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1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標題深深吸引住了,她説,《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

剛翻開書,她又説:“教育一個男人,是教育一個人;而教育一個女人,是教育一個家庭,教育三代人,也就是教育一個民族。所以,教育女人,比教育男人更重要。”如此霸氣而直接,敢情我的成熟還需要你來教嗎?

沒錯,成熟也需要人來教!該書很多語句循循善誘、如細水長流進心田,若細細品味,能夠讓很多女人少走彎路,甚至從死衚衕中調轉頭來,讓一切豁然開朗。你無法否認,很多東西懂的越早,女孩子才會更加圓潤不失風度,才會更加平和睿智聰慧。有些俗稱安全感的東西,也往往是出於這些知識的積攢,是它們讓人心中有了底氣和勇氣,去應對各種飄搖或動盪不可知的未來以及未來與你一起風雨征程的那個人。

曾經有人跟我説,20歲的女人看學歷,30歲的女人看能力,40歲的女人看資歷,50歲的女人看閲歷。從中可以看出,除去那些懵懂迷惘大段空白的青春年華,剩下的都需要一種成熟來作支撐。無論是能力、資歷還是閲歷,都產自與社會之間的切磋、磨礪與錘鍊。作為女人,我們需要吸取天地之精華,需要讓無數血淚昇華成勇氣與力量,去成就一段段成熟與成功。

但是,你或許又要問,成熟比成功重要嗎?成功是顯性的,外在的,它也是資歷的組成部分之一。可成熟卻是無形的,內在的,它的價值常常無法一眼看出。再者,一個成功的女性難道還會不成熟嗎?不成熟又如何成功?

如果你和我一樣有上述疑問,那真該好好看看這本書。首先,它會告訴你,餘秋雨先生也對“成熟”下過這樣的批註: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目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樂,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四周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喧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泊,一種無需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

我想,簡單地去理解,或許跟《聖經》中所宣揚的精神竟也吻合:鄰人若打你的左臉,你還要伸出你的右臉。這是一種寬容大氣、從容睿智,更是一種化險為夷、處變不驚。不要等到一切都已經發生了、經歷了,你才想起這些精神,不要等到傷過了、痛過了,你才悟出這些道理。如若早些時候有人指點,生活的底色便換了一層,會更明亮些。

寫這些是為了説明成熟與成功並沒有前因後果的關係。有些在事業上很成功的女性,在感情上卻往往是個失敗者。有些在家庭外八面玲瓏的女性在家庭內卻只能暗自垂淚。當我們在面對成熟和成功的時候聯想到情商和智商,前述問題便再一次不證自明瞭。

書中諸如此類的睿智還有很多,如何讓一個男人愈加地愛自己?如何讓一個男人永不會出軌?更本質地説,你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愛情嗎?我想到一個笑話:一位女子,開出的徵婚條件有兩點:1、要帥, 2、要有車。電腦去幫她搜尋,結果:象棋。這位女子不服搜出的結果,又輸入:

1、要有漂亮的房子,2、要有很多錢。電腦幫她再次搜尋的結果:銀行。此女子仍然不失望,繼續輸入條件:1、要長得酷,2、要有安全感。結果搜出的結果是:奧特曼。此女子仍然不失望,繼續輸入條件:1、要帥,2、要有車,3、要有漂亮的房子,4、要有很多錢,5、要長得酷,6、要有安全感。電腦幫她再次搜尋的結果:奧特曼在銀行裏下象棋。

很多人跟着社會的大流,在尋求真愛的過程中為自己希望的幸福貼了各種標籤,以為只有都“中標”了才算的上是幸福,有了幸福才能談愛情。每個女孩都追求這種愛情,結果追成了水中的明月。因為,這只是別人的或者是別人告訴你的幸福。而其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在尋找什麼是適合自己的過程中,逐漸地就成熟了。

我老説女孩,那麼女人呢?一個女人,40歲有了資歷,50歲有了閲歷,難道就不需要學習這些“成熟”了嗎?或許未必吧。成熟和成功都是學習的過程,我很想對本書的作者李玲瑤説,的確,我的成熟需要你來教。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2

讀了《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後,我總結出以下六點:

