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讀後感 >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想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想

【篇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

這本書並不是我喜歡閲讀的類型,讀起來也不那麼的吸引,雖然有很多的小故事,可是大凡是勵志類的書籍總是有這樣大同小異的故事彙集而成的。關於對這類書的好壞,我無法做出判斷,只能説它對讀者的啟迪不在於內容、思想和語言,更重要的是讀者心中一直都有的東西,或許閲讀過程中沒有任何想法,但是之後隨着某些東西的逐漸清晰或者是一閃念的隻言片語,都可能讓你回想起些什麼,每本書的好壞都是因人而異的,都是因讀者的心態、經歷、情景而異的。

縱觀整本書而言對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師,在孩子幼年時期形成的行為、習慣、性格等在孩子的一生中都會起到很大的影響,而這一時期與父母的教育是非常有關的。

“沒有人強迫她,她喜歡到哪裏就到哪裏,喜歡學到什麼程度就什麼程度。‘他們只是非常嚴格的培養我的學習習慣,而且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我的好習慣都是在我懂事之前養成的……’(p181)”一個從小養成的好習慣使張黔成為最優秀的研究員,正如她所説的她的父母在他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強迫她集中注意力學習,之後成了習慣。由此可見父母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是很重要的。

“嚴格但不強迫,就意味着承認孩子的天性和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孩子習慣於一種規則,而不是就範於一種規則。(p108)”在很多成長的故事中父母都是很嚴格的,這種嚴格也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必須條件。

“人腦和人心一樣,朝着被讚賞的方向走。(p94)”除了嚴格的要求,許多成為微軟小子的人並不是被批評出來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書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父母們可以用這種方式激勵自己的孩子。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不是取決於這些因素,而是取決於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否融洽。(p93)”無論是父母本身的綜合素養還是教育方式只有在與孩子融洽相處時才能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任何的成功都是無法複製的,但是我們可以借鑑。每一個人,都無法避免其成長的歷史時期對他的影響,而如何在這種歷史大環境下,做最好的你自己,則是唯一留給我們發揮的空間。

【篇二:《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是每個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靈驛站。成功是目標,成長是到達目標的道路。但這條曲折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時讓我胸有成竹,有時讓我垂頭喪氣,甚至迷失自己,在挫折面前選擇最多的就是軟弱和妥協。讀完《成長比成功更要》這本書,我茅塞頓開,書中質樸、平凡、意味深長的小故事,幫我理清了思索,讓我悟出瞭如何做最好的“你自己”。

每個人都渴望知道自己該如何成功,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儘快成材,每個老師都盼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績。但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呀!李開復所談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過程。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那麼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就憑着他們自身的努力,他們的自信,當然也離不開他們的家庭教育,他們每個人都飽受挫折,但他們站起來了,使自己更堅強,更“聰明”有句話説得好,“沒有巖石阻擋,哪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想想自己,作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環境,讓他充滿自信,讓他向“E學生”發展。從“微軟小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只要找對了方向,自己的孩子一樣也會有出息。反思自己,作為老師如何在成長的路上做最好的“你自己”為什麼在成長的路上過的如此艱辛?沒有能夠更優秀,不是因為天生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聰明,而總是按照別人的標準使用自己的聰明,即使優秀了還是不快樂,是因為總認為“最好”的含義是戰勝別人,而沒有想到真正最好的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做人做事,道理是有一樣的,不應該總是跟着別人走,也沒有必要看別人怎麼評價你。做你自己!就會發現心裏有一塊是真正屬於你自己的。激情一定就在那個地方。認識到自己的激情所在,不要壓抑它,把它開發出來,就可以看到價值就在那裏。

看完這本書,我不僅對為人師、為人母有所得,對自己的工作和將來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面對生活中的一點挫折,我不再軟弱,想想“微軟小子”的成長曆程,我會更加堅強。努力改變自己,不斷進取,超越自我,更加堅定了信念。在今後的人生中,我會越活越精彩,因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為“最好的”,但我會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篇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作文

