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贏的答案讀後感範文

贏的答案讀後感範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贏的答案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贏的答案讀後感範文

贏的答案讀後感1

2010年,第一次接觸到傑克·韋爾奇的著作.這位被譽為“全球第一CEO”、“最受尊敬的CEO”、“美國當代最成功、最偉大的企業家”的傑克·韋爾奇,在卸任通用電氣CEO後依然是全球關注的焦點。

《贏的答案》延續和深化了《贏》中開始的坦率對話,按照討論主題劃分為6個部分:全球競爭、領導力、管理的原則與實踐、事業、私營企業、及輸與贏。致力於解答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74個難題這些難題涵蓋商務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自主創業、家族企業經營、當前重大時事等話題,都是《贏》所未談及的。

在我以往在工作中,我不太願意談論“輸贏”,或者不願意承認我很在意輸贏。因為“輸”了我會感覺不爽,難受,沮喪,“贏”了則要低調,以免説我招搖惹口舌傷和氣;而當書中寫到:“贏是偉大的,不僅僅是“好”,而是真正—“偉大的”。”的時候,突然覺得太棒了,心情大好,簡直要拍掌歡呼。

我蠻喜歡傑克·韋爾奇的文風,閒話不説,直擊要害,最簡單的方式列出一二三,思路很清晰,特別是看贏或者贏的答案,通篇都是"要不咱們這麼着吧,一二三","要不咱們那麼那麼着吧,一二三",滿滿的激情正能量,要知道人家在GE那幾十年的底子紮實着呢,説什麼都是底氣十足。

從宏觀角度洞悉全球競爭態勢,揭示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崛起的原因,將自己多年身為企業高管的企業經營之道傾囊相授;向渴望事業成功的職場人士和躊躇滿志的大學生出謀劃策。

傑克·韋爾奇站在哲學的高度辯證探討輸與贏的命題,我一次次想起ALEX老師在紅黑給我們的“教訓”

這些論述通過74個細緻入微的問答形式深入淺出的分析和精悍的文字表達於一體,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閲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就象在和一個智者交流。心中的心中的困惑,糾結與矛盾,都有好的思路指引或答案。

贏的答案讀後感2

平心而論,2005年中信出版社與全球同步推出的《贏》真是一部商業成功指南的典範之作,題材全面、客觀公正、誠實坦率,最重要的,它簡潔而鮮明。如何才能贏的思維充斥在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朋友、我所接觸的大部分客户中。事實上,整個國家也是如此。關於如何改善並提升工作、生活、經濟狀況的討論和爭論隨處可見,同時人們又極其渴望發起和參與到這樣的談論中去。這種追求更進一步地成就或者改變尚不令人滿意現狀的情緒之普遍,足以讓社會學者和政治家重新定義中國市場經濟現階段的社會和經濟結構以及未來增長潛力。

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人們對商業管理類書籍的期望相當的高,並且驚人一致。正如杜魯克在《管理實踐》一書中所説的:“我們所知的所有偉大的商務營造商,從佛羅倫薩文藝復興的美第奇家族,到十七世紀末英格蘭銀行奠基人,再到今天IBM的托馬斯·沃森,都曾有一個明確的事業理論來指導他們的商業行為和決策。”大部分希望在生活、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要麼毫無耐性從傳奇人物看似瑣碎絮叨的自傳中揣摩成功的`真正邏輯,要麼根本沒有信心從管理學家令人昏昏欲睡的大部頭著作中歸納管理的經典理論,人們總是寄希望於快速掌握大人物的成功之道。所以《贏》一書輕而易舉地在那些熱衷於時尚管理思潮和快速解決方案的管理著作中脱穎而出。

《贏的答案》仍然延續了《贏》輕鬆明快的敍述和謙遜平和的語氣;只是《贏的答案》將如何贏的疑問和分析更直截了當地展現了出來。好在韋爾奇是一個成熟幽默、洞察人情的有趣傢伙,他了解你思考問題的尺度和方式,不管他給予你的答案是肯定還是否定,都是堅定和友善的。在這一點上,他更像一個分享心得、人生經驗的魅力老先生,而不是管理着一個價值4000億元企業的冰冷老頭。所以這場200頁的對話一點也不宂長乏味。