1、結婚不是要選最好的,是要選最適合的。

伴侶要和自己相處一輩子,因此不能像裝飾品一樣,是為了擺在家裏好看,帶出去給人稱讚的。心理學上“匹配”match是個中性詞,它沒有所謂的好與壞。結婚不是要找一個比你更優秀、更成功的人,而是要找一個跟你相投,使你心情愉快、能與你和諧生活的人。如果有一個人能夠理解你、欣賞你、包容你,理解你的個性,欣賞你的優點,接納你的缺點,並且讓你盡情發揮自身潛能,那麼,他就是最適合你的人。

《聖經》裏説:‘人要謙卑,不僅在上帝的面前謙卑,在你的伴侶面前也要謙卑。

2、男人需要的是什麼?女人需要又是什麼?

男人需要尊重,女人需要愛。什麼又是尊重呢?

尊重丈夫就意味着不過度批評他,不侮辱他,當然也不嘲笑他。男人拼命在外工作,為的就是得到妻子的尊重。在生活中,如果你冒犯了對方,那麼找一個適當機會及時道歉,以設法挽救過失,讓他知道你後悔做了那些事。

道歉從沒有讓我感到丟人”,這是丘吉爾説過的話,有一定道理。對於一個男人來説,你尊重他越多,他就會為你做得越多。

尊重是一個男人最深層次的價值需求。在婚姻中,妻子並不需要通過命令達到自己的目的,只要給予丈夫足夠的欣賞、尊重、感謝,他們便會樂於幫忙——這是男性的天性使然,被所愛的人尊重、肯定,是他們動力的源泉。

3、女人的真善美

現代社會,女性有了和男性一樣爭取社會權益和地位的機會,這使她們能夠展示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但是,很多人因此進入一個誤區,即她們把證明的手段當成了目的,為了工作、社會地位,變得強勢、強硬,表男性化,內心粗線條,甚至比有些男性還不近人情。殊不知,這是得不償失的。因為,無論要如何證明自己的價值和能力,都不能失掉一個女人的本質,女性的“善與美”、温柔和細膩的特徵是上天賜給女性的禮物,是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

冰心老人曾説過:“如果這個世界上少了女人,就少了50%的真,60%的善和70%的美。”正因為有了女人的存在,世界才顯得格外美好與多彩。也有人用“有靈魂的藝術品”來形容女人,藝術品貴在形象的精美獨特,所以,足可見形象對於女人的重要性。

形象,體現一個人的修養與品位,顯露人的內在情操。它類似於你的“教養宣傳”——你擁有怎樣的生活態度、精神內涵,它都能幫你詮釋;而通過解讀你的形象,周圍的人才可以認識你,瞭解你,繼而成為你的客户、朋友或伴侶等。

形象有時候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屬於每個人的機會都是有限的,你沒有注重形象,使能夠決定你命運的人對你產生誤會,這是非常遺憾的事。因此,女人一定要認識到形象的重要性,贏就贏在起跑線上。

一個女人的外在形象,不單是指她的外貌、形體,還有服飾、裝扮、談吐、舉止等

美麗的外表有助於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維繫長久的人際關係則依賴於穩定、寬容、友善等積極的人格特質,外貌的作用隨着時間的推移會逐漸減弱。一個真正受歡迎的人,往往具有良好的性格,每當人們想起她的形象,就會想起她悦耳的聲音、友善的表情、得體的衣着、大方的談吐等,還會有多少人想起她是否高挑性感呢?相反,如果這個人不怎麼受歡迎,她的高挑性感反而會為她減分,人們可能會用“徒有其表”作為對她的評價。

“一個女孩子因為沒有鞋子而哭泣,直到她看見了一個沒有腳的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我們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貴。生命中總有挫折,那不是盡頭。挫折只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放手不代表失敗,只是為了找條更美好的道路走!

4、婚姻像什麼?