當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很慚愧,幾乎從來沒有靜下心來,去深思一些問題,一些有關學生成長的問題。書中尖鋭地指出,中國的教育體系的確很像一條製造工業品的流水線,大家都遵循同樣的程序、同樣的標準,走進去的孩子形形色色,出來的孩子卻一模一樣,否則就不發給你大學文憑。為了同一個目標,所有的老師都做着同樣的事情,就是為了達到最終於目標,成績=成功。為了成績的,我們會潛意識地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潛意識地忽略了一些學生,我們的忽視,可能從此會改變他們的一生。作為一名教師,在引導學生方面,做得太少太少。所以正如書中所言,既然我們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

首先,我們應該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讓孩子們學生學會關愛、尊重、寬容、廉恥。在學生成長的歷程中,其實我們能做的,不僅是教給他們課內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課本以外的知東西,那便是教給他們如何做人,去做一個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其次,我們要端正觀念,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眼中有“人”,真正關注孩子們的心理需求、心靈感受,遵循孩子們的個性和成長規律,因勢利導。讓孩子學會關注自己。我們有時候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但是我們還是不快樂,究其原因,我們總認為“最好”的含義就是戰勝別別人,而沒有想到真正的最好的是“成為最好的自己”。要以一種積極地、向上的態度,來審視自己,來肯定自己,做最好的我自己。最後,我們落實在自己的教育行為上,我們應該果斷地指出是非,熱情地讚揚學生的優點,真情地鼓勵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幫助孩子們認識自己,科學地指導改進的方法。教師應該相信每個孩子,相信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的潛能都是不一樣的,不能忽略課堂與日常行為中的細節,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去不斷地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地發揮,這樣會對學生的成長得到深遠的影響。改變你的角色,不要做一名高高在上的老師,而是儘量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寬鬆的環境。正如書中所言,事實上孩子的秉性是豐富多彩的,不可能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如果真的希望孩子不僅有一個好的.考試分數,而且有一個好的性格、好的習慣、好的品行、好的心態、好的心情,就必須少給孩子一些強迫,多給孩子一些空間。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粒美好的種子,只要別不人去壓迫,它就成長成一棵美好的大樹。在微軟小子的故事中,他們都在關鍵時候遇到了優秀的老師,在大部分中國教師中,只有一位是“特級教師”其餘都是籍籍無名之輩。這些老師之所以讓他們難以忘懷,奧祕全在課堂之外;教給他們如何做人;教給他們如何學習;告訴他們朝哪個方向走去,而那裏真的就有他們想要的東西。這些正是我們現在的教育非常缺失東西,所以我們肩上的擔子任重道遠。

在對“E”學生定義的時候,書中這樣寫道:擁有強烈自主意識和很高的情商,因而是更快樂、更傑出的學生。要成為這樣的學生,很難;能成為這樣的學生,更是鳳毛麟角。但是在機械型的這一轉折點,教師要及時地引導,告訴他,這不是分數的金字塔,而是態度的金字塔;不是智力的金字塔,而是非智力的金字塔。是非智力的因素決定了你站在什麼位置,而你的位置決定了你能從現在的教育體系中吸收多少真正有用的東西。

告訴我們學生,要堅強,要自信,努力改變自己,不斷超越自我,發現自己的價值在哪;同時也告訴自己,我們不需要成為“最好的”,但是我們會經過自己的努力而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篇四: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有感】

這幾天集中精力讀了凌志軍先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頗多感觸。書中描寫了三十位“微軟小子”的成長史,這些“人精”的成長遵循了一條規律:“E”學生最易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所謂“E”學生是指自主型的學生,他們具有自信、主動、積極,把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續性地保持一流成績的特徵。除此之外,還有自主、自由、堅韌、快樂、有個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數衡量成敗,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有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等特徵。

此書初版是六年之前,從那以後多次再版,可見受歡迎的程度之深。但是,凌先生不知有沒有想到,這本書產生的轟動效應和實際的教育發展進程相比真是不算什麼!

在書中,就讀於上世紀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精英們對中國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深惡痛絕,對中國大學以及研究生教育頗多微辭。可是,時過境遷,在今日之中國,這種教育模式相比以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的競爭是從幼兒園開始的,甚至更早,從孩子還沒出生時父母就在操心他(她)們的上學問題,買房要買學區房,户口要落在教育程度較好的區。在現行教育制度下,中國的父母們已經幾近瘋狂。他們的恐慌感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從上學那一刻起,孩子們就揹負着沉重的壓力,這一背就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在這種情況下,誰還能感到學習的快樂呢?