與《贏》一樣,《贏的答案》同樣包含幾個關鍵部分:關於全球競爭,描繪了他所認識的積極進取的新世界;在領導力部分,分享瞭如何當一個好上司的心得;在管理的原則和實踐部分,韋爾奇則告訴我們怎樣帶領企業走向成功的經驗和例子;而在事業主題上,他態度鮮明地支持對生活、自由以及對事業有成的渴望,並給予大家很多友善和建設性的意見;關於私營企業的一些問題,他和一些提問者探討了為家族企業工作的得失;最後,在輸與贏的話題上,他直言不諱並且公正有力地亮出他的旗幟:企業是向善的,企業是社會的強大引擎,是世界繁榮的基礎。可以説,《贏》是商業和生活的普遍指導原則;而《贏的答案》是針對商業和生活決策困境的典型答案。

《贏的答案》回答了讀者提出的74個問題。韋爾奇挑選那些問題的眼光確實高超,問題中涵蓋了新老市場、大中小規模、成熟程度不同的企業、地區中發生的問題,比如歐洲有些較為保守的企業思考是否停止外包,而一些更成熟市場的企業則為進入中國或者其它地區市場猶豫不決;非洲大多數年輕人熱衷於自己的創業問題,而那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則普遍關注那些消除陳舊思維和官僚作風帶來弊病的問題。因而,不管作者提供的答案是否中聽,這些問題只要一拋出來,就能吸引大批讀者。當然,這些解答不能解決讀者的所有疑惑,經典管理論叢也不能。

事實上,作為一個管理諮詢的從業人士,書中所有的74個問題都引起了我的極大興趣。我在參與公司高級合夥人與客户高管層的項目商談中,不止一次發現,隨着雙方信任的推進,他們並不僅僅圍繞着我視為商業核心的戰略性話題,而是在更廣泛的問題上進行探討。比如如何提升產品在新市場的佔有率,或者如何驅動現有團隊更積極地實現營銷目標,還包括諸如如何招聘人才、何時是融資最佳時機,甚至如何處理一個公司違反商業道德但業績不錯的老員工等等。這促使我真正認識一個領導者或者管理者,需要多元化的能力,特別是在國內現階段的商業環境中。

中國的企業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需要豐富他的見識和能力,或者更準確點説,企業中大部分的問題已經無法被市場自然增長、企業規模擴大所掩蓋。此外,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就有着一大批躊躇滿志、躍躍欲試、時刻準備一展抱負的年輕人,有一大批渴望更高平台和追求最佳創業機會的職業經理人,有一大批思維活躍行動敏捷的私營企業主,所有這些人和所在的組織都需要為他們與日俱增的疑惑找到答案。

當然,對讀者來説並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感同身受,但是韋爾奇式的管理思想和原則貫穿始末。不管讀者所在企業的規模大小、行業迥異,韋爾奇不遺餘力地為我們構建這樣一個組織,從它的CEO到職能總裁到部門經理再到任何一個員工,都瞭解和遵照這一準則和評估體系,態度鮮明和激情充沛地貫徹執行,並且不達目的不罷休。我們可以清晰感受到一個擁有共同價值觀、坦誠溝通和績效文化的成功企業折射出來的強大競爭力。

還有,那些希望通過本書來解決領導和管理一個企業的所有商業困境的讀者可能會失望。因為了解公司的目標和準則是一回事,真正把它落實貫徹到位,領導一個公司或者業務部門在競爭中脱穎而出又是另一回事。得到了答案永遠不等於贏得了夢想。如果沒有追求進步、渴望成功和卓越的勇氣,沒有對管理思想和原則的始終如一的堅持,答案僅僅是答案,和所有商學院課程、管理著作、管理論壇的嚴肅或不那麼嚴肅的談經論道一樣,毫無意義。韋爾奇是那種擁有着敢於變革、毫不妥協、身體力行、不厭其煩的一切堅硬品質的傢伙,我相信這一切來自於一個真正企業家的巨大勇氣。你首先要誠實地審視一下自己,我是否擁有了這種來自內心的勇氣,如果是,就按照韋爾奇所説的,“照我説的去做,但不要學我”。如果不是,韋爾奇早就告訴我們了另一個答案,“GE永遠不會在一個沒有績效文化的企業裏推行差別化管理制度”。