有人説婚姻像一把傘,在風雨烈日的時候,這把傘可以為自己擋風遮雨。生活中有了這把傘,我們才容易感覺舒服,但是在平常的日子裏多了這把傘也多了份累贅。有人説單身的人是動物,想去哪裏去哪裏;結了婚的人是植物,移動不移動不是自己説了算;一旦有了孩子就成了礦物,想動一下比泰山都難。在我們自嘲的同時,我們也必須發現,人類車輪滾滾向前,我們中的絕大部分羣體還是會在婚姻中尋找歸宿。因為雖然婚姻會給我們帶來制約,讓我們喪失一些自我和自由,但同時它也讓我們在風雨烈日中感到安全

5、成熟女人的溝通方式

還有一種期望是不合理的,不切實際的。那就是:“如果他愛我,不用我説,他也會知道我的想法。”自己不説,讓別人猜;別人不願意猜或者猜不到,自己獨自煩惱。這恐怕就是一些自怨自艾的女人的可悲之處。但事實上,一個人不會自覺地體驗到別人的想法,尤其是男女兩性的思維方式有很大差異。成熟的女性多會通過直接表達或者暗示的方法進行溝通。

6、女人最重要的是什麼?

對一個女人來説,擁有成熟的心智至關重要,甚至比美貌、身材、家世還重要許多。再出眾的容貌、身材,再顯赫的家世,也抵不上開放的心靈、智慧的頭腦、成熟的處世態度。沒有它們,個人資質或家世背景不會讓你如虎添翼,反而容易讓你陷入龍潭虎穴,因為你無法判斷人生路上哪個是獵人的誘餌,哪個是上帝的禮物;有了它們,即使你再普通,仍能活得瀟灑自如,哪怕境遇不順,至少也能泰然處之。

所謂心智成熟,就是在相互衝突的自我世界中保持微妙的平衡,目標、慾望、責任、義務……如何配置你的精力和情感,需要不斷地審時度勢,做出調整,而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學會放棄。

生活有時候是殘酷的,活着需要勇氣。有時候生活會逼迫你妥協,逼迫你放棄一些東西,使你不得不交出權力,或者不得不放棄機會,甚至拋下愛情、家庭等。每個人一生當中都會有很多夢想,但不是每個夢想都能實現。你不可能什麼都能得到,在生活中你必須懂得放棄。如果面對一段不愉快的婚姻,在經過慎重思考後結束婚姻關係是對雙方的一種解脱,那麼放棄是一種新生。

婚姻不光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選擇。正確的選擇,成就未來。正確的選擇有時候不一定是要得到什麼,而是要放棄什麼。學會放棄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勇氣,同時是一種更深層面的進取。放棄是一種平衡,是為了建立一種富有彈性的生活機制。

如果婚姻實在是無法協調,必須要離婚了,要學會善待自己。婚姻不是生活中的唯一。不幸的婚姻只代表過去生活中的一段不幸,並不代表人生的全部,千萬不要因為婚姻的不幸就使自己沉淪,覺得好像抬不起頭來。因為婚姻是因為人而存在的,而人不是因為婚姻而存在的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3

拜讀了李玲瑤博士的這本書後,才知道她對人生竟有着如此深刻、睿智的思考。李玲瑤博士不但能夠平衡好家庭和事業這塊蹺蹺板,而且還在學習和教育方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通過她的講演和幫助,很多女性朋友都明白了“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這個道理,這也難怪她生活得如此快樂和灑脱。希望有更多的女性朋友像我一樣從中受益。

成熟是一種處變不驚的從容,胸有成竹的大氣,與世無爭的淡泊,遊刃有餘的厚實。成熟不一定與年齡有關,就如同智慧不一定與智商有關一樣。一個成熟的女人,能夠使家庭温馨和睦、事業蒸蒸日上,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一個心智成熟的女人會把愛、信念和美好傳遞給他人,在職場中受人歡迎,在家中使孩子健康成長,丈夫積極奮發,家庭和睦温馨。

真正能使男人感到如沐春風、心神平和的,正是那些氣質温柔的女性。在婚姻中,如果妻子用尊重、讚賞、温柔的態度對待丈夫,雙方的關係更容易趨近和諧。我們無法增加自己的高度,但能夠增添自己的深度和廣度;我們改變不了自己的五官,但可以改善臉上的表情。