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將心比心,如果我們處在現如今的社會,我們能比我們的孩子做得更好嗎?我們明知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可是還是屈服於升學的壓力,給我們的孩子們報奧數、英語、繪畫、音樂等各種培訓班,一點一點地擠佔着孩子的睡眠和娛樂的時間。

雖然我們也矛盾也痛苦,但是我們已經深悟:在如今的中國,如果你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意味着給他(她)帶來一個痛苦的中年。在如此重壓之下,誰還敢奢談什麼素質教育,這就是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原因。

中國的教育制度真是畸型,這種“流水線”式的產生人才的方式還談什麼創新力?為我們的孩子悲哀,為我們祖國的未來悲哀。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為今天的畸型教育付出沉重的代價。而這代價不只是幾代人的努力付之東流,還意味着我們的國家喪失了核心競爭力,淪為為別的國家輸出“智力”和勞動力的大國!

此情此景,不願想像。這也不是我們這種平頭百姓所能掌控的。我能做的,是儘量為女兒撐開一線天,讓她在如此煩重的學習空間中喘喘氣,並儘可能地在她長大成人後送她出國,接受一下西方教育。否則,我的女兒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從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篇五: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後感】

放假的前些日子,班主任經常用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對我説:“你呀,怎麼不學學微軟小子呢?你要是有他們一半的學習習慣就好了,這樣我做夢都會笑醒的。”我一直不理解,這微軟小子究竟是何方神聖,怎麼這麼厲害啊?8月10號,我在新華書店裏看到一本我最崇拜的李開復推薦的一本書:《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隨手翻翻,居然是關於微軟小子的!哈哈,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我連忙在悠悠電扇下讀起了這本書。

剛讀完第一個故事,我便深深地陷在裏面,被微軟小子們跌宕起伏的成長曆程所吸引。用了三天時間看完它,現在仍在回味。我不得不承認,我被微軟小子們感動了。

剛開始,他並不喜歡學習,整天穿着破了幾個洞的牛仔褲,和狐朋狗友們在街上晃悠,嘴裏唱着鄧麗君流行一時的“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在一次與父親的談話中他找到了自我,並選擇了認真讀書。基礎不好的他在高三那年主動提出復讀。緊張的學習氣氛中他晚睡早起,中午不睡覺,半眯着眼睛在路上一邊走一邊背單詞。在最後衝刺階段卻不幸得了視網膜脱落,手術成功後又繼續上學。不能用眼過度的他就閉着眼睛聽老師講課、讀題,大腦飛速運轉。憑藉這種執着堅持的精神考上了一流的大學。

看到“半眯着眼睛讀書”“閉着眼睛聽”“動手術時一聲不吭”這些字眼時,我被感動了。一次又一次讀他的故事,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只要努力,幹什麼都不遲”的含義。不僅僅是他,每個微軟小子成功背後都有崎嶇不平的路,每個人的故事都足以讓我這個事外人心疼到掉淚。“微軟小子”不是智慧年輕人的專用名詞,而是每個懂得生命意義,懂得把握青春,把握機會,也懂得怎樣做出最正確的決定的小夥子的光榮稱號。

他們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也沒有什麼超人的天賦,最終卻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這就是我最感動的地方:不向困難低頭,一直向前衝的“攻勁”;即使在成長道路上跌倒,也一聲不吭地爬起來,不抱怨命運,繼續義無反顧向前走的執着;始終堅信我是最棒的自信。

相比之下,最近報道出來的因為懶惰最終餓死在家中的23歲小夥子則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他不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生活,卻一味的依賴他人,最終落得個可笑可悲的下場。同樣是處在美好的青春,卻因為每個人不同的追求,決定了每個人不一樣的價值、不一樣的人生。

只要明確了正確的人生目標,鍥而不捨地追求下去,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有什麼不能實現呢?再想想自己,學習要麼敷衍了事,要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缺乏一種堅持的精神,所以成績老是像蹺蹺板——忽上忽下,上了初中以後這種狀態尤其明顯。還時常對爸爸媽媽的勸告不以為然,甚至嗤之以鼻。讀了這本書,看看微軟小子的事蹟、精神,再回頭看看自己以往的所作所為,相形之下心裏不勝愧赧。

初讀這本書,我就有如此多的感動,我決定以後再認真地,一字一句地看,細細記下每一個感動。

感謝這本書,它及時地告訴了我以後的道路應該怎麼走,我決定按照它指引的方向,創造屬於我自己的輝煌!

