳這幾個配角也讓人眼前一亮。“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而彼且奚適也?”斥鴳最多隻能飛到數仞,它的眼界必定不能與大鵬相比,所以嘲笑大鵬南徙也情有可原,它的眼界被自己僅能看到的一小方天空束縛着,他不能夠向鵬鳥一樣盡情的遨遊。文章中多次運用對比的手法,不僅僅是學鳩與鵬鳥,還有適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對比,還有小智和大智的對比,小年和大年的對比等等。但這眾多的對比只是為了突出強調“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與定乎內外之分的宋榮子,御風而行的列禦寇之間的對比。先揚後抑,先對宋榮子和列禦寇大加誇讚,然後再通過貶低他們來引出文章中真正想要推崇的人,那就是修養最高,物我不分的至人,無所為無功利的神人以及不立名的聖人。這三者都是莊子的誇大之詞,亦或者説是想象中的人物,因為人活在世間根本就做不到完全無我,莊子所追求的絕對逍遙也是無法實現的。

雖然莊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能夠達到,但對於莊子本人來説,擁有豁達的情懷,不刻意追求功名利祿,不被凡塵俗世所侵擾,保持一顆超然於外的心,難道不是另一種踐行逍遙的方式麼?正所謂“子非魚,安之魚之樂?”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莊子筆下的大鵬需要憑藉六月的大風才能夠飛行,待到風停歇下來的時候,鵬鳥雖然不能夠御風而飛,但仍然可以簸卻滄溟之水。在順境時可以乘風而上,在逆境時也可以不必狼狽度日,這才是真正的瀟灑。莊子雖貧,其廣闊之胸襟足以支撐他笑看人生,這何嘗不是一種逍遙?願鵬徙南溟時,逍遙任我行。

逍遙遊讀後感3

孔子被人們稱為“聖人”,把莊子稱為“神人”。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願做一隻在淤泥中拖着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願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於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一提到莊子,我們就會想到他的《逍遙遊》。莊子的《逍遙遊》居《莊子》內篇之首,文采絢麗,想象奇詭,構造種種神仙方物以喻世警人,奠定了莊子哲學的基調,也使我輩讀者得以一窺莊子文采的精妙。《逍遙遊》成為傳世經典之作,歷千年而不衰,也向我們昭示了莊子哲學的勃勃生機。

《逍遙遊》借鯤化為鵬徙南冥的寓言闡明作者蔑視人間一切功名利祿以求不受外無限制的絕對自由觀,是莊子精神的集中體現,也貫穿了整個中國的思想史及文學史。其對當代人的啟示,在於其超脱精神,提升自我的心靈境界。在莊子的時代,如司馬遷《史記》所作浮世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功利的社會營營苟苟,紛擾異常。但在莊子看來,人世間的一切爭鬥,權謀,都不過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陷於其中,則終身受累,不能自拔。

兩千三百年前的莊子時代如是,我們今天的生活又好到哪裏去了麼,在市場經濟大潮衝擊下的今天,很多人價值迷失,心靈恍惚。他們終日忙忙碌碌,鑽營謀取,或是注重物質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它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

有些人捨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的是去泡網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天道日淺,人慾日深。人類如何才能跳脱出“野馬塵埃”,如何才能和蜩與學鳩相區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閒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它,理解它,做一個現代的”至人,神人,聖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暢遊。他們需要澄明的智慧,人們對抗物慾橫流的社會可以從兩千多年前的莊子那裏得到啟迪社會的進步。

如何才能達到絕對精神自由的“逍遙”之境呢,莊子無疑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那就是“無名”、“無功”“無己”。真正的自由,在莊子這裏,不是由否定世界而獲得的,而是由主觀上的超越世界達到的,真正的自由者是在精神上得到自我的解脱。

逍遙遊讀後感4

在莊子的《逍遙遊》中,講了這樣的一則故事:堯讓天下,許由不受。

莊子的故事是這樣説的: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屍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用現在的話説: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説:“太陽和月亮都已升起來了,可是小小的炬火還在燃燒不熄;它要跟太陽和月亮的光亮相比,不是很難嗎?季雨及時降落了,可是還在不停地澆水灌地;如此費力的人工灌溉對於整個大地的潤澤,不顯得徒勞嗎?先生如能居於國君之位天下一定會獲得大治,可是我還空居其位;我自己越看越覺得能力不夠,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

作為君王的堯,讓天下讓的不能説不夠誠懇,他把許由比作太陽和月亮,而把自己比作小小的炬火;他把許由比作天上的及時雨,而把自己比作徒勞抗旱的人。他心甘情願地讓賢於許由。

堯讓天下讓的誠懇,直接,許由拒絕接管天下拒絕的坦率、乾脆!

許由回答説:“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獲得了大治,而我卻還要去替代你,我將為了名聲嗎?‘名’是從屬於‘實’的附屬物,我將去追求這次要的東西嗎?鷦鷯在森林中築巢,不過佔用一棵樹枝;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你還是打消念頭回去吧,天下對於我來説沒有什麼用處啊!廚師即使不下廚,祭祀主持人也不會越俎代庖的!”

許由不願意在天下大治的情況下,擔一個君王的虛名,他寧可象鷦鷯在森林中築巢,僅僅佔用一棵樹枝;象鼴鼠到大河邊飲水,不過喝滿肚子。

許由是莊子心中那種無己、無功、無為,追求逍遙境界的神人,是不肯為身外之事所羈絆身心的至人,君王的權勢,在許由看來,不過是人生的枷鎖而已。

莊子借連叔的口,講出了許由的心裏話:“之人也,之德也,將旁礴萬物以為一,世蘄乎亂,孰弊弊焉以天下為事!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是其塵垢秕穅將猶陶鑄堯舜者也,孰肯以物為事?”

用現在的話説:“神人的德行,能包容萬事萬物,使整個世界成為太平境界,他怎肯為天下俗事忙忙碌碌呢?這神人,外物沒有什麼能傷害他,滔天的大水不能淹沒他,天下大旱使金石熔化、土山焦裂,他也不感到灼熱。他的塵垢秕糠等糟粕物,都能造就出堯、舜那樣的聖賢人君來,他又怎麼會把外物瑣事當一回事呢!”

在塵世中,還有什麼職業比君王榮耀?在塵世中,還有什麼功名,比君王治理國家的功名更大?塵世中、還有什麼樣的地位能夠享受君王一樣的利益?連君王都懶得做的許由一樣的人,還有什麼樣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能夠對他的身心有所羈絆呢?

我想:許由、應當是老子眼中第一逍遙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vknm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