總之這雖然不是一本偉大的書,但的確值得一讀。我會把它推薦給有企業家精神的年輕人,但不是對先進管理技術頂禮膜拜的管理者。

贏的答案讀後感3

《贏的答案》是《贏》的續集,很多內容是重複的,因為很多是韋爾奇一直強調的價值觀。而且,比起《贏》來,《贏的答案》有更多的心靈雞湯的成分。

和上篇對《贏》的書評一樣,分成兩類來説下我的閲讀感受。

一、關於企業的競爭

1.進入中國的危與機。關鍵在於如何利用中國巨大的規模優勢,包括市場、採購等,來提升自己的生產效率和優勢,最終提高競爭力。

2.歐洲的興與衰。過去35年裏面,美國經濟新創造的就業機會是5700萬,而歐洲35年裏面總計是400萬個(且很多是來自政府部門),歐洲的問題,尤其是法國、意大利和德國,在於陷入了一成不變的泥潭,缺乏創新的精神,政府追求的高福利反而降低了人們的活力。

3.戰略和變革實施。一定要重複,要重複溝通,重要的事情説N遍,並且用數據説理。比如韋爾奇的自傳裏曾經提到,GE的“數一數二”戰略已經被韋爾奇説得自己都覺得噁心了。而恰巧前幾日參加婚禮,遇到一位做江小白銷售的經理,江小白在為京東等企業做的年會用酒上,就直接把年度目標寫在酒瓶上,喝酒時把目標幹下去。參考江小白的營銷手段,如果企業能把戰略或目標,融入酒瓶,或者甚至是公司的餐巾紙上,可以做很好的宣貫,當然,前提是這個戰略必須要清晰、明確和簡單易懂。

4.如何激勵員工:1)錢錢錢 2)感覺:比如工作內容拓展、培訓、表揚、慶祝。

5.如何判斷公司的穩健性:員工敬業度、顧客滿意度和現金流。

6.關於競爭對手:商場不是競技場,非得你死我活。競爭對手的存在,反而是好事。最理想的狀態便是與高水平的對收同台競技,並且努力去贏。有一句古話,即使別人的蠟燭滅了,你的蠟燭也不會更加明亮,而只能讓整個房間的光線更加暗淡。

二、個人職場

1.個人努力要超過領導的預期,提交的東西能夠具有建設性,拓展上司的思路,讓上司震驚,對你新生敬畏,推動公司的發展。同時,也需要把自己對成功的渴望償債心裏。

2.對公司或上級的不滿:應該“讓自己的失落更具有建設性”。坦誠交流,不要讓困惑變成憤恨,也不能用灰色眼鏡來看企業,而應該將精力花在提出建設性的好點子上。在自己上兩份工作中,其實內心的想法中,對上級和公司有各種的不滿,最終不得不離開,但現在後悔並非是離開了,而是離開前沒有積極地努力,沒有和上司好好溝通,也沒有更多的想一想自己能夠提出什麼建設性的好點子,反而覺得自己是懷才不遇,很多時候沒能看到上司和同事的閃光點,但同時心裏面又有點小小的自卑。可能在HH,而正是因為我的消極狀態,導致上司發現了我內心的不滿,因為我害怕暴露自己的情緒弱點,所以也沒有和上司溝通,最後疏遠了,而我反而簡單的把責任推卸為新歡和舊愛的原因。木已成舟,以此為鑑,不要再做怨婦。

3.如何建立自信:小勝累計法。制定現實的目標並實現,實現之後再指定稍高的目標。

4.創業的條件:1)超級創意(Big Aha) ;2)承受失敗、風險;3)能夠吸引到優秀的人一起追逐夢想(講情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rqv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