【篇六:《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

“成長”是一個關乎教育、人才乃至整個社會的話題。《成長比成功重要》談的正是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成長。他們並不擁有一個比我們更聰明的大腦,所經歷的教育制度和我們的也沒有什麼不同。那麼,他們憑什麼變得和我們不一樣了?

30個“微軟小子”的成長故事證明一個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來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敗別人”,而是“成為最好的你自己”。作者把那些能夠走向成功的學生概括為E學生:即ENJOY(快樂地學)、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李開復、許峯雄、張亞勤、沈向洋、張宏江……書中每一個真實的故事,每一段生動的點評,每一句誠懇的話語都可以成為成長之路上的堅實階梯,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該怎樣做才能不斷成功。

成功是一個人的目標,成長是達到目標的道路,但這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有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頭來,也有的人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強的信念取得了成功。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這是一個多麼有味道的句子,這是一個給人截然不同的感覺的理念。在中國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社會,要提出這樣的理念,是很具有前瞻性和革命性的。

凌志軍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其中記錄了微軟亞洲研究所30餘位研究員的成長故事,是一個關於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書中記錄了一批最優秀的中國人成長的成長。作者從“微軟小子”的成長生活中,採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他以他獨特的論述,使這些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在這些故事裏,我們看到了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凌志軍希望借這本書,讓國人改變對教育的看法,希望更多的中國學生能在這本書的鼓勵下,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

從思想認識上來説,做事情要註定成長更重要。有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謀事即為過程,成事即為結果。它已經告訴我們,人所應該做的只是去某事,人的責任也只是去做,去感受這個成長。通過成長,獲取經驗,方法,教訓,最重要的是鍛鍊自己。既然已明白成事在天,又何苦去看結果呢/我們的奮鬥只在於拼搏的成長。只要盡為己所能,就夠了。結果真的無所謂。從客觀事實上分析,做事情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做一件事同樣都成功的人,我們更尊重那些告自己努力而成功的人,會看不起在成長中用卑鄙手段達到目的的人,為什麼他們做事有同樣的結果卻得不到同樣的認可呢?做一件事同樣失敗的人,我們仍然佩服那些付出自己努力的人,就像項羽,楚漢之爭,他終以失敗告終,但歷史百年,他在世人的眼中永遠是一位英雄。為什麼同樣是失敗的結果,卻有着大相徑庭的後人評説呢/正所謂,不以成敗論影響,不看結果看成長。再舉一個例子,拿化學課來説,如果做事結果比成長重要,那我們只要董老師告訴我們一個方程式的反映物,生成物與反映條件就行了。有何必費錢費時的讓老師在課堂上做了演示實驗之後,換要自己親手做一遍呢?着就是成長的重要性。

感性上來説,沒有成長就沒有結果,想必大家都聽説過“烏批邦”吧,它的提出者沒有親自去爭取自己提出的理想世界導致無批邦永遠只能是空虛社會主義,而後來者親身實踐完善了一個爭取的成長,才成就了真正的社會主義。由此説來,中結果輕成長是不是容易導致人去空想卻不付注實踐呢?很明顯對方辯友承認了這一點,否則,就不會深思熟慮為辯論會去做準備了,而只會空等結果。

做事情的概念,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抽象成一個做事情的成長,就好比打籃球,當你一個人帶球連過數人後上籃,即使沒進,也比你在沒人防的時候進一個球要舒服的多,這就是成長。

人活着,何必那麼累呢?當我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那又怎麼樣?這一個結果可能是下一個成長的開端,或者説它本身就包含於生命的成長之中,而重要的是我們體驗了奮鬥的艱辛,體驗了努力拼搏後成功的喜悦,這就足夠了,當然,結果並不是不重要,它可以是某一時期內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理由,它可以是旗幟,可以是號角,但不是目的,我們的牡丹是趁着年輕,儘可能的去體驗多姿多彩的人生,體驗是一種成長,生命是一種成長。