“失去燈光之後,才能看到燦爛的星夜”。沒有任何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美好的,看淡失去的,珍惜擁有的;在順境中心存感恩,在逆境中心存感謝。感謝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智;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見識;感謝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迫使你自立;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謝所有使你更加堅定生活的人。“山因藴玉而輝,水因環珠而媚,女性因自信而美”。自信可以為女人的魅力加分,尤其是人到中年後,青春不再,如果沒有自信與落落大方的氣度,無論曾經多美麗,也會因歲月流逝失去光彩。我們天生的容貌自己是決定不了的,但後天的容貌卻可以掌控。你的知識,你的涵養,你的性格,完全可以從你的面貌上體現出來。但是,女人要達到真正的成熟,還需要經過生活得磨練和加強自身修養以及成熟心智模式的強化。通過李博士的精彩詮釋,最終將熱情、堅強、慈悲等正面能量傳遞給讀者。

親愛的姐妹們,我希望你們都能利用空閒時間來讀一讀這本書,當做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4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最近很熱,書裏羅列的諸多案例無非圍繞書名展開舉證和論述,事例樸實,以小見大,給閲讀者提供了廣泛的思考空間。

為人父母,我讀過後也感慨萬千,更多地對於孩子培養的導向問題進行了反思。

從我們自身的學習經歷,一直延續到現在孩子的學習大環境,應試教育的導向一直未變,孩子的考試成績變成孩子“好”“壞”的重要考量指標,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的學習缺少了主動,更多的是被動接收教育灌輸。即便成績優秀,孩子能真正快樂嗎?

“你的一生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童年的天地有多大”。是啊,孩子的童年是一支畫筆,可以揮灑出絢麗的色彩;孩子的童年是一張白紙,可以描繪出繽紛的圖案。任何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或大或小,而這些才是孩子快樂向上的根源。

我們無力改變現有的環境,但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理解環境,尊重自己,更要尊重環境中的人和物。我們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訴説,雨露般地潤澤孩子的心靈,堅定地支持孩子的正確追求。我們不求孩子的一時得失,我們渴求孩子情商的健康發展;我們不求孩子的一時得失,我們渴求孩子能找到真實的自我。

“成長”,僅僅兩個字,卻涵蓋了自信、剋制、堅持、努力等等諸多的人生哲理,這兩個字不會是某個人生階段的寫照,而是整個人生的歷練。

孩子不僅僅屬於我們父母,孩子更多地屬於整個美好的世界。孩子最終的成功來源於積累,而孩子的成長來源於生活,孩子成長的動力離不開夢想。

呵護孩子的夢想,陪伴孩子追逐夢想,即便不能成功,仍可笑對快樂征程!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5

讀凌志軍先生所著作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教育和美國教育的差異。教育和成長牽動每個家庭成員的心,我們一直提倡素質教育,但現實教育有着明顯的弊端,就像書中所説:我們的教育就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進來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得不到社會認同。

實際上,教育學生和產品製造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因為這樣許多家庭陷入深深苦惱,讀了這本書的有些家長會説:書中講的都很有道理,也令人嚮往,可是現在社會就是這樣,我們沒有辦法做出任何改變……

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成才,每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都是勞有所得的想法,但是有的時候做事就像剝一顆洋葱,你可以一層一層往裏面剝而一直看不到最核心。成功不等同於成長,成功是最終目標,成長的過程卻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們常常舉例的都是一個又一個普通孩子憑藉智慧加勤奮成為旁人眼中天才的真實案例,這樣在孩子和家長之間一直達不到一個認同。

但是從辯證的角度來看:一件事情有它的弊端,必然也會有它好的一面,在學校現有教育訓練學習體制下,我們仍有大批的學生、主動學習的學生不斷超越自己,挑戰極限,我們不能以偏蓋全否認這一事實。

考慮和看待事情不能過分放大消極面,縮小它的積極面,同樣在現有教育體制下,這些學生並不擁有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也和我們沒有不同,但是他們仍有很多的人走向成功,所以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用積極的態度去迎接學習,做回一個主動的人。