所有的結局都已經寫好,所有的淚水都一啟程,卻忽然忘了是怎樣一個開始,在那個古老的不再回來的夏日。

走吧,走吧,人總要學着自己長大,青春的腳步,有多倉促就有多空洞,有多悠閒就有多空虛,有多深情就有多虛偽,有多少獲得就必然有多少失落。

結果?又有誰會知道結果呢/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不憂愁的臉,是我的少年,不倉促的眼,等歲月改變。

我們所能做到,只有在走的成長中去體會,體會成長的成長中蜕變的痛苦,體會流量隕落的瞬間心的裂縫,然後在體會中學會長大,在體會中等青春散場。

結果在遠方,成長在路上,路,在叫下。作文

【篇七:《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

有段時間迷上了看電子書,因為它攜帶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讀,於是在網上下載了很多資料,有些讀了一點就再也沒有興趣繼續看下去了,有些總是心生掛念點燈熬油的趕出來想想卻也沒有什麼意思,有些看了一部分覺得值得擁有一本細細品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就是這樣一本書,於是上當當搜索居然評價相當不錯,於是連同李開復的《做最好的自己》收入囊中。

作者凌志軍在書中記錄了微軟亞洲研究所30餘位研究員的成長故事,是一個關於教育、人才、社會的記錄與總結。作者從“微軟小子”的成長生活中,採擷一些平凡但雋永的小故事,以他獨特的論述,使這些小故事變得精妙獨到,在這些故事裏,我們看到了歡笑、悲傷、激情、惆悵,我們看到了一大批聰明、主動的孩子,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我,直至成功。

一、讓學生成為“E學生”

書中所有案例無一例外具備三個特徵:很高的情商;快樂享受學習,而不僅僅是完成學習;優秀的自己。從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E學生:EQ(情商)、Enjoy(快樂享受學習)、Excellence(卓越)。

三個特徵非常明確,看看我們的教育,就在所謂素質教育進行了十幾年之後的今天,是不是還是過於注重“成績”,期末複習的不斷重複,學生在機械的訓練中談何享受學習?如果説有享受也只不過是個別孩子在享受每次檢測100分的喜悦,是對結果的享受而非學習過程本身的享受。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關注每個孩子是否在每一次的活動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潛力,是否實現了“最好的自己”?是否在“不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的歷練中實現自我的提升?

二、自信是成長路上的第一路標

給孩子一個自信,比給他一堆知識都重要。今年元旦聯歡會上,九班的兩個小男孩合唱了一首歌,崔文正落落大方,詹宇森則扭捏作態,究其原因就是自信心的問題:一個從小鍛鍊,登台機會數之不盡,在歷練中自信心不斷提升,教室內的表演如同在家練習;另一個雖然實際唱得也不錯,但是幾乎沒有什麼機會鍛鍊,同學面前表演簡直就是一個大舞台,兩個孩子站在那裏,起點不同表現自然不同,看到一幕時讓我回憶了兩個孩子平時的表現,唱歌帶給崔文正的自信延伸各個方面,無論是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課下與老師的交談,還是讓這個孩子去完成什麼任務,這個孩子就沒有怯場的時候;而詹宇森雖也是個聰明的小孩兒,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明顯自信不足。

教育應該是個培養孩子樹立自信心的過程,找到孩子身上的成長點去挖掘和培養,在這個培養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不斷的完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從而不斷的樹立和積累自信心。這其中必須要做到的是不斷的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評價自己,既要注意進行橫向的他人對比又要進行縱向的自我對比。

三、好習慣成就一個優秀的人

一個好習慣比期望值更重要。案例中無一例外的在孩子的幼年和童年階段,父母幫助孩子養成了一些影響一生的好習慣,在習慣養成之後又將孩子放飛,讓他們憑藉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去生活和學習。他們全部擁有廣泛的興趣,並且有意無意地全方位訓練自己的大腦;他們的成績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們擁有優秀的思維力;他們並不具備與生俱來的智慧,但是優秀的習慣使得他們不讓自己的大腦閒置;他們把“聚精會神”由習慣升級為態度繼而成為能力,讓自己更有效地使用大腦,最大程度地把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他們並沒有讓學習把心塞滿,而是讓心裏有一些空間,可以想別的東西;他們全部誠實善於合作有責任心擁有健全的人格。而這所有的一切均始自於——良好的習慣。

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我們可以放任孩子的任何興趣,卻不能放任一個壞習慣!