我們身邊是小學階段的學生談論起學習和作業,即使成績優秀但還是不快樂,這就需要我們家長做正確引導和陪伴,好的學習不是把別人PK掉,而是我每天一點的進度是提升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優秀,學習好比走在登山的路上,不要只看最後的目標,而失去了享受一路登山風景的過程,讓家長和孩子在《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幫助鼓勵下,把我們現教育訓練方式當作一種歷練和錘鍊,百鍊成鋼,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成長中體會,體會成長中蜕變的痛苦,體會成長中淬鍊的忍耐,成功在遠方,成長在腳下。

《女人的成熟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6

寒假期間,我在網上讀完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感觸很深,對價值觀,人生觀的問題進行了很多反思。“成功”是很誘人的兩個字眼。一提到成功,我們一般都會想到,事業有成,財富滿滿,家庭幸福。説通俗點,就是有錢,有權,有勢,有美女。於是,為了成功,莘莘學子們便會吃盡“十年寒窗苦”,因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

可是,現實並非如此簡單,並非所有“有志者”都能“事竟成”。當代社會殘酷的競爭造就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淘汰。人們爾虞我詐,互相攀比。人們好像開始覺得,把別人比下去了,自己就成功了。在學校裏,比分數;在社會上,比地位,比收入,比學歷;孩子的家長,還要互相之間攀比自己的孩子。

其實,在學校裏,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小小的學生組織裏,例如學生會、社團聯、班委會等等,一些學生竟能用盡心機,爭權奪位。也許他們心裏想着,“他都做了個正的,那我就要去弄個副的當當,不能太遜了”,等等。社會上,更常見了,在生活中也到處都是,不過卻給人們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因為永遠都比不完,越比心裏越不平衡。

閲讀着書中一個個成功個例,不難發現他們的風光背後是不懈的求識和踏實。就如“深藍”之父,許峯雄,他在研發的8年中每日工作時間都超過16小時,其間無數的失敗、無數的煩惱、無數的不眠之夜、無數的驚喜促使他最終成功的研製出了深藍。從書中你能深深地領悟到,表面的風光並不代表什麼,關鍵在於內心世界,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用所學的知識努力奮鬥才能創造出不朽的成績。

作為一名獨生子女,最大的感慨是父母對我的期望,這種期望常常讓人產生莫名的壓抑和痛苦,並且,這種感覺伴隨着自己的成長越來越強烈。“壓力源於讚譽和期望,在面對壓力的時候,有至少50%的孩子不能讓自己解脱出來,緊張,煩躁,心虛,恐懼的情緒包圍着他們”於是,書中提到的這點不禁讓我產生了巨大的共鳴和思考。難道是父母就不該對他的孩子有一定的期望?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的教師王堅給出了讓我豁然開朗的答案“區別不在於有沒有期望,而在於怎樣表達期望。”如果父母一味的只關心“今天考了幾分?”一再的強調“只要把學習搞好,別的什麼都不用你管。”那麼他們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自然會失去很多自信和自我價值感,也將漸漸的走向墮落和失敗。所以,在一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作為引導者的父母能用一種適當的表達來和孩子溝通也是十分關鍵和必要。

常有人抱怨“既是自己的興趣又能賺錢的工作壓根找不到”這種情況的根源在於中國現行的教育體制,因為它就像是一個模子,對每一個人實行的教材是一樣的,評判標準是一樣的。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不論孩子是否喜歡,從小就帶着他們隨大流,“補課風”,“流學熱”,一浪高過一浪,他不懂得認識到自己孩子的別緻,這最終必將導致社會同類型人才供大於求而另一部分行業出現人才緊缺的現象,在一番激烈的競爭後,多數孩子為他們父母的盲目和攀比付出了的代價。書中提到的唯一一位女性“微軟小子”潘正磊説的話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我想的就是我喜歡什麼,我想要什麼,而不是別人有了什麼自己也要有什麼。”

“成長”這兩個字可能沒有“成功”那麼誘人,但是卻比“成功”更有分量,更重要。《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主要觀點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上帝造人,每個人都是唯一的,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很完美的一面。我們沒有必要去遵循一個統一的規則來定義什麼是“成功”,什麼是不“成功”。

本書中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了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沒有必要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應該認清自己,發掘自己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充實自己,強壯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r8n2v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