四、永遠的成長

成功是每個人的目標,成長是達到目標的道路,但這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有的人沒有能堅持到終點,有的人在挫折面前低下頭來,也有的人能用正確的方法和堅強的信念取得了成功。只有經歷了艱難痛苦的過程才會體會到收穫的喜悦,那份快樂源自於經歷了漫長的體驗過程,而非結果本身。在成長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們來注意,成功永遠不是永遠的,只是暫時的,但是成長卻是永遠的,一直在伴隨着每個人的成長,當人成長了,成功也就來到了。關注成長比關注成功更重要!

【篇八:《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讀後感】

凌志軍先生的著作《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寒假温暖的午後我坐在太陽底下打開書,真沒想到看書也成了件特別浪漫的事情。從小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成長起來,越來越感覺到一種精神上的桎梏,對教育體制自然有自己一番的抱怨和看法,一見此書,心心相印!

翻翻書頁、前後的著名人士李開復的熱情推薦,更鞏固了我的直覺,這是一本對中國教育體制、核心的比較對照之書。買到手後,欣然在書頁上題款:此書意義重大,仔細閲讀。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醍醐灌頂!當人們熱衷於如何成功時,似乎對成長的關注太少了,是因為中國的教育出了很多問題嗎?也許是對它太有信心了。想起了“賞識教育”推廣人周弘的一句話,如果對孩子給予了科學的、人性的、全面的培養教育,還真不愁哪個孩子不能成功了!……

作者是人民日報的資深記者,對中國北京微軟亞洲研究院的30位成功的中國人,進行了採訪。在外人眼中,這些中國人無疑是極其成功的,於是從同為中國人的角度出發,挖掘、討教、分析了30位研究人員的成長故事,並嘗試總結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在這30人中間有大陸人、有台灣人;有年長者,有後生仔;有少年大學生,被譽為“神童”之人,也有任性愛玩,調皮搗蛋之人;有家境殷實的大户人家,也有生活拮据家庭困難的小老百姓;有出國留學載譽歸來的大教授,也有本科、研究生、碩士、博士上來……讀完所有中國等級課程的學者;有沉穩內向刻苦鑽研之人,也有外向開朗鋭意創新之人。而這種規律性的經驗,竟可與傳統教育中所要求的許多素質和技能,一一對應,並形成鮮明對比。此書按不同主題和側重點,一章章展開,每一位微軟人的故事、經歷圍繞着出現,讓人愛不釋卷,不斷有同感發出,也不斷歎出一些茅塞頓開之語。“我以前就是這樣啊!”、“為什麼我以前沒這樣去想呢?”、“為什麼當初自己想到了卻沒有這樣去試一試呢?”……諸如此類,太多太多,不一而足。

全書章節分別以“起跑線”、“相信你自己最聰明”、“我到底要什麼”、“爸爸和媽媽”、“大腦的成長”、“學習是一種態度”、“情商時代”和“大師在哪裏”為主題,鋪陳展開,一一闡述。不能説是振聾發聵,但至少是一汩汩清澈的清泉,滋潤着我們早已被應試教育“磨練”得心力交瘁和乾涸已久的心田。難道教育不能對比着來進行嗎?沒有絕對的真理,行不行?我只能質問自己,可自己又向誰要答案?教育部、學校、老師、領導?還好現在多了一個這樣的選擇。我慶幸!

“我們既然無法改變教育,那就改變對教育的看法。”是作者的金玉良言,還是應時之語?我無興趣,但很贊同要做一個E學生,即ENJOY(快樂地學)、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由於時間短,我只是粗略的把書讀完了一便,但我想我會一直思考下去,在今後的人生中,我會越活越精彩,因為我知道了,我不需要成為“最好的”,但我會成為“最好的我自己”。

標籤: 讀後感 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duhougan/l3gnj.html
專題